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研究
2016-02-03任雨
任 雨
河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河北 保定 071002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研究
任雨
河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河北保定071002
思想政治教育是一个常谈常新并且常需的问题,而当前大学生群体在认识方面出现了很多问题,错误的思潮、观点会对学生思想、行为产生不良影响,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必须要跟上情况的变化。文章主要从大学生的认知,情感、意志以及行为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针对性措施,从开展主题教育、改善师生关系、充分利用新媒体技术三个方面提高思政教育的实效性。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
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研究的时代背景
2015年1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意见》中明确指出加强和改进高校宣传思想的重要性,同年2月6日,光明网-《光明日报》发表题为教育部:要增强高校思政教育实效性的文章,引起了极大反响。随后2月10日山东大学党委学生工作部部长王浩在人民网-理论频道发表文章,题为《切实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针对性实效性》。该篇文章中着重讲到了会对学生思想、行为产生负面影响的各种因素,并指出了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路径和关键所在。
二、大学生群体特征分析
(一)认知方面
1.获取信息的能力较强
现在的大学生成长在网络和信息时代,接触网络的年龄普遍比较小,网络也日益渗透到生活的各个角落,可以说生活和学习已经完全离不开网络,但与此同时也表现出了极大地依赖性。受网络的影响,他们获取信息的能力得到了增强,各方面的能力和意识,比如参与意识和权力意识比较强,善于利用微博、微信等来表达自己的意见。网络开阔了他们视野、增强了他们的学习和生活能力。获取信息的渠道也更加多样化。
2.功利主义明显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完善,与国际接轨越来越体现在生活和学习的各个方面。他们的功利主义倾向明显,缺乏崇高理想和长远人生目标。专业选择完全成了谋生的手段。在对待思政课的态度上普遍比较消极,觉得没有什么实际用处,代之而兴的是“考证热”。
(二)情感方面
1.思想开放
由于受到西方思想和思潮的影响,现在的大学生思想普遍比较开放,在对待爱情和婚前性行为的态度上,他们也普遍不会谈性色变。
2.乐于接受新生事物但辨别意识差
网络和经济将世界连成了一个整体,生长在开放环境下的大学生,乐于接受新生事物,但每天要面对繁冗复杂的信息量,由于生活阅历不够丰富,思想认识不成熟,缺乏足够的辨别意识。
(三)意志方面
1.竞争意识强
受整个社会大环境的影响,使得当前的大学生普遍早熟,竞争意识强烈,创造能力和管理能力更强。
2.抗挫能力弱
现在的大学生大部分是独生子女,优越的家庭环境使得他们缺少生活该有的磨练和磨砺,耐性差,任性,对家庭的依赖性很强。在面对挫折时,他们很容易滋生烦躁、失望、不安的情绪,这充分暴露了他们的抗击挫折的能力弱,有待提高。
(四)行为方面
1.个性独立
由于受到独生子女影响,他们得到了家庭的宠爱和关爱,无论是在物质上还是在精神上他们都享受到了比之前时代子女更好的待遇,这使得他们的个性更加独立。
2.责任感淡薄
现在大学生个性很张扬,敢于追求自我,但很难把握好适度原则,有的出现以自我为中心,缺乏团体意识集体意识,合作能力欠缺,缺乏团队精神。
三、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对策分析
(一)开展主题教育
把握好大学生独特道德群体特征有利于我们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提高实效性。开展主题教育,帮助大学生发挥自身的优势,帮助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比如适当的开展感恩教育、挫折教育、集体主义教育以及理想信念教育等。
(二)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
大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认可和接受度,在很大程度上受师生关系影响。若老师照搬书本,完全不考虑学生们的课堂感受和反应,只是自圆其说,必然会招致学生的反感,实效性便无从谈起,因此就要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效性。表现在对不同个性的学生区别对待,宽和严讲求适度原则;师生互相尊重,并且在教学过程中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互相理解,共同进步等。
(三)要重视新媒体技术的影响
新媒体在方便我们学习和生活的同时,也有其负面影响,其影响之大超乎我们想象,我们要充分重视新媒体的影响,扬长避短趋利避害,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营造良好学习和生活氛围;重视新媒体平台建设,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建设,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结合等。
(四)突出学生的主体性
在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要转变思想观念,使得教师必须意识到学生的主体地位,主体性教育就要求必须把学生当主体来引导,激发其主动性能动性创造性,使教育真正成为主体的内在需要,因此在思政教育时要加强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关心他们的心理健康并且改变不合时宜的教育观念。
[1]郑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研究[D].武汉科技大学,2009.
[2]徐海红.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评价及其标准探析[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0,26(6):56-59.
[3]孙剑坪.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测评体系及其实现路径分析[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0(7):87-91.
G641
A
2095-4379-(2016)21-0323-01
任雨(1990-),女,河北保定人,河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