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音乐表演美学初探

2016-02-04

北方音乐 2016年18期
关键词:表演者流行音乐美学

郝 茜

(西安航空职业技术学院,陕西 阎良 710089)

音乐表演美学初探

郝 茜

(西安航空职业技术学院,陕西 阎良 710089)

音乐表演艺术作为艺术创作中的“二度创作”,在音乐艺术审美过程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加强音乐表演美学的研究,是音乐学学科发展的重要使命,有利于提高表演者的理论高度和认识水平。本文旨在通过美学研究的视角关照音乐表演在音乐过程中的重要意义和作用。

音乐;表演;美学

一、音乐表演在音乐过程中的解码意义

音乐表演是音乐艺术的最终呈现方式。它之所以被称为“二度创作”,是因为其依靠的前提是作曲家的音乐创作,之后通过特定的符号转化为文本格式被记载和保存。随后,音乐表演者以此为依据,对音乐原本(或称音乐 “原材料”)进行再度阐释解析,展现在音乐艺术的终极目标,即音乐欣赏者面前。可以说,一度创作丰富的思想内涵和巧思妙想被“烘干、脱水”保存在曲谱中,如果没有进行过音乐技能专业培养,受众是不会欣赏到曲谱呈现出的音响美感的。可以说,除了作曲家本人,曲谱形式的音乐已经失去了鲜活的生命和璀璨的激情。若使得其“复活”,就必须等待音乐表演者的解码和阐释。音乐家脑海中的音乐是鲜活的音响,最后只有经过音乐表演过程,方可还原为音响。因此,我们说音乐表演过程就是一个艺术解码过程。

二、音乐艺术的过程是一个接一个的被创造过程

至音乐表演环节后,音乐阐释并没有终结,最后由音乐欣赏者最终完成。音乐艺术过程中的创作者、表演者和欣赏者实际上分别是一度创作、二段创作和三度创作的本阶段“音乐受众”,他们都在各自的阶段接受并改编着音乐。并带有个人因素地将音乐形式以微妙改变的形式予以保存,每一环节的递变都是本阶段“音乐受众”创造出的“新成果”。所以,音乐艺术的过程始终是一个接一个的被创造过程。这也就是所谓的“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的原因。音乐艺术之所以具有神秘般的魅力,正是因为音乐过成功各阶段都在进行着创造,每个阶段参与的人都能够参与其中,而不是单纯的欣赏和复制。

三、中国传统音乐表演体系中的艺术传承

中国的音乐艺术传承方式多为“口口相传”,音乐作品大都是通过一个个的“二度创作”、“三度创作”、“多度创作”保存下来。加强中国传统音乐表演理论的研究目前还很薄弱,许多著作中只是泛泛谈论,没有形成一套完整的体系,还有很大空间可以深化研究,更加值得我们进一步挖掘、系统整理。国内缺乏深入的专题性研究和系统性研究,而表现出综合归纳的特点,重视描述,缺乏细致的音乐本体形态和结构特征分析,在理论阐释中融入了一些中国美学的概念,比如“意境”和“虚实”等等 ,表演测量在国内上甚至还没有进入音乐学术研究的领域,在研究方法、研究深度和广度上还有待加强。

四、音乐表演者要加强对音乐作品的表演分析

音乐作品分析不应只是体现在作品分析上,还应该重视表演分析。因为音乐的最终呈现还是要靠表演完成。音乐表演将符号化的音乐曲谱创作变成鲜活的音乐艺术形象。一首音乐作品要进行深入的分析,甚至用微观的视角小心处理。目前的《曲式分析》书籍多为作品的架构、调性布局等和作曲有关的分析,对于怎样应用,还没有系统的表演分析。虽然我国各艺术院校的表演系老师们每天都要求学生做表演分析或作表演指导,可这些行为仍然是一种更高层次上的“口传心授”,没有量化指标也没有统一的理论基础和标准。

五、流行音乐体现着时代脉动与当下审美

流行音乐是当下的艺术形式,有着时代的呼吸与节奏、体现当代风尚与审美。它融汇了以往各种音乐因素,跨越时间、空间,是人类对音乐艺术的最新表达。无论是西方的古典音乐还是东方的民族音乐,流行音乐都传承和保存了其中具生命力的部分。格什温的音乐在当时的美国就是流行音乐,经过时间的千淘万漉,才被历史定性为“爵士乐”的代表。流行不是庸俗、古典也不代表高尚。流行还是古典只是一个音乐阶段的时间分期。实际上,本人以为流行音乐就是“当代音乐”。只不过因为还在发展进行,还未经界定和命名,才通称为“流行音乐”。另外,对于把流行音乐简单界定为“商品音乐”的提法,本人并不赞同。流行音乐力求创新,走以前没有走过的音乐道路。实际上,音乐的历程不是一直如此吗?我们不断创造、再不断筛选、扬弃、将筛滤后的音乐形式保留传承,并开始又一次创造扬弃的征程,体现着时代的精神追求和当下的审美意趣。

六、中国流行音乐中的“中国风”现象

可以说,“中国风”的音乐是在台湾歌手周杰伦的歌曲演唱中被大众广泛接受和认同的。在词作者方文山的歌词创作中,受众越发感受到在流行音乐旋律之下掩藏着的具有古典诗词意味和中国审美韵味的歌词美感。这些作品其间还会使用中国乐器加以渲染和衬托,典型的代表作有《青花瓷》、《东风破》、《菊花台》等。受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这种混搭形式的歌曲立刻征服了中国大众的耳朵。因为,这种音乐形式既熟悉又新鲜、即流行又传统。中国人在其中的中国式语汇中找到了中华文化一脉相承的承继感、却又不失当代的音乐审美音调,可以说是一种很好的融合与搭配。因此,当今音乐表演需要唱法跨界、需要中西混搭、需要视听结合,总之要呈现出综合交汇的一面才具有足够的艺术震撼力和听觉冲击力。

[1]张前.音乐表演艺术论稿[M].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6.

[2]修海林,罗小平.音乐美学通论[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0.

[3]杨易禾.音乐表演艺术原理与应用[M].合肥:安徽文艺出版社,2002.

郝茜(1977—),女,硕士,西安航空职业技术学院教师,副教授。主要从事高职公共艺术教育的相关工作。

猜你喜欢

表演者流行音乐美学
盘中的意式美学
流行音乐里的新国潮
外婆的美学
舞蹈表演者在表演中的作者诠释
那英 流行音乐的时代见证
纯白美学
创新精神对流行音乐的作用
“妆”饰美学
和流行音乐有个约会
手称扑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