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琵琶弹挑指法
2016-02-04南京师范大学江苏南京210000
许 可(南京师范大学,江苏 南京 210000)
浅谈琵琶弹挑指法
许 可
(南京师范大学,江苏 南京 210000)
【摘要】琵琶是我国传统的民族乐器,它的历史可以向前追溯2000多年。作为一种拨弦类乐器,琵琶的表现力十分丰富,而弹挑是其中最基础的演奏技法之一,影响着演奏时的音响效果。本文将通过弹挑的重要性、对音色的影响,以及在实际练习演奏时所遇到的问题和使用怎样的方法来练习、改进进行简要的讨论,以求从其中得出一些结论。
【关键词】琵琶;弹挑;音色
一、琵琶演奏中弹挑的重要性
琵琶是我国民族乐器中的重要类型之一,是拨弦类乐器中最为人们熟知的乐器种类,拥有许多让人耳熟能详音乐作品,如《十面埋伏》、《霸王卸甲》、《大浪淘沙》等。琵琶最初由西域传入并经过我国中原文明的改良,在隋唐时期得到最大的发展,经过历代不断的改良,最终形成人们现在所了解到的形制、音色、演奏手法等。
弹挑的技法是学习琵琶时最先接触到的演奏手法,是许多技巧的基础,琵琶大师刘德海曾经说到“弹挑本质是阴阳之美”的观点,由此可见它作为一种基本技法不仅仅是演奏的基础,也是最终对音色、乐曲、情感等音乐表现效果最为重要的演奏技术保障。弹挑的力量、位置、速度等,是对基本功的体现,不同的处理方式让演奏出来的乐曲产生差异,加之感情需要融入到个人演奏里进行表达,所以最基本的演奏技巧就显的更加重要。如何从每一个音上去处理,让乐曲更加出彩,让每一个演奏技巧都体现出它所能表达的音乐效果,让颗粒性强的音符更加具有弹性,让连贯的音符更加具有行云流水般的流畅感,这都是我们需要思考的问题。
因此,再宏伟的大厦也是有一砖一瓦一点一点累积起来的,琵琶的演奏亦然如此,技巧再复杂的乐曲也是由最基本弹挑构成的,手指的弹出挑动让每一首乐曲更加生动。
二、弹挑手法对音色的影响
有很多弦乐器,无论是拨弦还是擦弦乐曲,在演奏的时候不同的力度、角度、触弦点位置等的不同,都会让演奏出来的音符音色发生不同的音响效果,在白居易著名的诗作《琵琶行》中就有诗句对琵琶演奏中不同的处理手法对音色的影响进行描述。因此,演奏音色取决于弹挑时演奏的处理手法。
首先从弹挑琴弦的位置来说,琵琶的最佳触弦位置是在复手向上6公分处,以这个点为参照,演奏时触弦点稍向上移动所演奏出来的音色较为柔和,共鸣更强。如果演奏时稍向下移动,那么演奏的声音就会比较明亮,音色的颗粒感就会比较强,声音延留听起来更加短促。在实际演奏作品当中,根据音色和情感的表达要求适当调整,已达到最佳效果。
然后就是弹挑的力度问题,这也影响着演奏时所产生的实际音响效果。力度代表着弹挑所用力量的大小问题,所用力度大演奏出来的音响效果就较为明亮饱满,用小力度演奏的音色则较为干净柔和。因此,在实际演奏当中我们要根据音乐的情绪、律动、旋律走向等进行对力度的把握,在快速重复的节奏当中适当的对力度进行逐渐的变化,让乐句的表现色彩更佳丰富,形成起伏的律动性。
最后就是关于弹挑时指甲触弦的角度以及深度问题,无论是人手指上还是佩戴的指甲,它们都是有一定的弧度的,这就使得不同角度的触弦对音色的实际效果也是有影响的。指甲在琵琶的演奏当中,一般对其分成三个部分进行描述,分别是的下偏锋、中锋、上偏锋这三个不同的触弦点,通常情况下我们采用中锋去进行演奏,其与弦的接触面积较小,对弦的压力也较大,因此所演奏出来的音色较为扎实。在使用其他两种演奏方法时,指甲与弦的接触会相对于大一些,因此所产生的演奏音色比较圆润饱满,但需要在弹挑时注意指甲与面板所形成的角度,避免因为接触面多而产生出更多的杂音影响音效效果。
三、弹挑练习方法及问题
弹挑是通过右手的食指和拇指进行运动,以及手腕的运动所形成的演奏法方法,因此在演奏练习的时候,手腕放松不能僵硬,略微突起,采用如同扇扇子动作的手腕转动方法进行演奏,让手腕随指头弹挑的动作转起来,同时与手臂相配合,让弹挑的力量在指画尖上进行释放,尽量使指甲减少对弦的弹挑面积,直接与弦成45度左右的角度,让指甲快速通过,减少音色的噪音,提高音质。
其次,我们在练习弹挑的时候要注意两者的连贯性,不能只对其中一个演奏方法进行频繁的使用,在练习时不要一味的追求速度快而忽略演奏效果。避免两种演奏方法演奏时的音量不均衡、节奏不稳、律动混乱等现象,必须将每一下弹挑都认真对待,才能在演奏乐曲时有好的演奏效果。并且在力度与速度方面,不能因为力度强了演奏速度就变慢了,速度快了演奏的力度就变弱了。增加对手指灵活性和力度的协同练习,让速度和力度都可以收放自如。注意手腕与手掌的关系,调整食指与拇指的相对位置,从而形成不同的演奏风格。
最后是在练习时,对乐曲作品的风格、情感、内容的实际要求进行对弹挑的调整。如表现旋律性较强的音乐,使用单音弹挑就能将琵琶那种干透亮的音色特点表现出来,让旋律更加温婉,更具古典美。如果在弹挑的时候增大手腕的运动,食指拇指形成一个开口,这样演奏出来的旋律就会更加具有错落感,表现灵动的音乐风格更为适合。根据音乐情绪的变化,弹挑的位置、深度、力度都应该相应的进行变化,以配合乐曲的发展,不能只是单纯的对技术进行练习,不去配合实际演奏的曲目来进行实际的应用。
结语
通过对琵琶演奏中的弹挑进行分析论述,使对琵琶演奏所需要演奏技巧进行更近一步的掌握,让自己的演奏得到提升,对于乐曲的细节处理方面更加深入,让乐曲更佳打动人心。用正确的手形演奏处理,所展示出的强弱对比,使得音乐获得更丰富的层次感,让音乐更加立体。所以无论作品的大小,都应该用心去处理,只有这样认真的对待,再简单的作品也会因为用心的演奏变得无比动听。
参考文献
[1]翟云翔.《浅谈琵琶的“弹挑”》.大众文艺(理论)2009年06期
[2]闫正义.《论传统琵琶演奏技巧》.音乐时空.2015年03期
[3]谭扬.《浅谈琵琶“弹挑”技法的灵活运用》.音乐时空.2015 年04期.
作者简介:姓名:许可,南京师范大学,职务:音乐学院本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