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方言与普通话的接受性差异调查

2016-02-03董凯汪东锋

新西部下半月 2016年1期
关键词:方言普通话调查

董凯?汪东锋

【摘 要】 本文以延安大学为调研点,从十个方面来说明延安大学学生对方言与普通话接受性差异。从社会学方面和心理学方面分析了导致方言与普通话接受性差异的原因,对方言与普通话接受性差异做了阐释。

【关键词】 方言;普通话;接受性;差异;调查

一、方言与普通话接受性差异的表现

汉语是世界上最古老和发达的语言之一,是汉民族的通用语言,是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也是中国数千年古老文化的记录符号。从1955年开始,普通话推行至今已有半个多世纪,但由于我国幅员辽阔、民族众多,几乎各个民族和地区都有自己的方言,而方言作为地方文化的载体,依旧存在于各个地区,用作交流用语。随着方言和普通话的接触越来越普遍,两者在接受上所表现出的差异也越来越明显。目前对方言与普通话接触的研究正在逐渐深化,关注较多的学者如曹晓燕《方言与普通话的语音接触研究》、江燕《南昌话和普通话接触研究》等,为了对这种现象进行更加深入的了解。

方言与普通话在交流中产生的接受性差异,主要表现在接受者与使用者两方面。此处的接受者指的是对某种语言接受并进行学习和掌握的人,以及与说话者相对的听话者。使用者指的是对已掌握语言进行实际应用的人,以及与听话者相对的说话者。在本次实际调查中,主要以延安大学学生为调查群体,共发放问卷300份,其中回收284份,回收率达94.6%,有效数量共计280份,有效率达93.3%。

本文从十个方面来说明延安大学学生对方言与普通话接受性差异。

1、第一语言的掌握情况

从第一语言的掌握情况来看,85%的人掌握的第一语言为方言,其余人习得的第一语言则是普通话。一般来讲,习得的第一语言是母语,而母语又会作为个人最为熟悉精通和习惯使用的语言,因此个人习得的第一语言必然会对第二语言产生不可忽视的影响,并且我们会更倾向于使用第一语言。所以,第一语言的习得情况必然会导致使用过程中心理偏好的不同。何种语言作为母语也自然左右着个人的语言使用偏好。

2、在准确表达个人想法上

75%的人认为方言更能准确地表达个人想法,24%的人觉得是普通话。客观地来说,造成此种差异的原因并不是由于普通话或者某种方言自身的优缺点,其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第一语言的归属,很大程度上人们往往偏向使用母语;其次,大学生群体的特殊性,大学生多来自五湖四海,几乎都习有各自家乡的方言,在平时交流中,不免会互相学习各自方言中的某些词汇,加之方言自身带有的新奇感,使得多数人认为方言更能准确地表达个人想法。

3、方言与普通话混用情况

81.1%的人表示会在使用普通话的过程中偶尔加入方言,13.9%的人表示会经常混用两者,仅有5%的人表示从不混用方言与普通话。这种方言与普通话混用的情况说明,即使是在都会普通话的环境中,大多数人仍然偏好使用方言。

4、从使用场合来看

81%的人表示喜欢在开会时使用普通话,67.5%的人喜欢在课堂上使用普通话,96%的人喜欢在闲聊时使用方言,20%的人喜欢在唱歌时使用方言。这些情况表明在某些特定的场合,例如在没有要求或者约定使用普通话的场合,大多数人更喜欢使用方言进行交流。

5、交流语言的选择上

假设有方言互不相通的两个人,但他们都会普通话,二人必须进行交流。95%的人选择用普通话进行交流,其余人选择了方言。由此可见,为了顺利交流,我们更愿意选择双方的相通语言,而不是难以进行交谈的方言。

6、从梦话使用的区别来看

69%的人表示做梦时说的梦话为方言,其余人的梦话则为普通话。排除梦境的特定场合,说明多数人从心底更愿意说方言。

7、思维语言的使用上

51%的人会运用普通话进行思维,49%的人则是用方言作为思维工具的。语言不仅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也是人类的思维工具。[1]即使我们在课堂及其他教育场合都用的是普通话教学,仍旧难以将方言排除在外,即使是几乎所有场合都使用普通话的大学校园。

8、极限境遇中语言的选择

73%的人在安静的环境中想到某些事会突然地说方言,76%的人遇到非常开心或者恐怖的事也会首先说方言。这种极限境遇中语言选择的不同,极大地说明了人在内心更加承认或者习惯使用方言。

9、喜欢某种语言的原因

60%的人选择了更能表达个人想法,55%的人是因为熟悉,55%的人在意的是适用范围,25%的人选择了是否是第一语言。这些数据充分说明了更多人还是喜欢方言,之所以选择普通话,更多地则是因为普通话的使用范围。

10、选择用普通话进行交流的原因

作为第一语言是方言的人,他们之所以选择用普通话进行交流,一方面是来自于适用范围所带来的交流上的不便,另一方便则是由于心理防护。这表明,除了客观上交流不便的原因外,主观上也是出于心理防护的需要。

我们可以看出,不论是语言的接受者还是使用者,实际上都对第一语言保有偏好,加之大部分人习得的第一语言都是方言,所以大多数人的内心是更倾向于以方言作为交流语言的。

二、导致方言与普通话接受性差异的原因

1、客观原因

我国的国情决定了方言与普通话在接受上存在差异。民族共同语是一个民族全体成员通用的语言,方言是民族语言的地域变体,是局部地区人们使用的语言。[2]我国的民族共同语言就是指普通话。由于我国民族众多,国土辽阔,存在很多种方言,而方言区人们习得的第一语言多为当地方言,而普通话更大程度上成了人们掌握的第二种语言。加之目前仍有一定比例的人没有掌握普通话,所以在对话与交流中,方言与普通话在接受上存在差异是必然的。

方言自身的新奇感。在语言表达上,方言由于其自身带有的新奇感,一定程度上满足了人们的猎奇心理,使得人们对方言的喜爱和接受程度越来越高,由此造成了方言与普通话混合使用的现象更多地进入了受众与使用者的视野之中,方言与普通话的接受性差异也表现得更为明显。

互联网的普及。网络使得信息可以极大限度地传播,此外,网络的使用群体也极为广大,在互联网这个信息分享与交流的平台上,方言与普通话更是频频亮相,交互使用也已经十分常见,在这些信息的阅读者与发布者之间,各种方言也借助互联网这个媒介得以传播到世界的每一个角落,这更使方言与普通话的接受性差异引起人们的思考。

社会规范。在课堂上使用普通话,在开会时保持严肃,已经成了一种社会规范,除却这些社会规范,在闲聊等比较轻松的场合,人们更愿意使用方言进行交流。在思维语言的选择上,在课堂等正式场合,由于周围环境的影响,人们自然地会使用普通话进行思维,而在其他非正式场合,人们则会更倾向于使用方言进行思维。这种不同场合中所使用的语言及思维语言的变化,让个人强烈地感觉到了方言与普通话的接受性差异。

2、主观原因

认同心理。人与人在交流时,双方如果方言不通,但都会普通话,我们便会选择用普通话进行交流。这便是交往中我们对共通点的认同。认同是主体通过有意无意地把别人的特征同自身相比拟而理解别人的方法,交往过程中,人总是试图在想象中处在对方的地位并据此形成一个关于对方思想,意愿,情绪等内部状态的预想。[3]当各自方言无法完成交流任务时,我们便会去寻找一种可以完成这个交流的方式,即共同语。从方言到共同语的转换,便是一个心理认同的过程。

心理防御机制。从整个人类来看,人类自我保护的本能和性的本能,可以概括为人类生存的本能。[4]人们与一个完全陌生的人交往,开始经常会心怀戒备。对于近在咫尺的邻居,往往戒备较少,这就比较有利于相互沟通和交流,可促进彼此了解。[5]我们在家乡喜欢使用普通话,在外地更倾向于使用普通话进行交流,便是这种心理的作用,面对一个陌生人,我们会出于保护自己本能,首先隐藏自己的方言,用普通话进行交流,目的就是不想让对方了解我们更多,从而达到自我防护的目的。

熟悉定律。又称曝光效应,意思是人们会偏好自己熟悉的事物。[6]20世纪60年代,扎琼克进行了一系列有关曝光效应的实验,最后的结果表明只要被试者多次和某刺激接触,对该刺激的评价会普遍高于被试者接触较少的其他刺激。也就是说某刺激对于被试者而言,其熟悉程度越高,则相对更具有吸引力。第一语言的归属情况,极大地左右了我们对某种语言的熟悉情况,大多数人掌握的第一语言都是方言,所以相对于普通话,他们自然对方言更熟悉,正因为熟悉,才会偏好方言,从而觉得方言更能准确地表达个人想法。在使用普通话的过程中喜欢加入方言,当然也与对方言的偏好有关。

人的潜意识。我们做梦说的梦话更多表现为方言,排除梦中的特定场景需要使用方言外,也与人的潜意识有关,平常我们由于社会规范等客观条件,必须将普通话,更愿意讲方言的想法便会受到压抑,当我们做梦时,潜意识便会表露出来。即说梦话,也就是弗洛伊德所说的:“梦中可以实现愿望。”[7]此外,弗洛伊德还认为,自由联想,口误等行为,都是无意识现象的有意识表现。[8]我们在受到刺激时讲方言,而不讲普通话,也是受到了无意识的影响。安静的坐着的时候突然会讲方言,自然还是这个原因。

三、总结

方言与普通话的接受性差异是一种客观存在的现象。它已经影响到了我们的日常交流,我们可以看到各种语言之间确实是相互影响的,强势语言会对弱势语言产生影响,同样的,弱势语言也会对强势语言产生影响,人们会根据实际情况和个人偏好选择如何使用。语言接触是语言之间产生接受性差异的诱因,社会因素是导致这种差异的外在因素,而个人主观因素则是造成这种差异的外在原因。由于能力有限,本文只是从社会方面和心理学方面对方言与普通话接受性差异做了阐释,其他方面没有涉及,无法反映方言与普通话接受性差异的全部事实,这样的研究还不是完善的,这些都将成为笔者将来努力的方向。

【参考文献】

[1][2] 兰宾汉,邢向东.现代汉语[M].北京:中华书局,2006.7.2.8.

[3][5][6] 卢家楣,魏庆安,李其维.心理学基础理论及其教育应用[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576.589.567.

[4][7][8] 福岛章.弗洛伊德无意识现象和梦的解析[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3.9.162.87.1.

【作者简介】

董 凯(1993-)男,陕西商洛人,延安大学文学院2012级汉语言文学专业,研究方向:语言学.

猜你喜欢

方言普通话调查
方言文化在初中生物学教学中的渗透
试析陕西方言中的[]与大同方言中的
我是中国娃爱讲普通话
有一个讲方言很重的老师是种什么体验?
偃师方言里的合音词
偃师方言里的合音词
17
广而告之推广普通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