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校音乐审美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016-02-04顾大海
黄 慧 顾大海
(宿州学院,安徽 宿州 234000)
浅谈高校音乐审美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黄 慧 顾大海
(宿州学院,安徽 宿州 234000)
受到教育体制与教育方法的影响,当前的高校音乐审美教育中普遍存在问题。此种局面制约了音乐教学目标的实现,不利于学生审美能力的提升。所以,实际的教学中,教师有必要立足当前教法的缺陷,从科学认识审美教育的重要意义开始,逐步调整审美教育的开展方式。本文结合高校音乐教育目的,对审美教育的现存问题及产生原因进行了系统分析,并据此提出了一些改进建议。
高校音乐教育;审美教育;问题;原因;对策建议
前言
作为高校教育中不可缺少的一环,音乐审美教育对学生造成的影响十分长远。保证这个环节的教育质量,既是实现高校教育目标的必要条件,同时也是学生实现全面发展与综合提升的基础。因而,高校有必要充分重视音乐审美教育,并通过教师能动性的发挥,将此项教育的要求落到实处。鉴于现行教学模式存在一些弊端,阻碍了教学目标的实现,教学实践中应注重立足当前问题,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一、高校音乐审美教育中的现存问题及产生原因
(一)现存问题
结合高校音乐教学现状来讲,审美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几点:第一,认识问题。此项问题表现为很多教师对审美教育的认识不够深入,甚至个别教师认为审美教育指的就是文艺活动。这些认识上的偏差致使教学活动存在明显的局限性,比如,有的授课教师本身就不了解音乐审美教育的本质,教学也往往只是停留在较为肤浅的表面层次,学生无法从这个过程中得到有效的审美能力锻炼。第二,教师对教育任务存在误解。高校音乐审美教育的教学目的、教学要求、教育对象均不同于中学教育、小学教育,所以,要想实现教育目标,教师首先要科学把握高校音乐审美教育的独特性,明确教学任务。然而,部分教师却并未意识到这一点,对于教育任务的存在较为严重的误解。第三,理论未与实践真正融合在一起。这一点是我国高校音乐审美教育中的普遍问题,与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均有联系。尽管教育改革使得上述情况有了一定的改善,但根本问题尚未解决,教学模式亟待更新。第四,教育方式问题。现行的音乐审美教育方式已经明显滞后于时代要求,再加上教师能力的制约,实际进行的教学活动实际上与学生兴趣相差甚远,这就造成学生不愿意配合和参与,教学成效也必然会因此大打折扣。
(二)产生原因
造成高校音乐审美教育成效不佳、效率低下的主要原因为:第一,环境因素。此项因素可细分为教育观念因素和就业形势因素,其中,前者的影响作用主要体现在应试教育依旧占据主流,深植于师生思想深处,甚至很多人都认为音乐审美教育属于一个可有可有的环节。后者的影响作用并不逊色于前者,表现为师生均比较关注看起来能够对就业起到积极作用的文化课,对于音乐课明显不够重视。第二,高校因素。高校对于音乐审美教育的实施具有重要影响,在学校领导未给予音乐课充分重视的前提下,教师对于音乐课的态度也会受到影响。所以,高校的不重视,实际上是导致音乐审美教育出现诸多问题的重要间接原因。第三,学生因素。对大学生来说,步入大学是另一个人生阶段的开始。在大学时期,学生的“三观”会逐渐巩固,同时也会更加注重个性发展。所以,大学生实际上是一个渴望得到认同与尊重的群体,此项特点对其音乐学习也产生了不小的影响。对于基础不错的学生来讲,他们希望能够借助有效方式来进一步提升自己的能力,进而朝着目标迈进;而对于基础不好的学生来讲,他们的重点则大多放在接收知识上,在学习中经常表现出“来者不拒”的心态,但实际上效果却并不理想。除了这两种学生之外,大学生中还有一些比较特殊的学生,他们有的对音乐完全没兴趣,还有的是因为“追星”等原因“爱屋及乌”,这类学生在音乐学习中的积极性均十分有限。
二、改善高校音乐审美教育成效的对策建议
鉴于当前高校音乐审美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已经对教学目标的达成产生了较为明显的制约作用,高校有必要针对各项问题产生的原因,尽快对现行教学模式进行调整,并通过不断的探索,来优化和完善教学办法,以提升审美教育的有效性,使学生的相关能力在锻炼中得到强化。
(一)正确理解实施音乐审美教育的必要性及积极意义
音乐审美教育包含于精神文明当中,属于上层教育的一部分,所以,此项教育的有效实施对于我国的精神文明建设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从古至今,我国在治国方面都倡导行为规范与精神作用并举。所以,高校实施音乐审美教育与我国的社会发展也有一定的关联,即社会要想实现和谐稳定发展,就必须要通过音乐审美教育等渠道来提升全体国民的精神境界。大学生承担着建设国家的重任,这个群体的精神境界,关系到未来社会的面貌。因此,高校教育中必须要充分利用音乐审美教育的机会,注重锻炼学生的审美能力,进而达到提升其精神境界的目的。为此,高校应善于利用外部条件加以促进,将艺术教育与行为教育巧妙结合在一起,通过“全面”教育推动学生的全面发展。同时,相关部门还应加强宣传,帮助广大教师科学认识音乐审美教育。同时,教师也有必要主动转变理念,重新审视此项教育,并尝试新的教学法,使学生从音乐学习中获得积极力量。以《黄河大合唱》为例,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可在分析歌词及曲调特点的基础上,转变传统思想,使学生尝试独唱。这样一来,学生会对歌词传递出的感情有更深刻的感悟,对其中表达的爱国热情和民族情感也会更有认同感。此举能够将爱国主义教育与音乐教育融合在一起,不仅锻炼了学生的能力,也对其心灵产生了影响。
(二)关注学生兴趣
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的积极程度取决于其对该科目的兴趣。所以,出于提升音乐审美教育效率的考虑,在教学活动中,教师有必要在尊重学生兴趣的基础上,结合其爱好对教学方式进行优化。这样做能够借助兴趣爱好的驱动力,来增强学生学习的动机,使其在学习的过程中更加主动和积极。为此,教师应注重结合音乐审美教育的目标,合理安排教学实践中的各个环节,并通过适时引导,使学生感受到音乐除了旋律之外的魅力。为了实现此项目标,本文建议教师尝试下述办法:首先,对课堂氛围进行优化。以《摇篮曲》为例,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通过要求学生将眼睛闭上之后随着音乐摆动的方式,来营造一个轻松的教学氛围。在闭上眼的情况下,外界色彩对人的干扰作用明显减弱,但听力却会更加敏锐,这个时候音乐的影响力便被放大了,学生的精神也会不自觉的放松下来。在此种氛围下教师再融入教学内容,学生的记忆效果会比较好,再加上此种教学方式使其感到新鲜,其兴趣也会有一定的提升。其次,借助贴近学生兴趣的形式进行教育。人总是很容易被感兴趣的东西吸引,所以,教师也可以尝试利用此项规律,将学生感兴趣的事物引入课堂,增强课堂的活力。比如,音乐审美教育中,教师可为学生播放一些音乐剧,使其在观看视频的过程中产生学习兴趣。比如百老汇名剧《猫》,在播放的时候,学生很容易就会被画面和演员的表演所吸引,这个过程中,若教师能够抓住时机引导学生,对于增强学生兴趣是极为有益的。
(三)把握好知识学习与能力锻炼的关系
音乐审美教育需要教师注重理论到实践的顺利过渡,同时也要注意二者的有效融合,把握好知识学习与能力锻炼的关系。结合此项教育的目标来讲,在实施教育的过程中,教师必须要注重提升学生的听觉艺术修养,使其能够从音乐鉴赏中体悟美感。比如,在学习贝多芬的著名作品《命运》的时候,教师就要考虑其融合了力量与美的特点,教学中应使学生从倾听旋律的过程中感悟其精神内涵。所以,“听”在音乐审美教育中是一个关键,只有使学生学会倾听,才能够达到音乐教育与情感教育的统一,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才能在欣赏的过程中得到强化。除此之外,教师还要注意对学生潜能的激发,并通过鼓励其即兴创作等方式,培养其创造性。以《我的家乡》为例,教师可尝试鼓励学生在了解相关资料的基础上进行创作,并使其同时做出相应的肢体动作。在提出上述要求之后,教师可帮助学生分析这首歌曲的创作原因,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形成创新意识,增强其创造性。同时,此种做法也可以使学生全面把握歌曲内涵,深化其对音乐的认识。每一个学生都有潜能,而教师的任务就是借助一定的手段,将学生的潜能激发出来。在这个过程中,鼓励创作是一种比较可行的方法,既能够唤醒学生的创新意识,又可以通过锻炼来强化其意志。
三、结语
整体而言,音乐审美教育的实施对于学生全面发展的实现具有重要影响,同时还关系到高校教育实效和我国的精神文明建设。但是,由于目前的教学中还普遍存在一些问题,这个环节的教学质量并不理想。为了改观这一现状,本文提出了正确认识音乐审美教育必要性及积极意义、关注学生兴趣、把握好知识学习与能力锻炼的关系等建议,希望能够作为相关高校深化教学改革的参考,为音乐审美教育的有效实施贡献微薄之力。
[1]李媛.以审美为核心的音乐教育实践观——评基斯·斯万尼克《音乐性地教音乐》[J].中国音乐,2016,(02):186-191.
[2]李海洋.审美能力的培养与音乐教育方式的革新[J].音乐创作,2016,(05):189-191.
[3]阮菲菲.探讨音乐欣赏与审美素质教育[J].音乐时空,2016,(09):159-160.
[4]资利萍.对“以审美为核心”的音乐教育观的再思考[J].音乐探索,2016,(01):103-107.
[5]陈芸.音乐之声,生命之音——论音乐审美教育的人生意义[J].美育学刊,2016,07(01):78-83.
[6]王新乐.审美能力在学前教育专业音乐学科的渗透[J].音乐时空,2016,(05):136-137.
音乐学院应用型教师艺术实践能力发展中心(项目编号:szxyjnzx201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