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汇集不同音乐文化的“故事书”
——读《民族音乐学研究的31个论域和概念》有感
2016-02-04周倩
周 倩
(扬州大学音乐学院,江苏 扬州 225009)
一部汇集不同音乐文化的“故事书”
——读《民族音乐学研究的31个论域和概念》有感
周 倩
(扬州大学音乐学院,江苏 扬州 225009)
《民族音乐学研究的31个论域和概念》是由美国著名的音乐学家布鲁诺·内特尔所著,该书是对其过去编著的29个论题探讨的丰富与完善,该书由31个有关民族音乐学领域的问题出发,全方位的阐述了该学科长久以来的全部问题与不同类型的探索,此书同时也是民族音乐学领域内较为少见的综合类著作。
民族音乐学;文化中的音乐;田野调查
民族音乐学属于音乐学的主要分支学科之一,其是针对特定文化环境中的音乐展开探究的学科。在大部分有关民族音乐学方面的著作,基本上都是以特定民族或者区域的音乐活动作为核心进行探究,选取的探究视角主要是微观,并未由宏观的视角来探究,有关该学科展开综合性论述的著作更是不多。笔者阅读了几本关于民族音乐学方面的书籍,由最开始埃利斯编著的《论各民族的音阶》,一直到内特尔的《民族音乐学研究的31个论域和概念》,再到后来张博瑜先生编著的《世纪之交的西方民族音乐学理论》等其他著作,阅读的轨迹涵盖了该学科完整的发展历程和各种学科探究。
《民族音乐学研究的31个论题和概念》是在1983年编著出版的29个论题基础上进行拓展与完善而来。与过去版本对比来看,这本著作更全面的反映出民族音乐学的理念、方法论以及20多年的演变历程。1983年版所关注的重点是音乐及其文化环境,综合阐述了研究手段与技术,讲述了民族音乐学的历史;但是2005年版则是在过去版本的基础上,突出了不同类型理论的角度和文化语境,阐述了学科在全新角度下更深入的扩展,展现了该学科对研究文化环境中的音乐日益增强的兴趣。此书作者内特尔出生在布拉格,后来去美国定居,并且1953年获得印第安那大学的哲学博士文凭,他是目前世界上最著名的民族音乐学家。他曾经在韦恩州立大学和德国的基尔大学进行授课,在1964年以后便一直在位于厄巴那的伊利诺伊大学担任教授,他凭借音乐和人类学双教授的身份来进行民族音乐学课程的教学。
一、内容概要
这本著作大体上涉及31个问题和有关理论,全部内容划分为四大块,基本上涉及了对民族音乐学这门学科的阐述与解释、音乐的共性与非共性、不同类型音乐的比较研究、田野调查、音乐民族历史、音乐中涉及的性别元素、音乐的分类方式等诸多方面。
这本著作将学术领域非常有争议的理念与论点作为出发点,以此来解读民族音乐学,作者本人凭借自身在北美印第安、波斯、印度南部等地开展的田野调查当作实例,某些程度上来说,这本书也可以看做是一本民族志的著作。其框架为:第一部分总共包含九章内容,其基本上阐述本学科的主要概念及其解释,类似于民族志的绪论;第二部分总共包含六章内容,其针对田野调查的各个方面展开具体的介绍,并且阐述了整个调研的过程;第三部分总共包含九章内容,是对文化的总体框架展开阐述;第四部分总共包含七章内容,其基本上是由不同的角度来探讨一些具体的范围。上述四大部分内容中同时还涉及诸多个案,收集了大量的小故事,这些故事在叙述开端都是由比较的方式来展开,可以得知作者擅长运用比较的方式来描述:印第安黑足人的土著音乐,伊朗与南印度的古典音乐,以及母语环境下的西方音乐文化。作者把上述四类完全不一样的文化摆在平等的位置展开对比,不但对比它们的共同特征,还对比它们之间的差异,在各种文化环境中突出全球的所有音乐均是平等的这一理念。
二、著作特点
整本著作使用的举例与写作方式均是将不同的问题作为出发点,这种写作模式在有关民族音乐学领域的其他著作中相当少见。运用讲故事的手法,借助于有趣且类似口语化的表述方式,详细的介绍了整个田野调研活动的经历。在描述过程中还经常穿插讲述某些生动的事情,使读者感觉这不单单是本学术作品,还类似于一本冒险小说,能够跟着作者的文字感受到那时田野调查过程中的所思所想。内特尔阐述了在一名音乐人类学家眼中的音乐,他通过自如的切换其局内人与旁观者这双重角色,试图借助于部分简单易懂的实例,让读者可以了解本书中想要传达的部分专业理论,把原先生硬且毫无趣味性的理论,通过采用叙事的写作手法,让其转变成生动且趣味性强的文字,所以让阅读这本著作的人不单单限制于专业人士,还把读者群体的范畴拓展至广大公众,使他们同样想要掌握更丰富的有关理论。
三、结语
这本著作的作者把与特定问题有关的论点、发表过观点的全部音乐人类学家统统列举出来,同时给予详细的描述,让看过这本书的人能够与国际上诸多该领域的学者展开沟通。而且作者针对当中涉及的诸多问题,运用了启发式的写作方法,即在引用其他研究者理论的同时,会具体写出引用出处及其参考书籍,如此方便日后读者展开更深入的阅读与探究,在新版本中,参考书目多达960种里面出现的各种学科观念、不同角度的思考方法以叙事与理论结合的写作方式深深的吸引了笔者,从而产生了写一篇读书心得的想法。作者的思维极富跳跃性,利用民族志的阐述和比较论述等写作手段,口语化叙述与具有文学性的修辞手法,讲述了民族音乐学的演变历程,以及有关伊朗、南印度、西方文化的事情。充分展现出西方特别是北美对于“民族音乐学”的认知,让读者能够了解到与我国音乐家和研究者完全不同的态度与观点,此书尽管属于一部完全文字性的作品,但是其中也牵涉到诸多民族歌曲和在田野调研时收集记录的各个民族的音响,让人略感不足的是只用文字进行了描述,如果再附有相关的图片甚至音响材料的话,将会有助于读者更全面生动的了解著作中所描述的不同的音乐文化的共同性和差异性。但是总体来说依然是瑕不掩瑜,作者把理性的阐述与感性的体验结合起来,使读者犹如置身其中,感受到作者的所思所想。他把国际上不同民族的音乐文化视作调研的对象,不但给人们呈现了不同地区的音乐文化,还又理论的视角论述了“音乐文化”的内涵,极大的拓宽了人们开展学科探究的角度。
[1]布鲁诺·内特尔[美],闻涵卿,王辉,刘勇译.民族音乐学研究——31个论题和概念[M].上海: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2012.
[2]汤亚汀,内特尔.从“29个论题”到“31个论题”——民族音乐学写作及话语25年间的变化[J].音乐艺术,2010,(01).
周倩(1992—),江苏扬州,女,扬州大学2015级音乐与舞蹈学研究生,研究方向:民族音乐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