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音乐是表达情感的艺术”的反思

2016-02-03

北方音乐 2016年20期
关键词:情书感情环境

李 宁

(江苏省睢宁县沙集中学,江苏 徐州 221200)

对“音乐是表达情感的艺术”的反思

李 宁

(江苏省睢宁县沙集中学,江苏 徐州 221200)

音乐越来越在人们的生活中扮演重要的角色。于是,诸如“音乐是心灵的窗户”“音乐是上界的语言”“音乐是世界语言”等等之类的流行语充斥着整个社会每一个角落。“音乐是表达情感的艺术”几乎成了真理在流传,本文对此进行反思,希望借此厘清一些常识性认识以及隐伏的文化“偏见”。

音乐;情感;语言

20世纪初,著名音乐美学家青主说:“音乐是上界的语言”,在那个整个中国都饱受西方欺凌的时候,学习西方进而连其音乐也赞美是可以理解的。以至于后来,“音乐是表达情感的艺术”一语流行的几近真理。尤其大众,人们丝毫不加怀疑的加以接受。显然,把一个说话当成绝对真理肯定就离谬误不远了。尤其作为音乐教师,如果我们把音乐仅仅理解成“情感的艺术”,这会遮蔽了很多本不该失去的东西。应引起反思。

一、音乐一定是表达情感的吗

“音乐是直接诉诸感情的艺术, 如果没有动用感情,它就不是一首动人的音乐。……音乐是人类超越了时空所收到的‘情书’(罗兰语)。”这里的“情书”肯定是作“情感”的传递媒介的意思了。像这样的说法网上到处都是。把“音乐”说成是表达“感情”的,这个是最容易让人产生共鸣的,尤其是普通大众,因为一般人接触音乐无非就是宣泄一下,乐呵乐呵,消遣而已。这能有错吗?我可以说,绝对没错,而且你还可以这样消遣下去。因为,“音乐”是最少需要购买力就能享受到的消费品。这是“音乐”的弥散性功能决定的,有时,甚至你不想听都不行。但我要批评的是,作为音乐教师这一专业人士,把音乐仅仅说成是表达情感的,尤其把这当成绝对真理在宣传,即当成普适性的观点教给学生就不一定那么恰当了,“音乐”有时不仅不能表达“感情”而且还对“感情”犯忌讳。西方的许多现代音乐,你根本无法听出其“感情”是常有的事,中国当代的谭盾的音乐很难在感情层面上跟大众交流,但他在国际上却享有声誉。西方基督教是不允许你在唱赞美诗时有个人感情的。中国的佛教音乐就允许了吗?我们常用“像和尚念经一样”这样的话来形容一些人没有感情的说和唱就是这个道理。总之,你可以在自己的感情层面上去接触音乐,但不能说音乐本身就是“情书”。至少这样讲,作为音乐专业人士不能这样绝对化理解!

二、音乐能“超时空”吗

把音乐当成“表达情感的艺术“往往隐含着把音乐理解成超时空的艺术,即不仅西方音乐是这样,全世界各地音乐都是这样。其实,说音乐表达情感是“超时空”的,这更是一个错误的观点。当下学界共识,没有一种音乐审美观存在普世价值。你认为美的音乐我可能认为丑的。所谓“萝卜白菜各有喜爱”,其根源取决于个人的文化价值认同。中国古代的一些礼乐只能国君等上层人士才能使用。下层的民间音乐是受到上层人士的鄙视的,搞音乐的往往被贬为“戏子”属于下九流,那些高高在上的人会跟你这样传递“情书”?印度现在还实行种姓制度,学什么音乐不是随便的,甚至还有法律上(这一点我不确定)至少在道德上是受到的限制。即使西方音乐也不是总把音乐当作“情书”的。著名的音乐美学家汉斯立克的形式论美学就反对音乐情感说。即便音乐能传达感情,一些性爱音乐,一个十岁左右的孩子肯定无法来传递这“情书”的!还有的民族音乐是只能唱给祖宗听的,你要想听,他非揍你不可,因为你的行为等于告诉他:“你想当她们的祖宗”!

三、音乐跟环境、人格有必然关系吗

“音乐是表达情感的艺术”暗含着西方音乐中心论思维。也就是说,通常人们会这样理解,西方音乐是普适性的,是好的。因为,音乐是文化环境的产物,所以,产生那种音乐的环境以及环境中的人也优越了,西方人确实有自我优越感的心理。遗憾的是,台湾罗兰在其散文中也这样说:“我常觉得欧洲许多国家的环境之美,和‘音乐’有互为表里的关系。”罗兰用心意在赞美欧洲自不待言。欧洲确实不错,许多人向往他们是现在的事实。但如果稍微追问一下历史就明白他的环境是怎么美的呢?欧洲最早是资本主义的天堂。什么叫资本主义呢?著名社会学家韦伯已经总结好了,强调竞争、能挣钱是资本主义的核心精神。只要能挣到钱,即使心“黑”也在所不惜。所以,早期的资本主义基本上是靠侵略扩张来“挣钱”的,与中国最早的战争叫“鸦片战争”,英国的大英帝国公司几乎遍布全球,日本还美其名曰“大东亚共荣”,其侵略野心至今还死不悔改!更遗憾的是,他们发明的现代性把全球的环境都污染了。如果再不采取措施估计整个人类连他们自己都要遭殃。就在前不久的新闻联播报道,世界近200个国家已经达成关于控制世界污染的条约。而此前整天把自己打扮成正义之士的美国,几乎是一直拒绝签署关于环保的世界公约的国家。尤其可笑地是,他们抢夺美洲印第安人的家园还高喊他们最讲“人权”!这些欧美资本主义国家把全世界许多国家的财富抢去,环境能不美吗?即使像罗兰“美言”所说的那样,他们的环境就跟音乐有必然关系了吗?我举一个例子大家就能明白了,希特勒在命令军人杀犹太人的时候,他自己正在欣赏瓦格纳的音乐(有些纳粹分子甚至在枪杀现场放西方音乐)。正因为如此,瓦格纳的音乐在犹太人国家以色列是被禁止的,试问,这“情书”跟欧洲环境有什么必然关系呢?如真有关系,难道他们的音乐适合为杀人配乐吗?再说,这“情书”以色列人怎么跟他们传递呢?以色列那犹太人可没那么傻!其实,我们大众需要明白的是,音乐被听众如何感受跟作曲者的人品高下不一定有什么必然关系,贝多芬的暴躁心情绝不完全是英雄性格,更何况连人品高下的评判也没有绝对的客观标准。那些所谓高尚的作品,其作曲者中也有人品低劣者。

通过以上分析,把音乐理解成仅仅是表达“情感的艺术”,这只能说还仅仅停留在19世纪浪漫主义概念里,是不折不扣的欧洲中心论的说法。这是需要我们音乐教师多一些辩证思考的。

猜你喜欢

情书感情环境
长期锻炼创造体内抑癌环境
一种用于自主学习的虚拟仿真环境
《情书》(海报)
孕期远离容易致畸的环境
环境
带着感情
带着感情
感情强烈的叹号
暖暖的等
你永远等得起一份对的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