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民族声乐的润腔美
2016-02-03许静哲辽宁音乐学院艺术学院辽宁沈阳110000
许静哲(辽宁音乐学院艺术学院,辽宁 沈阳 110000)
浅析民族声乐的润腔美
许静哲
(辽宁音乐学院艺术学院,辽宁沈阳110000)
【摘要】对于我国民族声乐艺术而言,其在旋律节奏、词曲搭配以及抒情达义等方面都具有一定的美感,其实际上是对润腔的审美特征和艺术技巧运用的一种直接体现,充分地展现了润腔对民族声乐的艺术价值。在对民族声乐进行演唱的过程当中只有表现出润腔的艺术作用才能够使得歌曲演唱具有较高的艺术感染力。为此,本文首先对润腔的含义及其基本构成进行了简要的介绍,然后重点论述了民族声乐中的润腔美。
【关键词】民族声乐;润腔;审美特征
前言
对于我国民族声乐艺术来说,润腔实际上属于一种特殊的演唱风格,其是我国民族声乐艺术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民族声乐艺术美的创造活动而言,润腔又是评判其艺术表现中所含审美价值高低的重要指标。润腔的核心内容是“情”,对于不同的民族声乐要选择与之相适应的润腔手法来达到“情曲合一”的目标,这样才能够使得词曲之间的一致性实现较大程度的提升,使得民族声乐中的音色变得富有色彩,对音乐作品的内涵意境也能实现更好的表达,因此,要注重民族声乐中的润腔美。
一、润腔的含义和基本构成
润腔是我国民族声乐中特有的一种现象,从字面的意思进行分析,润腔指的是对声腔进行必要的润色和修饰。民族声乐唱法中的润腔主要包括了基本润腔和色彩性润腔两大类。基本润腔所主要表现的是声音的连断、节奏和速度等方面的变化,其目的是突出个性和音乐要素,常见的手法有连腔、断腔、速度润腔和力度润腔。色彩性润腔从构成方面来看,则主要包括了音色变化润腔和装饰性润腔两种;对于民族声乐而言,因情绪和音色发生变化而产生的润腔种类有很多,常见的包括哭腔、笑腔和花腔等;而装饰性润腔的作用就是对旋律加以点缀使其更加富有表现力和美感,其方式主要包括了倚音、波音、滑音和颤音等,这种装饰性的民族声乐唱法具有较强的主动性、灵活性、即兴性和独创性。
二、民族声乐演唱中的润腔美
(一)润腔旋律的造型美
民族声乐中的润腔美的最基本特征就是旋律造型美。在我国民族声乐的发展和演变的过程当中,润腔起到了极为重要的实际作用。民族声乐旋律形成的基本要素包括了声、韵、调和句逗,其中声和韵的组合变化就是最基本的润腔单位,对于民族声乐的音乐形态会产生直接的影响,进而形成了风格迥异的艺术形式。例如在陕北传统民歌《兰花花》中,其采用了分节歌的形式,每节中有八段歌词,词曲的结合推动了情节的发展和情感的变化,对人物之间存在的矛盾冲突实现了突出体现,使得形象的塑造更加生动鲜活。
(二)润腔的抒情达意美
润腔技巧的合理运用能够对民族声乐的风格实现较好的呈现,其最终目的就是实现情感的抒发,因此民族声乐润腔美的另一表现就是抒情达义美。受到民族声乐发声方法独特性的影响,使润腔的使用手段也呈现出多种多样的特点,对语言腔格实现了模仿和延伸,进一步挖掘了唱词中所蕴含的深刻含义,从而对思想情感实现了淋漓尽致的表达。例如,在对《十五的月亮》进行演唱的过程中,为了能够准确地表达出战士的真挚情感,往往需要运用润腔对其进行必要的处理。
(三)润腔词曲的和谐美
民族声乐的润腔美好体现在词和曲之间的和谐上面,这同时也是润腔的基本要求。我国民族声乐的建立基础是汉语语言,对于汉语语言来说,其是由单音节词所构成,且每一个音节中又是由声母和韵母等要素所构成,使得每个汉字的音节都具有着不同的声调。然而,在对民族声乐进行演唱的时候,词曲的结合是无法实现完全的统一的,当二者出现矛盾的时候,为了对两者的关系进行调节和平衡,就需要运用润腔技巧。例如《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歌曲的第一句“白云下面马儿跑”当中的“跑”是上声字,为了保证声调的正确性,在对其进行演唱的时候要采用倚音的润腔技巧。
(四)润腔的风格色调美
润腔音色出现变化的主要原因是对滑、颤、擞和假声等发声技巧的运用,且润腔中的音色变化、吐字方法等都会对声乐作品色彩的形成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不同演唱者对同一个曲调的演唱因此也会呈现出较大的差异性。例如著名艺术家梅兰芳老师在其晚年的时候对《穆桂英挂帅》进行排演的时候,在对“难道说我无有为国为民一片忠心”一句进行演唱的时候,其在“忠心”二字的处理上采用了立音和刚音的技巧,通过下行前倚音对力度实现了增强,表现出了巾帼英雄重上战场的威武英姿与和雄心。
三、结束语
总的来说,润腔是我国民族声乐演唱中的一项重要技巧,是民族声乐审美心理的一种外在表现,是使得思想情感更加形象化、深刻化的重要手段。民族声乐中的润腔技巧十分独特,具有多种表现形式,要求演唱者需要对不同的润腔技巧实现充分的把握,从而提高自身的演唱能力和水平;只有正确地认识到了润腔对民族声乐的重要性,才能使得演唱与观众的审美需求之间实现高度的统一,对于演唱者形成独具特色的演唱风格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兰晓薇.1984—2005年民族音乐中的润腔研究[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57-159.
[2]令狐青.中国民族声乐理论研究刍议——以汉族民歌“润腔”理论研究为例[J].文艺研究,2014:154-157.
[3]王江奇.润腔在民族声乐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0.
[4]张建国.融时代激情抒传统韵味——谈艺术歌曲《别姬》的审美意境与润腔特色[J].人民音乐,2009:36-39.
作者简介:许静哲(1982—),女,辽宁大连人,蒙古族,本科毕业于沈阳音乐学院民族声乐系,硕士研究生毕业于首都师范大学音乐学院,现为沈阳音乐学院艺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民族声乐演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