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湖湘文化对校园文化建设的影响

2016-02-04

中国民族博览 2016年7期
关键词:湖湘爱国主义湖南

徐 敏

(益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湖南 益阳 413000)

论湖湘文化对校园文化建设的影响

徐 敏

(益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湖南 益阳 413000)

校园文化的建设是高校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受到社会文化的影响和制约。作为身处潇湘之地的高校,应充分利用源远流长的湖湘文化来充实、指导校园文化,以湖湘文化中一脉相承的爱国主义为基本信念,以经世致用为最高目标,以兼容并包为价值标准,以改革创新为发展动力,实现校园文化对大学生精神、心灵、人格的塑造,从而达到社会化的目的。

湖湘文化;校园文化;经世致用;兼容并包

校园文化是指在各高等院校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反映着人们在生活方式、价值取向、思维方式和行为规范上有别于其他社会群体的一种团体意识、精神氛围。校园文化以其特有的精神环境和文化气氛,使生活于其中的每个个体有意无意地在思想观念、行为方式等方面与既定文化发生认同,从而实现对人精神、心灵、人格的塑造,达到社会化的目的。作为社会文化的一部分,它不可避免地将受到社会文化的影响和制约。因此,在纷纭复杂的各种社会文化中,选择何种文化来影响校园文化的导向,便成为建设和谐校园亟需解决的首要问题。湖湘文化丰富的理论内涵和深远的现实指导意义,使其成为适合校园文化建设的思想文化之源。

一、湖湘文化的内涵与精神实质

湖湘文化是湖南这块土地上发展起来的一种特有的区域性文化。它孕育于炎舜时期的苗蛮文化,萌芽于荆楚时期的骚辞文化,形成于两宋时期的湖湘学派,成熟于明末清初的王夫之,革新于光绪时期的戊戌维新和“五四”前后的新文化运动。它在一代代潇湘士子的传承与发展中,逐渐形成了自己独树一帜的文化内涵与特点,概括来说主要是四个方面:忠君爱国、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怀;关心现实、经世致用的务实学风;汇合百家、兼容并蓄的开明风格以及图变求新、敢为天下先的改革精神。

二、湖湘文化的融入对校园文化的影响

校园文化自产生的那天起,就肩负着教育校园主体的职能。它区别于其他文化形态的重要一点就是其明确的、有意识的教育性。这种教育性的发挥,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作为它主导的社会文化的影响。以湖湘文化作为校园文化的主导文化,探寻其与校园文化的契合点,将之融入校园文化的建设之中,让学生从身边浓郁的本土湖湘文化氛围中体会其精髓和力量,增强教育的现实说服力与感染力,无疑具有深远的意义。

(一)爱国主义——校园文化的基本信念

湖湘文化最大的特点是它的爱国主义传统。先秦时代,屈原的忠而被谤、怀石沉江,贾谊的力主改革、忧国忧民,开创了湖湘文化爱国主义传统之先河;唐代的刘禹锡、柳宗元,在被贬朗州(今湖南常德)、永州(今湖南永州)的十年间,仍不忘创作大量的战斗檄文,来进一步阐述自己的革新思想,以期改革弊端、改变国家的落后状态;到了宋代,湖湘学者运用儒家“华夷之辩”理论,主张抗金、抗元,反对妥协投降,许多湖湘士人还直接投身到抗金、抗元的第一线;而明末清初之时,这种爱国主义传统在誓死抗清、反对侵略的王夫之身上得到了最高体现。

近代的湖湘士子,更是将湖湘文化的爱国主义传统发扬得淋漓尽致,他们将挽救民族危亡、维护国家独立视为己任,迸发出一种百折不饶、不怕流血牺牲的奋斗精神。他们之中不仅出现了杨毓麟、陈天华、章士钊等一大批西方民主共和制度的宣传家,而且也出现了黄兴、宋教仁、蔡锷等为民主共和的实现而浴血奋战的实干家,更出现了毛泽东、蔡和森等将爱国主义与社会主义首次结合的革命家。正是缘于这些仁人志士的前仆后继,湖南才被称为晚清“最有生气之省份”,杨度才敢于在他的《湖南少年歌》中自豪宣称“若道中华国果亡,除非湖南人尽死”!

现在是和平年代,战争的硝烟已经离我们远去,但是历史不该淡出我们的视线,爱国主义的传统任何时候都不能丢。相反,对于新时期的大学生,继承和发扬爱国主义传统,对于振奋民族精神、凝聚民族力量、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为中华民族的振兴而奋斗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而要牢记历史,光靠教科书是不够的,一段沉痛的历史更需要以文化的方式来传承。这种长期的、连续的、浸润在校园文化中的爱国主义教育,起到的将是“润物细无声”的作用。

(二)经世致用——校园文化的最高目标

经世致用作为一种思潮和精神,发端于宋代,形成于明末清初,以王夫之等为代表,后来的谭嗣同等也从中汲取精神力量,倡导变法。经世致用之学,即“实学”,就是“实习、实讲、实行、实用之学”,说实话、干实事、务实际、求实效。湘人士子讲入世,重躬行,通变化,讲“修齐治平”,主张经邦济国,以天下为己任。近人钱基博先生曾作有概括:“罗泽南、李续宾、王鑫则以醇儒笃躬行。……胡林翼、曾国藩、左宗棠、刘蓉、郭嵩焘,一代名臣,声施四海;王闿运、阎镇衍,老儒暗修,独抱遗经。遭际不同,出处攸异。然学不仅占毕,志在于匡俗;通经欲以致用,文章蕲于经国,则固不同而同。”在湘人看来,“通经”只是手段,目的是为了“致用”,其实现的过程便是身体力行。

中南大学的校训即是“经世致用”。从中南大学对其校训的阐述中,我们不难体会到这一精神于校园文化的重要意义:“校训‘经世致用’,一是体现了我校的文化传承,有湖湘特色,并与孙中山先生早年为湘雅的题词‘学成致用’一脉相承。二是有利于引导中南学子把远大理想抱负和锲而不舍努力结合起来,既要志存高远,敢为天下先,又要脚踏实地,从点滴做起。”现代教育中若想避免眼高手低、高分低能,避免学问与社会实际严重脱节,它的文化中就应该时刻凸显出返虚务实、实用为宗的追求,湖湘文化中的“经世致用”的融入正好能满足校园文化的这一需求。

(三)兼容并包——校园文化的价值标准

校园文化受多种价值因素的影响。从地方文化传统到社会文化习俗,从商业因素到手机和网络,对于处在求知若渴的年纪的学生来说,都是新鲜而渴望尝试的。这其中难免会有良莠不齐、不利于学生身心健康的不利因素。学校往往为了保证校园文化的纯洁性,而笼统地排斥社会文化,拒之于千里;但这样一来,校园文化便失去了其发展的活水之源,从而远远地落后于社会文化的发展,这样的文化氛围中成长的学生,也难免因与现实脱节而面临着难以适应社会的尴尬。那么,我们应该如何正确地看待校园文化的走向问题呢?湖湘文化的兼容并包、汇合百家的开明之风给我们吹开了迷雾。

湖湘人民历来善于博采众长、吸收一切先进的科技、文化成果。首先表现为善于吸收和融合不同地域文化的精华,其中又分为省内文化融合(如洞庭湖文化与湘南文化交流)和省际文化融合(如“朱张会讲”,其实质就是湘学与闽学的碰撞);其次表现为善于吸收不同学派文化的精华,如王夫之的唯物主义哲学体系,就是在借鉴和吸收了先秦诸子、汉代经学、魏晋玄学、隋唐佛学、程朱理学、陆王心学等精华的基础上创建的,因而“空绝千古”;再次是表现为善于吸收外国文化的精华,其中以魏源的“师夷长技以制夷”与曾国藩、左宗棠和郭嵩焘等开展的洋务运动为代表。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湖湘文化正是秉持着这样的作风,既不持门户之见,又自成一体,形成了自我鲜明的特色,成为近代中国地域文化的一朵奇葩。高校也应该以此为鉴,努力建设有特色的校园文化,进一步提升“文化生产力”的竞争力。

(四)改革创新——校园文化的发展动力

“创新湖南”是建设“四个湖南”的重要组成部分,代表了湖南发展的动力与活力。“创新”二字对于湖南人来说并不陌生,湘人自古便有一种特立独行、敢为天下先、敢于批判、锐意改革的精神,就像近代名人杨毓麟在《新湖南》中所说:“自濂溪周氏师心独往,以一人之意识经纬成一学说,遂为两宋道学不祧之祖。胜国以来,船山王氏以其坚贞刻苦之身,进退宋儒,自立宗主。当时阳明学说遍天下,而湘学独奋然自异焉。”这段话高度概括了周敦颐、王夫之的独立创新精神,这也正是当今学校教育应该鼓励、发扬的一种精神,是推动校园文化发展的主要动力。

校园文化要能够与时俱进、激励师生,要总结历史,更要着眼当代,要有很强的包容性和普适性。“敢于担当、敢为人先”既体现了“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民族精神,又体现了“改革创新,开放共赢”的时代精神,有着丰富的内涵,能为校园的精神文明建设提供充足的养分,促进校园文化的发展。

三、湖湘文化与校园文化有机融合的几点建议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传承文化就是传承历史,一方面,湖湘文化作为一个极具特色和对近代历史有着重大意义的区域文化,亟待高校这个平台来继承和发扬。另一方面,高校作为一个孕育和培养社会精英阶层的孵化器,有着义不容辞的传承责任。为做好两种文化的有机融合,可考虑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建设和推广:

高校主管部门牵头成立湖湘文化进校园的促进会,从组织和形式上统领湖湘文化进校园的各种推广活动。

从社会层面来说,加大湖湘文化的硬件设施投入,加强湖湘文化产业化建设,完善湖湘文化的景点、景区建设。以文化带动旅游,以旅游推广文化。

在高校尝试成立湖湘文化研讨会,并以此为传播和推广湖湘文化的载体,开展诸如创立期刊、建立微信推广平台、开展专家讲坛等等多种活动,真正让活动融入到校园生活。

政府的相关机构组织和号召在湘文化人士、湘籍文化人士,尤其是所有在湖南的高校文史系的教师教授,成立湖湘文化高峰论坛,定期开展学术研究并将成果及时推广,为高校文化源源不断地输送湖湘文化的精髓。

在人们担忧校园文化缺失、学生道德素质下滑的今天,湖湘文化的精神品质仍然是构建优秀校园文化的精神源泉。高校师生有必要了解属于湖南人自己的历史文化,大力弘扬其中优秀的、在历史上曾经大放异彩、并仍能指导今天改革实践的部分,用湖湘文化中的爱国主义传统、经世致用思想、兼容并包方针、敢为人先理念来指导、丰富校园文化的建设,使其合乎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的趋势,进而反哺社会,充分实现精神文明对物质文明的促进作用。

[1]王君毅.传承湖湘文化精髓建设特色职院文化[J].当代教育论坛,2007(12):156-157.

[2]刘潇敏.关于以湖湘文化教育促进独立学院学风建设的思考——以科技学院为例[J].学理论,2009(4):108-109.

[3]刘潇敏.湖湘文化:湖南独立学院校园文化建设的有效资源[J].学理论,2013(30):318-320

[4]蒋作斌.湖南教育与湖湘文化[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2002(6):58-60.

[5]王静琦.湖湘经世致用的理学传统[J].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2(6):15-19.

G641

A

徐敏(1981-),女,讲师,硕士研究生,中文系 。

猜你喜欢

湖湘爱国主义湖南
Indoor orchids take the spotlight
湖湘文化的统一战线价值分析
近代湖湘文化的崛起与启示
在疫情大考中彰显爱国主义力量
三线建设在湖南
爱国主义教育
湖湘士人的崇文尚武精神
爱国主义教育
岁月
略论湖湘诗歌史上的近现代女诗人—— 《湖南女士诗钞》导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