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根于传统 新于诠释
——山东民歌《沂蒙山小调》的新视野

2016-02-03

北方音乐 2016年20期
关键词:沂蒙山沂蒙小调

张 楠

(广西艺术学院音乐教育学院,广西 南宁 530000)

根于传统 新于诠释
——山东民歌《沂蒙山小调》的新视野

张 楠

(广西艺术学院音乐教育学院,广西 南宁 530000)

本文结合作品分别在演唱、创作等方面论证,研究如何使现代山东民歌在不失原有优秀传统风格的基础上进行创新,使山东民歌成为一种高品位的声乐艺术。近年来,国内外有大量的热爱山东民歌的艺术家及爱好者,纷纷对此课题进行了相关研究,对山东本土民族声乐文化的传播和继承创新做出了一定贡献,提供了相关数据资料。

山东民歌;沂蒙山小调;沂蒙民歌

前言

山东民歌,若要体现出风韵,就必须在尊重山东民歌原创风格的基础上进行合理的艺术处理和二度创作,要根据地域和民歌特点,注重音乐色彩的调控选择和感情的浓郁真挚,然后是把握语调、语气、语势以及语言情态的处理,要符合地域性民歌的味。山东民歌的味道,从表现形式、地域特色、声音的用声、语言的吐字进行分析,真可谓百花齐放。山东民歌与其他各地民歌比较有一定的规律性和共性,但个性化的成分仍十分明显。

一、韵味和二度创作是把握山东民歌的生命脉动

(一)正确把握作品的艺术风格

风格指的是一个时代、一个民族或一个人的文艺作品所表现的主要思想特点和艺术特色。 演唱每一首歌曲,都有它的音乐形象表现在旋律上,其中包括节奏、调式、曲式、这些加在一起,就形成了独特的风格。只有掌握了不同的旋律,不同的曲调,抓住了特色,并融会贯通于自己的二度创作之中,逐渐做到心里有风格,口中有风格,化民情与己情,并融情于声中。

(二)良好的吐字,是赋予歌曲灵魂的所在

民歌的旋律几乎都来自于方言,甚至可以说,它们是活生生的地方语言在节奏和声调上的夸张或延伸。地方语言的生活气息,又是这个富有特色的民族旋律在声乐处理上具有非常灵活的可变性。正因为地方语言的润泽,“味”就散发出来了。这首作品讲方言融入作品中,使听者感到亲切、真挚,朴实而动听,增添了浓郁的地方色彩,突出了歌曲的味道。中国民族声乐的装饰音润腔,必须同民族的用嗓吐字结合起来,比如“哎”字的运用,体现典型的民间小调风格,悠扬婉转。在演唱这首歌的时候,既要兼顾山东方言的特色,在吐字清晰的同时,借助于旋律中装饰音的特色过渡,随情而动,使声音和语言紧密融合在一起,不仅做到珠圆玉润的行腔,而且做到特色显明的咬字。

(三)歌唱中的“声”与“情”

我们把握作品的风格、韵味和感情的艺术处理,掌握吐字技巧等等,这一切归根结底都是为了娴熟地运用他们来表达歌曲中内在的思想感情和审美情趣,并以此来感染观众,打动观众。所以如何才能驾驭音乐的内涵,最终达到“声情并茂”尤为重要。我在演唱这首歌时,借鉴并吸收了美声发声的科学方法,这种声音从听觉效果中感觉得到它既有真声的结实明亮和一定的张力,又具有假声的圆润柔和和流畅的高音位置,这样演唱既有科学性,又有中国民族特色的演唱模式。作品也因此具有很强的表现力。

二、《沂蒙山小调》的华丽蜕变, 在器乐创作中的革新

自建国初期以来,《沂蒙山小调》除声乐演唱版本,出现了形式多样、风格迥异的器乐作品。根据乐器不同的特点和音色创作出了《沂蒙山小调》的笙独奏曲、二胡独奏曲、柳琴独奏曲、钢琴独奏曲,以及大型的民族管弦乐。不仅在音乐表现形式上进行革新,对《沂蒙山小调》的艺术价值、艺术魅力也赋予了重要且深远的意义,针对不同的器乐表现也有“民族化”“多元化”“世界化”的发展革新。

(一)中国民族乐器

原汁原味的民族音乐通过不同的民族乐器展现了“民族化”的音乐形式。《春到沂河》这部柳琴独奏曲运用《沂蒙山小调》为音乐素材,吸取了山东柳琴戏和山东琴书的音乐元素而创作的,富有浓郁的山东民歌的风格旋律,在《春到沂河》中,《沂蒙山小调》作为旋律音乐主题,所表现的主题性因素也得到了充分的挖掘和呈现。与《沂蒙山小调》有着不可分割的紧密关系,也体现了民族乐器的“民族化”发展趋势。

(二)逐渐多元化的钢琴变奏

中国民族音乐作品在探索民族音调方面正在积累更多的创作经验。不单单停留在对民间音调的采用上。在利用钢琴表现民族音乐方面,也试图找出一条“民族化”与“世界化”相结合的道路。刘庄的钢琴《变奏曲》是一首标题性音乐,描绘了一副沂蒙风俗画,表达出了沂蒙山人民对幸福生活的追求和向往。《沂蒙山小调》作为一个音乐主题,其主题性因素在这首钢琴曲中得到了较为深入的挖掘和表现。在钢琴演奏上表现出丰富多样的组合艺术内容。

(三)“民间小调”变“民族交响”

《沂蒙山随想曲》是一首创作于2005年的民族管弦乐曲,其作者是山东艺术学院教授李云涛,在这部民族性的管弦乐中为人熟知的《沂蒙山小调》的主题音乐作为音乐素材出现在作品中,成为新世纪沂蒙地区“打造文化精品战略”的一个重要成果。这部民族管弦乐曲并没有直接运用《沂蒙山小调》的音调原型,而既有所继承,又有所发展,可谓是一种成功的利用。但这说明《沂蒙山小调》作为一首“革命历史民歌”,在不断传播的过程中其“革命历史”已成为遥远的历史。

三、沂蒙民歌的保护和传承

我们要做好文化传播的实践者,民歌文化的传播、保护也要依赖于我们。首先离不开政府的大力支持;同时要重视普查工作的重要性,挖掘本地区民歌音乐素材;引导感悟民歌音乐文化魅力;重视教学发展;只有做好基础的普查工作才能对后期的普及工作做到心中有数,将保护传承相结合,才能有效的发展。

四、结语

在尊重民歌传统的同时,不断地汲取音乐风格的营养,把最好的元素吸收在民歌的创作及演唱方面,是其具有独特的风格。在保护地方性民歌声乐的同时,秉承各地区、各民族声乐相互融合,共同发展。在继承民族音乐的同时,同西方音乐古典高雅的风格融会贯通。

[1]赵桂秋.你不可不知的沂蒙民歌——《王禅修仙在云蒙山》[J].音乐生活,2007,(04).

[2]苗得雨.《沂蒙山小调》终极探源[J].春秋,2006,(5).

张楠(1992—),女,汉族,山东济宁人,广西艺术学院音乐教育学院2014级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声乐表演。

猜你喜欢

沂蒙山沂蒙小调
韩国汉诗中的沂蒙历史名人形象研究
四 季 相 思
思 夫
沂蒙山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
五河小调
描绘红色沂蒙新画卷
沂蒙妈妈与八路儿子的母子情
结合新的时代条件 弘扬光大沂蒙精神
小调[六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