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PP让建筑业拥有更多可能
2016-02-03本刊编辑部
中国建设信息化 2016年2期
文|本刊编辑部
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与联合国欧洲经济委员会正式签署合作谅解备忘录,双方将在合作推广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方面加强交流合作。这是我国政府机构与联合国有关机构首次签署PPP领域合作协议,标志着我国推广PPP模式进入了国际合作新阶段。
PPP概念发源于欧洲,盛行于欧洲。PPP(Public-Private-Partnership),即公私合作模式,是公共基础设施中的一种项目融资模式。在该模式下,鼓励私营企业、民营资本与政府进行合作,参与公共基础设施的建设。PPP模式具有“伙伴关系、利益共享、风险共担”三大特征,政府授权、规制和监管私营部门,私营部门出资、建设和(或)运营,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公私双方长期合作、共担风险和收益,提高效率和服务水平。相关数据显示,截至目前,我国已有大约20多个省份举行了PPP项目推介会,推荐项目六千有余。
在这场PPP“热潮”下,相关方逐渐培养起了契约精神和市场化意识,然而,在“热潮”背后,也存在着盲目的“大干快上”。诚然,PPP的优势不容忽视,但PPP不是包治百病的良药,更不是国家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项目建设惟一和主要的运作方式。
对于建筑企业而言,建筑企业是PPP模式的参与主体,PPP模式在我国的大力推广,必将给建筑业和建筑企业带来重大改变。建筑企业需要在这场“热潮”中冷静思考,应该怎样抓住PPP良机,实现企业的转型升级。对此,本刊编辑部特邀北京中建政研咨询中心主任及PPP项目咨询资深专家,从多个方面解读建筑业在PPP模式下面临的机遇与挑战,深度解析建筑企业应该怎样利用PPP模式,构建企业新的核心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