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乌兰浩特市铁西街:小城市网格化管理之道

2016-09-04徐长安

中国建设信息化 2016年2期
关键词:组团式服务队网格化

文|徐长安

乌兰浩特市铁西街总面积3.6平方公里,下辖4个社区,现有常住人口2.2万人,流动人口5000余人。为了更好的适应城市管理体制改革的要求,进一步加强社区建设,不断强化社区管理和社区服务,2011年年初,铁西街党工委按照“下移、延伸、贴近、便民”的原则,借鉴先进地区经验,创新社会化管理,率先启动了“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工作模式,构建起街道—社区—网格小区三级管理服务网络体系,通过宣传发动、单元格划分、网格管理员配备等工作的开展,建立起“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基层信息收集、社情民意反馈、矛盾机制排查、纠纷问题化解等系统,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体系已经成型。

细化管理——建立基层管理网格

铁西街以区域化党建工作为基础,在党建资源有机整合的基础上,各社区以所辖居委会为单位,将全街道4个社区的居民,按照地缘相近、人文相联、居住相邻、便于管理的原则,划分成若干个网格,以50户~100户为一个网格单元,实行分层级管理和服务,建立了“社区+居委会+网格化管理员+志愿者服务队”工作体系,每个网格责任区设有民政、计生、卫生、社保、综治、信息收集等网格服务队,网格责任人每天深入辖区进行巡查,在第一时间掌握社情信息、了解群众诉求、解决实际问题,确保每家每户都处在管理网格之中。使每个网格都成为一个有服务团队、有组织、有队伍、有场所的服务基本单元。

科学管理——组建高效服务团队

铁西街根据本区域的实际状况、网格内的居民特点和群众对服务的多样化需求,合理配置每个网格内的服务团队,充分发挥组团人员的优势和作用。建立了由街道机关干部、社区干部、党小组长、居民代表、民情顾问、辖区政协委员等组成的网格服务团队,使团队成员更具多元化、专业性,着力提升管理服务能力。要求每个服务团队对所联系网格内的群众开展经常性走访,及时掌握并逐层反馈社情民意,入户宣讲、发放资料,推动政策法规有效落实,开展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并印制网格管理员标志帽,下发每个网格服务团成员的通讯联系卡,方便服务对象联系。

在钢花社区,“网格化”管理员每周五有个座谈会叫“相约星期五,有话大家说”。“网格化”管理员将问题反映给社区,能够在社区解决的就地“消化”,需要向街道反映的梳理出来,这种横到底、纵到边的“网格化”分区管理,让居民有了更多的话语权,群众参与社区活动的热情得到迅速提高。通过社区网络化管理,更贴近居民,更有利于建立科学高效的工作机制和实现社区管理的扁平化、精细化和信息化

人性管理——细化服务职责

根据居民需求特点,细化服务队职责,组建了以民政为主社区工作者、网格管理员共同组成的民生保障服务队、以劳动保障所为主的社会保障服务队、由司法所组成的法律服务队;由卫生办、环卫所、园林所工作人员组成的人居环境卫生服务队;由办公室、社区党组织及网格管理员组成的宣传教育服务队;由社区及管辖内医疗服务机构组成的社区卫生服务队;由文化站、工青妇、精神文明办及社区组成的社区文化服务队;由计生办、社区工作者、网格管理员组成的计划生育服务队;由综治办、安监站组成的安监服务队等9支专业服务队。采取综合服务的方式,解决网格化管理中发现的民生、社保、计生卫生、法律、文化等服务中的难点问题,逐渐把网格化管理服务引向深入。

在九支服务队的基础上,又在每个社区建立了二级服务团队,包括督导员、司法调解员、社会保障员、司法调解员、环卫清洁员、社区医护员、民政办事员、社区管理员、治安管理员、综合执法员。网格化管理,使每个网格都成为一个上有服务团队,本身有组织、有队伍、有场所的服务基本单元,规范了社区的管理和服务。今年三月以来,铁西街各社区相继召开了社区网格化管理座谈会、交流会、推进会,健全了管理和服务的网络,明确了网格管理员的工作职责,建立健全了网格员激励机制,通过对网格长的业务知识培训,实行设岗定责,建章立制,不断激发社区广大网格管理员的工作积极性热情,引领和带动广大社区居民参与网格管理,网格的每个成员既是被服务对象,又是服务他人的成员,初步形成了居民的主动参与、互相帮助、互相服务的工作模式。网格化管理体系的建立,使社区的管理和服务更加规范化、制度化。

网格管理服务—运行效果显著

一是推动了社区建设的新发展。铁西街规划面积7.6公里,辖4个社区,约2.2万人,在网格化管理体系构建之前,社区干部共有20名,社区管理人员少,工作量大,使社区干部疲于应付,许多工作落实不到位,严重影响了各项工作的开展,制约了社区建设的步伐。网格化管理体系形成后,社区划分成了若干网格单元,每个网格都聘任了网格员,使环境卫生、社会保障、治安、计生等工作都有网格员协助监督管理,网格员通过经常入户走访联系居民,实现了管理到户到人,不留死角。社区干部也从繁杂的事务之中解脱出来,专心志致的做好本职工作。

铁西街钢花社区李恩琴老人和老伴都已是80高龄,身体不好生活不能自理,带着14岁的孙子靠低保生活,日常生活靠邻里照顾。老人的儿子在外打工不慎从高处摔了下来,把右脚踝骨摔成骨折,无钱治疗回到家中。钢花社区网格管理员杨凤琴第一时间把事情反映给了社区和铁西办事处,街残联、民政、关工委、妇联等部门的干部立即行动起来对该家庭组织实施救助,并积极向上级民政部门申请特批大病救助。

二是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网格化管理体系的建立,构建了街道--社区—网格小区三级管理服务体系,社区工作落脚到服务居民群众、方便居民群众、造福居民群众上。网格长挂牌上岗工作,为民服务做的更深、更细、更实,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得以及时传达居民群众中,广大居民群众足不出户就能享受到基本的服务,彰显了党和政府对人民群众的关怀,体现了以人为本,促进了社会和谐。

在矿泉社区,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推行两大服务模式:健康关爱模式和志愿帮扶模式,网格员志愿者、网格服务队主动上门帮助。为社区孤老残弱提供饮食起居、亲子教育、为老党员过生日、与孤寡老人欢度中秋、为空巢老人储备秋菜等服务。年近70岁的居民魏广志、朱淑英这对老夫妻,体弱多病,膝下无子,每月靠看车棚收入的200多元维持生活,网格员张敬华经常去他家嘘寒问暖,网格党员志愿者吴立久常常主动帮他们买些老年人常用的药品,冬季即将来临,社区网格员了解到他家的秋菜尚未购买,矿泉社区网格服务队把土豆、大葱买回来送上家门。魏广志老人激动的说:“网格员三天两头就来问问,看看有啥困难需要帮助”。

三是整合了社会资源。利用社区人力资源,壮大了社区工作者队伍,通过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真正让党员近一步“动”了起来,把群众进一步“带”了起来,社会管理进一步“活”了起来,为社区快速发展储备了力量。

吉庆社区成立了6支服务团队,分别是:邻里互助、医疗卫生、便民利民、法律、就业帮扶和扶贫帮困服务队。单亲母亲刘玉敏家不幸发生了火灾,邻里互助队为她家送来了衣服、棉被等生活用品;耄耋之年的老党员韩宝和孤寡老人毕玉珍病了,社区卫生服务队的成员---吉庆社区卫生服务站的医护人员上门检查身体,送来了药品。居民王秀艳又失业了,就业帮扶服务队上门送来了就业信息。

四是畅通了基层维稳的渠道。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工作,作为为服务群众、凝聚人心的一个新载体,通过发挥网格团队人员的作用,收集居民的意见、建议和要求,及时了解居民所思、所想、所盼、所求和生产生活中遇到的困难,从源头上减少居民内部矛盾的发生,引导居民以合情、合理、合法的形式表达利益诉求,解决利益矛盾。“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工作开展以来,社区圆满解决了部分弃管小区的物业问题,平房区冬季冰雹、小区居民与物业公司的矛盾纠纷等问题。

五是实现了社区管理服务的“无缝对接”。社区肩负着引导居民顾大局、重法治、讲道德、守秩序的重任,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工作,作为创新社会管理服务的一种新模式,将“上面千条线”汇聚于“下面一张网”,使得每一个区域都有人管理,每一户人家都有人服务,消除了社区管理服务的盲区,实现了社区管理服务的“无缝对接”。

六是提高了干部的工作效能。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工作的开展,变群众“走上来”为干部“俯下去”,通过点对点、面对面地为群众提供服务,提高了干部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一点社区干部高娃深有体会,她说:“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工作刚开始的时候,网格员上门走访时,居民普遍不是很欢迎,不愿配合这项工作,而现在大多数居民对这种服务方式都比较欢迎。这其中需要我们以心换心,更需要我们干部自己不断研究创新工作方法、技巧。” 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工作有利于培养、发现、打造一批全能型的基层干部,提高了干部的工作效能,提升了基层政府的管理水平和执政能力。“单靠街道和社区干部,很多事情忙不过来,实行网格化管理后,辖区居民的自治意识得到加强,群众活动得以蓬勃开展,许多矛盾纠纷也迎刃而解。”街道干部感触颇深。

网格管理服务—规范化、常态化

“网格化”管理相对于以前的管理模式优势在于减少中间环节、缩短管理过程、提高服务效率、实现资源共享,从而提升社区服务水平,使管理更加精细化,是一种科学、高效、灵活的管理服务模式。

猜你喜欢

组团式服务队网格化
江苏省射阳县的“书法拥军志愿服务队”
以党建网格化探索“户长制”治理新路子
城市大气污染防治网格化管理信息系统设计
放眼大局抓细节——组团式城市的综合交通规划
医疗“组团式”援疆模式应加快探索
化解难题,力促环境监管网格化见实效
深入推进科技人才组团式援藏模式
网格化城市管理信息系统VPN方案选择与实现
自愿服务队忙到点上了!
春运路上的“花甲服务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