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带一路”经济植物应用与开发(南亚篇)

2016-02-03袁昌齐束成杰贾晓东肖正春张卫明

中国野生植物资源 2016年2期
关键词:南亚一带一路

袁昌齐,束成杰,贾晓东,肖正春,张卫明*

(1. 江苏省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江苏 南京210014;2. 南京野生植物综合利用研究院,江苏 南京210042)



“一带一路”经济植物应用与开发(南亚篇)

袁昌齐1,束成杰2,贾晓东1,肖正春2,张卫明2*

(1. 江苏省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江苏 南京210014;2. 南京野生植物综合利用研究院,江苏 南京210042)

摘要本文报道了“一带一路”南亚国家与我国在经济植物方面的交流历史,介绍了这一地区重要的经济植物。

关键词一带一路;经济植物;南亚

南亚,指从喜马拉雅山脉西段和中断的南侧到印度洋的广大地区。包括尼泊尔、阿富汗、不丹三个内陆国家,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三个临海国家,斯里兰卡、马尔代夫两个岛国和克什米尔地区。总面积430万平方公里,人口约15.64亿。大部分地区属热带和亚热带季风气候,一年分热季(3—5月)、雨季(6—9月)和冷季(10月至次年2月)。热带雨林和热带季风林在南亚地区占有广大面积,其分布与降水量有密切关系。南亚地区雨热条件充足,植被群落丰富,是芒果、蓖麻、茄子、香蕉、甘蔗以及莲藕等栽培植物的原产地。历史上南亚地区位于“陆上丝绸之路”的西段,塔吉克斯坦、马尔代夫、斯里兰卡、印度均是古代陆上丝绸之路的重要沿线国家。南亚地区所产黄麻、茶叶约占世界总产量1/2左右。稻米、花生、芝麻、油菜籽、甘蔗、棉花、橡胶、小麦和椰干等的产量在世界上也占重要地位。南亚位于亚欧大陆核心地带,是我国发展稳定的安全屏障,也是我国向西开放的进取方向。南亚国家同我国利益深度融合,是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支点。为加强地区之间的合作,需要充分了解南亚地区经济、政治、历史和文化,着眼地区持久和平和共同繁荣。从植物资源的角度回顾历史,我们可以发现,中国与南亚地区诸国在植物资源方面,一直进行着交换与交流,更深入地了解“一带一路”南亚国家的自然资源,尤其是植物资源,可更好地为国家和地区之间的交流发展,为特色资源的开发与应用提供参考建议。

中国的西南地区是连接亚洲大陆腹地与印巴次大陆即中南半岛的枢纽。特殊的地质结构使这里高山扭曲,河谷横断,地理气候复杂,素有“高原秘境”之称。这里有一条中国通往印度的秘密古道——西南丝绸之路(南方丝绸之路),这条在中国西南部崇山峻岭和原始森林中的丝绸之路长久以来鲜为人知。西南高原作为西南丝绸之路的重要地段和东西文化交流的中间区域,曾起过历史上的地理枢纽作用。公元前139年,张骞出使西域,在大夏(今阿富汗北部)市场上看到了大月氏毛毡,大秦国的西布,尤其是四川的邛竹杖和蜀布,由此推知,从蜀地有路可通身毒(今印度)、大夏。在身毒有许多蜀地商人专营西南物品,大夏的蜀布和邛竹杖便是大夏商人从东南数千里的身毒买去的。印度就是通过西南丝绸之路才了解中国。西南丝绸之路至少比北方丝绸之路形成早两个世纪。

2 000多年前,西南丝绸之路就连接沟通着东方的两大文明发源地——中国和印度。在西南丝绸之路的沿途,存在着一些崇拜古老文化的现象,如葫芦神话和崇拜至今在西南高原很多民族中存在。在印度,古人以葫芦象征子宫而加以崇拜,这和我国西南高原上佤族、傣族等葫芦神话如出一辙,极为相似。反映了中印文化之间的交流与影响。杜鹃花属植物是南方丝绸之路沿线一个显著的生态文明特征。沿线的蜀西南、滇东北和藏东南一带即横断山脉与喜马拉雅山东段相连的区域内,遍布山地野生杜鹃花属植物,境外缅甸东北部、北部、印度东北部等地区也以杜鹃花属植物闻名。19世纪,英国人胡克爵士是第一个走进喜马拉雅山脉东北山区的西方人,发现了众多绚丽无比的杜鹃花属植物,运回英国,并用它培育出抗寒、杂交杜鹃花,从而引发了世界花卉界的杜鹃花热。人们对杜鹃花的喜爱,一直持续到今天。

西南丝绸之路从古到今在推动中国西南地区与周边国家,特别是在中印关系发展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印度文化是丝绸之路上汇聚的人类主要文明之一。在丝路文化交流历史上,印度起过非常重要的作用。进入21世纪以来,这条连接中国西部与南亚的国际大通道正在继续为推动中印关系发展和中国实施新一轮西部大开发战略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南方丝绸之路是一条现经四川,经由云南进入缅甸到达印度的通商孔道。南方丝绸之路为中印经贸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为中印文化交流发挥了重要作用,为中国的民族解放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中国和印度是世界上两个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两国共有25亿人,占世界总人口的35%,通过南方丝绸之路,进一步加强经贸合作与人文交流,对中印两国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中国和印度是两大文明古国,也是世界两个重要的栽培植物起源中心。随着中国丝与丝绸由蜀身毒道西传印度,印度的养蚕技术也发展起来。印度养蚕技术最先起源于川、滇、缅、印间蜀道的开通,一些云南原产的植物很可能传到印度。我国云南、贵州、四川和西藏是茶的原生地,茶的种子可能由僧人带到印度。莲,原产印度,汉朝时,随佛教传入我国;香蕉,又名绿色象牙,由印度传入我国,约7世纪从亚洲传入西非,后传入西欧、北美。中国传入印度的重要经济植物有茶、大豆、柑橘、桃、梨、油柿、月季、荔枝等。印度先后传到中国的有荸荠、葫芦、胡瓜、金瓜、蛇丝瓜、苦瓜、茄子、刀豆、南苜蓿、扁豆、甘蔗、木菠萝、杨桃、萝芙木、曼陀罗、穿心莲、茉莉花等。两者互相交流,可追溯到十分遥远的年代。两国之间的栽培植物交流,历史悠久,内容丰富,促进了两国的农业经济发展,丰富了人民的物质生活。

南亚地区分布的重要经济植物中,纤维植物有黄葵等;食用植物有木豆、黄瓜、棱角丝瓜、绿豆等;香料植物有莳萝、姜黄、莪术、小豆蔻、香茅、马丁香茅、胡椒、调香九里香、肉豆蔻、姜等。果树有番荔枝、木菠萝、龙眼、芒果、刺黄果、大果假虎刺、仔蓝树、菜豆树、五月茶、酸味子、锡兰橄榄、白树、余甘子、锡兰莓、乌蛋果、水榕、岗稔、椰子、枳椇、毛叶枣、牛油果、甜来檬等;蔬菜有苋菜、大海芋、番瓜、大南瓜、葫芦、甜大薯、落葵、刀豆、扁豆、绿豆、莲、茄、魔芋、苦苣等。花卉有可爱花、狗牙花、夹竹桃、凤仙花、红杜鹃、刺桐、印度榕、细叶榕、秃花蒲桃、莲、茉莉、九里香、白花曼陀罗等。

南亚药用植物种类很多,以印度为例,印度是世界上三大传统医学诞生地之一,是传统医药大国,有种子植物45 000种,植物药5 000多种,其中较为主要的2 500种,人工栽培的大宗药材有颠茄、三角叶薯蓣、金鸡纳、麦角、长春花、芦荟、齿阿米、萝芙木、番泻叶、吐根、罂粟、黄花蒿等。有“印度人参”美称的睡茄,能增强人的精力,有滋补、催情、清脑、镇静、安神等作用。积雪草是阿育吠陀医学的常用药物,有滋补、镇静、增强记忆、缓和炎症、加快伤口愈合作用。齿叶乳香树能有效治疗各种炎症,如支气管哮喘、溃疡性大肠炎、关节炎等。印度楝是印度最常用草药,有抗炎、解热、抗微生物、驱杀肠道寄生虫、抗疟等功效。

doi:10.3969/j.issn.1006-9690.2016.02.001

收稿日期:2015-10-05

基金项目:“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区域特产资源生态高值利用共性技术研究(2012BAD36B01)。

作者简介:袁昌齐,男,研究员,主要从事药用植物分类和资源方面研究。 *通讯作者:张卫明,研究员,博导,从事经济植物资源综合利用研究。E-mail:botanyzh@163.com

中图分类号:Q949.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9690(2016)-02-0001-02

Applic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Economic Plants in“One Belt and One Road”(Chapter South Asia)

Yuan Changqi1,Shu Chengjie2,Jia Xiaodong1,Xiao Zhengchun2,Zhang Weiming2*

(1. Institute of Botany, Jiangsu Province and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Nanjing 210014,China; 2. Nanjing Institute for Comprehensive Utilization of Wild Plants, Nanjing 210042, China)

AbstractThis paper reported the exchange history of economic plants in OBOR, the countries of South Asia with China and introduced important economic plants of these region.

Key wordsOne Belt and One Road; economic plants; South Asia

猜你喜欢

南亚一带一路
与南亚高压相联的欧亚大陆-印度洋经向环流
中国热科院南亚所 研发成功菠萝机械化种植机
《南亚》教学设计
尼泊尔是西藏积极推进“一带一路”倡议走向南亚的重要选项
“9.11”事件后美国南亚政策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