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品味扬州民歌

2016-02-03顾思薇

黄河之声 2016年11期
关键词:吴歌扬剧扬州

顾思薇

(南京师范大学音乐学院,江苏 南京 210009)

品味扬州民歌

顾思薇

(南京师范大学音乐学院,江苏 南京 210009)

扬州民歌历史悠久,经过千年的传承,种类繁多,经久不衰。唯美的扬州民歌是我国璀璨文化中的一个熠熠闪亮的明珠。本文对扬州地区的民歌进行了概述,并论述了其发展与时代意义。

扬州民歌;扬剧;扬州小调;民歌;吴歌

扬州民歌的历史,可以上溯到先秦、秦汉时期,最初扬州乐舞与民歌融合了相当多的吴楚成份。伯牙的《高山流水》,淮南王刘安的《淮南子》都对扬州民歌的发展有所贡献。魏晋南北朝时期,扬州民歌的发展又有了新的春天,嵇康以《聂政刺韩王曲》为题材构思《广陵散》,声调绝伦,流传至今。隋唐时期,扬州是全国政治、经济、文化的副中心,此时民歌呈现出鼎盛创作的局面。不仅有唐玄宗的《霓裳羽衣曲》、白居易的《琵琶行》盛传扬州,扬州人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更是千古绝唱,经久不衰。宋元时期,苏东坡又将民歌的历史进程推前了一步,南宋姜白石堪称民歌小调的创作高手。元曲闻名天下,扬州人睢景臣的《高祖还乡》就完成于扬州。明清时期,创作了闻名世界的《茉利花》。另外像《银纽丝》、《打枣竿》也成名于此时。令人关注的是,康乾时代,扬州民歌创新高。扬州清曲、扬州道情、扬州弹词以及昆腔雅部、乱弹等,几乎都是在扬州民歌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为什么扬州民歌会如此受欢迎呢?究其原因:不外乎其一,扬州民歌的发展壮大的过程,它所经历的朝代,文化发展迅速,扬州民歌在丰富的文化背景下逐渐形成了今日的规模,逐渐被人们所熟知;其二,曲在我们国家历史上也是发展迅速,尤其在元朝规模宏伟,在优美的旋律之下,扬州民歌以其为依托,加上才人的发扬,逐渐形成了自己独有的特色,发展壮大起来。其三,扬州民歌有自己的特点,它具有独特的方言气息,独有美丽的方言增加了扬州民歌的文化底蕴,使得扬州民歌更具有亲民性,更让人们喜爱并传唱。所谓“南圆北方,南柔北刚”在扬州方言中得到很好的体现。扬州方言恬美而不糯粘,爽朗而无冲劲。这种独特的语言个性不仅使扬州方言在江淮方言区最具代表性,也成就了扬州评话在中国曲艺界独树一帜的地位。扬州民歌浓浓的文化气息以及乡土气息的内在调节,使得扬州民歌具有浑然天成的优势,其内在人文气息更是锦上添花,让它在繁多的文化种类中不失其色彩,传承至今。

扬州民歌是劳动人民在劳动中创作的,是一个国家最干净最纯粹的文化结晶,与之相比,吴歌的发展也是光环似锦。吴歌就是“吴地歌曲”,以“时令小调”为代表的吴哥在明代达到了发展的鼎盛时期,“吴歌楚舞欢未毕”说的就是吴歌。它经过了历史的洗涤与扬州民歌融合,相辅相成的发展,才有了今天的统称意义上的“扬州民歌”。“吴歌”的歌词华丽的无与伦比,这体现了扬州人民以及令人神往的风情和欢乐的生活环境。吴歌的许多内容都与郎情妾意有关,可见那个时代的男女婚配要要相对于开放些。

与之一起发展的还有“扬剧”,也称作“维扬戏”。“扬剧”是在古老的“花鼓戏”和“香火戏”基础上发展的。它们逐渐形成“花鼓歌曲”和“香火歌曲”,又在此基础上形成了“扬剧”。扬剧的特色就是唱腔的刚柔并济。很多人可能对“扬州民歌”、“吴歌”、“扬剧”这三个概念混淆不清,其实,它们是三个独立的个体,是三种不同而又相同的文化:它们的文化底蕴相同,发展历程是相似的,曾相互包容、融合发展;但他们的韵律不同,经历的历史也有些许不同。

扬州小调的发展离不开朝代统治者和广大劳动人民的努力,是历史的发展将扬州民歌推上了大舞台,让它得以发扬光大。扬州民歌在扬州的丰富文化发展中也做出巨大的贡献,张美林曾这样说:“它基本的音乐表现方法、典形的音乐性格以及音乐形式构成要素,包括音色、节奏、节拍、旋法、调式、曲式结构、发展手段、润腔装饰等等(都是精萃)。大体地讲,中国其他各地民歌的体例和风格特征,在扬州民歌里都可以找到例证。这是中国民歌的共性。就个性而言,扬州民歌,有自己独特的艺术特色,概括起来有四个方面,就是鲜明的地方色彩、强烈的时代烙印、丰厚的文化背景和优美的音乐旋律。”这样足以看出扬州民歌在我国文化精粹中的地位。

扬州民歌是历史发展积淀下来的文化的精华,我们应该尽我们最大的努力去保护它,发现它,让他同京剧戏曲一样可以让更多的人认识,让更多的人喜欢。在现代流行歌曲的冲击下,不仅是扬州民歌,还有很多好不容易发展传承下来的国之精萃都在渐渐地淡出人们的视线,年轻人更多的是推崇那些狂躁的现代歌曲。作为年轻人我们要更加重视这个问题,学会去保护我们的历史文化瑰宝,我们是龙的传人,是中华民族的守护者,我们有责任有义务去学习、守护千年文化传承下来的艺术瑰宝。

扬州民歌是我们民族文化发展中浓墨重彩的一笔,凝聚了整个民族那颗充满文字色彩与唯美曲调,她亦是我们的文化大步的前进要素与见证。在她的渲染下,扬州人民更添了柔情,扬州城更添了唯美和富饶。少年发展,文化也要发展。那就让我们来守护、发展、传承这一绚烂文化!

[1] 刘跃华.浅析江苏民歌的艺术特征[J].中国音乐,2005,03.

[2] 朱银华.论扬州民歌对不同时期吴声歌曲的影响与贡献.扬州大学学报,2008,09.

[3] 葛瑞莲.浅议扬剧与扬州民歌.剧影月报,2007,08.

[4] 张美林.扬州民歌与吴歌比较研究.艺术百家,2004,12.

猜你喜欢

吴歌扬剧扬州
电影《醉吴歌》圆满杀青
我那水蛇腰的扬州
扬州的夏日
子夜吴歌·冬歌
走进扬剧,传承地方传统文化
一曲《扬州慢》,尽道《黍离》之悲
江南音一曲,传唱千年
扬剧发展的现状与前景
“扬州绒花”
扬剧的历史传承及在新形势下的转型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