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社会思潮的逻辑理路与行为过程*

2016-02-04谢迪斌

教学与研究 2016年5期
关键词:思潮负面逻辑

谢迪斌

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社会思潮的逻辑理路与行为过程*

谢迪斌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思潮;逻辑理路;行为过程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社会思潮有着内在的客观规律。社会思潮的特征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结构功能决定了引领的逻辑起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功能体现与作用发挥决定了引领的逻辑演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社会思潮从逻辑规律变成实践行动,必须进行方案的设计与过程的管控,主要从媒体的传播、教育的引导、学术的推动三个方面实施。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社会思潮有着意识形态发展的内在客观规律,同时也受到党和国家思想文化建设的主观政策影响,是一个多重因素合力推动的过程。这一过程有着其特定的复杂性、曲折性和长期性。要加快推进这一进程,就必须深入考察其中的逻辑起点与演进理路,同时又要思考和设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社会思潮的行为过程。只有这样,才能在遵循逻辑生成和发展规律的基础上,更好地实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社会思潮的实践行动。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社会思潮的逻辑起点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社会思潮之间是部分与全部的关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思潮的组成部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又是社会思潮中最先进的部分,代表和体现了社会发展的方向和动力。因此,从群体动力学的观点上看,[1]二者的本质特征及其联动关系就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社会思潮的逻辑起点。

(一)社会思潮的分散与滞后特征生成引领的逻辑必然性

从广义上来说,社会思潮就是指所有社会成员思想观念的汇总和集合;从狭义上看,社会思潮也是具有代表性的,反映了社会成员对思想观念的概括。[2](P2)总体来看,社会思潮具有以下三个方面的特征。

首先是自发性。社会思潮是社会成员在社会生产、生活与交往中自发产生的观念和思想,是对社会存在的最原始和本能的反映,这种原始和本能的反映就带有自发的色彩。[3]有些社会思潮处于社会意识形态低端和初始的位置,这部分社会思潮带有较强的自发性特征。自发性特征具有辩证的意义,一方面反映了社会成员生存的真实镜像,体现社会成员最基本的生存需求,因而它具有积极的作用和意义;另一方面,它大多是生存镜像而不是发展场景,主要体现生存的诉求而不是发展的愿望。因此,社会思潮的本能自发性对于社会存在的反作用主要体现在社会大众的生存状况及其需求上,而对于社会发展的理性思考与目标预设就显得不够,不能够体现社会意识形态对于社会存在与发展的推进作用。

其次是分散性。[4]社会思潮一般是没有经过概括和加工提炼的,只是不同的社会成员(主要以不同的阶级、利益群体表现出来)思想观念生存状态的基本反映。由于社会成员之间的经济基础、社会地位和精神状况的区别,社会成员之间的思想观念也就必然表现出巨大的差异,就是面对同一社会现象,不同社会成员之间的看法和结论有可能是不同的,甚至是完全相反的。这就使得社会思潮呈现出了明显的分散性甚至是对立性。这种分散性在利益分化的社会现实催化下,很有可能走向社会意识形态的分裂甚至对抗,不利于社会共识的形成,影响社会发展合力的产生。

再次是滞后性。[5]有些社会思潮是社会存在的被动反映,从总体上看,每个社会成员总是在社会客观活动发生之后,才会对这一活动进行观念性的加工,形成思想认识。从这个角度上说,有些社会思潮与社会实践活动之间存在一定的时间滞后性。这种时间滞后性,在发展速度较为缓慢的传统社会中,表现得还不是十分明显,但在高速发展变化的现代社会中,就表现得十分突出。它会影响社会成员对社会客观存在的解释力与适应力,如果不是有意识地去调整这种滞后性,跟上时代前进步伐的话,一些社会成员就会出现个体与社会之间的时差矛盾,从而引起心理和精神上的分裂。

从上述讨论可以看出,社会思潮的原生性所产生出来的三个特征,决定了社会思潮中含有大量负面的成分。这些负面成分会造成两方面的消极影响:首先,对社会发展缺乏推动作用。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积极的推动作用和消极的束缚作用。[6](P15)显然,社会思潮上述三个特征的反作用主要体现在消极的束缚作用方面:它映射了社会现实,但不能体现社会存在的本质,表达了社会发展的规律,但不能预测社会发展的趋势与方向。相反,社会思潮中大量存在的消极因素,反而成为社会成员专注于当下或个体的利益,而忽略了超越个人或集团利益的社会总体需求,影响社会的整体发展和进步。其次,对社会认同产生消极影响。社会思潮中的负面因素会对社会成员社会共识与集体逻辑形成消解作用。[7](P34)社会思潮的分散性容易将社会成员个体的精神状态局限在一个较窄的微观世界内,总是以个人的物质利益来观察和认知世界,评判和估价社会现象,缺乏对社会大局与总体的观察和把握。因此,容易产生个人价值观与社会整体的矛盾与差异,导致个人行为与社会主流价值观不能同步,容易造成个人精神世界的边缘化与疏离感,从而降低社会成员共识的形成和身份的认同。

(二)当下中国社会思潮的现状生成引领的逻辑迫切性

前面从理论上讨论了社会思潮内在特征对社会存在与发展的功能和影响,那么,当下中国社会思潮的实然状态如何?它对社会存在与发展起到了怎样的作用呢?在肯定当下社会思潮总体基本适应社会的估计下,也要看到当下社会思潮与社会存在特别是社会发展的需要之间存在一定的反差,这种反差实际上已经影响到社会成员共识的达成,危及社会发展合力的产生。

首先,社会思潮的负面因素导致了社会成员共同价值的脆弱甚至撕裂。在社会利益分化不断加快的客观现实下,当下中国社会思潮被动地受到裹挟,没有从精神层面起到缝合与粘连的作用,甚至认同和强化了利益的差异,导致了精神上的更大分野,从而使人际关系庸俗化,社会风气物质化。这可以从当今中国社会的许多数据与个案中得到验证和体现。[8](P240)

其次,社会思潮中的消极因素加剧了少数社会成员精神世界的荒漠化。当下中国,个人思想与社会思潮出现了相互消极影响的局面,个人思想的片面性加剧了社会思潮的碎片化,社会思潮的负面因素又加剧了个人认知的扭曲。社会思潮的空洞与功利,使得个人精神家园的建构缺乏坚实的基础,凸显了个人精神世界的脆弱。如社会思潮中流行的物质主义,就直接强化社会成员个体消费至上的价值观,通过物质的消费对内感受到自己的存在意义,对外展示和炫耀自身存在的价值。[9]离开了消费,自身的存在就失去合理性与合法性,精神世界不再为这种合理性与合法性提供支撑。

当下中国社会思潮的现实状况与社会发展及社会成员的要求之间存在着较大的差距,已经严重地影响到了社会的和谐发展与社会成员的日常生活,[10]这就迫切地提出了需要对社会思潮进行正确引领的问题。而这种差距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社会思潮的逻辑生成动力。

(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在结构与功能生成引领的逻辑可能性

社会思潮需要引领,无论从理论上来说,还是从现实需要来看,都已是非常必要和十分迫切。那么,用什么来引领社会思潮呢?从社会思潮存在与发展的一般逻辑规律来看,一套观念体系要承担起引领社会思潮的任务,其内在的结构和外在功能,必须具备以下两个方面的特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符合这两个方面特征的。

首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先进性和科学性。一套观念体系要发挥引领社会思潮的作用,自身必须是居于社会思潮前列的,其境界与标准是高于一般的社会思潮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建立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基础之上的。它有着先进和科学的理论体系作为支撑,反映了人类社会发展和进步的最本质规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基于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的,它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能够解释复杂的社会现象,能够指引社会成员的前进方向。因此,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所包含的评价标准和价值取向,是高于当下中国社会一般社会思潮的。这就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社会思潮提供了逻辑可能性。

其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阶段性和现实性。一套观念体系除了其先进性和科学性,高于一般社会思潮之外,还必须具备阶段性和现实性特征,必须和社会思潮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如果仅仅只有自身的先进性和科学性,而没有与一般社会思潮之间的联系纽带,引领作用就失去了传导机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先进性和科学性就无法辐射和影响一般社会思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既高于一般社会思潮,又源于一般社会思潮。它的基本内容反映了当下中国社会大众的共同价值追求和发展目标。例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将富裕放在第一位,充分体现了阶段性和现实性,是与当下一般社会思潮相关联的。正因为这种关联性,使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社会思潮之间产生了内在的联系,也就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社会思潮提供了强劲的纽带。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社会思潮的逻辑演进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社会思潮的逻辑起点生成之后,就会导入引领的进程。这种进程是具有内在逻辑规律的,是按照一定的逻辑理路去演进的。认清这一演进过程,探索这一逻辑理路,对于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社会思潮的内在发展规律,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社会思潮中负面因素的阻抗

从逻辑发生机制上来说,社会思潮具有较强的动态性特征,它总是处于分化与演变中。这种分化与演变有两个不同的方向:一是在正面积极的主流意识形态引导下,向着积极健康的方向演变;二是在没有主流意识形态的引领或者牵引力度不够的环境下,社会思潮放大和强化某些负面因素,朝着更加消极的方向演变,不断挑战社会道德的底线。从社会思潮演变的逻辑机理和历史实证的经验来看,社会思潮内部结构中,存在着一种负面因素自我复制与放大机制,而且在复制放大中,其消极性还会不断地强化和扩散,就像自然和人体中的病毒,在每一次传播和扩散中,毒性就会提升和强化。所以,在社会发展过程中,为了防止社会思潮的自发性向着消极与负面方向的复制和扩散,就需要用积极的观念体系与思想方法来加以阻抗。

首先,以判断标准与识别工具体现对社会思潮的负面因素阻抗作用。社会思潮是复杂的,而且是基于一定的社会基础产生的,社会思潮中的一些负面消极因素也是如此。从局部的空间视角和短期的时间视角看,社会思潮中的消极负面因素似乎有着存在的必要性和发展的合理性。正因为这种特征,社会思潮的负面因素,就不容易为人特别是一些辨别能力较低、判断能力较弱的社会群体所认识,容易简单地接受甚至运用这些负面因素来指导自身的行动。[11]所以,就要给这些社会群体一套明确的识别工具和判断标准,面对复杂的社会思潮困惑而无法辨别的时候,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标准去检验社会思潮,就能够认清社会思潮中一些负面消极因素的实质与危害,从而在思想上提高对这些负面消极因素的警惕。[12](P214)

其次,以剖析和批判工具体现和发挥对社会思潮负面消极因素的阻抗作用。社会思潮中的负面消极因素,基于一定的社会基础产生,同时也有着其自身存在与发展的传播空间,它不会因为人们对它的识别和判断而自动消亡。因此,就要对其进行批判和驳斥,将其落后、反动的性质描述出来,展现给社会大众,将其对社会的危害表现及其严重后果具体地罗列出来,让社会大众除了识别其本质之外,还能够进一步认清其危害社会的后果形式,从而为社会大众自觉抵制社会思潮中的负面消极因素提供强有力的思想支撑。

再次,以空间挤压的逻辑路径对社会思潮中的负面消极因素产生阻抗作用。社会思潮的负面消极因素对社会大众产生影响的逻辑路径是进入人们的思想空间之中,占据人们的头脑并影响人们的思维,进而左右人们的行动。如果一个社会成员头脑中没有其他的思想,或者少有其他的思想,社会思潮中的负面消极因素就会占据更多的空间,产生更大的影响。相反,一个社会成员的头脑中,已经有了很多思想观念,特别是一些正确的思想观念,社会思潮中的负面消极因素就很难再进入头脑中。从这一原理出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社会成员头脑中的比例越高,社会思潮中的负面消极因素进入的比例就越低,反之亦然。所以,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充实社会成员的思想空间,就会对社会思潮中的负面消极因素产生很强的阻抗作用。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社会思潮中正面因素的引导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如果仅仅只发挥其对社会思潮中负面消极因素的阻抗作用,其功能还远远没有得到应有的体现,社会思潮中的负面消极因素也不会因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阻抗而自动消失,它只不过在阻抗作用下,扩散和恶化的趋势得到了一定程度的限制,正面积极的因素并不会因为这种限制就在社会思潮中扩散和壮大起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真正发挥引领社会思潮的作用和功能,还需要对社会思潮中的积极因素进行正面引导。

首先,激活社会思潮中潜在的积极进步因素。如前所述,社会思潮的结构是非常复杂和多元的,其中正面积极部分的思想观念,可能是人的头脑固有的一些意识,或者潜伏在每个社会成员意识深处的观念,如每个人在社会化的过程中,都会生成一些积极正面的观念。但是,这些观念在现实社会生活中,由于各种原因长期存在于人的深层次意识之中,被遮盖和屏蔽,不再在社会思潮和人的日常行为中显现出来。例如,每个人都会有善良、同情之心。正如古代先贤所说,恻隐之心,人皆有之。但这种恻隐之心,在复杂的社会现实中,一部分人的恻隐之心没有能够表现出来,所以,在社会思潮中,自私、冷漠就反而有了存在和发展的空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是要通过自己的存在和作用,对社会成员的思维过程产生一定的影响,从而将社会成员意识深层次中潜在的一些正面积极因素挖掘、激活、张扬,让其从每个社会成员的意识深处走出来,变成社会思潮和共识。[13](P9)

其次,为社会思潮中正面积极因素的存在提供支撑。在复杂多元的社会思潮中,正面积极因素被挖掘激活之后,并不一定就能够顺利地生存下去,它还会受到客观和主观多种原因的影响,失去生存的条件,还有可能退回到潜伏屏蔽状态。所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此时就需要为已经出现的正面积极因素在社会思潮中的生存,提供必要的环境条件和制度支撑。如通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与弘扬,为社会思潮中的正面积极因素提供存在的合理性与合法性,通过舆论氛围的营造,为社会思潮中正面积极因素提供支撑。

再次,为社会思潮中正面积极因素的传播开辟空间。社会思潮中的正面积极因素,不仅要能够存在下去,而且还必须在社会思潮中所占有的空间越来越大,发挥的影响越来越强。只有这样,社会思潮对社会存在和个人行为的积极作用才会真正显示出来。因此,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为社会思潮中正面积极因素的扩散和壮大,开辟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这种功能是通过两个方面的逻辑路径来实现的:一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社会成员个体意识中的认同度越来越高,在人们的头脑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这就为社会思潮中正面积极的因素在人们头脑中的强化和壮大提供了更大的空间。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指导下,人们会更多地将社会思潮中的正面积极因素吸收到自己的思想意识中来。二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通过自身的宣传,让认同、接受和运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群体不断扩大,从而为社会思潮中正面积极因素注入强劲的上升动力,能够让社会思潮中正面积极因素,更进一步地上升为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并行的平台上,同时,通过对社会思潮中更多正面积极因素的推动和牵引,横向朝更多的群体扩散,纵向往更高的标准提升,从而实现社会思潮中正面积极因素的扩散和壮大。

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社会思潮的行为过程

前面讨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社会思潮的逻辑发生起点与逻辑演进路径,这只是从社会意识形态的内在发展规律上的理论描述和逻辑推演,但逻辑起点不是行为的起点,逻辑演进更不是行动的推进。规律是要依靠人的认识,并通过人的行动,将某些要素加以改进和组合之后,才能发生作用。就像自然规律一样,水能发电是有内在逻辑起点和逻辑规律的,但并不是说,只要有水就会有电,还需要人们修水坝,装电机。社会意识形态建设更是如此,所以,在弄清楚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社会思潮的逻辑规律之后,还需要采取恰当合理的行动,将逻辑规律变成现实成效。而这些实际的工作比认识逻辑规律要复杂、艰巨得多。正如马克思所说:“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14](P57)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社会思潮的行动过程主要从三个方面依次推进。

(一)媒体的传播

从前面讨论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社会思潮的逻辑规律可以看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社会思潮中最先进、最科学的观念和价值体系,它并不是社会成员在日常生活中自动生成的原生态思想观念,而是在社会存在和日常生活的基础上,经过提炼和概括,基于社会大众的思想观念同时又高于社会大众的思想观念。这种思想观念不会在社会大众头脑中固有存在或者自动生成,需要从外界辐射和传导到社会大众的头脑中去。如果没有这种辐射和传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无法达到社会大众的头脑意识中去,就不能对社会大众的思维和行动产生影响,这种传导和辐射作用主要是依靠大众传播媒介来完成的。

首先,大众传媒能够通过最简洁和最快捷的方式,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传达到社会大众中去。当然,这种传达不是系统和全面的,受众的接受程度与效果如何,也还充满着许多不确定的因素。但是,大众传媒能够形成一种思想氛围,通过不同侧面的反复传播,使社会大众知晓这一观念体系的存在,从而为社会大众进一步深入了解和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确立行动上的起点。大众传媒能够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社会思潮的逻辑起点变成行动起点。

其次,大众传媒能够将个人行动变成公共话题,从而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联系起来,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识别工具和判断标准,对社会日常生活进行有意识的叙述、评判和指引。[15]这就使得社会大众不再是在日常生活的状态下,自动地用社会思潮中的一些低层次标准来评判公共事件,并在这种评判生成新的行动指引。在大众传媒的反复叙述与宣传下,社会大众也会逐渐养成用大众媒体所倡导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标准来分析公共事件。媒体传播的这种功能主要从两个方面表现出来:一是对正面公共事件的描述、褒奖。让社会大众从公共事件的描述中得到正面的引领,从而扩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自己思想意识中的空间分量,降低和消除自己思想意识中一些负面消极的因素;二是通过对公共事件的描述和批判,从反面衬托社会主义价值观的重要意义:一些极端的社会事件,通过媒体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标准进行批判性的评述,其本质和危害就展示在社会大众的面前,社会大众就会通过对事件本身的了解,并随着媒体的分析,认识到这些负面事件背后的思想原因和价值基础,从而厌弃社会思潮和自身头脑中与这些负面事件相关联的思想观念与价值标准。

(二)教育的引导

大众传媒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社会思潮的行动过程中,所发生的作用是分散的、单向的。它面对所有的社会成员,只能用比较抽象和普适的话语来进行传播和引导,其面向不同社会群体的针对性必然不高,而且对于受众的反应程度比较难以把控。所以,仅仅依靠大众传媒来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社会思潮的行动是远远不够的,它只是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社会思潮确立一个行动的起点。因而,具有规范与针对意义的教育过程,就必然要发挥更为重要的作用。

首先,教育能够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系统全面地推送到教育对象的头脑中去,通过过程的反复和强化,从占据头脑中的物理空间转变为控制思想意识的精神空间,从而真正达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的目的。教育的过程是可控的,教育对象也是相对固定的。因此,在内容设计与过程的管控中,就可以确立与教育对象思维特征相吻合的内容,从而能够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最核心和最本质部分,有效地传达到受众之中去。[16](P174)

其次,教育能够将社会思潮中的负面消极因素从教育对象的头脑中清除出去。教育就是有意识地为教育对象解疑释惑,通过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识别工具和判断标准,让教育对象看清存在于自己思想意识中的、社会思潮中的落后消极因素,认识到这些负面消极因素的本质及其危害,从而逐渐放弃自己思想意识中这些消极因素,以腾挪更多空间给社会思潮中正面积极的因素来占领。

(三)学术的推动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社会思潮是一个复杂而长期的过程,它既属于意识形态建设领域,同时又与社会制度的设计与执行相配合,有着自身的客观规律,同时又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不断出现新的情况和问题。要准确把握内在规律,面对和解决新矛盾、新问题,就必须有系统的理论指导,就要进行研究与思考。所以,深入进行学术研究和实证分析就成为引领行动的基础性前提,从而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社会思潮提供有力的学术支撑,以学术的力量更好地推进行动过程。[17](P180)

首先,通过学术研究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社会思潮的必要性描述分析清楚,并通过逻辑推理和学术表达,让社会大众更好地认识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社会思潮之间的内在联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社会思潮的必要性,二者之间的复杂联系,需要认真思考研究之后,才能理性地表达出来,让社会大众真正接受并认同引领的必要性,这就需要研究的支撑,通过学术话语表达,让更多的社会成员了解和认知。

其次,学术研究要不断反思和总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社会思潮行动过程中的经验和教训,并在这一基础上,提出更好的解决方案,为提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社会思潮的针对性与实效性提供强有力的学术支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社会思潮的行动过程,分散而多样,面对的对象也十分复杂,如何准确地评价这一过程的效果,如何检验方案措施的成败,都需要专业的学术方法和手段进行统计与分析。

总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社会思潮的逻辑路径复杂,推进的行为过程艰难曲折,必须在仔细研究、理清内在发展规律的基础上,精心设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行动方案与推进过程。只有这样,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社会思潮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才会增强,社会思潮中的负面消极因素才会减少,正面积极的因素才会不断扩大与充实。

[1] 关力.卢因和团体动力学[J].管理现代化,1989,(4).

[2] 邓卓明.社会思潮专题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2.

[3] 赵曜.当代中国社会思潮透视[J].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2002,(1).

[4] 舒扬.社会思潮的一般规定[J].江汉论坛,1985,(9).

[5] 张国祚.论多样化社会思潮的引领[J].求是,2008,(14).

[6] 陈立思.社会思潮与青年教育[M].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

[7] 邓卓明.社会思潮专题研究[M].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2.

[8] 冯虞章.理论 思潮 价值观[M].海口:南海出版公司,2005.

[9] 姚登权.炫耀性消费的社会本质[J].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0,(6).

[10] 罗建文.社会发展进程中利益群体分化的道德审视 [J].科学社会主义,2007,(6).

[11] 王永芹.当代中国多样化社会思潮发展态势与引领机制探析[J].河北学刊,2008,(6).

[12] 韩喜平,吴宏政.国家核心价值与公民文化研究[M].长春:吉林大学出版社,2010.

[13] 裴德海.从一般价值到核心价值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与践行的双重逻辑[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13.

[14]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M].第1 卷. 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15] 朱晨静.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日常生活视角[J]. 山东社会科学,2014,(10).

[16] 冯颜利,廖小明.问题旨趣路径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新探究[M]. 北京:人民出版社,2014.

[17] 季明.核心价值观概论[M]. 北京:人民日报出版社,2013.

[责任编辑 李文苓]

On the Logic Path and Behavior Process of the Socialist Core Values Leading the Trend of Social Thoughts

Xie Dibin

(School of Marxism Studies, Guangdong University of Foreign Studies, Guangzhou, Guangdong 510006)

core values; social ideological trend; logical path

The socialist core values which lead the social trend of thought has its inherent objective law. The characteristics of social thought and the structure and function of the socialist core values determine the logical starting point of the leading. The function and role of the socialist core values has determined the logic evolution of the leading. To realize the socialist core values leading the social trend of thought we must design the program mainly from three aspects: the communication of the media, the guidance of education and the promotion of the academic studies.

* 本文系中共广东省委宣传部重大委托课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社会思潮凝聚社会共识研究”(项目号:WT1438)、广东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传播效度研究”(项目号:2014JKDYY48)的阶段性成果。

谢迪斌,广东外语外贸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广东 广州 510006)。

猜你喜欢

思潮负面逻辑
刑事印证证明准确达成的逻辑反思
春秋时期重民的社会思潮
逻辑
创新的逻辑
负面清单之后的电改
正面的人和负面的人
女人买买买的神逻辑
从回归温柔敦厚到走向天马行空——当代文艺思潮的一种转向
维新思潮对中国近代体育的影响
“文革” 后期的民间批判思潮(1968~19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