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谈判断歌唱质量的标准

2016-02-04姜晓菲

中国民族博览 2016年7期
关键词:歌唱者音准真实性

姜晓菲

(沈阳音乐学院艺术学院,辽宁 沈阳 110168)

谈判断歌唱质量的标准

姜晓菲

(沈阳音乐学院艺术学院,辽宁 沈阳 110168)

歌唱是表达人们情感的一种方式,对于专业从事教育或演唱的人员来讲如何评价歌者对于一首作品的演绎,从哪些方面来提高自己的教学与演唱水平,我们利用哪些内容作为自己的评价标准就显得尤为重要了。当然由于个体审美水品的差异,其标准也一定存在差异性,笔者在个体差异性的基础上寻求属于其共性的部分,从音乐基础知识与语言的把握以及技巧性、真实性的把握几个方面进行阐述。

歌唱质量;标准;技巧性;真实性

歌唱在人类历史上是一种比语言文字还要早的情感表达方式,最初的歌唱只是靠声音来传达情感,之后逐渐与语言相结合,形成了歌曲。在世界各地,声乐文化的种类非常多,它们在形式、风格上各有特色。由于地域、文化等原因的不同人们对于这些声乐文化形式所形成的审美标准也会有所不同。对于普通大众来讲,对于歌曲演唱的标准就是“好听”。而对于专业的歌唱表演者来讲,歌唱的标准就并非那么简单了。

“标准”即衡量事物的准则,声乐演唱艺术与个人审美有着密切的关系,而由于个体审美的差异性,其标准也存在一定的差异。在本文中笔者试图总结出对声乐演唱的审美中具有共性的方面,这无论是对于听众的审美标准导向以及对于专业歌者对自我演唱时的评价与提高都具有重要的意义。我们可以试从以下三个方面来看:

一、演唱作品时对音乐基础知识及语言的把握是基本条件

对于专业学习歌唱的人来讲,大家都知道要演唱好一首作品首先要做好的是读谱工作,而并非是以听别人演唱的作品为主要的学习途径。而在读谱学习的过程中对作品中所包含的音乐基础知识及语言的把握是唱好一首作品的基本条件,是衡量歌唱质量高低的一个基本标准。

在判断歌唱质量的标准中,对于音乐基础知识方面笔者认为主要包括音准、节奏与音乐表情术语。先说音准与节奏,这两点是最简单也是最容易在歌唱中被忽略掉的问题。在音准与节奏的问题上除了在最初学习作品时要注意严谨的态度外,更重要的是在舞台上演唱时对音准与节奏的把握。相较于节奏来讲,音准问题在演唱过程中是更难把握的。在此笔者所说的音准并非简单意义上的音准问题,而是一种高标准的要求。或许大家在观看音乐会时候都会有一些感概,演唱者在表现一首完整的作品时如果从各个方面来评价都是比较完善的,只是不合时宜地出现几个偏音,那么就会显得不尽如人意了,而此时形成偏音的原因会有多种,但是作为演唱者来讲或许并不自知。此时,音准就会被人作为一种评价标准。在歌唱中,歌者的音准与其气息、位置、状态、情绪都密切相关,气息沉重、歌唱位置低、歌唱状态低迷、歌唱情绪低落都会造成音准偏低的问题;而气息浅、歌唱状态过于积极、歌唱情绪过于激动则会造成音准偏高的问题。据此,歌唱者应在练习时多注意寻找自己偏音的原因,并加以控制才能不断提高歌唱质量。

另外,对作品中音乐表情术语的掌握与表现也是衡量歌唱质量的一个基础的标准。声乐作品中作曲家在谱面上所标注的音乐表情术语并非是毫无意义的,它代表了作曲家赋予作品的情感,是演唱者进行理解并进一步演绎的重要依据。因此,在读谱学习时这是最值得注意与揣摩的地方。当然就舞台表演而言是具有二度创作的,而其创作的合理性与动人性则是建立在对原作品所含内容与情感的理解与熟练掌握的基础之上的。

再者对于语言的把握也是衡量歌唱质量的基础标准之一。对于声乐演唱者来讲需要演唱多国语言的作品,例如意大利语、德语、法语等等。对作品语言读音上的准确把握是基本要求,另外还要注意语气的把握。笔者认为歌唱者无论是演唱外国作品还是中国作品,在语言这一标准上更值得注意的应是清晰度。在很多时候我们观看音乐会或者观看比赛,会发现听不明白歌唱者表达的语言内容,只剩观看表演和听其声音了,而这种情况在美声和民族唱法的歌唱者中又是常见的,从根本上讲这种现象是歌唱方法与歌唱表达之间的不协调导致的。笔者认为在此标准上应值得每位歌唱者重视。

二、演唱作品时的技巧性把握是保障

要塑造一件高质量的艺术品,需要的不仅仅是高质量的艺术材料,它与艺术家对于塑造艺术品的技术性是密不可分的。那么何为技术性?我们要让自己的歌唱具有高质量,赢得一种有表现力的形式,此时就需要高度的技巧。这需要我们对于自身的歌唱乐器以及歌唱的作品都要具有深刻的了解,并能娴熟地与技巧相结合。

笔者认为在艺术领域里所谓的技巧与日常生活里所谓的技巧是很不一样的,在日常生活中它是指在某种程度上熟练的做事情的能力。而在艺术领域里所谓的技巧当然也包括这层意思,而且这是完成作品时最基本的要求,但从另外一方面讲又是有区别的,它是需要头脑、身体和感觉的高度统一才能达到的境界。往往我们在声乐教学、声乐表演中看到的更多的是声音、声音、再声音!当然声音的训练是我们表达作品的基础,没有对声音的良好的控制也无法表达歌者对作品的理解以及表现作品所包含的深度内涵。往往我们在训练中会因为音色、声音位置、共鸣、气息等问题进行不断的修正改进,但大家要清楚的是:技巧的建立不是短时的,甚至可以说是长时的,这种修正是伴随我们歌唱生命的始终的。我们修正声音的目的是更好地表达作品,其实无论从教育者还是歌唱者的角度来讲这都是无可厚非的,毕竟“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但我们更加要意识到的并非只是歌唱技术的重要性,而是对于作品深度的挖掘与领悟,当在表演时这种领悟恰巧能够与歌唱的技巧高度结合时,才会触动观众,而这种技巧对作品深度的触动也正是我们所要致力于追求的一个标准。而这种触动正是我们技巧性的一个最高的体现,那么作为教育者和歌唱者要注意的就是我们在百遍千遍的练习声音时,或者练习作品中的个别技巧时不要忘记了与对作品的理解相结合,技巧的娴熟性决定了我们触动作品能力的高低,这也不止与对作品深度与内涵的挖掘有关。

三、演唱作品时的真实性把握是关键

在衡量歌唱质量的标准里面,笔者认为真实性是最关键的部分,同时也是作为歌唱者最难做到的部分,在声乐教育中也是最难引导和遵循的部分。这真实性里面包括了想象力、感受力及表现力的真实性。我们常说在歌唱时要注意表现真情实感,这与笔者所说的真实性是较接近的,只不过“真情实感”是较为通俗易懂的说法,而作为真实性来讲,则赋予了更多的含义和理解。

高质量的歌唱表演是可以触动我们的内心,让我们为其欢呼、兴奋或泪流满面的,这是笔者所说的真实性。而往往我们所看到的大部分歌唱表演虽然形似,这里的形似包括声音和表演上的,它可能声音音色漂亮、歌唱技术完善,表演时一招一式都很到位,有时我们也不仅赞叹于此类表演,赞叹于其技术的高超或者是表演的到位,可是却又觉得缺乏了一些东西,而这缺乏的东西就是真实性,这种表演表面上很到位,可是却缺乏触动人们内心的真实性。要做到这种真实性,是我们歌唱表演中最难的部分,也可认为是最高追求。它是歌者感受力、想象力以及表现力的内在完整的统一,三者缺一不可,哪个部分缺乏真实性也不可。当然对真实性的追求虽难却也是一种习惯,它源于对个人内在感受的一种习惯,无论是在想象、感受与表现上,歌唱者都努力并真诚地去探求作曲家的内心,同时在自己的二度创作中也遵循真诚探索自己的内心的原则,这种真实性的把握就会慢慢地成为习惯,并逐渐融入到个人的表演当中。当然,由于个人的审美与认知的差异性也会造成对于真实性认知的差异,这个标准在艺术界来讲也是最过于混乱与抽象的,它并非具体的事物,也无法用一个统一的标准来衡量。当然我们不需要成为普契尼、威尔第等作曲家才会理解其赋予作品及人物的内涵,我们用属于自己的感受,用属于自己的快乐、悲伤、愤怒、激动、兴奋等情绪来体会并表现作品时,此时的表演就已经具有了一定程度上的真实性。

综上所述是笔者个人认为在歌唱艺术表演中比较重要的几个衡量歌唱质量的标准,当然可能并不全面,也无法做到全面。就个人而言由于文化程度、成长环境、教育环境、人文环境、个人喜好等等因素的影响还会有很多的具有个体差异的标准,这些是无法做到完全统一的。就算文中笔者所提出的几项标准如果具体到个体的话也会有所不同,这也是人文艺术所具有的不同于其他学科的一个特点。而我们作为声乐教育者和歌唱者的任务就是掌握一定的共性上的标准,允许个体差异的存在,把高质量的演唱奉献给观众,从而促进声乐艺术的发展。

[1][美]詹姆斯·弗兰契斯·库克编,章梅译.名歌唱家论歌唱艺术[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79.

[2][美]贝内特·雷默著,熊蕾译.音乐教育的哲学[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3.

[3]李晋玮,李晋瑗编著.沈湘声乐教学艺术[M].华乐出版社,2003.

G427

A

猜你喜欢

歌唱者音准真实性
论三维动画特效数字模拟真实性与艺术性的结合
重读《昆虫记》4 竹笼中的“歌唱者”——蝈蝈儿
歌唱的基本素养
合唱中的音准问题和训练方法解析
追求真实性永远是记者的基本准则
把握歌唱关键期 有效培养音准感
初探歌唱者演唱中的技术转换
声乐演唱中不良心态的克服策略探析
浅谈影响合唱音准的因素
雕塑真实性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