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之美从何而来
2016-02-03王亚东
王亚东
新闻之美从何而来
王亚东
社会发展到今天,美已经成为提高全民族精神文明的一个重要方面。我们所处的时代,是一个追求美的时代。新闻单是告诉人们一些事实,披露一些数字,已经远远满足不了人民群众的要求了。人们在阅读新闻时,除了要了解所关心的事情外,还要求有新鲜、简洁、准确、生动的描述,得到美的享受。盐城台策划举办的“中国因你而精彩——盐城杰出人士”评选颁奖活动,在品质、格局、规模、影响等方面创造出盐城人物评选活动的多个“第一”;联手央视和东方卫视,组织“鹿王争霸”大型直播活动,东方卫视、央视新闻频道组织大时段连线直播,凤凰网、新华网、中新网等许多网络媒体都做了同步跟进报道。这是盐城台首次大规模、长时段、不间断的融媒体野外直播,以创新手法充分展示了盐城生态文明建设成果。笔者参加观摩研讨的广播电视作品《奉献母爱因为我们都叫“妈妈”——记儿童福利院“妈妈”的一天》《新小区的“老”问题》《让市民“方便”更方便》等,以小见大,细节真实,语言朴实、感人,汇聚正能量,从不同侧面反映了基层群众的道德风尚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有力展现了广电人的社会责任。美是新闻的催化剂,它可以将崇高的精神潜移默化。
虽然如今通讯发达,资讯便捷,但不能代替面对面的沟通交流。新闻是跑出来的。深入基层采访,是一名记者理应具备的新闻从业素质。不下基层,不接地气,新闻作品就没有灵气。
怎样才能使新闻具有美感呢?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新闻的美感是以真实性为根据的。如果说文学家可以虚构生活,那么新闻只能忠实地展现生活。真实是新闻的生命,离开了真实性,新闻就没有生命力,更谈不上新闻美。古往今来,人们崇尚真善美,而真是居第一位的。那些凭空捏造、任意虚构、主观臆想的耸人听闻式的所谓“新闻”,即使技巧再高超,一旦真相大白,被识破戳穿,不仅谈不上美,反而成为新闻界的丑闻。
2.时效是新闻美的重要特征。人们对时过境迁才看到和听到的新闻,总不免惋惜它已是“马后炮”“雨后伞”,或说它是“死鱼”或“臭鱼干”。可见新闻时效在新闻的美感中的重要性。
3.新闻的美是以内容新为要素的。新闻是社会的触觉,时代的尖兵,它能敏锐地捕捉生活中各种形式和风格的美。它以研究新情况,提出新问题,宣传新人物,介绍新经验来吸引读者、观众。
4.现场感是新闻美的重要手段。穆青同志提出要写“视觉新闻”,强调新闻要写得让读者和听众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自己去领略其中奥妙,这就是新闻美的魅力所在。
5.新闻的美还在于表现形式的美。新闻写作在叙事上,应借鉴其他文体的灵活、自由、形象、不拘一格的长处,把新闻写得娓娓动听。在体裁上,应是消息、通讯、特写、专访、报告文学、调查报告、工作札记等多种体裁一齐上阵;在表现手法上,既叙述、议论、描写,又解释、抒情,寓政治性、思想性于客观事实之中;在文字风格上,既可幽默风趣,又可“小桥流水”,给人以轻松、舒适的美的享受;在结构安排上,既可采用悬念式、倒金字塔式、纵式、横式,又可以纵横交错、散文式等。
此外,新闻要有美感,还应在语言上下工夫。应多用动词,少用形容词,多用短句,少用长句,多运用群众语言,适当选用成语、谚语、歇后语等。要无陈词滥调,无大话空话套话。有人认为,新闻要美,就要多用形容词,这是一种误解。
新闻的美来源于生活,蚕不吃桑叶吐不出丝,蜂不采花酿不出蜜,珍珠不会浮在水面。记者、通讯员只有融入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潜入生活底层,才能采挖到美的矿藏,理解美对生活的意义。
(作者单位:盐城广播电视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