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歌剧《茶花女》薇奥列塔的部分唱段探析

2016-02-04

黄河之声 2016年2期
关键词:茶花女

刘 莉

(贵州师范大学音乐学院,贵州 贵阳 550001)



歌剧《茶花女》薇奥列塔的部分唱段探析

刘 莉

(贵州师范大学音乐学院,贵州 贵阳 550001)

摘 要:19世纪意大利著名的歌剧作曲家威尔第根据法国作家亚历山大·小仲马的同名小说改编并创作的三幕歌剧《茶花女》在音乐史上堪称杰作。这是一部具有代表性的意大利古典歌剧,讲述了一位巴黎上流社会名媛悲情的一生。本文主要从歌剧的创作、薇奥列塔的部分唱段等方面来分析女主人公忠贞不渝的爱情观在歌剧中的音乐表现,以便能够使这首作品的声乐演唱者和教学者更好、更准确的去把握歌唱中的人物心理状态和对作品的情感处理。

关键词:薇奥列塔;歌剧概况;音乐情感表达

威尔第,19世纪意大利作曲家,他的歌剧《茶花女》是在1853年以法国作家小仲马的同名小说《茶花女》改编创作完成的。这部歌剧在音乐史上至今仍堪称杰作,是意大利歌剧成熟时期的作品。在威尔第的艺术作品创作中,女主人公总是处在水深火热、进退两难的危险境地里,《茶花女》歌剧中的女主人公薇奥列塔的命运也是如此。薇奥列塔对爱情充满了渴望与向往,但是在当时那个特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薇奥列塔的爱情是不能够被一个所谓的“体面家庭”所接受和认可的。她深受着爱情的煎熬和折磨,渴望着爱情的幸福与甜蜜,最终却遭到了现实的约束和打击,由此形象的塑造出了一个饱受社会偏见和迫害的妇女凄美的爱情悲剧。接下来文章将从该剧中重要的唱段来解析这部作品所蕴含的伟大的艺术价值。

一、薇奥列塔的爱情咏叹调——《他也许是我渴望见到的人》

《他也许是我渴望见到的人》是一首经典的女高音独唱。在这首咏叹调中,薇奥列塔的情绪变化是非常大的。她渴望爱情却又惧怕着爱情的来临,当爱情真的来到她的身边时,薇奥列塔的内心是激动和脆弱的。所以,在处理这段咏叹调的时候,演唱者一定要把握住女主人公情绪情感的细微变化,仔细揣摩用什么样的情绪演唱才能表达薇奥列塔对阿尔弗雷德深切的思念之中夹杂着既快乐又悲伤的心理变化。这是一首经典的花腔女高音独唱曲目,威尔第运用了大量的花腔技巧来塑造薇奥列塔轻浮、放荡的妓女身份,虽然我们在悦耳动听、酣畅欢快的旋律中听到的是沉浸在爱情中的女人对未来美好的向往,但往往越是这种先前幸福欢乐的铺垫越能为日后悲剧性的壮大埋下伏笔。由于情绪变化较大,演唱者要在多种情绪变化的过渡中准确的把握角色的心理变化,必要时还要深入角色的内心去体会这种微妙的、情绪化的变动,比如歌词、音调、音色等都需要演唱者细细衡量。《他是我渴望见到的人》是整部歌剧技巧运用一气呵成的典范,难度较大,对歌者的呼吸、节奏、共鸣腔体以及情感把握等歌唱技巧的灵活运动要求较高,更能展现其音乐价值。

二、薇奥列塔的悲壮咏叹调——《永别了,过去的美梦》

随着剧情的步步进展,女主人公的性格刻画愈来愈趋向与成熟与高贵,我们可以在旋律线条中听得到花腔的成分和轻浮的性质越来越少,为了与开始形成鲜明的对比,威尔第甚至在最后一幕《永别了,过去的美梦》中的开头以说白而并非歌唱的形式,来表现一个病入膏肓即将垂死的沉痛女性,这是歌剧最感人至深的一段咏叹调。当医生摇头叹息地离开她,对于垂死的薇奥列塔来说,她的内心对死亡没有一丝恐惧,她仍然牵挂着心爱的阿尔弗雷德,回忆着与他在一起的幸福生活,有的只是满腔的失望、无奈与绝望,这就是为什么奄奄一息的她,连提笔的力气都没有了,却还坚持让佣人帮她写下来她要说给阿尔弗雷德的话,因为对于她来说,只有阿尔弗雷德才能给垂死的她一丝丝宽慰。所以,《永别了,过去的美梦》最开始的说白就是薇奥列塔写给阿尔弗雷德的遗言,当她饱含深情地念完这段遗言之后,垂死挣扎的唱了这段感人至深的咏叹调。Addio,永别了。永别了什么?永别了过去奢华的生活,永别了这段纯真的爱情,永别了,这年轻美好的生命。正所谓“往事已成空,还如一梦中”。在演唱的时候一定要抓住威尔第的标记“一缕细线似的声音,尽可能轻柔的声音”,所以尽可能半声、有控制的去演唱。做情感处理的时候可以有强弱对比,例如在薇奥列塔死去的一刹那“Dio”这个词,作曲家设计用弦乐器在高音区用Pianissimo,这是薇奥列塔对老天的呐喊,虽是呐喊,一定要适度,对于一个垂死的人来说,她的体力支撑是有限的,所以演唱这个音时不可太长也不可过短,要适度。对于这一咏叹调演唱时的情感处理,如果仅仅认为这只是一个妓女垂死时的感情宣泄的话是远远不够的,薇奥列塔在作曲家的笔下不仅仅只是巴黎上层社会的一个玩偶,更是代表了生活在那个奢华迷乱的巴黎底层的穷苦人民生活的无奈与辛酸,一个纯真善良的女人对生活的渴望和爱情的期盼,要剖开现象去看本质。

三、结语

自威尔第创作歌剧《茶花女》到现在一百多年以来,它成为人们最爱的经典曲目,更是备受女高音歌者青睐的作品之一。它诞生在巴黎,绽放在欧洲,以感人肺腑的故事深入人心,打动人心。“问世间情为何物,直叫人生死相许”,《茶花女》道出了人间爱情的真谛,理应成为艺术的瑰宝。

[参考文献]

[1] 维克托·亚力山大·菲尔兹.李维渤译.训练歌声[M].上海文艺出版社,2003.

[2] 林俊卿.歌唱发音的科学基础[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83.

[3] 威廉·文纳.李维渤译.歌唱——机理与技巧[M].西安∶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0.

[4] 吴艳彧.谈歌剧《茶花女》中的薇奥列塔的角色演绎[J].人民音乐,2008,04.

[5] [法]小仲马(AlexandreDumas,Fils)著,李登福译.茶花女[M].北京燕山出版社,1995.

猜你喜欢

茶花女
The Lady of the Camellias茶花女
浅谈茶花女悲惨结局
茶花女吊灯
从女权主义文学批评的视角看《茶花女》
《茶花女》舞剧之我见
论歌剧《茶花女》中咏叹调独唱选段的二度创作
从《茶花女》分析男权文化背景下的女性悲剧
歌剧《茶花女》剧照
浅析歌剧《茶花女》中的抒情性唱段
茶花女葬在红灯区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