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带一路”经济植物应用与开发(中亚与西亚篇)

2016-02-03袁昌齐束成杰肖正春张卫明

中国野生植物资源 2016年2期
关键词:西亚中亚一带一路

袁昌齐,束成杰,王 鸣,肖正春,张卫明*

(1. 江苏省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江苏 南京210014; 2. 南京野生植物综合利用研究院,江苏 南京210042)



“一带一路”经济植物应用与开发(中亚与西亚篇)

袁昌齐1,束成杰2,王 鸣1,肖正春2,张卫明2*

(1. 江苏省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江苏 南京210014; 2. 南京野生植物综合利用研究院,江苏 南京210042)

摘要本文报道了“一带一路”中亚和西亚国家与我国在经济植物方面的交流历史,介绍了这一地区重要的经济植物。

关键词一带一路;经济植物;中亚;西亚

中亚广义泛指亚洲中部,包括蒙古、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和土库曼斯坦等国,以及中国的新疆、西藏、内蒙古等地。狭义的中亚地区包括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和土库曼斯坦五国。地跨亚欧大陆腹地,总面积400万平方公里,总人口约6 000万。由于处于欧亚大陆腹地,尤其是东南缘高山阻隔印度洋、太平洋的暖湿气流,该地区气候为典型的温带沙漠、草原的大陆性气候,其突出特征是:雨水稀少,极其干燥;中纬度大陆内部地区,晴天多,太阳辐射强,温度高,蒸发旺盛;温度变化剧烈。西亚,也称西南亚,位于亚洲西部,介于里海、黑海、地中海、红海和阿拉伯海之间,面积有700多万平方公里,人口1.5亿,高原广布,北部多山脉,中部有南美米索不达米亚平原。东部和内部高原属亚热带草原,属沙漠气候,石油储量和产量在世界上占重要地位。西亚的概念与中东类似。包括伊朗、巴基斯坦、叙利亚、伊拉克、约旦、黎巴嫩、阿拉伯、也门、沙特阿拉伯、阿联酋、阿曼、科威特、卡特尔、巴林、土耳其、塞浦路斯和非洲的埃及等国和地区(不包括阿富汗),战略地位重要,是欧亚非三洲交通枢纽。石油资源丰富,储量、产量和输出量均居世界首位。中亚与西亚地区国家,在“一带一路”植物的传播过程中,做出了杰出贡献,尤其是经济的植物的引种与出口,极大地促进了东西方地区间的交流合作,丰富了人们对食物的选择,扩大了农作物栽培,提高了地区经济发展与融合。

西汉(公元前202年—公元前8年)期间,张骞出使西域开辟以长安(今西安)为起点,经甘肃、新疆,到中亚、西亚,并联结地中海各国的陆上通道,后称之为“丝绸之路”。 毋庸置疑,中亚、西亚是亚非欧三陆陆上商贸、文化交流的纽带与桥梁,在东西方了解中具有重要的作用。中亚、西亚属于陆路丝绸之路西段。古丝绸之路有狭义和广义两个概念。从狭义上讲,丝绸之路一般指从长安洛阳出发,穿越中亚,翻过帕米尔高原,抵达西亚、中亚的交通路线,广义上讲是从上古开始陆续形成的遍及欧亚大陆,乃至包括北非和东非在内的长途商业贸易和文化交流线路的总称。

两汉时期,随着中外贸易交流的不断扩大,中原和西域的经济植物也络绎不绝地在丝绸之路穿行。葡萄,是大宛特产,汉使取种,栽植于长安;苜蓿,又称光风草,李广利从大宛得苜蓿种后,在长安宫殿旁加以栽培。当时外国公使来华频繁,骆驼、马匹成群,都要啃食苜蓿,于是在离宫别馆旁遍种苜蓿。安石榴,原产西域安国(今布哈拉)和石国(今塔什干),张骞出使大夏,得涂林安石榴,归国后栽植长安御苑。张骞还从西域带回了红蓝(红花)种子,可以入药、做染料、制胭脂。从西域传来许多特用香料植物,有印度的胡椒和姜、阿拉伯国家的乳香、索马里的没药、芦荟、安息香;北非的迷迭香;东非的紫檀等。中国先后从中亚及东南亚得到的植物还有香菜、蚕豆、洋葱、胡瓜(黄瓜)、茄子、洋白菜、安息茴香、金花菜、杨桃、胡榛子、酒杯藤、指甲花、芭蕉等。从中亚、西亚得到油橄榄树、菠菜、刀豆、皂荚树、扁桃树、巴旦杏、红蓝(燕支花)等。与此同时,中国的水稻、大豆、大量中草药、桑树及养蚕技术传到了中亚地区。

魏晋南北朝时代,中国从中亚得到了棉花、扁豆、胡葱、苏合香、素馨花(耶悉茗花)、茉莉花、甘蔗等。

隋唐时期,从中亚得到胡椒、胡葱、阿魏、波斯枣(蜜枣)、胡黄连、木菠萝树、番栀子、薝葡树、无花果、素馨花、红口水仙、安息香树、金钱花等。

唐宋时期,由阿拉伯民族引进,输入我国的农作物新品种几乎涵盖了海外农业种类的各个领域。尤以经济作物和食用作物为多。这些农作物和经济植物品种,不仅增加了我国农作物、园艺花卉、工业产品的种类,也促进了农业、园艺业、工艺制造业及医药学的发展,在古代中国社会开发中具有重要意义。一些引进的新品种具有多种用途,已在我国生根落户,成为我国农业生产中的必需品,对我国粮食结构变化产生过很大影响。唐宋时期,输入中国的经济植物数量众多,品种各异,在中国分布甚广。其中大部分种类成为我国农业经济品种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例如,阿月浑子(开心果),原产于伊朗和亚洲西部;唐朝时,由阿拉伯人传入中国。胡荽,又名芫荽,原产于亚洲西部,波斯及埃及一带;唐时由阿拉伯人传入中国。胡椒,主产于波斯、阿拉伯、非洲、印度及东南亚一带,唐时传入中国。回回葱,原产于波斯和中亚地区。蔽齐,又称白松香,原产于叙利亚、波斯;无食子,原产于波斯、亚美尼亚、叙利亚和小亚细亚等地,均于唐时传入中国。八担仁,原产于波斯,唐时传入中国,名为“婆淡”。波斯枣,原产于波斯,唐时传入中国。莳萝,原产于波斯,唐时由陆路和海路分别传入中国。齐墩,即橄榄,原产于波斯、叙利亚一带,唐时传入中国。阿勃参,原产阿拉伯南部,移植到巴勒斯坦一带,唐时传入中国。芦荟,为非洲特产,尤以索科特拉岛(Socotra)最为著名。唐时由波斯人与阿拉伯人传入中国。指甲花,又名海蒳,原产波斯,宋时传入中国。

唐宋时期,中国和阿拉伯在医药方面的交流也很密切。这一时期输入我国的植物药材有乳香、没药、沉香、木香、砂仁、诃黎勒、芦荟、琥珀、乌香、底也迦、补骨脂、荜拔、苏合香等,还有胡桐泪,产于波斯、非洲。阿魏,原产波斯和乌浒河、阿刺海和里海东岸驻地。葫芦巴,原产波斯、米索不达米亚沙漠和西亚。押不花,原产亚洲西部,有阿拉伯人传入中国。两宋时期,阿拉伯和非洲甚至更远地区的香料药物也随着阿拉伯民族的来华而大量输入我国。香药的最初含义为香指香料,药指药物,由于香料中很大一部分具有药用价值,如沉香、乳香等。而药物中也有很多可用于制香,故二者的概念是相互交叉的。香与药合称香药,指药用部分气味芬芳,经燃烧、煎煮、研粉、加热能产生香气,以及虽无特殊芳香气味,但用于合香、制香,习惯上被当做香料应用。阿拉伯香药,指产自阿拉伯国家的香药,本文所指阿拉伯,指兴起于公元7世纪,征服了周边多数国家,并且将势力扩展到北非和西班牙,横跨亚非欧三大洲阿拉伯大帝国。其疆域分别与大唐帝国、拜占庭帝国(东欧)和查理曼帝国(西欧)为邻,此时期的阿拉伯帝国,包括叙利亚、巴勒斯坦、伊朗、伊拉克、中亚喀布尔、布哈拉、撒马尔罕等在内的广阔的阿拉伯地区,即包括《史记》记载的波斯(伊朗)、大食(阿拉伯)等国家在内。阿拉伯香药的主要种类有苏合香、乳香、没药、木香、安息香、补骨脂、肉豆蔻、藏红花、降真香、紫檀香、阿魏、沉香、血竭、丁香、小茴香、龙脑香、芦荟、荜澄茄、荜拔、缩砂、诃黎勒、番木鳖、迷迭香、栀子花、蔷薇水、无食子。阿拉伯香药在医药和生活方面应用广泛,医用方面有活血散瘀、消肿定痛、止痛、止泻、防毒等作用。用于预防瘟疫、瘴气与秽浊之气、消毒、杀虫等,也是日常生活中为必不可少的常用品,用于美妆、护肤、调味、防腐、焚香、熏香、

宗教祭祀等。在唐代官方药典中通行的若干特效药种有不少是以大食国药品做主药。如乳香,在治疗外科疾病方面有止痛,生肌的作用;檀香,理气和胃;胡椒,温中、下气、清痰、解毒;沉香,降气温中、暖肾纳气;降真香,理气、止血、定痛、利水通;槟榔,杀虫、破积、下气、行水等,这些药物被临床广泛应用,组成了许多新药方,如乳香没药丸、槟榔丸、檀香汤、胡椒汤等。阿拉伯香药输入我国后,不仅增加了中国药物的种类,丰富了中医学基础理论,临床各科及方剂学的内容,促进了中医药的进步和发展。

宋元时期,中国从中亚得到绿豆、胡萝卜等;从中亚、东欧得到芫荽等。与此同时,中国大量植物传到国外,传到中亚及东南亚的有龙眼、荔枝、黄皮树、水仙花、大豆等。

除以上列出的中亚和西亚经济植物外,产于中亚、西亚的重要经济植物,蔬菜有洋葱、蒜、芥菜、沙芥、食用大黄、韭、葱、厚皮菜、长角豆、蚕豆、鹰嘴豆、豌豆、兵豆、紫苜蓿、菠菜、豇豆蒙戈等;食用植物有稷、荞麦、攀援菠菜、芜菁、燕麦、大麦、黑麦、小麦等;果树有沙枣、沙棘、枣柳、葡萄、欧洲栗、胡桃、楸子、欧洲李、酸樱桃、刺李、葡桃、榅桲、无花果、苹果、黑桑、海枣、阿月浑子、石榴等。香料有山鸡椒、紫苏、荜拔、孜然芹等;糖料有甜菜等;药用植物有红花、欧当归、罂粟等;花卉植物有番红花、花贝母、茉莉、小花毛茛等。

基金项目:“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区域特产资源生态高值利用共性技术研究(2012BAD36B01)

作者简介:袁昌齐,研究员,主要从事药用植物分类和资源方面研究。 *通讯作者:张卫明,研究员,博导,从事经济植物资源综合利用研究。E-mail:botanyzh@163.com

doi:10.3969/j.issn.1006-9690.2016.02.002

中图分类号:Q949.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9690(2016)-02-0003-02

Applic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Economic Plants in“One Belt and One Road” (Chapter Central Asia and West Asia)

Yuan Changqi1,Shu Chengjie2,Wang Ming1,Xiao Zhengchun2,Zhang Weiming2*

(1. Institute of Botany, Jiangsu Province and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Nanjing 210014, China;2. Nanjing Institute for Comprehensive Utilization of Wild Plants, Nanjing 210042, China)

AbstractThis paper reported the exchange history of economic plants in OBOR, the countries of Central Asia and West Asia with China and introduced important economic plants of these region.

Key wordsOne Belt and One Road; economic plants; Central Asia; West Asia

收编日期:2015-10-10

猜你喜欢

西亚中亚一带一路
习近平主席在中亚
版画
全都知道的佐西亚
马来西亚·吉隆坡
陶西亚的柳树枝
White Elephant
中国与中亚关系的里程碑
2011年中亚形势回顾与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