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半岛局势,波谲云诡

2016-02-04本刊编辑部

新传奇 2016年12期
关键词:威慑朝方摩擦

半岛局势,波谲云诡

3月7日,韩美两国军队正式启动大型联合军事演习,3天后,朝鲜宣布朝韩间所有经济合作交流协议全部无效;5天过后,金正恩宣布朝鲜将在不久后进行核弹头爆炸试验和各类弹道导弹发射试验。半岛局势会如何发展?是否会出现新的冷战式集团对立?

“朝鲜式威慑”背后的虚虚实实

3月15日,朝鲜媒体报道称,金正恩宣布,为了提高核攻击能力的稳定性,朝鲜将在不久后进行核弹头爆炸试验和能够装载核弹头的各类弹道导弹发射试验。

这被认为是对联合国安理会制裁决议的对抗与“反弹”。朝鲜仍在强调其不妥协的态度,其以“政策宣示”与“实际行动”相结合的对外发声方式,似乎已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朝鲜式威慑”。

故意制造噱头迷惑对手

威慑是通过展示实力和威胁使用实力等方式,迫使对方按照自身意愿采取某种行动。在冷战时期,美苏等国以核力量“相互确保摧毁”(MAD)为基础,积累了丰富的威慑实践经验。

而在冷战后,随着国际局势的变化,直接以导弹和核武器进行威慑的案例本已逐步减少。但是,正如朝鲜半岛是冷战在东亚的遗产,“朝鲜式威慑”也极富冷战时期的风格。

与其他国家相比,“朝鲜式威慑”的媒体运用极富特点。由于朝鲜相对封闭而不透明,因此外界要了解朝鲜动向,就必须关注朝鲜官方媒体的表态,甚至要钻研每一个细节。这反而给朝方提供了施展空间。

在冷战时期,美苏之间以铁幕相隔,苏联相对较为封闭。在此情况下,美国出现了“克里姆林学”这样的流派,他们专门研究每年红场阅兵时领导人在列宁墓的站队排序,各个领导人在《真理报》发表文章的多少和版面位置等,以此推断苏联上层政治变化。而在战略和军事领域,美国人则极为关注苏联阅兵式上出现的新装备,试图从坦克负重轮数量、弹道导弹直径、轰炸机外形等细节,推算苏联新装备的性能及军事技术的进步。

对此,苏联则时常故意制造噱头,比如用改装后的假装备参加红场展示,以迷惑西方。或是故意在某地修建类似于战略预警雷达之类的设施,展示自己的技术进展。这样的手段让西方多次上当。

而朝鲜也使用过类似手段。比如,关于朝鲜是否掌握远程导弹技术,外界自上世纪末开始就有各种争论。2007年,朝鲜曾在阅兵式上展示过三种不同类型的导弹,从体积上来看应是中远程导弹。

当时就有美国媒体认为,朝鲜主要是为了向美方展示其可以攻击关岛或夏威夷的能力。而今天回头看,当时公布的三种导弹应当只是不成熟的产品或是试制品。

近期的情况显示朝方似乎急于使其核威慑更为可信。早在去年12月,朝鲜就放出风声,称其已经掌握了氢弹技术。由于国际社会对朝鲜技术能力的怀疑,这一消息可能并未引发朝鲜所预期的影响。在朝鲜今年初举行核试验后,朝方还于3月上旬公布了金正恩视察核武器研究部门的消息和照片。在照片中,金正恩或是在视察体型巨大的弹道导弹,或是在视察可能的核弹头组件。

这些图片和信息汇集起来,其实就是想表明一件事:朝鲜不仅掌握了核武器,而且还实现了核弹头的小型化,并能够进行实际使用。不过考虑到朝鲜过去虚虚实实的宣传手段,国际社会对这些消息多处于观望态度。

将政策宣示与行动结合

“朝鲜式威慑”经常是将政策宣示与实际行动相结合,用实际行动落实口头表态,以使其威慑在长期而言显得更加可信。

在军事装备领域,近年来此类典型例子是潜射导弹。2013年之后,朝鲜就暗示其已经掌握了潜射导弹技术,但国际社会一直有质疑之声。即使是美国卫星发现了潜射导弹所用的试验台,外界也并不确定朝鲜的技术进展程度。但在2015 年5月,朝鲜突然宣布成功发射潜射导弹。

虽然此后其视频和图片的真实度受到质疑,但从其潜艇和导弹试验成果来看,外界已经基本能够认同朝鲜在此方面具有一定技术能力。

而在另一方面,朝鲜有时也会用实际的军事行动展示其威慑意志,这其中的典型就是2010年11月的延坪岛炮击事件。早在2010年之前的几年间,朝韩双方在这一海域有过多次小规模的互射和对峙行动。当时朝方就曾有过非常强硬的表态,如称“如果韩军胆敢侵犯朝鲜领海哪怕是0.001毫米,朝鲜都将毫不犹豫地进行军事还击”等。

但是,韩国方面可能将这种表态视为朝方日常宣传。从当时朝方炮击后韩军反应来看,韩方对于可能出现的炮战缺乏思想准备。而在延坪岛炮击后的一段时间,朝方每次做出口头威胁时,韩方都会高度重视并落实于战备。这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视为朝方在战术层面成功确立了威慑效果。

从有限的信息来看,在研究朝鲜发出的威慑信号时,应当注意其以下若干出发点:

首先是其对“大国”“强国”地位的追求和自我认知。“主体的强盛大国”、“世界军事强国”等自我认知或追求目标,显然会带来其在实施威慑时的心态变化。这是外界很多时候难以理解朝方态度的原因之一。

其次是一定程度的受害意识。无论是在国内政治还是对外交往层面,朝方一直认为其经济社会遇到的困难在很大程度上是美国及相关国家造成的。

再次,是出于现实政治考虑,朝鲜要争取国际社会的注意。朝鲜之所以要争取国际社会的注意,是因为其面临多重制裁,外交处境相对不利,如果国际社会“淡忘”朝核问题,朝鲜很可能将面临现状的“长期冻结”。只有通过不断的设置议题,吸引国际社会和地区注意,才有可能推动局势发展和问题解决。

最后,朝方对摩擦的承受能力高于地区对手,这是朝鲜在一定程度上敢于落实其威慑的前提。在长期高度战备的背景下,摩擦对朝鲜而言并不会引发明显的社会后果。但韩国则相反,因为其国内金融市场对南北关系相当敏感,大城市又较为脆弱。

国际社会出现“威慑疲劳”?

过去几年来,“朝鲜式威慑”已经逐渐形成了独特讨论。但如果从理论角度分析,长此以往,这种威慑方式也会面临问题:

首先是“威慑疲劳”。如果一方长期用较为强硬的语气表态,那么几年下来之后,另一方可能会不再敏感于这种强硬态度。这就需要前者将威慑落实于行动。但是,朝方不可能为每一次威慑都配合以实际行动。

其次是摩擦升级的风险。朝方固然能够承受摩擦,但历史上很多大规模冲突正是有小规模摩擦升级引发的。如何避免危机造成摩擦?如何防止摩擦升级为冲突或战争?这些现代意义上的“危机管理”,其实也是朝方需要更多了解的。

最后,如果过度依赖威慑手段,其实将限制自身选择空间。正如日常生活中人们常说的那样,“话不能说太满”。如果过于依赖用威慑实现短期的、战术的目标,就很容易沿着这条路一直走下去,最终失去转向的机会。

实际上,即使是此次联合国安理会通过的制裁决议,本意也是为了敦促朝鲜回到谈判桌上来,希望能够用谈判方式解决朝核问题,这也是国际社会为朝鲜留出的转向空间。

从朝鲜的现实情况看,“朝鲜式威慑”还将长期存在。用这种方式,也许能够实现一些目标,但从长远而言,并不能解决根本问题。朝鲜还是应当回到国际社会所期待的方向,以真正实现自身安全与发展的目标,这也是一切威慑手段原本应有的最终目的。

猜你喜欢

威慑朝方摩擦
干摩擦和湿摩擦的区别
神奇的摩擦起电
条分缕析 摩擦真相
摩擦是个好帮手
朝韩就朝方艺术团访韩达成一致
伊拉克战争中美伊双方战略 威慑与反威慑的特点及启示
论新中国建立后常规威慑思想与实践
“第二战场”上的较量——板门店谈判中中朝方策略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