APP下载

贵州苗族剪纸艺术在动画创作中的应用研究

2016-02-04常亚恒

山西档案 2016年6期
关键词:苗族剪纸贵州

文 / 常亚恒

贵州苗族剪纸艺术在动画创作中的应用研究

文 / 常亚恒

贵州苗族剪纸形象鲜明、题材多样,具有浓厚的民族艺术特色。文章在分析苗族剪纸艺术特征的基础上,探讨了贵州苗族剪纸艺术元素在动画创作中的应用,认为苗族剪纸艺术的造型元素、色彩元素及文化内涵等三个方面可以为动画创作提供有益借鉴。

苗族剪纸;剪纸动画;动画创作

剪纸动画是中国早期的民族动画形式之一,其角色造型简洁夸张、色彩浓郁饱满,深受人们的青睐。在中国动画的发展历程中,艺术家先后制作了《猪八戒吃西瓜》、《丝腰带》、《猴子捞月》、《老鼠嫁女》、《葫芦兄弟》等一批优秀的剪纸动画作品,赢得国内外动画界的好评。剪纸动画彰显了中国民族民间艺术元素的魅力。贵州苗族剪纸艺术作为中国传统艺术的优秀成果,无疑对中国剪纸动画的发展具有启示作用。本文力图探讨苗族剪纸艺术的特征及其艺术元素在动画创作中的应用。

一、苗族剪纸艺术特征

贵州苗族剪纸艺术在古时候常用于宗教祭祀活动。它伴随着服装上的刺绣图案而产生,主要为刺绣制作设计样底。苗族剪纸样式繁多,常见有绣花鞋子、花帽、裙带等,因此又常被称为“绣花纸”、“苗花纸”。苗族剪纸造型艺术特征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首先,图案种类种类繁多,由6大类型组成。它们分别为:人物类,主要包括英雄传说、神话故事以及反映现代生活的内容题材,如寿星、仙女及爱党、爱人民、拥军等;龙凤类,这是苗族剪纸艺术家广为喜爱的典型题材,图案变化丰富多样,装饰性强,其中龙在苗族中象征着风调雨顺、生活美满;动物类,主要有蝴蝶、狗、狮子、猫、马、牛等动物,其中蝴蝶的图案最为常见,这源于苗族人对蝴蝶的原始图腾崇拜;植物类,主要有杏花、萝卜花、石榴花、稻花、芝麻花、桐油花等,这类图案形象抽象鲜明;鱼虫类,包含鱼、虫、虾、蝉、蛙、蟹等各种类型,其中鱼是比较普遍的题材;吉祥文字类,主要有“寿”、“囍”、“福”等。

其次,造型夸张、简洁多样、抽象化。苗族剪纸艺术造型不同于汉文化观念下的剪纸艺术,贵州境内剪纸造型大抵包括施洞型、巴拉河型、都柳江上游型三类,[1]3由此三大类型所创作的剪纸作品无论人物、动物还是植物形象性格特征都异常的鲜明生动,散发出高山深处的原始神秘气息,不同形象的塑造基本反映了贵州苗民处于深山大川之中并将自己的历史溶于艺术的审美理想。然而,令人惊叹的是,在苗民的意识中,各种形象虽带有神秘性,但它们经过重组与移植之后并不使人感到可畏,譬如苗龙的造型不再张牙舞爪神圣不可侵犯,苗龙身上长着鸟的翅膀、牛的角、鱼身,富有亲和力。

再次,色彩对比鲜明。苗族剪纸既有单一色,如单一的红色图案衬以黑底、白色的图案衬以红底,同时又有混合的多种色调相互结合,不同的色彩组合在一起,色彩明快、对比强烈。由于苗族支系繁多以及所处的生活环境不同,使得苗族剪纸艺术的色彩、图案等元素各具特色。贵州苗族分支根据妇女服饰颜色来划分主要分黑、白、红、青、花五种。[2]4不同苗系对色彩的喜好差别,又成为剪纸色彩的重要来源。台江施洞镇苗族剪纸艺术,由于属施洞型服饰区,服饰繁简有别,尤其是节日盛装色彩十分艳丽,多以红色和银色为主,故而服饰上剪纸所作的刺绣图案色彩也异常明快。

二、苗族剪纸艺术元素在动画创作中的应用

在社会多元化发展的今天,人们的审美意识较以前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新时期能否创作出符合时代审美要求的优秀剪纸动画影片,是每个动画创作者应该进行深入思考的问题。挖掘苗族剪纸艺术元素,对于中国民族动画的创作具有积极意义。

(一)苗族剪纸艺术造型元素在动画创作中的应用

动画创作需要对剪纸动画和苗族剪纸造型艺术深入理解。在此基础上,人们才能加以灵活应用,而不会生硬地将这些剪纸造型应用在动画创作中。贵州苗族剪纸艺术不但造型多样、形象鲜明,而且变化多端、想象力极为丰富。它涉及到的造型,有龙凤、神仙、寿星、英雄人物、猫、猴、花鸟、油菜花、石榴花、杏花、柿花、桐油花、瓜果等诸多方面。就苗龙的造型为例,多达70余种之多。有的龙头是人、鸟、牛的样式,有的龙形象有胡须,有的则没有。龙身的变化主要有牛身、鱼身、蛇身、蚕身、虾身、叶身、花身、飞龙、狮体、双体等造型。[3]9-10苗龙的腿不像汉族的龙多是爪,苗龙很少出现脚,脚或一只、二只、三只、四只不等,龙尾则分为金鱼尾、马尾、螺丝尾等。

剪纸动画创作中应用苗族剪纸艺术造型,可以借鉴以下两种方法:其一,依据现有的剪纸造型,设计创作出与剪纸造型相适应的故事剧本,在此基础上对剪纸造型进行艺术再创作,避免直接将苗族剪纸造型拿来使用;其二,根据故事剧本,借鉴苗族剪纸造型特点与技术手段,进行动画角色造型创作设计,使角色造型更具有剪纸动画的形象特点。

此外,在运用苗族剪纸艺术的过程中,还应考虑到后期的动画技术因素。早期的剪纸动画受制于技术的限制,其中的角色造型多以二维的平面方式呈现,人物形象、场景展现的空间不深、角色造型转身不灵活,变化角度小。这种情况导致动画导演不能够进行更复杂的场景调度,镜头的运用也较少。随着电脑技术的发展,这一现象将得到改变。

(二)苗族剪纸艺术色彩元素在动画创作中的应用

贵州苗族剪纸艺术的色彩除了常见的红、黑色外,还有蓝、白、绿、土黄、湖蓝等颜色。诸如,雷山县苗族的剪纸绣片,就是多样色彩结合在一起,黑色的底上有红、黄、绿、紫等色,整个剪纸图案色彩多样、鲜明,视觉冲击力强。

苗族剪纸艺术的色彩美体现在浓郁的民族特征上。颜色的魅力是苗族剪纸艺术的形象标志,已成为识别本民族特点的语言符号。在剪纸动画创作中,我们可以借鉴苗族剪纸的用色特点,以增强动画角色形象的视觉冲击力,提升场景感染力。在动画创作中,将苗族剪纸的色彩元素应用在动画的创作中。这些色彩元素不仅可以运用在动画创作的人物角色形象上,也可以用在场景之中。譬如,人们在进行动画创作时,影片背景可以选用单一的黑色,主要的动画角色形象以黄色为主。这种以单色为主的动画作品,色彩对比强烈,人物动画形象鲜明,更有利于观众牢记影片中的角色形象。

(三)苗族剪纸艺术的文化内涵在动画创作中的应用

在剪纸动画创作中,除了借鉴贵州苗族的剪纸造型、色彩之外,我们更不能忽视苗族剪纸艺术的文化内涵。由于苗族长期居住在深山之中,苗文化受到其他文化的影响较小,相对完整地保留着本民族的生活习性、风土人情与民俗文化。苗族剪纸蕴含着苗族特有的民族文化。例如,苗族剪纸“蝴蝶妈妈”,蝴蝶在苗族剪纸中出现的次数较多。苗族人认为,他们的祖先是由蝴蝶妈妈所生下的12个蛋中的一个蛋孵化而出的,这反映出苗人对蝴蝶的崇拜之情。“蝴蝶妈妈”这个神话传说映射出了母系社会的烙印。又如用于老人身体安康祈求长命百岁的“寿”字、用于表达喜庆与婚姻幸福的“囍”字等。动画影片《兰花花》,将陕北人民的生活场景、民族文化特色、民族风格在影片中得到完善的诠释,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同样,苗族剪纸中的神话传说故事、英雄人物以及爱情故事都可以作为剪纸动画创作的来源。将苗族剪纸文化内涵应用在动画创作中,不仅有助于观众了解苗族文化的艺术魅力,同时也有助于增强动画影片的民族风格。

三、苗族剪纸艺术应用于动画创作的价值及意义

将苗族的剪纸艺术应用于动画创作中,一方面有利于苗族文化的传播、发扬;另一方面也有利于中国民族动画艺术的发展。在进行动画创作过程中,如果能够将苗族民间剪纸艺人吸收到动画的创作中,使这些艺人站在动画的角度参与创作,那么,这既能够保证动画作品不失民族艺术风格,又能够提高动画的制作效率及艺术水准。

(一)推动相关动画产业链的开发

从衍生品来说,动画产业包括玩具、旅游、服装、时尚、日用品等产业门类。动画产业作为一种软性产业力量,其产品不仅为动画制作、播出、出版机构带来直接的经济效益,而且还广泛跨越到其它媒体和非媒体领域,为这些部门带来创收。[4]

早期中国动画事业侧重于动画艺术的发展,没能重视动画相关产业的开发。后来在美、日等动漫大国的影响下,人们开始意识到发展动画产业的重要性,加之动画产业得到政府相关政策的支持,该产业较以前已经有了较大的改观,并打造出了一系列动画品牌。“蓝猫”、“喜洋洋”及“光头强”等品牌,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影响力不断扩大。

但是,我们的动画产业与美、日等动漫产业大国相比,仍有较大差距。一方面,我们在国际上有影响力的影院动画精品相对较少;另一方面,我国的经典动画形象与美、日等国比较,在数量上存在一定差距。这些因素都制约着后期产品的开发,毕竟动画产业的发展离不开优秀的影片和个性鲜明的动画形象。美国动画巨头——迪斯尼在动画影片取得成功后,后期就围绕着动画开发大量的动画产品,其产业涉及到玩具、书籍、音像制品、食品、服装等等,产生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因此就苗族剪纸艺术而言,可以采取剪纸—剪纸动画—衍生品这种方式来实现相关产业链的开发。其后期的开发可以涉及苗族的服饰、音乐、玩具及食品等方面。

(二)促进苗族文化艺术的传承

“文化上的借鉴与传承,并非是空洞的概念。我们现在重新提出对传统文化艺术的继承,其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发展现代化的动画产业,在继承的同时我们也应该认识到,从传统艺术元素中寻找动画语言并非是照搬照抄,如果仅把一些传统文化样式、造型元素直接搬到动画片上,或许永远找不到与时代的对接点,也就无法找到动画的传统文化基因。”[5]这就需要积极利用各种媒介传承民族文化,尤其是对少数民族艺术资源的利用与传播。事实上,将少数民族传统艺术应用在动画创作的实例早有探索,如《金色的海螺》、《泼水节》、《孔雀公主》与《长发妹》等影片,通过对少数民族艺术的吸收与借鉴,赢得了不错的口碑,不失为民族动画的佳作,也推动了少数民族文化的传承。贵州作为苗族的聚集中心,保留有诸多优秀的民族艺术资源艺术,如剪纸、服饰、舞蹈及蜡染等。

近年的动画影片《苗王传》,借用苗族历史传说,将富有特色的苗族歌舞和蜡染艺术应用在动画的创作中,获得好评。该影片在日本东京“第十届数字内容大赛”上获得(中国地区作品)一等奖的佳绩。相对于贵州苗族的歌舞和蜡染而言,苗族剪纸则更具艺术特色及文化内涵,有必要借助于新的媒介扩大其艺术影响力。因而,将苗族剪纸艺术与动画创作结合,不但能拓宽苗族艺术资源的应用空间,而且能有力地促进苗族剪纸文化的传播与弘扬。

[1]宛志贤.苗族剪纸[M].贵阳:贵州民族出版社,2010.

[2]费孝通.贵州苗族调查资料[M].贵阳:贵州大学出版社,2006.

[3]钟涛.苗族民间剪纸[M].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87.

[4]王冀中.动画产业经营与管理[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6,(23).

[5]殷俊.中日动画艺术风格形成的文化基因比较[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版,2010,(3).

J954;J528.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9652(2016)06-0141-03

本文系贵州省教育厅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项目(项目编号:13QN034)、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青年项目(项目编号:15CC129)研究的阶段性成果。

(责任编辑:虞志坚)

常亚恒(1982-),男,六盘水师范学院艺术系,讲师,硕士,研究方向:动画设计。

猜你喜欢

苗族剪纸贵州
剪纸
贵州,有多美
沉醉贵州
多彩的贵州 多彩的茶
我与贵州茶一起
苗族古歌《仰阿莎》
盛大节庆——苗族牯藏节
剪纸
剪纸
苗族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