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交叉型”实效教学模式研究*

2016-02-04周建元

山西青年 2016年14期
关键词:交叉思政教学

周建元

广东海洋大学信息学院,广东 湛江 524088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交叉型”实效教学模式研究*

周建元**

广东海洋大学信息学院,广东湛江524088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转型空前加速,青年大学生易受不良思潮的影响,而高效思政课教学也面临着理论性太强、学生抱怨无聊等困境,这种情况有望在思政教学中通过理论与现实、教与学、教学场地转换、校内外师资转换等交叉方式实现教学突破。

关键词:思政;教学;交叉

思政课作为大学生修身立志的方向性学科,授课效果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学生“三观”的塑造。当今高效思政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是学生不爱听课,究其原因,无外乎“没意思”、“无聊”、“太抽象”等学生常挂在嘴边的字眼。而反观个别经常给学生讲一些稗官野史的有“历史虚无主义”之嫌的教师却能受到学生欢迎,这引发了我们的深思—问题到底出在哪里?

一、学生不喜欢思政课的原因

(一)受当前不良思潮影响

当前是网络兴起后的无边界舆论时代,由于青年学生心志尚未完全成熟,易受西方自由主义思潮的影响,尤其是对社会娱乐讯息或负面事件新闻的盲从追逐,更加剧部分大学生的思想水平的下滑。学生易被盲从的媒体绑架、听信或夸大扭曲事件真相,把误导信息进行衍射传播,这导致部分大学生对思政课教学的相关内容不相信、不理会、不配合,对高校思想教育阵地造成不良冲击。

(二)课堂理论性太强

通过实际授课发现,学生欢迎形象生动的课程,而高效思政课教学中最易范的错误就是“以理论讲理论”,对于当前习惯了丰富多彩的互联网生活的学生而言,自然难免觉得乏味,且无法给学生现实生活具体指导的空谈对学生很难形成吸引力。“往往教师如果按照课本内容来讲,只能是一个理论去解释另一个理论,这就造成了理论的嵌套,使得课程内容失去生动感。”[1]

(三)高校思政课教学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较为单一

因教学资源等条件的限制,思政教学往往都是大课堂的形式,老师发挥的空间小,学生表达思想的机会少。教师往往用着传统的方式授课,互动性很少,这种“填鸭”式的灌输性教学大多不被学生所接受,使一些学生出现了上课玩手机、听歌、打游戏、睡觉等一系列较为懈怠的消极对抗方式。这样的结果使老师更加降低了授课热情,陷入了一种恶性循环。

(四)思政教师水平有待提高

作为年轻教师,最有资格对思政课的教与学做出评价。几年之内连续经历学思政课和教思政课的剧烈转变,对思政教学中某些教师“老八板儿”的教学方式并不认同。因思政课中经典原理几乎不变,这导致某些尤其是资格老的思政教师还在念着十几年甚至几十年前的经,教学内容陈旧,脱离现实,甚至有的地方明明现实这个样,却还唱着那个样的高调,略显滑稽。某些老教师上课甚至用不着课本教材,这并不是好现象,相反可能意味着乏味的重复。社会变化如此之快,思政教学怎可一成不变。

二、实证交叉式教学

目前国内外对此问题的研究也仅仅处在一个理论阶段,尤其是国外对国家价值观教育与我国有着较大的不同,但这并不影响我们寻求的热情与努力,任何创新都将是前沿性的新生事物,必将经历阵痛和磕绊。改进一套先进而行之有效的思政理论课“交叉”型教学方法是当务之急。

(一)理论与现实交叉

在高效思政课教学中,我们不仅要使课程教学内容充分体现理想信念、价值观教育等意识形态教育内容,还应注意贴近现实,“注重大学生成长过程的需要,在教学内容延展中更加贴近大学生的学习成长、择业交友、健康生活等,更加贴近大学生的专业方向与认知兴趣,通过多种教学形式与教学方法,既巩固意识形态工作,又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2]

(二)教与学交叉

在本学期48课时的教学中,我将8课时的“教”转为“学”。首先让学生分成小组于课下对下节课要学习章节进行预习和讨论;接下来,上课时让学生以小组聚团落座,给出学生3-5分钟的再熟悉时间,告知他们以小组推荐方式推选出代表进行授课,但选定哪个小组将由抽签决定;最后,选定小组推荐代表进行授课,由于事前并不知谁会被选中进行授课,每个同学都对本节授课内容进行了一定的了解;对于授课学生本人而言,对内容的了解程度和领会程度在课前课后都会进行反思,课堂也因大家在思索授课学生讲的正确与否而热烈了许多。当然,作为老师不能全程旁观,最后要用一点时间对该同学授课进行点评,并对重点和该同学讲错的地方进行深化和更正,授课效果大大超出“念经”式教学。

1.学科交叉

思政课是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为基础的学科,哲学本就是各种具体学科的升华与总结,我们在讲思政课是不能忽视哲学对具体学科指导性意义。在亲身授课中发现,只以哲学来讲思政课,那学生的注意力很快就分散了,如果将其他学科的内容引入,以具体学科为体,以哲学为纲,用哲学的思维穿插解决具体学科中的问题,学生们就听的很入迷。如讲价值规律一节时,引入房价波动,用中国古典哲学告知学生们万物皆有常,而马克思主义吸收了几千年来人类思想和文化发展中的一切优秀成果,由此让同学们明白了价值规律波动曲线,房价和其他一切商品的价格既

不会永远上涨也不会永远下跌,总会在它的极限范围内反复波动。同理,在讲货币时引入经济学和财务管理学,讲社会制度时引入政治学、民族学,讲西方资本主义发展时引入管理学、领导学、心理学,讲普遍联系时引入组织行为学、数学等。以思政大平台为根基,以发散性交叉为方向,在延伸思政原理的同时,使学生学习到更多交叉学科的知识,而返回性的加强了对思政原理的信服和接受,提高课堂兴趣,抓住学生注意力。

(三)校企师资交叉

当前大学教育存在的一个严重问题就是学生动手能力差,究其原因是因为面对生产实况的实践实习很少。尤其是本科生在这方面情况尤为严重,以至于用人单位宁愿要以职业教育为主导的专科生而不愿要理论一大堆而实践能力几乎为零的本科生。基于这种情况,将企业师资引入课堂成了我们一个不可回避的话题。虽然在具体操作上还存在着诸如待遇设定、企业认同、师生关系和道德认同等方面一系列的问题,但毕竟这些都可以逐步细化和解决,真正让企业走入课堂,或让学生走入企业才是当务之急和决定性环节。不妨让一线的实际工作经验的校外师资走进来按照学校既定教学大纲客串性教学,既维护了方向的准确性,又增加了课程的受用性和实用性,以一线优秀人才的现身说法让学生明白,原来任何工作都可以用思政理论来指导,加强对思政理论深化挖掘的兴趣。

(四)课堂内外交叉

古代先贤们经常讲学于阡陌松石,而当代大学生已经在课室里呆了十几个年头,如今依然还是被限制在课室里。“人无常态,水无常形”,这对于人的学习心理而言也是不科学的,应适当改变教学环境,走出课堂。在这学期的思政教学中,我利用一节课的时间把学生们领出课室,在学校景观湖边的草地上大家席地而坐,开展了一次很有意义的授课,期间形式灵活,讨论热烈,学生们只是因为一个环境的小小改变便空前的解放了思想,对问题的思考和探讨有了头脑风暴般的效果。

在一学期的思政教学后,通过初步实践交叉型教学方法,思考更深入的交叉教学模式,我对“交叉”这两个字有了惊喜而又深沉的领悟。这只是一个作抛引之用的开始,在今后思政教学的创新中可以大有所为。思政课不应该成为照着教案念的“催眠咒”,更不应该成为学生谈之色变的“洗脑经”,思政课本就应该成为指导学生学习一切课程的“万能手册”,成为引导学生人生奋进的“发动机”。

[参考文献]

[1]周建元.高校思政课现实意义及创新思考[J].祖国,2013(12):72.

[2]傅江浩,王媛媛.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开放式教学体系构建探析教学体系构建探析[J].思想教育研究,2016(1):52-55.

**作者简介:周建元,河北保定人,广东海洋大学,思想政治教育讲师。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049-(2016)14-0027-02

*广东海洋大学2015年教育改革课题《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交叉型”实效教学模式研究》结题论文。

猜你喜欢

交叉思政教学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微课让高中数学教学更高效
思政课“需求侧”
“六法”巧解分式方程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对外汉语教学中“想”和“要”的比较
连数
连一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