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斯克里亚宾晚期音乐作曲技法的特征
2016-02-04孙嘉瞳
孙嘉瞳
(吉林大学艺术学院,吉林 长春 130000)
浅谈斯克里亚宾晚期音乐作曲技法的特征
孙嘉瞳
(吉林大学艺术学院,吉林 长春 130000)
19世纪末20世纪初是世界历史的重大转折时期,俄罗斯也在这个时期进入了帝国主义阶段。在这期间,俄罗斯经历了三次重大变革,对俄罗斯的社会发展起到了非常重大的影响。斯克里亚宾,这位对世界音乐起着重要影响的俄罗斯作曲家的一生正处在这个时期。他的一生为后人留下了许多宝贵的音乐作品,涉及的体裁广泛且都具有重要价值。也正因为他的一生处于这个历史变迁的时期,他的创作思想受到了“神秘主义”的宗教影响,因此在他的晚期创作中,他的“神秘主义”观念逐渐形成,并且运用到创作中。本文正是对斯克里亚宾晚期音乐的作曲技法进行研究,从音阶、主题、和声、节奏、调式、调性、形式、音色等不同方面进行分析。
斯克里亚宾;神秘主义; 创作特点
亚历山大·尼古拉耶维奇·斯克里亚宾出生于1871年,处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这一时期是世界历史的巨大转折时期。对于当时的俄罗斯来说,这个时期也是一个在政治、经济、文化中产生重大变革的时期。
斯克里亚宾从5岁起正式学习钢琴,11岁时开始接受正规的音乐教育,14岁时创作了他第一部正式的音乐作品——肖邦风格的钢琴曲《升C小调练习曲》。1907年,35岁的斯克里亚宾开始创作单乐章管弦乐曲《狂喜之诗》。这部作品充分地体现了他的“神秘主意”思想,并在“格林卡音乐比赛”上获得二等奖。这时的斯克里亚宾进入晚期创作,他的音乐越来越神秘莫测。从他完成《第五钢琴奏鸣曲》之后,他的作品便不再使用调号,钢琴奏鸣曲和管弦乐曲也都只采用一个乐章。
1914年,斯克里亚宾开始着手创作宗教仪式剧《神秘剧》,一部将音乐、舞蹈、灯光、香气为一体的宗教仪式剧。并且这一年,他已经开始遭受病痛的折磨。在他生前的最后一个冬天,斯克里亚宾举办了一系列的个人作品音乐会,将他生前各个时期的作品都一一演奏。而短短几天后,这位年仅43岁的作曲家和演奏家便去世了。在斯克里亚宾晚期的创作中,音阶的选择和主题的形象是非常与众不同的。在音阶的选择上,斯克里亚宾不仅使用传统的大小调音阶和半音音阶,也使用了“八音音阶”、“全音音阶”和“斯克里亚宾音阶”这样的人工音阶。在主题的创作上,他经常使用简短而统一的主题,将整首作品所要表达的情绪通过主题集中表达出来。在他的晚期创作过程中,不同作品的主题也常出现“似曾相识”的感觉。
半音音阶:对十二个音的平均划分就形成了“半音音阶”,这种音阶使自然音和变化音的界限被消除,也削弱了大、小调式的色彩性;八音音阶:将一个八度内的音由半音和全音交替组成形成了“八音音阶”;全音音阶:这个音阶中全部是相隔大二度的音程,主音以单音出现,有着非常特殊的色彩,晚期浪漫主义作曲家德彪西经常使用这个音阶;斯克里亚宾音阶:是作曲家本人在自己独创的神秘和弦的基础上形成的音阶,是将四度叠置的和弦横向排列形成的。
斯克里亚宾在晚期创作中,主题的创作多是短小而统一的。他认为主题是最具有表现力的独立乐思,作品所要表达的情绪最能通过主题表现出来。他晚期创作的两首管弦乐曲《狂喜之诗》和《普罗米修斯》中,就通过多个短小而统一的主题组成的主题群来表达他完整的构思。
斯克里亚宾对于和弦的结构和作品中和声的发展在晚期创作中的运用与传统和声大不相同,这也是他在创作上做出的非常大的贡献。此外,在节奏上他也使用了在当时看来非常新奇独特的手法,对后来的音乐创作有了很大的启发。
“神秘和弦”的使用:“神秘和弦”不同于传统的和弦构成,它是按照四度音程关系叠置而成的和弦,按照“增、减、增、纯、纯”的方式排列,这个和弦是斯克里亚宾所独有的;节奏型的变化:斯克里亚宾对于节奏型的改变主要表现在对匀称概念的放弃或接近放弃。他的表现特点是,节拍形态和钢琴演奏的双手结合,在表面上看依然是传统的形式,但在深层上却使节奏更加复杂。
斯克里亚宾的创作从早期到晚期,和声思维经过了严密的思考而形成了一种独有的调式体系,而这种体系一直没有一个名词可以说明。俄罗斯音乐理论家维耶鲁在《斯克里亚宾诞辰100周年纪念文集》里的《斯克里亚宾与现代艺术的倾向》一文中提出了“和弦—调式”这一名词来代表斯克里亚宾这种和声体系,经过研究和分析确定这一名称应该是合适的。
斯克里亚宾的晚期创作在外部的形式上最主要的变化就是从复杂到简单的变化。在斯克里亚宾的创作中,音色有时就是主题的另一种表现。他的作品从谱面上就能够给人一种视觉冲击。他的创作虽动摇了传统音乐的调式调性、和声体系,但并不是完全抛弃了传统的调式调性和和声体系,他的创作是在传统的基础上进行的。
音阶选择的多样性:斯克里亚宾晚期音乐的创作在音阶的使用上极为宽泛,他既使用了传统的大小调音阶,也有半音音阶、八音音阶、全音音阶和斯克里亚宾音阶这种人工音阶。这使他的作品更具有色彩性,不局限于大小调式中,打破了传统的原则,为音乐创作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
主音观念的固守:斯克里亚宾晚期的音乐虽不一定要从主音开始,但一定结束在主和弦上,这是斯克里亚宾始终坚持的。无论他的音乐创作怎样的复杂,怎样变化,这都是他始终遵循的法则,也为后人分析他的作品提供了最准确的判断依据。
调式调性的扩展:斯克里亚宾认为:“旋律是展开的和声,和声是合并的旋律。”因此,这两方面的扩展应该是同时的。斯克里亚宾乐曲的结束不一定要结束在主音上,他通过和弦就可以终止乐曲。他的和弦结构也突破了传统的和弦,但不会放弃调式调性,也不会改变主音的位置。从《狂喜之诗》之后,他的作品就取消了调号,全部采用临时升降号,这也标志着斯克里亚宾调性观念的转变。
不协和的观念:斯克里亚宾在晚期创作中使用的和弦形式非常丰富,再加上不同和弦的交替使用,各种不同的终止式、和声的摸进、低音的处理和丰富的调性布局都为传统的和声体系与音乐的创作增添了新的色彩。由于传统音乐已经占据了协和音响的大部分,所以20世纪的作曲家们只能开发不协和的区域。
孙嘉瞳(1991—),女,汉族,吉林长春,学生,硕士在读,吉林大学艺术学院,音乐与舞蹈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