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大学生价值观培养对心理健康教育问题的解决

2016-02-04彭岳鹏

山西青年 2016年14期
关键词:心理健康教育价值观大学生

彭岳鹏

湖南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湖南 长沙 410081



浅谈大学生价值观培养对心理健康教育问题的解决

彭岳鹏

湖南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湖南长沙410081

摘要:大学处在价值观确立的关键期。在社会环境复杂的条件下,大学教育应完成在知识教授的手段下,综合各种方式,完成对人才的培养任务,尤其是价值观的塑造任务,这关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灵魂。当前大学生价值观培养面临诸多问题,学校具体从健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入机制,及时更新校园媒体内容、优化形式加大影响,改革考核机制,组织有较大实效的活动,加强对职业价值观培养,提升朋辈心理辅导员的专业水平等方面进行改进,通过价值观培养解决心理健康教育问题。

关键词:大学生;价值观;心理健康教育

众所周知,“价值观是一种外显的或内隐的,关于价值的一定的信念、倾向、主张和态度的基本观点,是关于现实的人对全部生活实践所产生的意义的一种评价标准、取舍标准的思想体系。价值观具有驱动、导向、统摄和选择等功能。”[1]个人的价值观确立具有相对稳定性。价值观影响学生行为方式和思维角度。

大学生,处在价值观确立的关键期。就中国国情而言,大学教育是真正促使人发展为健全的社会人的现实过程。因此,对于大学生正确价值观的培养教育就处在一个极为重要的位置。任何价值观的培养都有其不同的时代背景,我们在谈及这方面的问题时,无可否认地要考虑自身置于的自然和社会环境,尤其是社会环境。在社会环境复杂变幻的条件下,大学教育应该完成这一历史任务,在知识教授的手段下,综合利用各种方式,完成社会对人才的培养,尤其是价值观的塑造,这成为关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灵魂。

当代社会正处在一个物质条件日益高度发达的背景下,各个方面对大学生价值观的影响程度不断加深,不可控性极大增强。因此,这就需要教育从根本上对之给予足够的关注,以知识塑造和价值观的培养为两条主线,两者如同车之两轮、鸟之两翼,只有配合恰当才能真正培养出高素质的人才队伍。

当代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问题未能从根本上解决,主要因为部分人还未认识到心理健康教育和价值观的培养相结合的思路方式。事实上,只要针对大学生的思想特征和具体情况来考虑,我们不难因势利导,发挥人才的自身优势,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主要依托,从而真正实现其独立的精神内质,完成教育的根本任务。

一、大学生价值观培养现状及问题

(一)大学生价值观培养现状

1.价值观的类型

根据现有理论我们可以知道,因不同的生活环境和心理应对,每个人的价值观都有自己的特色,具体可以分为以下六种:

a理性价值观,以知识和真理为中心,具有理性价值的人把追求真理看的高于一切;b美的价值观,以外形协调和匀称为中心,把美和协调看的比什么都重要;c政治性价值观,以权力地位为中心,把权力和地位看的最有价值;d社会性价值观,以群体和他人为中心,把为群体、他人服务认为是最有价值的;e经济性价值观,实惠为中心;f宗教性价值观,以信仰为中心,认为信仰是最有价值的。

2.价值观的冲突

个人主义让人们追求个人的利益,群体主义要求人们创造群体的利益;功利主义教给人们满足需要才有价值,道义主义告诫人们违背伦理道德的生活没有意义等等。不同价值观间竞争,对立价值观间冲突,各价值观在对立和冲突中寻找自己的位置。[2]当今社会异质化程度渐强,随之而来的是价值观的差异。大学生群体中,价值观的冲突因主体具有紧跟时代潮流、更了解新鲜事物的特点,因此表现更为明显,差异性较为突出。

3.价值观现状

大学生自身处在精英阶层的养成阶段,但其身心发展尚不完全,因此思想存在许多不合理因素。比如,理想化程度高,未从实际出发,目标设立高于能力范围,自己给自己设置巨大压力,同时因此烦恼不堪;激进性明显,大学生针对某些事情的看法往往不够全面,只从自己的好恶出发,因此发表某些过于激进的观点,从而导致自己在学习生活中孤立现状,这非常不利于健全人格的培养,容易产生相关心理健康问题;因高考模式下单一目标教育,导致学生出现没有理想,人云亦云,从根本上就是其未能形成独立的人格等等。大学生的价值观培养现状不容乐观,应当从各个方面加强引导。

(二)大学生价值观培养面临的问题

1.主流价值体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引入方式不健全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包括四个方面的基本内容,即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3]这种体系本身的提出是符合时代发展需要的,但其具体的影响有待进一步提高。总结来看,其针对大学生的教育方式仍然保守,不能真正做到与时俱进。仅依靠相关公共课程的开设完全不能满足大学生获取知识的需要,而且教师素质仍有待提高。

2.校园媒体对大学生价值观培养的影响力度有待增强

目前据在校学生反映,其对于学校网站的关注程度有限,相关网站信息未能起到吸引学生的目的。信息技术的应用虽从一定方面丰富大学生生活,但面对丰富的网络资源,许多学生在其中不能自拔,导致如“网瘾”现象的广泛出现。学校的相关媒体理应在这方面学习商业经验,吸引学生,加强对其思想引导,继而培养其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3.校园活动注重形式,忽视实际意义

大学生在校园中面临诸多活动,极大丰富其生活方式。但,这样的成绩背后往往不能真正达到培养大学生素质的目的。面临大学中奖学金评定,优秀活动的评比等诸多现实状况,学生因此采取一种为奖励而活动,为活动而活动的应对方式。这样形式主义的作风极大地影响校园的良好风气,同时因为这样的结果反作用于学生,导致一种恶性循环。这样的举措明显对于大学生的价值观培养无丝毫利处,反而会催生其对于自身的价值怀疑,促使其形成一种不自信,不诚信的道德缺位。

4.职业价值观不明,心理学习动力不足、心态不积极

当前教育体制和社会环境的影响下,学生单纯为谋求稳定工作和较高薪酬而选择专业,同时面临就业压力又往往选择相关规避措施。这种现实情况的推动下,大学生在填报志愿时往往不会具体思考自己本身的职业价值观。因此,以就业为导向的价值观就成为一种潮流,这极不利于学生自主性意识的发挥,不能真正成为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大大影响学习效果,不利于人才的培养。学生因对专业的厌恶进而产生学习动力不足的现实问题,又会导致学生产生心理抑郁等疾病。

5.朋辈心理辅导员的功用仍不够显著

朋辈心理辅导员具有生活经历类似,言语障碍小等优势,对有关学生的发展具有规范价值观的作用。我国高校的朋辈心理辅导虽已开展,但成效仍不显著。具体表现出以下特点:一是朋辈辅导员本身心理学知识匮乏,无法进行有效的心理咨询和治疗;二是学生不认同朋辈辅导员能帮助自己,不愿意敞开心扉。[4]这样的诸多原因,造成辅导工作开展方面存在着不小的困难,体制下功用的发挥程度极为有限,有关人员无法通过有效沟通达到帮助树立正确价值观的目的。

二、大学生价值观培养问题解决性探究

(一)健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引入机制

首先,对于大学相关必修课程的开设情况,学校应当积极引进具有相关较为先进思想的教授授课。一方面加强学生对于课程的兴趣,进而促进其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理解;另一方面可以加强教授与基础本科教育的双向互动,形成一种良好的学风。

其次,学校的团委和学生会等服务于广大青年的学生组织,应当多组织志愿服务活动,使青年在服务中收获成长,懂得奉献的快乐。这样的意识培养对于学生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形成具有积极意义,同时能够促进其积极践行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

再次,学校老师应当定期同学生谈话,扩大谈话范围,关注各个层次的学生,真正做到关心的全面性。教师通过这种形式有利于帮助学生形成主体意识,了解其思想动态,做到价值观正确,心理问题早发现,早解决,进行理性情绪辅导。

最后,应当做到对于马列主义的合理引导,切忌进行过度教育导致学生的反感情绪。比如说目前的教育模式,就是每个年龄段都要进行相应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教育。但,这样的教育似乎不是起到的是叠加的积极效果。过度的类似教育已经使学生产生反感情绪,这应当引起我们的足够反思。大学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教育内容应当提升思想的高度,让学生产生兴趣,而不是对中学教育的重复。这方面就需要从教师的素质方面着手,帮助学生建构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认识,树立正确价值观,保证心理的健康发展。

(二)及时更新校园媒体对新闻时事的追踪,优化形式加大影响力

学校的网站应当通过与学生主流电子通讯方式的联合实现自身影响力的增强,因学生已有固定的习惯,所以因势利导的效果无疑是最为明显的。学校应当从学生的学习内容、学生工作、生活方式等内容出发,吸引学生关注于自身有关的近期信息,从而加强学校的宣传力度。同时,鼓励普通同学向网站发稿,加强参与度,进而提升学校媒体在学生中的影响力。

(三)改革考核机制,组织具有较大实际效果的活动

首先,学校应该从上而下进行改革,改变过于关注材料审核的评比模式,转而采取直接考察效果的方式,从具体的考察方式上改革机制,促进学生观念的转变。

其次,表彰一批平凡工作,热衷本职的学生代表。宣传先进典型,进行理想教育,通过典型塑造工作的实施来弘扬一种踏实奉献的精神。从这样的举措入手,可以具体来影响青年大学生的精神状态的正确培养。因此,各方面的工作都能够加强务实态度的内在构建。

(四)加强对相关职业价值观的培养,人人形成各自的职业意识

职业意识是一个大学生走向社会的从业根本,如果没有相应的价值观,也就没有一个踏实的工作态度和专业的工作意识。具体来讲:

一是加强职业认知教导。职业认知教导可以使大学生客观深入的认识职业社会,明确选择职业的价值和意义,把自己的选择和社会实际结合起来,做出科学选择。二是加强择业心理教导。良好的心理素质对大学生的职业价值观有不可忽视的作用,不仅能够使大学生控制科学有效的择业方法,还可以造就大学生坚韧不拔的意志,以及抗挫折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5]学校是教学的阵地。对于职业价值观的养成,学校起到一个最为关键的作用,大学具有一流的师资力量,理论基础强大,可以很好地帮助学生实现这一方面的目标。

(五)提升朋辈心理辅导员的专业水平

针对心理辅导员普遍的业务素质较低的现实状况,学校应当开设相关专业课程作为这部分学生的选修课,从而吸引同学们从事这一职业,同时也进一步完成素质教育的有关培养,可谓一举两得。

同时,可以邀请相关的心理学教授、专家开设相关的讲座,提升人们的相关认知程度。

朋辈心理辅导员要定期下寝,了解同学的思想动态,做到心理问题的及时解决,并定期举行有关娱乐活动,使同学们愉悦身心。

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内部的心理健康问题就在小范围内得到良好的解决。

总之,大学生的价值观养成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多方面的通力合作。但我们可喜地看到,这样的行为是极为必要的,并且能够取得相当大的成效。

价值观的培养是决定一个人的行为方式和认知水平。我们有理由相信,正确的价值观养成,必将极大地降低有关心理健康问题的发生几率。而且,这种方式的采用能够有望从根本上解决心理健康问题发生的根本之所在,从源头上来促进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全面发展,为社会培养有用之才,这是教育的最大成效,是社会的进步之基。

[参考文献]

[1]王涛,戴均.改革开放30年来大学生价值观变迁的轨迹及其规律研究[J].高等教育研究,2009(10):7-13.

[2]赵彩莉.河北师范大学法政学院.党史博采(理论),2011(10).

[3]陈亚杰.《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人民出版社.

[4]黄雪梅.遵义医学院珠海校区.广东珠海,R 395.6 B 844.2 R 493.25.

[5]朱红艳.湖北经济学院社会科学系湖北教育·领导科学论坛,2011(5).

中图分类号:B84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049-(2016)14-0118-02

猜你喜欢

心理健康教育价值观大学生
我的价值观
图说 我们的价值观
图说我们的价值观(三德)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高中班主任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心理健康教育初探
心理健康教育在高中体育教学中的全面渗透
大学生心理问题应对新模式
知名企业的价值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