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保持战略定力,打赢去产能攻坚战

2016-02-03本刊评论员

中国煤炭工业 2016年10期
关键词:煤炭行业结构性煤炭

文/本刊评论员

保持战略定力,打赢去产能攻坚战

文/本刊评论员

“从2016年开始,我们正大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主动调节供求关系,要用5年时间再压减粗钢产能1亿至1.5亿吨,用3至5年时间再退出煤炭产能5亿吨左右、减量重组5亿吨左右。这是我们从自身长远发展出发,从去产能、调结构、稳增长出发,自主采取的行动。中国在去产能方面,力度最大,举措最实,说到就会做到”。

在杭州二十国集团工商峰会开幕式上发表的主旨演讲中,对于继续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信心和决心,习近平主席如此强调。

在经济发展进入速度换挡、结构调整、动力转换的新常态下,党中央、国务院及时制定了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战略部署,重点是推进“三去一降一补”,即“去产能、去杠杆、去库存、降成本、补短板”五大任务。去产能为五大任务之首。

作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头戏、主战场之一,煤炭行业去产能工作受到各方高度关注。今年以来,在政策的驱动之下,经过各级地方政府和煤炭企业的艰辛努力,煤炭去产能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效,提升了煤炭价格,提振了市场信心,供求矛盾有所缓解,企业经营状况也有所改观。

然而,由于种种原因的掣肘和困扰,相较于全年工作目标,去产能工作明显滞后于时间进度。特别是由于市场回暖,盲目乐观的情绪开始滋生,有些地方去产能决心出现了动摇。

当前,煤炭去产能工作面临着任务艰巨、情况复杂、时间紧迫等困难,特别是要完成今年全年去产能任务还需付出艰苦努力。对此,各级地方政府和煤炭企业,必须保持清醒认识和战略定力,努力凝聚化解过剩产能的内生动力,坚定改革的决心和勇气,统筹应用市场机制、经济手段和法治办法,打赢这场去产能攻坚战。

去产能进展迟缓,原因何在

遵照中央的决策部署,今年以来,各地积极推进煤炭去产能工作,20多个省份相继公布了去产能目标。

比如,内蒙古明确,从2016年起3年内,原则上停止审批新建煤矿项目、新增产能的技改项目和产能核增项目。力争3年内引导退出煤炭产能1亿吨。产煤大省山西印发《山西省煤炭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施意见》,到2020年,将有序退出煤炭过剩产能1亿吨以上。山东省在《关于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实施意见》中明确,2016年至2018年,煤炭产能压减4500万吨以上。重庆印发《重庆市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工作方案》,两至三年内,煤炭产能要压减到2000万吨以内,煤矿数量压减到70个以内。

国务院将确定的去产能目标任务全部分解到各地和中央企业,国资委与中央企业分别签订了目标责任书。相关部门制定了奖补资金、财税、金融、职工安置、国土、环保、质量、安全等8个配套文件,2016年中央基础奖补资金已经预拨到各地。

有关政府官员特别强调:各地签订的目标责任书就是军令状,年底要盘点交账!

然而,年中盘点,煤炭去产能业绩并不理想,工作进展较为滞后。据披露,截至6月底,全国17个地区和有关中央企业已全面启动煤炭关闭退出工作,共退出产能7227万吨,为全年目标任务量2.5亿吨的29%。截至7月末,全国各地累计退出煤炭产能9500多万吨,完成全年任务量的38%。且各地去产能进展不一,部分省份已完成了全年任务量的80%,而内蒙古、广西等地煤炭去产能工作刚刚启动。各地四季度安排煤炭去产能任务量占全年的50%以上,其中12月占比超过三分之一。

煤炭去产能之所以进展迟缓,原因大致有以下几点:

首先是思想认识不到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经济工作的主线,是一场输不起的战争。煤炭行业作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化解过剩产能的主战场之一,受到政府部门和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然而,有些地区对煤炭去产能工作的重要性、紧迫性认识不足,担心去产能会影响经济发展。一些地方政府在背后等着别人把产能去掉,自己再进一步扩大地盘。

对此,业界人士指出,很多地方或者企业不认为自己的产能是落后的,而大部分产能也确实是在2008年之后增长起来的,所以很多企业还抱有侥幸心理。中央政策强调要去杠杆,一些地方政府却在帮助企业借钱,甚至担保,希望能够渡过难关,等别人把产能去掉后,自己再进一步做大做强。就是因为存在这样一种心理,一些地方和企业没有认真贯彻中央的新发展理念,导致去产能的步调不一致。

其次是对于去产能工作怀有为难情绪。客观来讲,煤炭去产能是一次产业结构大调整、大变革,涉及到几十万员工及家属的生计问题,其中的曲折坎坷、阵痛磨难,身处外界的人可能不会体会到。煤炭去产能过程中的人员分流安置、巨大的资金压力,以及关闭煤矿的资产债务问题,是所有煤炭企业面临的共性难题。

据报道,陕煤化集团计划在3至5年内推出产能2355万吨,涉及员工5.65万人,通过多渠道安置后,尚有包括1万多名女工在内的3.5万人须待岗,其中6000多名伤残人员难以转岗。龙煤集团5年内将关闭推出25个煤矿,共涉及产能2054万吨、员工5.5万人,去产能需支付安置费用111亿元。同煤集团有420个企业办社会机构,从业人员近3万人,在煤矿关闭退出后将失去生存基础,成为企业负担,每年费用支出接近40亿元,折合吨煤成本近30元。

关闭煤矿的资产债务问题,也是去产能中的一大难题。由于煤矿生产的特殊性,大部分资产用于井下巷道,一旦关闭退出,巷道将报废,许多资产基本无法收回。此外,兼并重组煤矿股权结构复杂,股东思想不统一,也为关闭退出工作造成障碍。

正是面对去产能工作中的诸多困难和挑战,一些地方和企业信心不足,办法不多,存在畏难情绪,难以打开局面,致使去产能工作进展缓慢。

再次是煤炭价格的上涨对去产能工作带来干扰。最近几个月来,煤炭价格持续回升,影响到了一些企业和地方对煤炭去产能的决心和认识,迟滞了去产能工作的进展。

理性认识煤价上涨,摒弃盲目乐观心态

煤炭“黄金十年”谢幕之后,煤炭价格曾一路下跌,直跌至2004年的价格水平,全行业一片萧条之气。涨价,对于煤炭来说几成奢望。

自今年2月份以来,煤炭价格出现止跌回升,近几个月以来,价格涨幅逐渐扩大,截至2016年9月14日,环渤海5500大卡动力煤价格指数从年初的371元上涨到537元/吨元,上涨166元,涨幅44.7%。煤炭价格的持续较快上涨可以说超出了业界的预期,一种乐观情绪也开始在一些地方和企业滋生。

如何理性认识煤炭价格上涨,这对于坚定去产能信心,确保如期完成年度工作目标至关重要。

应该说,近期以来的煤价持续上涨,是煤炭行业贯彻执行国家化解过剩产能系列政策措施成果的体现,表明煤炭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取得了成效,煤炭市场供需失衡局面有所改善,市场环境发生了积极变化。

对此,中国煤炭工业协会有关人士指出,这充分说明党中央、国务院去产能的决策部署是正确的,各地区、各部门在去产能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一大批重点煤炭企业发挥了很好的示范作用。但是,必须看到,煤价回升不是需求增加了。当前煤炭总需求并没有增加,全国煤炭消费量在前两年分别下降2.9%和3.7%的基础上,今年上半年,全国煤炭消费18.2亿吨,与去年同期相比,不仅没有增加,而且减少了9750万吨,下降5.1%。价格之所以回升,是因为国家去产能、控产量,煤炭产量比需求下降更多,同比减少了1.71亿吨,降幅9.7%。

近期煤炭价格的快速回升还受到很大的季节性因素影响,7月下旬全国大范围的高温天气使得煤炭消耗出现大幅增加,另外局部地区的洪涝也影响了煤炭的运输。随着后期用电负荷的回落,夏季部分地区电煤供应偏紧的状况将趋于平稳,价格也将在恢复性上涨之后逐步进入相对平稳阶段。

此外,煤价的快速上涨还与市场的预期有关。近来煤炭市场预期发生了很大变化,买涨不买跌心里严重,有的中间商开始囤煤,恶意炒作煤价。

展望后市,业内人士预计今年全年煤炭需求还将有所下降。其中,电煤需求还将减少。新型煤化工用煤处于上升趋势,但规模太小,难以对煤炭市场产生明显的影响。

综合当前形势来看,我国煤炭市场供大于求的态势并没有发生实质性改变。尽管上半年煤炭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已初显成效,但行业化解过剩产能应退尽退力度依然不够,去产能的基础尚不牢固,市场下行压力仍在。因此,要理性看待煤价上涨,摒弃盲目乐观心态,去产能的信心不能动摇,小煤矿严格按产业政策,所有应当退出的产能,决不能不退出。

法治化和市场化并举,扎实推进去产能工作

园林只有铲刈秽草,伐去朽木,才能嘉木立、美竹露、奇石显,呈现清逸俊秀之貌,郁郁勃发之气。

——煤炭之去过剩产能亦然。

为了促进煤炭去产能工作取得更大成效,前不久,全国煤炭行业化解过剩产能和脱困发展现场经验交流会在重庆市召开。

会议要求,各地要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有关决策部署,倒排任务量、倒排时间表,确保11月底基本完成任务;中央企业和地方大型国有企业要发挥表率作用,力争11月上旬完成任务。要认真学习借鉴先进经验,加快进度去产能;不因煤价回升而动摇,坚定不移去产能;突出职工安置和债务处置,积极稳妥去产能;立足加强监管,从严执法去产能;立足转型升级,着眼长远去产能。

针对近期煤炭供应持续偏紧,部分地区煤价上涨速度加快的形势,9月8日,国家发改委召集神华、中煤集团等数十家大型煤炭企业,召开稳定煤炭供应、抑制煤价过快上涨预案启动工作会议。根据相关协议,部分先进产能将被获准适当释放,但调整后的年度产量仍不能突破276个工作日核定的产能。会议再次强调,要充分认识煤炭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意义,要坚定不移地去产能,去产能的决心和信心不能动摇。

煤炭是国民经济的命脉和经济发展的基础,化解煤炭过剩产能,应当充分考虑行业的特性,注重运用法治化和市场化方式,综合运用安全、环保、质量、能耗、产业等政策手段,强化法规标准约束和监管。

在这方面,近来政策不断加码。

工信部就《关于利用综合标准依法依规推动落后产能退出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近期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意见稿》提出,要通过加大资金支持、落实价格政策、实施差别信贷等多项措施,对能耗、环保、安全生产达不到标准和生产不合格产品或淘汰类产能,依法依规有序退出。

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前不久联合发出关于开展煤炭行业能耗情况专项检查通知,旨在通过对煤炭行业能源消耗情况及单位产品能耗限额标准落实情况的执法专项行动,全面了解全国煤炭行业能源消耗状况,查处违法违规用能行为,促进化解煤炭过剩产能,推动煤炭行业脱困发展。

国务院部署进行专项督查,10个督查组已陆续赴各省区市开展督查,进一步压实目标责任,推动各项去产能政策措施落地见效。同时,从8月开始,实行月度报告通报制度,全面加强督促检查问责,确保去产能任务目标完成。

相信,在法治与市场“两只手”共同发力之下,煤炭去产能有望步入快速、有序的工作轨道,实现应退尽退工作目标。

……

习近平主席强调: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综合研判世界经济形势和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作出的重大决策,各地区各部门要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决策部署上来。重点推进“三去一降一补”,不能因为包袱重而等待、困难多而不作为、有风险而躲避、有阵痛而不前,要树立必胜信念,坚定不移把这项工作向前推进。

“孤举者难起,众行者易趋”。各级政府、煤炭行业以及企业要进一步统一思想,充分认识去产能任务的紧迫性、艰巨性和复杂性,保持战略定力,不动摇、不松劲、不畏难,全力加紧推进去产能工作,坚决打赢去产能攻坚战。

(责任编辑:厉 克 庞永厚)

猜你喜欢

煤炭行业结构性煤炭
8月我国进口煤炭同比增长5.0%
消除煤炭:是时候将煤炭载入史册了 精读
全国煤炭行业迎新年摄影作品选
煤炭
新时代关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思考
用市场化深化煤电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煤炭:去产能继续 为煤炭正名
煤炭供给侧改革初见成效2017煤炭行业又将何去何从?
切实抓好去产能促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临床人才结构性改革正当其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