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音乐教学中儿童音乐素养的培养问题研究论述

2016-02-04叶申玲江西财经大学江西南昌330013

北方音乐 2016年1期
关键词:音乐素养音乐教学儿童

叶申玲(江西财经大学,江西 南昌 330013)



音乐教学中儿童音乐素养的培养问题研究论述

叶申玲
(江西财经大学,江西 南昌 330013)

【摘要】随着素质教育理念的逐渐深入,人们越来越意识到素质教育的重要性。新课改也曾经明确指出,应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这就给学校和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如何将素质教育真正落实到位成为了摆在广大教育工作者面前亟需解决问题。而音乐教学作为落实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对促进儿童的全面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基于此种情况,笔者对音乐教学中儿童音乐素养的培养进行了深入地分析和思考,并提出了自己的几点浅见,希望能给相关工作人员提供一些有价值的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音乐教学;儿童;音乐素养

音乐作为一种听觉艺术,是对学生创造力进行有效培养的重要途径,不仅能够有效儿童的音乐素养,并对他们的全面发展是有重要的影响的。同时,音乐也对人的情绪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能够起到美化心灵的作用,是促进儿童健康成长的重要手段。因此,学校和教师应给予音乐教学足够的重视。本文以激发儿童对音乐的兴趣和热忱作为文章内容的切入点,并对相关解决措施进行了详细地阐述,以期实现对儿童音乐素养进行有效培养的目标。

一、激发儿童对音乐的兴趣和热忱

强烈的兴趣能够充分调动起儿童的主观能动性,是他们完成一件事情的内在动力。因此,教师应结合儿童的身心特点,来调动他们对音乐学习的热情,这种兴趣的激发,不经能让儿童在快乐轻松的氛围中进行相关内容的学习,同时,还能有效地培养学生音乐素养,为他们综合素质的提升夯实牢固的基础。在日常的音乐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让儿童多听一些节奏欢快的儿童歌曲,也可以组织多种文化活动,通过有效的引导,让他们积极地参与到活动中去,将他们通向音乐的大门成功开启。此外,教师可以结合儿歌图片、视频、故事等方式,来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通过音乐意境的创造,来激发儿童对音乐的兴趣和热忱。

二、在音乐中提高儿童的节奏感

和成年人比较起来,儿童有时候会更加敏锐,所以,儿童的接受新事物的能力是比较快的。而音乐作品中充斥着强烈的节奏感,这种节奏感会让儿童总会情不自禁地跟着节奏舞动起来。可以说,音乐教学给儿童节奏感的提升提供了有力的条件。因此,教师应加以充分地利用,比如,可以先让他们听一些大自然的声音,如风的声音、鸟的声音或者流水声都可以,也可以是一些拍手声、跺脚声,并让儿童一起跟着做,让他们深刻感受到节奏的变化。同时,教师也可以放一些节奏较为简单的音乐作品,让学生进行节奏上的配合,这样不仅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节奏感,更能提升他们的音乐素养,为他们的舞蹈训练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三、对儿童的音乐欣赏指导进行强化

音乐欣赏,不仅能够开阔儿童的视野,丰富他们的精神世界,同时还能有效提升他们对音乐学习的兴趣,促进他们的创造力、感受力以及表现力的提升。这主要是由于音乐欣赏作为开展其他音乐活动的重要基础和前提,它存在于音乐活动的每个角落和每个环节。因此,教师应强化儿童的音乐欣赏指导,实现音乐活动的顺利展开。首先,教师在进行音乐作品欣赏的过程中,应结合儿童的实际情况以及认知水平,来进行音乐作品的选择,使教学内容能够满足学生的实际需要。其次,教师应积极探索新的工作模式,结合歌曲的特点,进行一些简单儿歌的创作,使课堂的音乐内容具有较高的新颖性,从而有效吸引他们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最后,教师可以把舞蹈融入到音乐欣赏中去,最好这种舞蹈需要所有成员的共同参与,儿童在体会到集体快乐的同时,也能够意识到合作的重要性,有效培养了他们的合作意识,提高了合作能力。

四、实现儿童的生活音乐化目标

近些年来,生活音乐化思想在教育界盛行开来,并逐渐得到重视。教师应让音乐充分发挥出它的教化作用,促进一日生活活动和音乐地有机融合,使儿童在日常的生活过程中就体会到音乐的乐趣,从而提高他们的音乐修养。首先,教师应树立全局意识,抓住重点,通过各种教育手段的运用,将音乐渗透到日常的学习中去,比如,教师可以开展音乐舞台剧,让学生扮演其中的角色,加强儿童对音乐的感受力,从而有效提升儿童的表现力和音乐素养。其次,教师要充分认识到音乐环境对儿童的重要意义,积极创建良好的音乐氛围,比如,在清晨可以播放一段轻松悦耳的音乐,从而给儿童一种舒适恬静的感觉,让他们充满安全感。在儿童进行课外活动的过程中,如果配上与之节奏相适应音乐,能够使儿童的积极性得到有效提升。由此可见,良好的音乐氛围,能够带来意外的惊喜,它不仅有一定的教育意义,更能对人的情绪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教师应对音乐这个特性加以充分地利用,从而有效实现生活音乐化的目标。

五、结束语

总而言之,对儿童进行音乐教育的目的,不是为了培养专业的音乐人才,而是为了提高儿童的音乐审美能力,培养他们的音乐素养,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性格,更为重要的是,还能促进儿童的身心健康,有助于他们的全面发展和成长。因此,教师应积极创新工作模式,转变工作理念,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将素质教育工作真正落到实处,从而为学生的综合发展夯实牢固的基础,为他们的全面发展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许君君.心智技能培养在儿童钢琴教学中的运用——浅谈儿童音乐感知与理解能力的培养[J].艺苑,2009,(Z1).

[2]马晔.“音乐是儿童生活中的灵魂”——陈鹤琴儿童音乐教育思想略论[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02).

[3]张莉,夏艳萍.美国音乐综合感教学法对我国儿童音乐教育的启示[J].西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14,(02).

作者简介:叶申玲(1982—),女,汉族,江西省南昌市人,硕士,助教,研究方向:声乐教学与研究。

猜你喜欢

音乐素养音乐教学儿童
初中音乐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探究
谈幼儿音乐素养的培养
浅谈新课程背景下多媒体在高中音乐教学中的应用
试论普通高等学校高中学生的专业音乐审美的培养
音乐教学中信息技术的应用浅析
中等专业学校音乐欣赏教学研究
多元融合打造音乐戏曲教学崭新课型探究
民歌融入音乐课的教学思考
留守儿童
六一儿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