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多方位的结合
——肖邦降D大调夜曲的音乐特点分析

2016-02-03哈尔滨师范大学黑龙江哈尔滨150000

北方音乐 2016年9期
关键词:织体结构

刘 佳(哈尔滨师范大学,黑龙江 哈尔滨 150000)



多方位的结合
——肖邦降D大调夜曲的音乐特点分析

刘佳
(哈尔滨师范大学,黑龙江哈尔滨150000)

【摘要】肖邦的降D大调夜曲是其夜曲中最富诗意的一首,既有忧郁的气质,又有明亮的一面;既延续了肖邦夜曲惯有的歌唱性,又巧妙地结合了钢琴的器乐性;既是三段体结构,又兼具回旋曲的特点……多方面的结合使这首作品别具特色,本文从结构、织体、旋律三方面对其音乐特点进行分析。

【关键词】肖邦夜曲;结构;织体

降D大调夜曲(Op.27Nr.2)创作于1835年秋,当时肖邦背井离乡来到巴黎,心系祖国的命运,但又不得不去适应巴黎音乐沙龙枯燥的演出。这首作品正是在这种极具矛盾、挣扎的心境下所作。肖邦这一时期的创作在思想上、艺术上都达到了新的的高度,也将夜曲这一体裁赋予了全新的内涵,在这首作品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一、曲式结构上,三段体结构与回旋曲式结构相结合

作品是带尾声的三段体结构。第一部分1-25小节,分A(1-9)、B(10-25)两段。A段主要在bD大调上陈述,由左手分解和弦作引子,其后是八小节的两句体乐段。B段在结构上以两小节为单位不断地进行变化反复,从22小节开始变为连接。第二部分(26-45)也分为两段,A’(26-33)和C(34-45)。A’与A材料相同,C段由一系列半音进行将该段推向了高潮,也是整曲的高潮部分,随后由一些列半音下行引出了第三部分。第三部分为一段体A’’(46-62),但音乐材料取自A、B两段,结尾处稍加变化结束于bD大调的主和弦,做完满终止。尾声(63-77)在bD大调上进行,前半部分(62-70)采用五组下行模进音型,并进行变化反复,后半部分采用级进走句的音型,同样也进行了一次变化反复,最终以两组上行六度结束整曲。

这首夜曲结构上的巧妙在于,虽为三段体,但由于A的材料出现了三次(A-B-A’-C-A’’),又具有了回旋曲的特点。之所以将其归结为具有回旋性质的三段体结构而非回旋曲式的原因有三点:一、从表情记号上来看,每部分的开始(第1、26、46小节)都标有强弱记号(p-pp-fff),因而从情感表达上来看,划分为三段体可以更好地表现作品的内涵。二、从各乐段之间结合的紧密程度来看,A与B、A’与C在旋律的进行上更为紧密,两处均使用了连线,在气息上紧承上句。三、第三段将A、B的材料进行了融合,有收束性功能,具备三段体结构的特点。

从曲式结构上来看,这首作品虽然使用了常见的三段体结构,但又很巧妙地融合了回旋曲式的特点,将两种曲式结构的特点巧妙地结合起来,这在夜曲这种篇幅短小的作品中显得别具特色。

二、在织体形态上,单声与多声相结合

整曲的伴奏部分均以分解和弦的形式呈现,因此本文主要对其旋律部分的织体形式进行探讨。从段落上看,第一部分的两段呈现了两种织体形态:单声旋律和多声旋律。A段旋律为单声,从B段开始马上进入多声部,且以三度音程为主,18小节开始由八度音程逐渐又过渡到了第二部分A’段的单声旋律,随之由四组模进上行的32分音符引出C段的多声部织体。与B段不同之处在于C段使用了六度音程,在音响上更具有张力,将整曲推向了高潮。其后由一连串的半音下行(45小节)衔接第三部分A’’段的单声旋律。第三部分A’’段中取自A的旋律依然为单声旋律,而后一句则沿用了B段三度为主的多声织体,在结束句(57-62)中又结合了C段的六度音程,最后将bAbDbE分解成琶音走句的形式回归到了单声织体,最后结束在主音bD上。

从整体上来看,旋律部分的织体形式单声与多声相结合,两种织体形式既按段落来划分,显得“泾渭分明”,交界处又使用八度叠置、半音进行等方式进行连接,过渡自然。在同为多声的段落,又用三度、六度不同的音程关系来渲染不同的音乐气氛,运用得十分巧妙。

三、在旋律特点上,歌唱性与器乐性相结合

以织体形式来划分,整曲可以看作两个主题,即单声的歌唱性的主题和多声的器乐性主题。从结构上来看,单声的歌唱性主题均出现在每部分的开始(第一部分的A、第二部分的A’、第三部分的46-53小节)。歌唱性段落旋律极具抒情性,大量的加花和旋律性装饰音让该主题在忧郁、静谧之中又带有一种灵动的感觉。从调性上来看,歌唱性的主题主要在bD大调上呈现,旋律平稳,气息悠长。多声的器乐性主题出现在歌唱性主题之后(第一部分的B、第二部分的C、第三部分56-62小节),以三度、六度音程为主,扩大了音乐的张力,整曲的高潮部分也在器乐性主题的逐步推动下到来。器乐性主题的“器乐性”特点主要体现在几个方面:一、调性变化频繁。B段虽只有16小节,但进行了一系列的转调。先由bD大调转到关系小调bb小调,紧接着开始了连续的上方四度的转调(bb-be-ba-bD)。C段更是进行了bD大调-A大调的远关系转调,使音乐色彩忽然转变,由暗淡转入明亮,忧郁中仿佛又看到了一线希望,这种色彩上的转变和戏剧性的矛盾由钢琴的“器乐性”表达得淋漓尽致。二、节奏复杂,语气短促。该主题使用大量三连音、五连音,且多处32分休止符的运用使得该主题富有动感,让整曲在静谧平缓之中又具有一种向前的推动力。三、大量使用变化反复、模进的手法。比如B段的10-17小节,就是以两小节为一句,进行了三次变化反复。C段的42、43小节则是下方半音的模进,这一“器乐性”的手法将全曲的高潮部分加以强调、突出。

肖邦的夜曲以歌唱性著称,而这首夜曲在延续歌唱性的同时,又融入了器乐性的表达,将两者完美地结合到一起。歌曲性主题忧郁,器乐性主题富有张力和戏剧性,仿佛看到了内心的挣扎,为这首夜曲更增添了一份深刻。

四、结语

这首降D大调夜曲最大的魅力就在于各种特点的巧妙结合:结构上三段体与回旋性质的结合;旋律织体上单声与多声的结合;风格上歌唱性与器乐性的结合。各段之间既结构清晰又巧妙联系,如歌的旋律中夹杂了戏剧性的对比,忧郁的情绪中又蕴藏着心底的斗争和向往,内涵极为丰富。

猜你喜欢

织体结构
浅谈莫尔吉胡《弦乐四重奏第1号》第二乐章的织体运用
《形而上学》△卷的结构和位置
简论中国歌曲钢琴即兴伴奏织体类型与文化意义
凝而不固 层层铺进
论结构
新型平衡块结构的应用
格里格艺术歌曲的钢琴伴奏织体创作分析
乐队艺术:语言规律与教学探索(二)——多声部织体中复调元素的认识与处理
当型结构与直到型结构的应用
论《日出》的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