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科普兰与美国音乐创作中的“文化共融主义”

2016-02-03王叶胤莆田学院音乐学院福建莆田351100

北方音乐 2016年7期

王叶胤(莆田学院 音乐学院,福建 莆田 351100)



科普兰与美国音乐创作中的“文化共融主义”

王叶胤
(莆田学院 音乐学院,福建 莆田 351100)

【摘要】民族、文化的多样性孕育出美国音乐的多元化和多样性,而多元文化和多样性音乐的长期并存、渗透融合、发展在经济飞跃发展提供的良好环境里开始产生某种永恒的东西,成就了20世纪90年代美国音乐创作中的“文化共融主义”。本文将通过具有代表性的美国作曲家科普兰的视角阐述美国音乐这与众不同的另一个方面。

【关键词】美国音乐;文化共融主义;科普兰

古人云,乐“非止于技艺之末而已”。音乐是人类文化活动的总称,涉及社会的方方面面:宗教、政治、人性等。西方音乐史基于古希腊的人本主义思想以及文艺复兴时期民主、科学这一根本主题,以基督教文化中平等、博爱的精神和对灵魂的救赎、忏悔为内容从古典主义,经浪漫主义,发展到现代多元化时期。美国音乐则是,在西方古典音乐的影响下,融合几种不同民族的音乐发展起来的。

美国与众不同的一个方面当数这个国家的整个早期文化都是移植过来的。1607年,第一批英国人在北美洲建立第一个英国殖民地起,这片土地上的高度发达的本土音乐和文化开始遭受厄运,美洲印第安人的音乐及文化不但没有被吸收进后来的美国音乐主流,反而几乎被毁灭。新大陆上来自欧洲的自愿移民和掠自非洲的不情愿移民尽管所能携带的只有记忆和随身衣物,但不同的移民群体将自己的宗教信仰、民族意识、等级观念、文化风俗,将他们能牢记在心中的音乐带来美国。期间,来自非洲的节奏与旋律混合欧洲的和声,产生了特点鲜明的新音乐体裁,如布鲁斯;欧洲与非洲民间音乐的新鲜融合体,无论黑人、白人都表演的“拉格泰姆”(斯科特·乔普林是最有名的“拉格泰姆”作曲家,其父亲曾经是名奴隶)与爵士乐等其他音乐体裁成为流行音乐的主体。美国音乐中融合两种以及两种以上跨文化的来自不同层次、不同地域或者不同民族的音乐风格和材料,呈现中音乐中的“文化共融主义”现象,这一流派音乐创作体现了作曲手法的综合性,挖掘一切可以利用的音乐素材和手段,从古典音乐、美国印第安人和其他国家的民族音乐、大众流行音乐、十二音音乐、计算机电子音乐到各种实验音乐中去探索新的音乐语言……”。 “文化共融主义”作曲家创作的音乐各有不同的特点,总体上可以归纳为三类:计算机作曲与大众流行音乐的共融、非西方民族音乐与欧洲传统音乐的共融、欧洲传统音乐或者现代派音乐与大众流行音乐的共融”。美国是个代言生机、活力的国家,拥有自己独特的生活方式和文明的国家,虽因移民历史呈现出了多元文化的现象,但在一批接受优秀音乐教育成长起来的作曲家的创作中已然发展了反映美国自身风格的严肃音乐。

追求民族风格,寻觅具有特色的美国之声创作的作曲家中,艾伦·科普兰(Aaron Copland,1900-1990)成功的结合欧洲作曲技法与民族风格并体现个性创作,是美国20世纪最有影响力的作曲家之一。艾伦·科普兰的作品遍布在西方世界音乐会的节目单上,创作了众多优秀的作品:为玛莎·格拉汉姆写的芭蕾舞《阿巴拉契亚之春》《钢琴幻想曲》等。艾伦· 科普兰出生在纽约的布鲁克林,这为他创作具有美国味的音乐作品得以起步,他师从法国著名的音乐教师娜迪亚·布朗热从而掌握欧洲传统风格,作曲技法。在实践道路上不断探索实验属于自己的创作语言以及作曲家本人对创作反映祖国严肃音乐的热情成就了伟大的艾伦· 科普兰。同时,他还是著名的音乐评论家、音乐教育家、社会活动家和指挥家。他的主要著作有:《怎样欣赏音乐》(what to listen for in music,1939),作者在书中向读者传达了倾听音乐的重要性,以分析音乐的四大要素:节奏、旋律、和声、音色和基本曲式及音乐的结构、织体为基础引导我们怎样欣赏音乐、如何倾听现代音乐等;《我们的新音乐》(our new music,1941);《音乐与想象》(music and inmagination,1952);《科普兰论音乐》(copland on music,1960)。

欧洲音乐家与严肃音乐的关系,一直以来,都显然是十分自然、天赋的,因为“古典音乐”在德国、英国、法国、意大利以及周边地区都有其根源,也就是说,“古典音乐”是在年轻音乐家自己的国度里。在美国,“古典”音乐是外来输入的音乐。而如何在严肃音乐的创作中应如何使用赞美诗或者牛仔音乐的因素?是否有意义?科普兰在其著作《音乐与想象》中这样谈到,对赞美诗或者牛仔音乐的因素这些材料的使用不能只是简单的机械加工。只有能够很好的认识自己,具有自己的表达方式的,了解这些材料的内在情感的作曲家才能够成功的运用这些材料。民间流传的歌唱圣主的赞美诗曲调传递的是简单、朴素、真挚、率直的情感。在适合的体裁里表现这些情感本质,有想象力的、非传统的、不完全的引用,会使这些民间曲调更有现实价值、重要。同样的,转录美国西部牛仔音乐时如何专业的、技巧的保留牛仔的音乐本质情感、性格是作曲家的首要任务。

作曲家应该在他的作品中,从艺术创作本身寻找最强烈的满足感。最重要的是,作曲家是否记录下了自己想要记录的音符。作曲家把自己的情感状态记录下来:富有感情的,敏锐的,想象的,本能的。之所以称为情感状态是因为它是作曲家的所有事情的综合体:作曲家的家庭背景,作曲家的成长环境,作曲家的信仰。艺术使这些流畅的情感状态成为具体现实。因为成为具体现实,艺术就能赋予命运意义。要赋予命运意义,除了需要有创作意图,科普兰认为还必须有精神上的意图。20世纪20年代中期,人们曾一度认为美国除了爵士乐和流行音乐以外没有真正意义上的美国音乐,而科普兰及一代代美国专业作曲家已把美国音乐打造的绚丽多彩并独具特色。灵歌《随风飘逝》唱到:“一个人在被人称做人之前须走过多少路?一只白鸥在安眠于沙滩之前须飞越多少海洋?……答案就在风中飘逝。”这是多么感人至深的一首歌曲。

参考文献

[1]王珉.美国音乐史 [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5.

[2]恩里科·福比尼.西方音乐美学史[M].长沙:湖南文艺出版社,2006.

作者简介:王叶胤(1985—),女,汉族,福建莆田人。莆田学院音乐学院讲师,英国伯明翰音乐学院钢琴演奏硕士,厦门大学艺术学院钢琴演奏与教育硕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