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高校民族民间音乐课程教学的几点思考

2016-02-04

黄河之声 2016年21期
关键词:民族民间传统音乐

丁 璐

(河南理工大学音乐学院,河南 焦作 454000)

对高校民族民间音乐课程教学的几点思考

丁 璐

(河南理工大学音乐学院,河南 焦作 454000)

民族民间音乐课程是高校音乐专业的必修课程,它对学生传承和弘扬民族音乐文化,对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增强民族自尊心和民族自豪感等都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文章从笔者多年的教学经验出发,针对该课程的教学改革提出自己的一些建议与对策。

民族民间音乐;课程;教学

民族民间音乐课程作为高校音乐专业的必修课程,对于培养当代大学生爱国主义精神,增强民族自豪感,传承和保护传统文化等方面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但是长期以来由于民族民间音乐课在教学上一直沿袭着传统的教学模式,致使它存在许多不足之处,阻碍了民族音乐教育这一传承基地作用的发挥,制约了新的教育思想、新的教学理念的贯彻执行。本文将结合多年教授这门课程的实践和体会,针对该课程的教学改革提出自己的一些建议与对策。

一、观念的改变

中国是一个古老的国家,曾经创造了辉煌灿烂的古代文化,因此留下无数辉煌的回忆,也留下许许多多的美梦。但是到了近代,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150年中没有一个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像中国这样面临空前剧烈的变化与动荡,动荡之下我们的传统文化必然会受到巨大的冲击。清代以后传承本已非常脆弱的中国传统文化,在“十年一大变,五年一小变”的历史风暴的涡旋中,难觅立锥之地,命悬如丝、苟延残喘。特别是“五四”和“文革”时期我们在传统文化上付出了沉重的代价。我们的文化遗产(尤其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经过一百多年天翻地覆的冲击折腾,所剩其实非常有限,幸存者缺乏必要的重视和保护。

从传统应该是“活着”的仍被持续保存的标准来看,某些专家认为号称世界四大古文明中“唯一没有发生中断”的中华古老文明,在近一百五十年的震荡中,实际濒临中断或已经中断。文学艺术传统及各种文化遗产的保存延续,借用国歌歌词,可以说“到了最危险的时刻!”所以,我们要从“文明古国遗产丰富”的美梦中清醒过来,要让学生建立一种危机意识、忧患意识,感觉到身上所肩负的责任和义务。另外还要让学生清醒的认识到:“一切新文化总是在已往的文化基础之上建立的。没有旧文化的基础,就不可能有新的文化,没有前人积累的基础,就不可能有后人的创新。”[1]经过一个世纪的剧变,我们对待传统文化应该有一个更高一层的看法和更深一层的理解。我们不应该放弃传统,而是应该自觉地继承它、保护它、发展它。

二、课程的深度

本门课程的教学往往是从书本到书本,介绍历史渊源、分析谱例,只是告诉学生是什么?而没有告诉学生为什么是这样?只停留在“音乐自身”这一维的讲解当中,会使得这门课程往往只有广度而没有深度。音乐的存在与发展具有全方位性,所有的民族民间音乐品种都涵盖了整体的社会文化信息资源,所有音乐事项的产生都深深的根植于传统当中。因此,在介绍民族民间音乐本身的同时,需要将其并置于整个社会、历史变迁的过程中进行阐述,以人类学的新视野关注多维整体性的音乐文化,唯此所得认识才可能更加逼近音乐事项的真实面貌,也更能让学生感受到民族民间音乐的那份深厚的底蕴。比如大家都知道上下两句体是中国传统音乐基本的结构形式,是中国传统的音乐思维模式,但是为什么是这样?产生的原因是什么呢?我们只能从传统文化中去寻找答案。乔建中先生曾经说过:“任何一个民族文艺的形式体裁,都是该民族在其长期的艺术实践中不断探索、不断选择的结果,任何一种经过历史筛选而相对稳定的审美规范,都与该民族的哲学、文化思维模式有某种内在的联系。两句体结构,既是文学的,也是音乐的。而它们所反映出来的审美意向,却可以追溯到中国传统文化思维方式的深层之中。”[2]所以,在课堂地教学当中,要紧密结合传统文化,不仅要学生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唯此这门课程才能既有广度又有深度。

三、教学方法的多样性

目前,高等院校民族民间音乐教学大多是以传统课堂教学为主要授课形式,教师讲、学生听,以教师为主体。教师首先进行理论讲授,然后进入欣赏环节,在讲授和欣赏的同时要求学生做笔记。结课考试也是书面形式,让学生死记硬背一些概念和理论。笔者在近10年的教学过程中,越来越深刻的感觉到这种单一、陈旧的教学方法和落后的教学手段很难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课程的教学和考试方式应具有多样性,要紧密结合本门课程的性质和教学目标,才能产生最好的教学效果。我国的民族民间音乐博大精深、浩如烟海,是祖先留给我们的珍贵财富,学习它能够让学生认识了解历代人民群众在艰辛的生活下却创造了丰厚的精神财富,从中感受到人们面对困难所表现出来的顽强勇敢、不屈不挠的精神以及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健康向上的良好心态。那么如何指导学生了解和掌握、继承和发扬这些优秀音乐文化传统?如何发挥民族民间音乐这门课程的教学能量?我认为只靠老师讲是做不到,要用传统的口传心授的方式教会学生亲自演唱、亲身演奏,唯有这样才能让学生切身感受到民族民间音乐的情、趣、味、韵,才能让民族民间音乐真正融入学生的血液、沁入学生的心田,学生也才能真正从心底里接受和喜爱,并自觉的加以传播。

民族民间音乐课程就其学科领域来讲是一门广博的课程。但是由于种种原因,目前还存在着很多问题,笔者认为只有从课程本身的性质和教学目标出发,不断的融入新的学术理念和教学方法,才能促进学科的良性发展。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今天,只有各界同仁共同关注民族民间音乐文化,有更多的音乐工作者投入到民族民间音乐文化的工作中去,努力发掘民族民间音乐文化中的瑰宝,才能达到弘扬我国民族民间音乐文化的目的。■

[1] 何兆武.思想文化随笔[C].北京:科学出版社,2012,7.

[2] 乔建中.国乐今说[C].上海: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2005,10.

猜你喜欢

民族民间传统音乐
“校团”协同背景下推进民族民间音乐教育发展研究
高职音乐教育发展与民族民间音乐传承研究
饭后“老传统”该改了
新时期我国民族民间音乐艺术的传承与保护策略探究
同样的新年,不同的传统
冬奥背景下我国民族民间冰雪运动传承研究
老传统当传承
口耳相传的直苴赛装传统
音乐
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