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时代高校民族民间舞蹈教学模式探讨
2016-02-04齐齐哈尔大学音乐与舞蹈学院黑龙江齐齐哈尔161006
文 华 张 姝(齐齐哈尔大学音乐与舞蹈学院,黑龙江 齐齐哈尔 161006)
互联网时代高校民族民间舞蹈教学模式探讨
文 华张 姝
(齐齐哈尔大学音乐与舞蹈学院,黑龙江 齐齐哈尔 161006)
【摘要】互联网所具备的独特功能使得它对于高校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交流传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传统的以讲授为主要方式的课堂教学模式就要改变,舞蹈的教育变革已经来临。我们要发挥互联网自身的特点来促进民族民间舞蹈艺术的教学,加强民族民间舞蹈艺术的学习,推动舞蹈文化艺术交流的进一步发展。
【关键词】互联网;高校;舞蹈;教学 一:互联网+教育 二:翻转课堂 三:智能移动终端
网络时代之前,信息与知识的交流和传播主要的承载形式是纸质的书籍、报刊等。虽然人们的生活中早已有了电影、电视等媒体,但是由于制作条件高、不便于我们舞蹈爱好者的收藏、存储以及随时随地获取。
现如今人们上网的时间越来越多,特别是年轻的大学生们。她们日常生活中的大部分信息均来自互联网。我们的网络从3G到4G,从Wi-Fi到Li-Fi。这愈加快捷的接入趋势,让我们更加畅快的上网。新一代的网络接人技术未来可以通过光来传输数据,只要有灯光的地方就可以上网找资料、看视频、交流信息、发微信、录音、录像等等。互联网以现代多媒体综合技术见长,而舞蹈又是空间、时间、综合的艺术。互联网在空间和时间的表达上是有绝对优势的。我们在任意搜索引擎输入“民族舞蹈”关键词,就会有无数包含民族舞蹈的文字、图片、视频、数据信息的网站、论坛等搜索结果,迅速呈现在我们面前。与此同时,我们也可以随时随地通过互联网发布舞蹈表演、教学、视频欣赏、评论等信息。互联网信息具有即时、海量的特点,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的舞蹈文化学习研究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呢?
如果要问2015年教育信息化的主旋律是什么,答案无疑是“互联网+”。自从3月份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互联网+”行动计划,“互联网+”便成为了各行各业瞩目的焦点,给传统行业带来全新的机遇和挑战。12月第二届世界互联网大会在乌镇举行。此次大会嘉宾将来自全球五大洲120多个国家和地区,包括20多个重要国际组织负责人以及600多位互联网企业领军人物、互联网名人、专家学者。互联网作为当下最受人关注的标签,成为乌镇这座江南小镇与世界所连接的通道。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习近平出席大会,并在开幕式上发表演讲。事实表明,互联网已经与这个世界和你我生活息息相关。在教育以及教育信息化领域,“互联网+教育”是什么?加什么?如何促进教育教学改革等话题引发了业内人士的热议。我们说 当“互联网+”遇到了教育,互联网对教育改革的作用由此表现的非常明显。我们都了解传统的教育模式,那就是学生在教室里,老师面对一个班级的学生来授课。固定的时间、固定的地点。而现在的互联网在线教育,学生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上网自由的选择自己喜欢的课程进行学习。互联网早在几年前就开始应用在了教育领域,那就是慕课。慕课的出现让教育资源在全世界范围内都得到共享,这些教育资源由来自各地的优秀教师录制而成,学生无论何时何地,都可以进行学习。互联网教育就是在师生分离的情况下,借助于互联网信息技术而开展的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这种新型教学模式实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教师成为了整个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互联网不仅成为信息与知识的主要载体,而且还成为教与学发生的主要场所,成为教育教学,特别是高校教育的主要阵地。教师在互联网上教,学生在互联网上学,问题在互联网上交流。线下的活动成为线上活动的补充与拓展。眼下教师更要打破传统的思维模式,不断学习使用新的教学辅助工具,让信息技术更好地服务于高校教育教学。互联网+教育不仅是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而是互联网时代下教育的变革与模式的创新。社会的进步和科技的发展使得人类思维方式变得更加活跃,这个时代将赋予我们高校教育更加丰富的内涵和更加重要的任务。
可汗学院的创始人萨尔曼•可汗在《翻转课堂的可汗学院》中提到:在10年前或15年前,没有人能够预见人类今日的发展,既然我们无法准确地预测现在的学生在10年或者20年后需要什么样的知识,那么教会他们自学的方法,培养他们的自学能力,无疑比单单教给他们知识内容重要得多。这段关于“教给学生什么更重要”的文字,道出了翻转课堂的真谛。翻转课堂教学以强大的信息技术为支撑,能够拓展学生学习的空间,延长学生学习的时间,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的新的教学模式。教学成果显著,引起了全球教育界的关注。知识大爆炸的信息化时代,知识更新、积累的速度远远超过人类的学习速度。翻转课堂因强调个性化学习、自主探究学习,注重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等先天优势,流行多年仍被热捧。我们提倡教学要以学生为主体,要注重学习过程,教师是合作者、参与者、引导者,课上要增加生生互动、师生互动,合作交流、展示提升,翻转课堂的教学方式与我们新的教育教学理念是相同的。高校开展翻转课堂教学,学生实现从被动到主动的根本性角色翻转,教师实现从课上主导到课前设计、课中引导、课后辅导的模式翻转,教学手段实现从单一多媒体到网络化的翻转。通过学习研究,充分开发利用互联网,我们不仅可以打破舞蹈教学的时间性和空间性,而且还可以使传统的舞蹈教学变得更加多姿多彩。通过书籍和网络进行查阅、或者向学生传授舞蹈动作,不仅仅是注重技艺的传授,更注重民族文化的传播。借助多媒体技术来辅助课堂教学,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模式。网上的教学资源辅助讲授,就是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多种教学手段与教学策略。教师在讲课时不会满堂灌,而会穿插提问、播放视频、分组讨论、展示活动和评价等多种手段。我们经常鼓励学生们在课堂就某些具体问题通过网络查找补充材料。主动探索,课后总结经验。形成深度知识的课堂,学生是课堂的主角。这样才有利于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舞蹈作为一种身体语言,其载体是鲜活的人体,引入科学软件技术显得很有必要,打破舞蹈传统教学模式,调动学生更好地自查、反复练习,实现教与学的互动,有效的解决在学习舞蹈当中遇到的难题,使得课堂传输式学习能够延伸到课外的自主学习。过去以教师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以教室为中心的知识传递模式正逐步转换为以学生为中心,以问题为中心,以项目为中心的创新教学模式。在这样的环境下,翻转课堂己经成为教育领域的前沿课题和实践热点。
智能移动终端是指“可以伴随人的移动使用,进行信息浏览、查询、交流的电子传播工具,互联网与无线通信网络相结合的移动互联网是其传输载体”。随着人们碎片式学习越来越普及,越来越多的微课、微视频可以即时观看,问题讨论、课后作业、甚至是考试等等都可通过智能终端来完成。这种应用的趋势正在大踏步的走进人们的生活,我们正在逐渐欣然接受这一切。当大家将热情都放在品种繁多的电子产品如:iPad、电子自板、数字化教学平台、电子阅读器乃至3D打印机的时候,不被部分专家和教师看好,并有意甚至已经将之拒于学校课堂之外的便是智能手机。
智能手机(以下简称手机),如今中年人、青年人、大学生群体的必备之物。出门可以不带钱包,但是不能不带手机。使得若干年前流行的MP4、iPad不再受宠,就连笔记本电脑都显得无足轻重了。智能手机比MP4、笔记本电脑更加受到人们喜爱的地方就是它的即时、互动与便携。它带给大家的迅捷与实用几乎让所有人都难以拒绝。如今,手机的功能越来越强大、价格越来越亲民,网络连接越来越顺畅。传统媒体在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领域的探索可以说是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媒体微博、微信公众账号、新闻客户端、媒体APP等。APP(Application)应用软件,是指iPhone,安卓等智能手机的第二方应用程序。用户可以到各大手机应用商店去浏览、免费下载或购买各种各样的第二方应用程序。手机里的APP应用及优质学习资源也越来越丰富。例如:我们打开手机APP舞蹈圈,首页有论坛、图集、视频、资讯、舞者、店铺6个栏目。其中论坛又包括入门、瘦身、街舞、民族、古典、芭蕾、现代、国标、课堂、其他10个类别。我们都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来对栏目内容进行搜索。我们点击民族这一栏,各民族的教学组合表演组合的资料、作品的视频和文字教材都可以找到。当我们选择视频栏目当中的民族类,大量的视频资料都是可观看的。我们在这里还可以看到舞蹈圈的微信公众账号、新浪微博、官方网站的地址,供我们灵活选择。再例如我们常用的软件——微信。舞蹈中国、舞蹈集中营、中国民族民间舞考级中心、CCTV舞蹈世界等公众账号,只要我们关注,定期就会有新鲜资讯推送到我们的手机上。由此可见,在信息化急速发展的大背景下,将有越来越多的教师情愿拿出原来讲课的时间,让学生们进行讨论与评价。也会逐渐接受学生们通过用她们自己的手机在互联网上获取信息与知识。甚至乐于让学生们在课堂上分享她们从手机和互联网中学到的知识。教师还会鼓励学生利用手机看微课、查资料、完成作业、参与讨论、进行社会化深度交流等等。传统的以讲授为主要方式的课堂教学模式就要改变,舞蹈的教育变革已经来临。
如今,学生可以在网络教学平台获取到舞蹈的动作教学,分解教学,便于学习,方便获取资料。在实际舞蹈教学过程当中,一是辅助我们的课堂教学,在课堂上学生们学到的舞蹈动作,在软件上是能够查到的,并目有相关动作的来源和民族文化延伸、分解动作等内容。可以引领学生用移动终端观看到一些民间原生态的民俗场景,观看传承人、舞蹈家们跳的民间舞蹈等内容。通过移动手机APP进行学习和观看,让少数民族民间舞蹈的学习更加的生动、真实、具体。通过我们的教学实践也证明了,手机进入课堂有着非常广阔的应用空间和实用价值,尤其是对于舞蹈的学习。例如:1、阅读与观看。可以用手机看微课与微视频。这种学习可以充分利用排队、等车、坐车等碎片化时间来进行。2、通讯与沟通。手机用来收发通知和消息,通过微信群、QQ群等社交软件来进行交流讨论。教师通过手机可以进行音频与视频的短时间授课指导。老师和同学也可以通过电子邮件进行深度非实时的沟通。3、记录与存储。手机可以用来进行课堂拍摄,记录老师示范的舞蹈动作和动作要领等重要内容,记录各种教育教学活动与场景。对教师的讲课进行拍照、录音、录像以方便回看,从而巩固学习到的知识,并且可以举一反三激发学生创编舞蹈的灵感。这些资料也可以用手机通过互联网上传至百度云、网盘等储存起来。4、交流与传播。互联网的实时性、无地域限制性之间对于舞蹈艺术的直接交流成为可能。手机的即时、互动优势使得信息传播与及时反馈变得更加方便,传播变成了交流。
舞蹈艺术并非文字艺术,是需要借助于身体语言来展现文化的艺术形式。首先,互联网为舞蹈艺术的展现、研究和学习提供了充足的素材。其次,互联网具备的传播特点使得舞蹈艺术的信息能及时得到学生的反馈,为交流和传播提供了良好的平台。互联网低成本、无限时、交互性、实时性、灵活性、可视性、多媒体性等特点给我们的舞蹈课堂教学带来了新的生机。碎片式学习已经渗透校园与课堂今天,继续忽视学生通过网络进行的碎片式学习也越来越不合时宜。巨大的冲击与挑战下教师如果固守传统教育教学模式似乎不太合适。我们怎样将舞蹈的课堂教学与网络有机结合起来,是高校教师们面临的全新挑战。在互联网的时代浪潮下,我们应把握每一个能有效促进舞蹈艺术教育教学发展的新模式。让它成为研究、学习、传播舞蹈知识和技能的有效方式和途径。我们只要有互联网或智能移动终端就可以运行软件,操作运用来获取一部分可供学习和了解的资料,进行课堂的延伸学习。科学技术要作用于具体的实践,才能发挥应有的效益,为高校学生的舞蹈学习、传播少数民族民间舞蹈文化,发挥学生学习主体性而进行的教学模式变革而进行一场互联网信息化的革命吧。
参考文献
[1]廖详忠.数字艺术论[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6.
[2]杨跃明.多媒体平台.虚拟人.数字舞蹈[J].舞蹈,2010(10).
[3]况奕.民间舞蹈艺术数字化技术及运用研究[J]浙江大学,2006.
[4]覃海,黄磊,刘珍.舞蹈数字化教学系统的构建[J].舞蹈,2010(10).
[5]信息化促进教学变革与创新——走向智慧教育[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6(01).
作者介绍:
文华,女,黑龙江齐齐哈尔人。工作单位:齐齐哈尔大学音乐与舞蹈学院,教授。
张姝,女,黑龙江哈尔滨人。工作单位:黑龙江民族职业学院,讲师。齐齐哈尔大学音乐与舞蹈学专业2013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舞蹈教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