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中国西部民歌“花儿”走进校园
2016-02-04马思琪
马思琪
(宁夏大学音乐学院,宁夏 银川 750021)
让中国西部民歌“花儿”走进校园
马思琪
(宁夏大学音乐学院,宁夏 银川 750021)
文章阐述了传承“花儿”的重要意义,分析了目前“花儿”的流传现状,本文以校园传承这一保护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方式为主要内容,对在校园普及“花儿”的方法进行了阐述。重点围绕增加相关“花儿”课程,让学生了解什么是“花儿”,加强学生对“花儿”等民族音乐的文化基础。通过多样的教学形式,把民间文化“请进”课堂,把课堂“搬到”民间,让青少年群体在原生场景中感受非物质文化遗产“花儿”的美丽与独特性,从而利用青年少年这一重要群体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工作有效实施开展。
非物质文化遗产;民族音乐;“花儿”;传承;教育
一、“花儿”进校园的重要意义
自现代教育诞生以来,各级学校的教育从来都是两个层次的教育:第一个层次的教育是所谓的“技术性教育”,指的是知识、原理、技能的教育;而第二个层次的教育则称之为“精神性教育”,指的是理想、信念、智慧、修养、情感、心理等方面的教育。然而,在当今的乐坛以及音乐教育中则偏重西洋音乐,对传统的民族音乐不够重视。弘扬民族优秀音乐文化,乃是民族精神的象征。“花儿”是广泛流传于我国西北地区的一种民歌,是黄土地上的山歌民曲。其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民族音乐更应该得到保护、继承和发展,然而民族音乐进校园这一举措,则是“花儿”保护、继承和发展的一个重要途径。同时,民歌“花儿”作为我国民族音乐,它承载着十几个民族共同的情感、智慧和灵感,它是老祖先留给我们的精神产物。民族情感不是个人的心绪反映,而是民族精神的体现。这种精神是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动力,当它融入音乐文化后,就成为巨大的民族凝聚力。因此,回归音乐教育的民族情感,
不仅可以更好的体现审美教育的规律,而且具有继承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弘扬振奋民族精神的重要价值取向。
二、“花儿”目前的传承现状
民歌是一种在自然传承过程中不断演化发展的活态文化,千人千口、百人百样、十唱九不同。因而只有在原有的生态环境中,采用自然传承和人为传承相结合的方法,原汁原味地加以保护传承,才能正确地体现其原有的色彩风貌、历史人文价值与艺术审美特征。民歌“花儿”虽在西北四省区八个民族中广泛传唱千百年的歌种,由于保护措施不力,受各种历史原因阻碍限制,尤其是“欧洲中心论”和流行音乐的冲击,已濒临衰亡与后继乏人的境地。80年代文化部、国家民委、中国音乐家协会联合发起的由各省市、自治区分别普查编纂的国家级重点科研项目《中国民间歌曲集成》,其西北五省区卷都将花儿作为独具特色的民族地域民歌的精品珍宝,进行了历史的、全面的普查收集和编审出版,保存了大量的音、谱、图、文、像资料,为进一步保护开发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三、民歌“花儿”进校园所要做的工作
(一)调查了解
想要让民歌“花儿”进入校园音乐课堂,首先要了解中国传统音乐文化中的民歌文化;其次要了解民歌“花儿”的名称、民族地域属性以及传播流布情况,这其中就包括花儿的源流与花儿采录整理的历史状况以及花儿的分类;最后还要了解“花儿”传承人与当地传唱“花儿”的民间艺人。
(二)应该配置的硬件设施及设备
音乐的听学特征决定了要让民歌“花儿”走进课堂,首先要采集和整理我国西北民歌“花儿”的音乐素材。
民歌最有价值的就是原生态的音乐作品,由于科学技术落后,这些音乐文化一旦脱离了原生态的音乐生活,脱离了其音乐人本人的口头演唱,就将无法再现给后人。此外,因为这些民间艺人大多不识字,音乐体裁和音乐作品又没有现存的文字材料,很多都只是停留在口头传唱。所以,采集民歌“花儿”最重要的是采集其现存的原生态的民间艺人演唱的音乐作品,其次才是对原生态的音乐作品的文字材料进行整理加工。
(三)学校应采用多样的音乐教学形式
想要让学生更好地了解民歌“花儿”这种音乐形式,就该改变原有得的把学生关在教室里,满足课堂教学的老方法,积极采取形式多样的容易被学生认同并接受的方法,引导和启发他们积极参与到民歌“花儿”音乐学习中。可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方法:“请进来”,就是将民间文化请进课堂,把民间艺人请进课堂;“走出去”就是把课堂“搬”到民间,带领学生到“花儿”广泛流传的地方实地采风,让学生在原生文化场景中真真切切的感受民歌“花儿”的魅力与其独特之处。
(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规范教学
民歌“花儿”进校园,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主导作用和决定作用是不能忽视的,这就要求在教师层面不仅仅是掌握原有的一些音乐知识及素养,而是必须熟悉掌握好民歌“花儿”的内容、及演唱形式。应该专门设立一个民族民间音乐进校园的工作组,组员应该是热爱民族民间音乐,热衷于开展民族民间音乐进校园的人员,只有热爱这项工作,才会认真扎实的去开展工作,才会充分保证这项工作卓有成效。
(五)在校园营造民歌“花儿”教育的良好氛围
做好宣传工作,从学校领导、老师到学生,让大家都来关心重视校园内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民歌“花儿”,创造一个弘扬民族音乐文化的良好氛围。教师应充分利用课堂,向学生介绍我国西部民歌“花儿”的光辉历史,让学生通过多听、多唱、多体会,了解我国西部民歌的独特魅力,从而增强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充分利用课外活动,开展多种形式的文艺活动,可定期组织一些与民歌“花儿”相关的音乐会,学生可在学会的原生态花儿作品基础上进行演出形式的创新,可多人合唱、加入乐器伴奏、乐器演奏等。教师应多关注喜爱以及条件突出、适合演唱的学生,便于发掘、重点培养“花儿”继承人,使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西部民歌“花儿”后继有人。还应利用校园的各种传媒,如:广播、校园网等传播“花儿”,加强对“花儿”的宣传,让学生尽可能多的接触到民歌“花儿”,在耳濡目染中感受民歌“花儿”的真谛,让我们的民族民间音乐充满校园。
希望通过“花儿”进校园这一举措,可以让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西部民歌“花儿”走出面临失传的困境,进而通过学生这一广大群体发掘、培养更多的传承人,让我们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工作做到实处。
[1]刘明,刘同生.中国花儿教程[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