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高薪和快涨在哪里?
2016-02-03许诗雨张鑫江敏
许诗雨+张鑫+江敏
各行业纷纷进入平缓期,对应的薪酬涨幅也变得小而慢了。如何在这种就业形势下增加自己的职业竞争力?我们给你支招。
2016年工资究竟会涨多少?这应该是许多公司人眼下最关心的问题。目前一个比较合理的预测涨幅在7.9%左右,稍逊于2015年,但也不会减少太多。细分到各个行业,情形也大体相似,纷纷进入平缓期,不论涨跌浮动,基本都维持在0.3%以内。
究竟是什么决定了薪酬的涨跌情况?智联招聘CEO郭盛认为主要有两个因素。“第一是宏观的经济情况,这是一个决定性因素,但它只是代表了一个平均水平;第二个非常核心的因素就是劳动力市场的供需情况,虽然也受宏观经济的影响,但它拥有自己的规律。”
对照目前的情况,宏观经济的增长变慢了,但劳动力市场的供给增长更慢。“2015年的劳动力市场供给出现了比较大的拐点。这一年,适龄劳动人口减少了480万。”郭盛说。所以,一个好消息是我们的工资总体上还是呈上涨趋势,因为整个市场仍然供小于求。当然,细分到各个行业之后,情况各有不同。
在经历了2015年的不景气之后,制造业和汽车行业可能依然等不到好消息。整个2015年下半年都在忙着清库存的汽车行业2016年的涨薪幅度预计在8.4%,相比2015年下降了0.1%。而在一部分企业经历了撤资、关厂的风波后,制造业靠另一部分尚算坚挺的企业努力维持着7.2%的薪酬涨幅。不过,即使行情不好,也依然有高薪职位,比如安全事故的频发让企业越来越重视生产过程中的安全问题,也推动了EHS岗位员工的薪酬涨幅远超平均水平。
医药行业的涨幅预计在9.2%,虽然与2015年持平,但在所有行业中也算名列前茅。产值高和抗风险能力强两大因素保证了它始终都能有稳定的增长。
相较于前几年涨幅出现过下跌的情况,2016年房地产、物流、销售贸易以及传统高技术行业算是稍微缓过来了点,分别都有1%到4%的增长。今年我们评选出的失意大公司,大部分都集中在这几个领域。好在一部分企业已经努力寻求转型,并逐渐有了起色,而新业务带来的对新人才的需求或许会带来一波薪酬增长的爆发点。
涨薪幅度最高的依然是势头强劲的新兴高技术行业。几乎每年,它都能维持10%以上的增长。风口还没过去,新老玩家都在拼命扩张自己,对成熟人才的渴望和争夺让这个行业始终维持着高薪。
金融领域的涨幅一直不错,而随着政策的成熟,那些与互联网沾边的新型金融企业对人才的需求也开始变大,一些优秀人才通过跳槽实现的涨薪幅度可达50%至200%。不过,要抓住这波机遇,前提是你得是一个既懂金融又懂IT的复合型人才。当然,复合型人才的备受追捧不单单发生在互联网金融领域。O2O、智能家居、互联网汽车这些概念的兴起让几乎所有的传统行业都希望能找到好的人才,帮助它们跟上智能时代的步伐,不论身处那个行业,努力成为复合型人才都会为你创造出巨大的增长潜力。
在预估各行业2016年薪酬涨幅的同时,我们还发现,不论行业的景气度如何变化,总有一些人不用为涨薪发愁,在智联招聘CEO郭盛看来,这显然是那些尖端人才。经济下行就像大海退潮,谁的能力强,谁就能像岩石一样屹立不动。不论你是市场专家、技术专家还是管理人才只要你处于行业金字塔的顶端,就总会受到高薪的追捧。对于我们来说,真正的问题在于如何成为尖端人才。
这几乎是所有公司人关于职场的一个终极命题。去大公司学习或许是一种选择,好公司和好老板会大大提升你成为尖端人才的可能性。另—方面,看待职业发展的眼光也很重要。郭盛的建议是既要“近视”,也要“远视”。现在的职场上,“近视”的人比较多。大家往往喜欢找风口,去会开高薪的热门行业,用跳槽来提高自己的薪酬水平。这么做在眼下确实有效,但未必长远。举例来说,3年以前能够写iOS程序的人非常值钱,但是现在他们的薪酬涨幅已经不像当年那样疯狂了,因为市场已经培养出来大量相应的人才。所以,大家的眼光不妨看得远一点,在盯住风口的同时也要了解未来的行业发展趋势、企业发展趋势和职位发展趋势,不断往上走,这样才有机会。
当然,危机意识和很强的自我驱动力也必不可少。2010年前后的大学毕业生也没想到他们求职时最热门的快消品外企的薪酬涨幅,如今已被本土的互联网公司全面超过。可见变化永远存在,可以确信的一点是你必须让自己保持积极的敏感状态。
2016年整个人才市场的行情如何?想靠跳槽来获得升职加薪需要关注哪些趋势?你所在的行业和岗位有哪些人力需求看点?我们请人才顾问按行业做了梳理,希望成为大家在新的一年里职场规划的参考书。
金融行业
2016年会是一个好的转换时机
2015年金融行业平均薪酬涨幅在10%以上,2016年的薪酬涨幅趋于稳定。从行业整体来看,随着国家不断推进金融改革,银行混业经营的趋势明显,在各细分领域中,保险行业基于较好的盈利能力以及宽泛的投资范围,成为各路资本的新宠。
另外,过去两年,互联网对金融行业的渗透加快,既懂IT又有金融背景的复合型人才是企业希望纳入的对象,因此有可观的薪酬溢价空间。“一些优秀的人才跳槽后的薪酬涨幅甚至可以达到50%至200%。”李珉说。
从业务职能来看,金融行业从过去绝对的“业务型导向”,即以销售为主导,到现在转变为对后台风控愈加重视。随着金融机构增多,风控人才的供给出现断层,因而其对应的薪酬涨幅也明显高于金融行业其他岗位。
对于身处金融行业的公司人,如果在2016年遇到新的职业机会,李珉认为是一个好的“转换”时机。原因在于新兴行业还没有形成垄断性格局,发展空间更大,“等到格局已定的时候,再从传统的金融行业里面跳出来,就无法获得超额收益了。”除了关注新兴行业的机会,李珉也建议公司人要提升自身的业务素质,考取金融执照或者热点行业的证书等,作为对自己的长期投资。
高技术行业
人才争夺趋于理性跳槽要谨慎
“不再一味用钱砸人。”这是张媛对2016年高技术行业用人策略变化感受最深的地方。在经历了之前激进的抢人战后,大公司对于人才的争夺趋于理性,更强调对员工的激励和保留政策。
相应地,对于2016年的薪酬涨幅,张媛也不建议公司人有太高的心理预期。从企业目前的调薪计划来看,“普遍整体大约在8%到10%,这也和宏观经济整体增速放缓有关,2016年不大可能出现大的爆发。”
尽管整体大环境趋于理性,但热点岗位及稀缺人才依然受到市场追捧。具体来说,“智能硬件、智能终端等岗位整体薪酬涨幅在15%左右,在服务和存储端,面向企业级服务的人才的薪酬整体会比面向消费级服务的人才高出30%以上,移动互联网领域商业变现类人才的薪酬涨幅甚至超过30%至50%。”而随着互联网和金融、医疗等产业的结合,跨界人才也出现大量缺口。但对于这部分金字塔尖的人才,猎头公司的目光也不再局限于国内市场,而是会在海外大公司寻找资深的公司人。
这样的行业变化对身处高技术行业的公司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他们不仅要适应行业一如既往的快节奏和高压力,也要同时丰富自己的多元化能力。对于考虑跳槽的人,张媛建议先做一个自我评估,尽管目前高技术行业还是热门行业,但公司人能否适应这种压力、工作强度及节奏,真正生存下来,也是值得考虑的问题。“即便拿到了好offer,如果因为无法适应而被淘汰,付出的成本更高。”张媛说。
房地产行业
利好政策继续推动房地产发展跨界型人才将持续受追捧
美世对国内472家房地产公司调研的结果显示,2015年行业整体薪酬平均涨幅在7.0%至7.1%左右,同时预测2016年调薪幅度将略有上升。“这是受2015年下半年陆续出台的利好政策带动作用的影响。”刘晶晶说。包括二孩、公积金提取条件放宽等政策,整个房地产行业在2015年出现了“先抑后扬”的走势。但从整体看,一线城市土地供应量的收紧使得地产公司—方面着力对业务重新布局——从2014年开始,它们纷纷向多业态、多元化、全球化公司转型以保持持续的利润增长;另一方面它们也更关注人员效能的提升。
具体到各个岗位,从传统业务来看,规划设计岗、成本控制经理及市场营销总监是市场上最难招聘的人才。而为了匹配公司向养老地产、产业地产、金融等业务线的拓展,以及向互联网化的转型,房地产公司对相关跨界型人才的需求明显增加。
这一方面使得房地产行业的企业不得不对原有薪酬体系做优化调整以吸引相关人才;另外一方面,也对原本就身处房地产行业的公司人提出了新的挑战:自身业务会不会被取代或被边缘化?如果会,那应该尽早谋划自身的转型。
相比此前房地产行业大跃进的时期,刘晶晶认为2016年公司人对跳槽所带动的薪酬涨幅应保有理性的预期,毕竟“行业整体早已进入了白银时代”,老板除了关注“开源”,更关注如何“节流”。
零售/快消
与新兴业态相关的岗位人才缺口大
根据美世的调查,2016年零售/快消行业的薪酬涨幅较往年将有所下滑。具体到不同类型的公司,“外资公司受市场波动的影响,业绩增速放缓,同时又面临不断上升的人力成本压力,涨薪趋于保守;而内资公司业绩表现更趋多元化,反映到薪酬策略上,业绩好的公司增幅可以在10%以上,业绩不太理想的则可能只有1%至3%的涨幅。”张晓婷告诉《第一财经周刊》。
另一方面,消费品零售行业内传统的生意模式在萎缩,新兴业务涨势看好,使得零售/快消行业公司开始调整业务重点,同时由于电商类人才目前供需不平衡,“市场上的付薪情况甚至有点‘不理性,哪怕只有一两年电商业务经验,薪水也不菲。”张晓婷表示。
对于身处这个行业的大多数公司人来说,直接收入的增幅虽然不大,但因为行业壁垒逐步被打通,跨行业的流动机会明显增多,这会带来涨薪机会。有不少公司人从以往的大型快消公司离职后转投到京东、唯品会等互联网平台。在面对这些机会时,张晓婷建议要结合自身长远的职业规划来考量。比如,是更侧重于积累本行业的经验,还是希望以平台视角来接触到更多的公司,这是公司人在转职时需要考虑的。
制造业
整体颓势放缓精益生产和智能制造人才受热捧
中国市场的经营成本持续上升,导致制造业的招聘明显放缓,但具备专业特长的人才仍受到市场的追捧。过去一年中国制造业也面临方向性调整。“中国制造2025”的战略让传统制造业面临向精益生产和智能制造转型,其中企业的工程研发岗位占有绝对优势。“2016年研发岗位的转职者薪资会有15%至20%的增长。从事精益生产的转职者,薪资增长会在10%至15%之间。”王强认为市场在2016年对技术能力强的人才的需求依旧旺盛。
另一个值得关注的信息是,2015年重大安全事故频发,使得企业对质量、环境、健康和安全问题愈发重视。在质量控制和EHS职能中,2015年转职者的薪资有15%至20%的增长。
相比四五年前,如今的制造业整体已进入了成熟状态。跳槽的人越来越少,薪酬对跳槽的影响也在降低,甚至还有平跳现象。相比其他领域,制造业人才会将公司发展前景作为职业转换的首要考量因素,这个特点在2016年会更加明显。
奢侈品行业人才门槛提高
受宏观经济下行及反腐政策的影响,奢侈品行业的薪资增幅连续3年都很平静,“通常内部涨薪的比例大概是5%至10%,预计2016年也差不多。”王立伟说。
从细分职能看,后台支持部门的人员相对稳定,但前台的销售、店长,包括区域管理类的岗位需求依旧旺盛。除原已入驻中国市场的品牌有新增、调整店铺的计划,一些小众品牌的陆续进驻,造成了人才的缺口。
但“相比前几年奢侈品行业狂热扩张时期,品牌对于人员的要求提高了许多。”王立伟表示,除了学历、语言能力等硬件要求,公司也关沣候选人有效沟通、专业处事等软性技能。另外,从整个行业看,业绩放缓使得资深从业人士更看重职业的稳定性,流动性减弱。
面对行业整体下滑的情况,王立伟建议公司人关注跳槽机会时,更多考虑新工作的稳定性、自我提升空间,不要局限于现金回报。虽然是低谷期,但对于公司人而言也并非完全是坏事。国内的奢侈品消费趋于理性,品牌的业务重心也会有所转移,比如更强调自身的品牌内涵,以及运用新媒体等渠道来做客户关系的管理。这种业务模式的回归有利于从业者更好地锻炼自身的基础专业技能。
医药/医疗业
行业进入稳定增长新药研发岗位薪资幅度大
2015年是医药行业招标大年,行业内部虽然竞争激烈,制药成本不断上升,但行业整体产值在高位发展,抗经济风险能力强,因此行业普遍薪资保持了稳定的增长。
“整个行业去年出现了3个机遇:对创新型公司而言,新药准人会让它们更有优势;按照国际标准指导生产或者研发的企业收益更多;儿童药、低价药和血制品等招标量在增加。”王强说。
在这些大背景下,医药行业的薪酬会比较稳定,对销售和市场岗位而言,转职者的薪酬会有10%至20%的增长。但医药销售的责任更多,除了帮助提升销售业绩、增加市场的份额,还需要建立品牌的知名度。跟制造业类似,制药企业将严格控制管理成本,预计工厂层面的质量岗位将会减少,而亚洲区的高层管理岗位将增加。
阿里巴巴、百度等互联网巨头也在2015年布局大健康领域,对医药相关的本科生和研究生而言这是新机遇。即使无法进入研发岗位,但有医药背景又对IT技术了解的人才进入健康管理岗位仍有优势,这类岗位在未来会有大量需求。
汽车行业
互联网汽车带来新机会
在经历了十几年的高速发展之后,国内的汽车行业迎来了增长瓶颈期。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的数据显示,2015年中国汽车销量同比增长4.7%,创2012年以来的最低增速。同时整体福利略有下滑,部分企业甚至取消了双薪或季度奖金。如果没有下半年出台的针对小排量汽车的购置优惠政策,这个数字会更难看。受此影响,机构对2016年汽车行业的整体薪酬水平也持谨慎态度,认为变化不大,且销售等个别岗位的薪酬还会有下调。即便是销量增速明显的品牌,在薪酬策略上也趋于保守,基本只是看齐行业水平。反映到公司人的心理预期上,杨娟认为,过去资历优秀的求职者通过跳槽可涨薪30%左右甚至更多,但现在这个数字基本都要压一压,“10%至20%的涨幅才是比较实际的。”
阿里巴巴、乐视等互联网公司纷纷进军汽车产业,加速了汽车行业人才的流动。但杨娟认为这类公司在薪酬的现金部分与传统公司的水平差异不大,更多是依靠股权等长期激励政策来吸引候选人。
在考虑互联网公司的机会时,杨娟对传统汽车行业的公司人的提醒是,因为两类公司在业务流程以及决策方式上都有很大差异,所以公司人要做好心理准备。“传统的汽车公司业务流程规范,从研发开始都有相对按部就班的套路,但互联网公司流程上不完全规范,且人员背景广泛,每个人都带着自己过去不同公司的烙印而来,所以在决策时会产生各种思想上的冲撞。”杨娟说。
但从长期看,互联网向汽车行业渗透的趋势不会变。这要求所有汽车行业从业者不断提升自身快速学习的能力,使自己具备足够的创新性、创业性——也就是要修炼专业技能之外的软性技能。
2015年,中国电影出现历史性的突破,达到近440亿元的票房,业内预计在2017年中国将超过美国,成为新的全球票房冠军。而电影还只是影视产业中的一部分,面对这个千亿元规模的巨大市场,资本、互联网、地产、旅游行业的巨头都争相布局,带动了相关人才的流动,薪酬水平也随之水涨船高,“2015年文化影视行业整体薪酬涨幅超过30%,较2014年有非常大幅度的提升,从细分领域看,电影和综艺行业的薪酬涨幅最大,约为50%以上。部分稀缺岗位的薪酬增长甚至达到100%。”徐小凤告诉《第一财经周刊》,她预计2016年文化影视行业的薪酬仍将有大幅度的提高。特别是产业热点,比如IP孵化的项目型人才等相关岗位,“再翻倍都有可能。”
之所以能有如此高的薪酬涨幅,更多是市场上的人才供求决定的。文化影视行业以前更多是通过帮带关系在发展,比如靠人脉入行等,但在市场突然增速发展后,规范性的成熟人才变得十分匮乏。
具体到个人职业生涯的规划,徐小凤建议公司人更多关注自身项目经验的积累。“任何行业都会经历从火热到平淡的发展过程,最关键还是要提升个人的专业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