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湘鄂西苏区与中国革命的历史发展①

2016-02-03石仲泉

苏区研究 2016年1期
关键词:贡献特点研究

石仲泉



湘鄂西苏区与中国革命的历史发展①

石仲泉

提要:湘鄂西苏区是周逸群、贺龙、万涛、段德昌等领导创建的革命根据地。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的许多苏区中,相比较而言,湘鄂西苏区具有暴动群起,星火燎原成势;河湖港汊,丘陵崇山兼具;组团结构,八区林立发展;辗转流动,另辟新区斗争等重要特点,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创建的最早的大苏区之一,中国工农红军和人民军队的发祥地之一,共和国的摇篮之一,对中国革命作出了伟大贡献。要抓住机遇,积极推进湘鄂西苏区史的研究。

关键词:湘鄂西苏区;特点;贡献;研究

我是湖北游子,1956年到北京上大学就离开了这片生我、育我的地方。尽管如此,但我一直牵挂着家乡的发展进步。在我1995年调到中央党史研究室工作后,更是关注湖北党史资源的开发和湖北党史工作的进展。因为我拥有属于荆楚大地两个革命根据地的血脉。讲籍贯为鄂豫皖苏区的红安县,出生地在湘鄂西苏区的老江陵县即今荆州区。这些年来,走走党史,这两个苏区的许多县我都走过,作了一定的党史现场考察。鄂豫皖苏区的湖北属地,我走了10多个县。湘鄂西苏区的湖北属地,我走了20多个县。10多天前在省委全会上讲课后还走了钟祥和应城等县市。这次你们的革命历史展览开展,本来活动时间有冲突,但是家乡故土情难舍,我不能不来尽一片赤子之心。

湖北的同志无论如何要我讲话,盛情难却。讲什么?湘鄂西苏区的历史和现状,你们在座的,还有省党史研究室的同志比我了解。我尽管在中央党史研究室曾经分管过民主革命时期历史的研究,也主持编修出版了《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一卷,但一是对湘鄂西苏区史没有进行过深入的微观研究;二是近两个月来宣传党史和解读胡锦涛同志七一讲话的工作较多,腾不出时间来悉心研究。因此,只能从宏观上讲点很不成熟的粗浅看法。

一、湘鄂西苏区的历史特点

湘鄂西苏区,是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不久,以周逸群、贺龙、万涛、段德昌等为代表的湘鄂西党组织,领导农民举行秋收起义、年关暴动等一系列武装起义,创建起来的一块革命根据地。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的许多苏区中,相比较而言,它有这样四个特点:

(一)暴动群起,星火燎原成势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比较大的苏区有13个。不少苏区都是由不太多的武装起义成功后不断扩大而开辟的。湘鄂西地区则不完全一样。其武装暴动的地区特别广泛,此起彼伏,连绵不绝。

根据中共中央的《两湖暴动计划决议案》的统一部署,湖南湖北的秋收起义于9月10号开始。在毛泽东领导湘赣边界秋收起义战斗打响的第二天,湘鄂西地区的秋收起义在沔南戴家场(今属洪湖市)拉开了帷幕。随后,邻近的监利、潜江等地农民起义相继爆发。湘鄂西地区鄂省境内先后爆发较大的农民武装起义有:鄂中南部的沔城暴动;鄂中北部的天(门)汉(川)暴动;鄂西的当阳瓦仓暴动;公安、江陵和湖南澧县三县共同组织发动的弥院寺暴动;鄂北的以枣西为中心的枣北、襄阳、随县一带的农民起义。湘西、湘北地区从1927年9月开始,也相继爆发了常德、桃源、华容、南县、桑植等县各地农民起义。11月下旬,桑植县农民起义军攻占桑植县城12天,开展打土豪、分浮财活动。到1927年底,中央又要求湘鄂西地区开展年关暴动。于是从1928年元月下旬始,又有荆江两岸、鄂北和湘西地区的年关暴动,参加的有湖北的10多个县和湖南的四五个县。

湘鄂西地区的武装起义,除秋收起义和年关暴动两个较为集中的阶段外,后续的武装起义仍然持续不断。较大的起义几乎每月都有发生。如1928年3月的巴东起义,4月初由贺龙、周群逸直接领导的桑植起义,5月的石门南乡起义,6月的松滋九岭岗起义等等。这些起义,有的成立了革命政权,在纵横数百里区域开始形成武装割据局面。这样,在洪湖岸边、江汉平原、湘鄂边区、洞庭湖畔熊熊燃烧的起义烽火,逐步发展成湘鄂西各地游击战争的燎原之势,为在湘鄂西地区成立中国工农红军,建立革命根据地打下了坚实基础。

(二)河湖港汊,丘陵崇山兼具

湘鄂西苏区的首府,有一年多时间在洪湖地区。洪湖地区位于江汉平原东南部,南临长江,北濒汉水,总面积近1000平方公里,素有“千里洪湖”之称。以洪湖地区为中心联系四周各县,开展河湖港汊地带的游击战争,并形成根据地,不仅有很好的地理环境,而且有很好的群众基础。1928年夏初,周逸群从湘西北返洪湖组建鄂西特委,带领洪湖地区广大人民群众,开始在河湖港汊展开游击战争。他们提出以波浪式发展的指导思想,总结出符合洪湖地区特点的游击战术,如“敌来我飞,敌去我归,敌多则跑,敌少则搞”等,与毛泽东在井冈山创造的游击战术有异曲同工之妙。周逸群、贺龙、段德昌等湘鄂西苏区领导人,带领洪湖地区人民在芦苇丛中、河湖港汊开展游击战争,武装力量不断壮大。敌人屡次派重兵“围剿”,都只能望湖兴叹。湘鄂西苏区的党组织,从洪湖地区的自然地理条件出发,开展以河湖港汊地带的游击战争并形成根据地,这是中国共产党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的一个伟大创造。毛泽东在《抗日游击战争的战略问题》中对此给予了高度评价:“红军时代的洪湖游击战争支持了数年之久,都是河湖港汊地带能够发展游击战争并建立根据地的证据。”*毛泽东:《抗日游击战争的战略问题》(1938年5月),《毛泽东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421页。

其实,湘鄂西苏区不仅是河湖港汊游击战争的首创地,而且在鄂北、湘西的丘陵山区同样开展广泛的游击战争,在边远的鄂西北地区的大山深处也建立了湘鄂边、鄂西北、巴兴归等革命根据地。因此,就其自然条件和地理环境来说,湘鄂西苏区是各大苏区中最为复杂的。

(三)组团结构,八区林立发展

湘鄂西苏区还有一个不同于其他苏区的特点,这就是它的组团式结构。13个大苏区,比较多的是基本连片。如中央苏区开始是闽西和赣南两块,后来经过反“围剿”战争的胜利打通了,连成整片,直至最后丢失。鄂豫皖苏区最初也是分成几块的,后来成为了一个整体。湘鄂西苏区始终是分散的,由洪湖(包括洪湖、仙桃等16个县市的大部或一部)、湘鄂边(包括鹤峰、桑植等12个县市的大部或一部)、巴(东)兴(山)(秭)归、鄂北(即襄枣宜或襄枣宜钟根据地,位于襄阳、枣阳、钟祥、宜城毗邻地区)、鄂西北(包括丹江口、房县等部分地区)、荆当远(包括荆门、当阳、南漳、远安等县市部分地区)、松枝宜(包括松滋、枝江、宜都等县市部分地区)和洞庭特区(包括华容、南县等洞庭湖区域的9个县市)等8块根据地组成。这8块根据地之间,始终未连成一片,但都在中共湘鄂西特委或稍后成立的湘鄂西中央分局、湘鄂西省委、省苏维埃的统一领导下,开展革命斗争,构成湘鄂西苏区的整体格局。其范围东抵武汉,南越洞庭,西接神农架,北至桐柏山。它跨连湖北、湖南两省西部60余县,面积达10万平方公里,与鄂豫皖、湘鄂赣、赣南闽西和湘赣等苏区互为犄角,守望相助,成为土地革命战争的奇观。

(四)辗转流动,另辟新区斗争

湘鄂西苏区还有一个重要特点,是其流动性大,8块根据地或几块根据地同时并存,或此伏彼起。各根据地的建立,或是主力红军辗转开辟,或是该地区的农民起义军共同开辟。一块根据地丢失了,另一块根据地又霍然建立。由于敌我力量过分悬殊,也由于“左”倾路线的错误领导和指挥,在敌人不断派重兵“围剿”的情况下,湘鄂西苏区的8块根据地在1932年和1933年间,其大部分丢失了。此后,由贺龙领导的红三军(由红二军团缩编)转战7000里,到达湘鄂川边后,开始恢复湘鄂边根据地的斗争,并决定开辟湘鄂川黔根据地。1934年10月,由任弼时、肖克、王震领导的红六军团,根据中央指示,辗转湖南、贵州两省,也到达川黔边,在贵州印江木黄与红三军会师。两支部队进行整编,红三军恢复红二军团番号,统一调配干部和指挥军事行动。这样,不仅开辟湘鄂西苏区的红二军团成为土地革命战争后期开辟南方苏维埃运动的主要区域——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的重要支柱,而且湘鄂边苏区的一些地区也成为湘鄂川黔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

此时,中央红军已开始突围长征。红二、六军团为策应中央红军的战略转移,于是年10月下旬从黔东出发,向湘西北发动攻势;11月下旬,解放大庸(今张家界市),成立湘鄂川黔省委,进行巩固和发展湘鄂川黔根据地的斗争(革命活动区域后来达到31个县市)。在湘鄂川黔地区坚持一年的艰苦斗争后,也即中央红军长征胜利到达陕北后,红二、六军团开始了漫漫的长征路。这是红军长征的最后一支主力部队。

二、湘鄂西苏区对中国革命的伟大贡献

湘鄂西苏区对中国革命的贡献很多,这里着重讲三点。

(一)党领导创建的最早的大苏区之一

从1927年8月至1929年,党在城市和农村发动和领导了约达200次大小不等的武装起义。它遍及全国东西南北中12个省、约150个县的广大地区。凡是没被反动派镇压下去的,都通过进行武装斗争、开展土地革命、实行工农武装割据,发展成为比较巩固的革命根据地,即苏区。湘鄂西各地的武装暴动,比较多的集中在1927年9月至1928年6月间。虽然大部分遭到挫折,但革命武装均不同程度地保存下来,并得到了很大发展,形成为洪湖和湘鄂边苏区。从全国来说,那时最大的苏区有6个,即赣西南、湘鄂赣、赣东北、湘鄂边、鄂东北、闽粤赣。其中,赣西南和闽粤赣发展为中央苏区,鄂东北发展为鄂豫皖苏区,湘鄂边发展为湘鄂西苏区。湘鄂赣苏区在彭德怀率领的红五军即后来的红三军团转战到井冈山和赣南闽西,且并入中央红军后,湘鄂赣苏区面积大为缩小了。方志敏领导的赣东北苏区,坚持的时间不短,但苏区面积相对小些。因此,在上个世纪20年代后期和30年代前期,比较大的苏区当数中央苏区、鄂豫皖苏区和湘鄂西苏区。它地跨长江两岸和洞庭湖区,直逼武汉重镇,又为“湖广熟、天下足”的鱼米之乡,因而对国民党的反动统治构成了心腹之患的威胁,在土地革命战争发展史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二)中国工农红军和人民军队的发祥地之一

湘鄂西苏区是中国工农红军的一个重要诞生地。1928年春,贺龙、周逸群等领导荆江两岸年关暴动后,曾组建了3000余人的工农革命军。是年8月,以贺龙为书记的中共湘西前敌委员会将部队正式编为工农革命军第四军,最初被习惯地称为红四军,后改为红二军。1929年春,根据周恩来代表党中央起草的给贺龙和湘鄂西前委的指示信精神,按照井冈山斗争经验,对部队进行整编,战斗力大为增强。同年底,周逸群、万涛领导的游击总队升编为中国红军独立第一师(即中央独立师)后,中央先后派来许光达、邝继勋等军政干部,充实鄂西红军领导力量。1930年2月,红独一师升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六军,全军约六七千人。1930年7月,按照中共中央指示和同年5月在上海召开的全国红军会议决定,贺龙等领导的湘鄂边根据地红二军和周逸群等领导的洪湖根据地红六军在湖北公安县城南平会师,合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二军团,组成以周逸群为书记的红二军团前敌委员会。红二军团总指挥为贺龙、政治委员为周逸群。全军团共10000余人。根据中共中央指示,此前在闽西长汀成立了红一军团,兵力为两万余人;在鄂南大冶成立了红三军团,兵力近一万人。是年8月,红一军团和红三军团合编为红一方面军,兵力达到3万余人。一年多后,鄂豫皖苏区的红军在1931年11月改编为红四方面军,兵力也在3万左右。红二、六军团在1935年10月长征,到达四川甘孜与红四方面军会师后,根据中央军委命令于1936年7月组建为红二方面军。这三个方面军不仅是红军的三大主力,也是整个人民军队的基干力量。在后来的战争岁月里,包括湘鄂西苏区的红二军团在内的红二方面军先后改编为八路军一二○师和中国人民解放军西北野战军、第一野战军,为夺取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胜利南征北战,为新中国的诞生建立了不朽功勋。

(三)共和国的摇篮之一

2008年6月,我去安徽金寨参加那里的纪念立夏节起义(即史称“商南起义”)和六霍起义胜利80周年大会时曾说过,“共和国摇篮”不只一个,至少当年的三大苏区可视为三大“摇篮”,即中央苏区、鄂豫皖苏区和湘鄂西苏区。那年3月中央电视台正在开机拍摄《共和国摇篮》,即后来上映的电视连续剧《红色摇篮》。那个电视剧是反映毛泽东下井冈山后开辟闽西、赣南建立中央苏区,到1934年红军长征以前那段历史的。毫无疑问,中央苏区是共和国的摇篮,当然是第一摇篮。但共和国的摇篮同红军长征的出发地一样,在我看来是多元的。不仅中央红军长征有多个出发地,还有红四方面军和红二、六军团长征的出发地。共和国的摇篮虽然没有红军长征的出发地那么多,但那时的几个大苏区都应当是共和国的摇篮。在金寨,我讲了以红安、新县和金寨为代表的鄂豫皖苏区是共和国摇篮的理由。今天在这里,我也认为以洪湖为代表的湘鄂西苏区,是共和国的又一个摇篮。因为在这块红色土地上,走出了67位共和国的开国将帅和一大批治党、治国、治军的杰出人才。这些杰出人才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作出了卓越贡献。

三、抓住机遇,积极推进湘鄂西苏区史的研究

去年(2010年)中央召开了首届全国党史工作会议,并首次以中央名义发布了加强和改进党史工作的意见。今年(2011年)又是庆祝建党90周年,胡锦涛总书记刚刚发表了七一讲话。这是加强党史研究、改进党史工作的千载难逢机遇。对于我们湘鄂西苏区来说,也应当抓住机遇,积极推进湘鄂西苏区史的研究。这次湘鄂西苏区革命历史展览的开展是一个非常好的开端,但还要继续给力。怎样积极推进湘鄂西苏区史的研究呢?在座的领导和专家可能有很多好的意见和建议。我提出两点粗浅想法,仅供参考。

一是以这次开展和研究座谈会为契机,能否每隔两年召开一次湘鄂西苏区论坛之类的理论研讨会。就我所知,中央苏区从2001年纪念中央苏区暨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成立70周年以来,已经召开了多次理论研讨会,极大地推动了中央苏区史和苏区精神的研究。仅在2009年就出版了两套各10册的大型研究丛书,并启动了数十卷本的中央苏区研究资料。这是一个巨大的浩翰工程,目前进展顺利,近期将出版第一批资料丛书。湘鄂赣苏区论坛去年(2010年)9月在江西修水已举办了首届,采取每两年一次在湘鄂赣苏区原属县市轮流召开。明年(2012年)将在湖北阳新举办湘鄂赣苏区第二届论坛。我们湘鄂西苏区所属县市,这次也来了不少领导和专家,能否形成湘鄂赣苏区论坛那样的共识,每过两年也召开一次湘鄂西苏区论坛呢?我提出此建议,供会议的举办方参考。

二是能否整理出版湘鄂西苏区研究资料和新版的湘鄂西苏区史。中共江西省委党史研究室整理出版中央苏区研究资料的做法,能否作为启动整理出版湘鄂西苏区研究资料的借鉴,也提出供有关方面研究参考。这次为写这篇发言稿,想找一些资料相当不容易,洪湖的同志给了我一本《湘鄂西革命根据地史》。这本书是由湖南、湖北两省的党史研究室前身的党史资料征集编纂和征集研究委员会约请两省的专家学者在上个世纪80年代编写出版的。应当说,资料丰富,梳理清楚。但是,这毕竟是1987年出版的著作,与现在相距近四分之一个世纪了。20多年来,不仅档案文献资料有许多新的发掘,而且对许多问题的认识也与时俱进了。我以为,很有必要再编写一本新的湘鄂西苏区史。如果组成了编写班子,建议申报明年(2012年)的国家社科基金重大研究课题。这个编写班子,既负责这个课题的研究,也负责整理编辑出版相关资料。经过5年至8年左右的工作,既能编辑出版多卷本的大型资料丛书,也能编写出版反映新的时代要求的湘鄂西苏区史。届时,可以作为建党百年的重大献礼项目。

三是能否拓宽红色旅游线路,开辟湘鄂西苏区多日游项目。湘鄂西苏区相比于其他苏区有一个突出的优势,不仅地域广阔、山川兼备,自然景观美不胜收;而且红色遗址留有不少,名胜古迹、建设成就举目可见。比如从武汉出发,走洪湖监利到荆州沙市,再去宜昌转鄂西恩施奔湘西,到张家界等地。这个武陵山区集绿色、红色、古色和族色(少数民族聚居)的宝藏之精华,在全国乃至世界都是数一数二的旅游胜地。然后,从常德折洞庭湖返武汉,就可包括湘鄂西苏区的绝大多数地区。这是环湘鄂西苏区基本线路的一个大致设想,可简可繁,根据时间长短确定。这条线路红、绿、古、族四色兼顾,寓红色陶冶于人文景观和返朴归真大自然的怀抱中,潜移默化,必将深化和升华对湘鄂西苏区的认识和情感。

责任编辑:李佳佳

The Historical Development of Hunan-Western Hubei Soviet and Chinese Revolution

Shi Zhongquan

Abstract:Hunan-Western Hubei Soviet is the revolutionary base established by Zhou Yiqun,He Long,and Duan Dechang etc. In the war period of Agrarian revolution, comparatively speaking, among many Soviet regions, frequent riots about to trigger a big war, river-lake-estuary and lofty mountains geography, thriving development of various organizations, fast mobility of new battle regions etc. are the distinct features of the Hunan-Western Hubei Soviet, which is one of the earliest Soviets found by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one of the birth place of Chinese Workers' and Peasants' Red Army and people's army, one of the cradles of the people republic of China, making great contribution to Chinese revolution. It is advised to take every chance to promote the research on the history of Hunan-Western Hubei Soviet.

Key words:Hunan-Western Hubei Soviet; feature; contribution; research

DOI:10.16623/j.cnki.36-1341/c.2016.01.001

作者简介:石仲泉,男,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原副主任,研究员。(北京100081)

①题记:2011年7月28日,中共湖北省委在湖北洪湖市举办纪念湘鄂西苏区创建80周年大会暨学术研讨会。作者应邀出席了纪念大会,并在学术研讨会作主旨演讲。该文是主旨演讲的整理稿,尚未公开发表。

猜你喜欢

贡献特点研究
FMS与YBT相关性的实证研究
中国共产党百年伟大贡献
辽代千人邑研究述论
2020:为打赢脱贫攻坚战贡献人大力量
视错觉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与研究
EMA伺服控制系统研究
海洋贡献2500亿
微信辅助对外汉语口语教学研究
从语用学角度看英语口语交际活动的特点
为构建“和谐武汉”做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