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话创世”解读
2016-02-03赵建宇
【摘 要】 文章阐释“创世故事”中叙事艺术:认为“神话创世”要求读者直面上帝在叙事中的实际存在,并接受其威权和价值观的前提下写成的,必然要求读者也接受这个逻辑起点;突出反复言说上帝,最终成功塑造了圣经文学中实存的上帝; 诗文交织在“创世故事”中也表现突出; “神话创世”还采用了隐喻性地言说方式,在可视性艺术和仪式化程序中向读者展示上帝,使上帝现身的场景富于诗意;除了上帝的超越,文本显明上帝重视界限和秩序。犹太人展现了绝妙的智慧,用叙事艺术引领读者跨越人类的寻常层面,关注其中的核心意象—终极实存的上帝。
【关键词】 圣经;上帝;神话创世
圣经是一部构思完整的文学巨著,对卷首“神话创世”的解析是首要的,是后续阅读确当理解的根基。“神话创世”是圣经这部文学巨著的起点和头块房基石,已有解析各有侧重:利兰·莱肯认为这是一则上帝创造天地的故事,刘意青认为这是上帝用语言创造世界的神话,梁工在其著作中不止一次地涉及其中的叙事艺术;但笔者认为他们在文学核心意象上帝的解读上有喧宾夺主的倾向。
“神话创世”在这里采用的是纯粹的字面意义,上帝即“神”用自己的话语创造了世界。但上帝的语言既是口语却也是圣经作者精心组织的文学语言。组织神话是围绕"是上帝在言说,向潜在的听信者言说以及艺术说服性地言说"三原则展开的。其言说策略是本文的主旨,其目的是试图一劳永逸地将上帝的绝对威权建立在磐石上。林艳建议对《创世记》前两章的文学研究应当结合诸种现代释经方法,包括采用叙事学理论探析其文学技巧,揭示其文学主题。
一、“神话创世”叙事艺术分析
“神话创世”通常被解读为上帝造万物为人类的虚构故事,是宇宙起源的神学讲述。其实文本的隐含作者传递的信息远不止此,上帝自身的信息被喧宾夺主地忽略了。后世读者对“神话创世”的体裁认定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一则认为是诗歌体,但认为是叙述文的可能性为99.997%。[1]笔者取舍认定它是诗文交织的叙事文体,这也决定了本文阐释的方式。作者诗文交织的讲述是为更好地传达其文学主题。它的叙述风格既庄严、崇高又简单无比,惟有上帝自己活跃其中,引导读者注目于上帝,譬如叙事开篇的突兀:起初,上帝……上帝是宇宙的源头,是世间万物的起源。圣经采用此种叙事艺术首先给上帝一个明确的定位。
其次,上帝依次言说,万物即刻成就,光和暗;空气、陆地和海洋;青草、菜蔬和果木;大小光体和众星;水中生物和空中飞鸟以及昆虫和畜类。最后上帝按照自己的形象造男造女。(创:1:1-31)20世纪的语言学家认为语言与意识形态不可分割,意识形态是以话语、表达方式、言说或书写的文字来传递的,因此要想明白创世故事背后的意识形态就需要关注谁在言说、言说内容以及如何言说。创世故事聚焦于上帝作为唯一的言说主体直接艺术地言说创造,是为更明晰地传达上帝的信息和价值关切,他话语本身即是隐含作者的意识形态。
对圣经进行文学解析时,梅厄·斯滕伯格反复强调圣经叙事具有审美意识形态的品质,从语言层面看,上帝创世叙述正是对现存世界的特定意识形态的一定解读方式。它特有叙述风格也是为服务于上帝的意识形态。 “神话创世”选用上好的语言写就,作者运用多重文学手段讲述上帝的存在和他的关切,文学解析有助益读者在审美享受中更深层次地认识上帝。
1、运用重复修辞反复讲述上帝
阅读和理解圣经后面的任何章节都要以接受“神话创世”中成功塑造的上帝为先见和前设,任何人、任何时候、任何地方只要哪怕有一点点冲动要用人来取代上帝,阅读圣经就会变得难以为继,不合圣经的逻辑起点的阅读也会变成误读。
“神话创世”要求读者直面上帝在叙事中的实际存在并接受其威权和价值观的前提下写成的,必然要求读者也接受这个逻辑起点。读者只有自然融入故事,才有可能领悟其诗意,鉴赏其叙事艺术。以怀疑为起点的读者一定会被圣经的文学艺术之美拒之门外。韵文般的“创世故事”通过重复修辞,上帝的权威就自然地被读者领悟。
“创世故事”中叙事艺术主要体现在六天的创造模式中,每天都按照固定程序开展:首先上帝宣告、上帝命令,命令实现,上帝评断创造的结果,并把每一次创造都置于时间序列中。作者毫不避讳地采用了大量的重复。整个故事中六天的叙事语词几乎相同。开篇句式皆采用:上帝说…又以相同句式作结:有晚上,有早晨,这是第几日。另外还有:要有…, 就有了…;神称…为…;事就这样成了;神看着是好的、各从其类……通篇重复言说“事就这样成了”6次,言说“神看着是好的” 5次,重复使用“分”字达5次,使用“各从其类”达8次之多。在惜字如金的圣经文本,作者的意图显而易见,重复有助于达成仪式化的艺术效果,也凸显了上帝及其言说即是圣经价值的源头。
重复叙事会放缓叙述速度,缓慢的叙事更有利于彰显所述事件的重要性。重要的信息通过重复有助于强化读者的印象。叙事学者认为叙事频率可以微妙地调整读者对该事件的整体感受。在叙事学中有意为之的重复为要强调,隐含作者要潜在读者一而再,再而三地重复体验其重要性,期待深刻领悟其内在蕴含。叙述者通过重复言说向读者发出不可忽略不能误读的信息,意在指导读者正确感受文本的价值(梁工)。创世神话讲述以天为单位,把上帝的言语一遍又一遍地说给读者听,把上帝的作为一幕一幕地播放给读者看,上帝的价值判断也因此一一呈现。
褔科尔曼指出圣经作者在采用重复修辞时会微调重复的外在形式,比如:尽管上帝六天的创造都采用了“神说”仪式般的开头,但言说的具体内容和方式都同中有异,第一天作者采用了简洁的“要有……,就有了……”;第二次言说的内容变得具体详实,调整为“……要有……,……”;以后每一次都有调整,变化是为传递具体可感的信息,借此达到更高效的沟通。
“神话创世”短短1670个字符的内容中“上帝”出现的次数高达40次,正如古恩和威弗尔强调的,反复提及上帝是为了建构关于上帝的故事,为上帝营造氛围,突出反复言说上帝,最终成功塑造了圣经文学中实存的上帝。
2、其他多种手法讲述上帝
叙事文学喜用含蓄艺术,善用修辞引导读者无意识地吸纳隐含作者的观念。圣经作为宗教文学,必然要描述上帝的超现实显现, 而“创世故事”中上帝选择直接登上舞台作超现实的直接言说,“起初”意味着上帝是时间的开端;之前,地是空虚混沌,渊面黑暗;这正是上帝创世的超现实背景。
诗文交织在“创世故事”中也表现突出,即用诗样的语言穿插于叙述中,这既能增强美感、调节叙述速度,又能抒发强烈情感。圣经在讲述上帝时抒情样的语言在叙事框架中比比皆是。“创世故事”基本采用匀速叙述,诗样的评价给读者提供了向焦点上帝注目的机会,并领悟上帝创造的壮美。诗文交织还有利于归纳哲理和主题。
3、“神话创世”还采用了隐喻性地言说方式
在可视性艺术和仪式化程序中向读者展示上帝,使上帝现身的场景富于诗意。但丁认为整部圣经都是上帝借用自我言说达到自我呈现的审美事件,“神话创世”中的他尤其如此。上帝雄辩有力地自导自演了自己的戏剧。神话创世聚焦于上帝的手法也确保了叙述的内在统一,也有利于隐含作者价值观的顺利有效传递。聚焦是观察问题的角度,更是关涉作者的评价体系。聚焦上帝即是聚焦他的价值观,凡是“上帝看着是好的”就是要求读者接受的。创世故事正是采用第三人称上帝的口吻潜移默化地讲述有关上帝的一切。
叙事理论强调任何叙事都是真实作者借助隐含作者和隐含读者将特定信息无误地传递给现实读者,通常借助人物的塑造,情节的编排,并运用必要的聚焦手段和修辞艺术,确保意识形态的最佳传递。自从造天地以来,上帝的永能与神性,是明明可知的,虽是眼不能见,但藉着所造之物就可以晓得,叫人无可推诿。(罗 1:19-20)创世故事正是基于这样的理念,精心选择叙事艺术和诗性语言建构功能性文学故事,传递上帝的信息。
二、“神话创世”的上帝
梅厄·斯滕伯格强调《圣经》是在代言上帝,圣经叙述和其他文本的最大区别就在于它从头到尾都要维护上帝的绝对权威。利兰·莱肯认为创世故事里唯一活跃的角色就是上帝,他大能的作用应该是读者注意力应该聚焦的地方。作者正是通过聚焦于他所行的事来传递上帝无法抵抗的超越性。上帝的超越中断读者对神谱的期待,他就是一切的源头,这颠覆了以人为本的人类中心主义者的全部理念。此外,上帝的超越还表现在他靠言说创世的模式。
除了上帝的超越,文本显明上帝重视界限和秩序。创世故事中的大限是上帝作为造物主和受造物尤其是人类之间不可跨越的界限。上帝是初是始是中心,而人类是他最末的创造,人类的生存既要依靠上帝先前的创造又要仰赖上帝的形象和以后的护理。受造之间也界限分明:光暗、昼夜、早晚分明;水被空气分为上下,旱地和海一分为二;青草、结种子的菜蔬和结果子的树木各从其类;光体分大小管昼夜,作记号,定节令、日子、年岁;水中、空中和陆地上的活物各从其类;分有上帝形象、享有治理权又被特别赐福的人类和其他受造的界限; 他们食物的分别;等等。上帝8次强调“各从其类”,6次言明有早晨有晚上。上帝的秩序偏爱还表现在他喜爱制定规则比如上帝造物的工完毕后安息,定第七日为圣日;伊甸园里各样树上的果子,亚当夏娃可以随意吃,唯独分别善恶树上的果子,上帝命定不可吃,并警示吃的日子必定死。上帝是秩序的制定者,是秩序的严格维护者。他对秩序无以复加的强调不单单是强化自己的威严,也是宇宙秩序的理念原型。
上帝独享创造和价值判断的权能,这在上帝6次重复言说“事就这样成了”和5次言说“神看着是好的”的言辞中被反复确证。但这样的上帝人类更可能敬而远之,而成不了人类终极关怀的对象。创世神话中的上帝不单单在居高临下地施造,他所有的创造都围绕着一个目的:造世为人。上帝对自己的创造的秩序展开是以人的被造为高潮的。首先上帝照着自己的形象造男造女,又特别赐福他们:生养众多,治理这地和各样活物,又将菜蔬和果子赐予他们做食物。不同于其他造物方式,上帝用地上的尘土造人,将生气吹在他鼻孔里,使之成为有灵的活人,并命名为亚当,还特地建立伊甸乐园,把人安置在那里。他使各样的树从地里长出来,可以悦人的眼目,其上的果子可作人的食物。园子长有各样的树,有河滋润园子,那里有上好的金子,又有珍珠和红玛瑙。上帝当面嘱咐他们说,可以随意吃园中各样树上的果子。之后,上帝发觉人独居不好,又煞费苦心地为他造一个配偶帮助陪伴他,又赐予他给各样活物的命名权。当时夫妻二人天真地生活在伊甸乐园。显而易见上帝对人类情有独钟,也特别关切,不仅关切他们的食物和住所,也关注他们的心灵状态。这也许能不同程度地解释了人类膜拜上帝的原因。
三、结语
创世神话讲述上帝用言语创造世界的奇迹,为要人类感知他大有能力,满有威严。犹太教笃信上帝是世间惟一的万能神明,对人类关爱有加。对这样的存在,犹太人展现了绝妙的智慧,用叙事艺术引领读者跨越人类的寻常层面,关注其中的核心意象—终极实存的上帝。为此,隐含作者借助多种艺术手法聚焦上帝及其关切,也希望这能够成为读者的关切。
【注 释】
[1] Steven W. Boyd, Ph.D., The Biblical Hebrew Creation Account: New Numbers Tell The Story, 下载自http://www.icr.org/i/pdf/imp/imp-377.pdf。作者用统计学的方法建立数学模型,根据诗歌和叙述文的用词特征得出创世记一章是记叙性的而非诗体.
【参考文献】
[1] 圣经(和合本)[M].中国基督教协会.南京:南京爱德印刷有限公司,1994.
[2] 梁工.圣经叙事艺术研究[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6.
[3] 刘意青.圣经的文学阐释[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4] 利兰·莱肯. 圣经文学导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
[5] 林佩璇:《圣经·创世记》:权威话语的建构[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03.
[6] 梁工.圣书之美[M]. 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14.
[7] 陈俊伟:从《创世记》的文学结构探讨其编著旨趣[J].圣经文学研究,2007.00.
[8] 林艳.《创世记》1-3章之文学批判法回眸[J].宗教学研究,2010.02.
[9] 蔡小兰:《创世记》1:1-2:4a中的创造神学[J].金陵神学志,2012.z1.
[10] 丁珊珊:论斐洛对《创世记》的寓意解释[J].南开大学硕士论文,2009.
【作者简介】
赵建宇(1975-)女,汉,河南清丰人,河南工程学院外语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圣经文学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