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汉卿元杂剧近十年综述

2016-02-03

北方音乐 2016年20期
关键词:关汉卿元杂剧杂剧

代 文

(江苏师范大学,江苏 淮安 223001)

关汉卿元杂剧近十年综述

代 文

(江苏师范大学,江苏 淮安 223001)

元杂剧的诞生,在金元之交。它是综合了多种艺术形式的基础上产生的,这是艺术史上的一次革命,一个空前的创举。关汉卿作为元杂剧最具代表作性的作家之一,是“元曲四大家”之一。他编有杂剧67部,现存18部。其中《窦娥冤》、《救风尘》、《望江亭》、《拜月亭》、《鲁斋郎》、《单刀会》、《调风月》等,是他的代表作。关汉卿杂剧的题材与形式不仅广泛而且多样化,其中有喜剧,有悲剧,有英雄的壮烈故事,有恋爱故事,有家庭妇女问题,有官场公案。杂剧题材大多反映了社会现实,生活面很广,真实具体。“揭示了社会各方面的矛盾,对不幸者寄多深厚同情,高度结合思想性与艺术性。”

关汉卿;元杂剧;综述

王国维作为中国戏曲史及戏曲理论的开创者,对戏曲的起源与发展演变做了极为详实的梳理,并以深厚扎实的国学根基与传统的治学方法,融入西方哲学美学理论,对元杂剧的研究取得了前无古人的卓越成就,将全新的文学观念融入其中,深入了对元杂剧的认识,并有力提高了之前“鄙夷不复道”的元曲地位。2014年共收集与关汉卿的元杂剧研究有关的论文一共22篇。单从数量上看,比上一年度多5篇。其中关于人物形象研究的文章有6篇,关于关汉卿元杂剧作品研究的有6篇,关于悲剧性色彩研究的有4篇,关于关汉卿元杂剧中美学研究的文章有2篇,关于关汉卿元杂剧综合研究的文章有4篇。

关于关汉卿元杂剧人物形象研究的方面,骆云飞发表的《论关汉卿作品中的女性形象》(《芒种》第464期),文章主要从关汉卿所塑造的女性形象、关汉卿剧作中女性形象的成因分析和女性形象的重要意义。在塑造女性形象中,作者分为三种女性形象:受压迫的普通妇女、社会底层的娼婢形象、上层社会的大家闺秀。所用到的作品中的人物有:《窦娥冤》中性情柔弱、心底善良、恪守妇道、温柔贤惠的窦娥;《望江亭》中胆大细心、勇敢泼辣的谭记儿;《救风尘》中天真人性的宋引章和胆大心细,足智多谋,聪明机智的传奇青楼女子赵盼儿。“她追求的不仅是人身自由和地位改变还有人格尊严和自我独立,她竭力维护红尘女子的尊严要求社会尊重自己和姐妹们。”《金线池》中对风尘女子的生活有着跟深刻认识的杜蕊娘;《拜月亭》中勇于追求自由爱情婚姻的尚书之女王瑞兰等。之所以塑造这些人物,是因为元朝黑暗的社会制度,卑微的社会地位和作者鄙视世俗的个性。最后阐述关汉卿通过塑造这些女性形象讴歌了传统女性的坚韧不拔、机智勇敢,批判了黑暗的社会制度。陈晓婉发表的《关汉卿女性意识思考》(《文学研究》),文章主要以关汉仰的旦本戏为主要研究对象,窥视出他剧中体现的女性意识的两个方面:淡漠男尊女卑的观念,尊重女性的独立人格;对传统观念的反叛,对人欲的肯定。同时也看出关汉卿的女性意识的局限。另外,还有朱之润发表的《关汉卿作品中女性形象的身份意识觉醒》(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第161期)、张俊强发表的《关汉卿和莎士比亚作品中女性形象的对比研究》(《文学评论》)、孙冲发表的《关汉卿笔下窦娥节妇形象之我见》(《文学点评》),这些文章都是研究关汉卿杂剧中女性形象的。张小玲发表的《关汉卿笔下男性形象弱化现象研究》(《前沿探索》),文章主要阐述了杂剧作品中存在弱化的男性形象的一些现象:忽略男性的身份地位,减弱男性的担当责任,丑化男性的恶劣品行这些现象。此外,还有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元代统治者重武轻文,废除科举制度,使元代文人无法实现自身的价值,产生了自卑情绪,关汉卿笔下的男性人物的软弱无能就是这一社会状况的反映;其中除了社会因素之外也存在个人因素,关汉卿受中国传统思想的影响,他的传统审美理念是儒家的中庸与敦厚,但是元代统治者的入住使儒家传统道德规范受到束缚,从而使强烈的男性意识消磨。作家通过这些传达给读者是对这类现象的反思,表达了对当时社会状况的不满与愤懑。

关于关汉卿元杂剧作品的研究,韩春萌发表的《法制与文学的珠联璧合——关汉卿《窦娥冤》的文学价值新探》(江西教育学院学报第2期),这篇文章主要以《窦娥冤》这部作品阐述法制与文学的关系。提到关汉卿以戏剧形式宣传法制,进一步推动了法制文学的通俗化、大众化。深刻的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黑暗和法制状况,在法制文学的发展上起了重大的作用。一方面,关汉卿的公案剧是法制与文学的关系更加密切,另一方面,关汉卿的《窦娥冤》等公案剧使法制文学与人民大众的关系更加密切。《窦娥冤》、《蝴蝶梦》等杂剧之所以至今活跃在戏剧舞台上,是因为公案剧在当时社会上有着广范的影响。另外,还有在《影视戏剧》张浩然发表的《浅论元杂剧《窦娥冤》中的法理解读》也是通过《窦娥冤》这部作品体现当时社会的法理的存在。乔梦冉发表的《管窥关汉卿和莎士比亚婚恋思想之异同——以《拜月亭》和《罗密欧与朱丽叶》为例浅析》(《戏剧之家》第10期),这篇文章也是通过关汉卿的《拜月亭》和莎士比亚的《罗密欧与朱丽叶》两部作品的对比,作者从中西方文化的角度切入,以一个新的视觉,对比浅析中西方婚恋思想的异同。文中写到关汉卿与莎士比亚婚恋思想的相同点,通过这两部作品,二者都鲜明的体现了男女主人公在对待爱情婚姻上的态度,均体现了剧作家进步的人文思想,以情为本,提倡追求自由的爱情,坚持自主的婚姻,自己有权力决定追求自己的幸福。两个剧作家的婚恋思想有很大的相似性,但因为文化及时代的不同等因素,二者也有明显的差异。如:婚恋模式不同。在西方“要么是一见倾心,要么是两人逐渐的情投意合。”而在关汉卿的笔下的婚恋模式则是“患难见真情”。王艳平发表的《试论关汉卿杂剧《望江亭》的喜剧意味》(《中国韵文学刊》第3期),文章主要阐述了《望江亭》多重的喜剧意味。“局”里设“局”环环相套的情节设置,切中肯綮、体贴入微的世情演绎,不失褒贬、温文通达的人物品评,加之诙谐、夸张等技法的使用,充分体现了这是一不传世经典。谢应天发表的《以关汉卿的名著 《调风月》使其地名增加了无限的光彩》(《地名文化》)这篇文章也是以关汉卿的作品《调风月》为例写得有关地名的文章。可见,在关汉卿的作品中寓意之深,值得后人研究。

所谓“悲剧”,鲁迅说:“悲剧就是将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关于关汉卿创作悲剧性的体现方面的,吴雪美发表的《“悲剧性”叙述与反讽效果——关汉卿《蝴蝶梦》文本解读》(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学报第4期),文章主要《蝴蝶梦》结合文本叙述与舞台叙述的特殊要求,以“悲剧性”叙述手法进行创作,剧情发展弥漫着浓郁悲剧气氛,但关汉卿却在结尾处笔锋一转,以喜剧形式落幕,让《蝴蝶梦》戴上“喜剧”的光环,产生明显反讽效果,“以悲剧叙述,以喜剧结局”根源在于:元杂剧创作形式的特殊要求;儒家伦理观念惩恶扬善的历史要求;以不现实喜剧结尾消解!悲剧"所带来的痛苦。刘菲发表的《论关汉卿《救风尘》悲喜剧艺术》(《文教资料》第16期),这篇文章主要阐述了《救风尘》每一层面喜剧背后的悲剧意味,说明作家这样的表现手法是形喜实悲的特点。其实际意义是揭露更彻底的悲剧实质。同样,李雪静发表的《新探关汉卿杂剧中妓女从良的悲剧实质》(《神州文学》),这篇文章也阐述了《救风尘》中妓女从良的实质。在其背后也有着深厚的悲剧意味。在最后,作者总结出,妓女从良,一方面是为了摆脱性工具命运的悲剧,一方面是为了融入男权社会。

关于关汉卿元杂剧审美与美学方面,丁红丽发表的《从《窦娥冤》看关汉卿的反儒学意识》(《信阳师范学院学报》第6期),文章主要阐述《窦娥冤》是元杂剧中一部经典悲剧,大多数研究者认为此剧表现了关汉卿对封建社会黑暗统治的批判及对女性节烈孝顺、善良美好及反抗精神的赞美。实际上,《窦娥冤》通过窦娥的悲剧遭遇表现了关汉卿对追求功名不顾亲情的瑜伽功名关的批判,对盲目行销的儒家孝道关的批判以及对违背人性的儒家贞节观的否定,这种思想意识与元代社会阶层变化导致文人社会地位下降以及关汉卿长期与下层劳动人民的接触有关。同样,魏小利发表的《论关汉卿杂剧对儒家文化的接受与反思》(《重庆科技学院学报》),文章主要阐述关汉卿杂剧对儒家的天命观念、济世安邦的功名意识,以及忠义君子的人格精神等多个方面都有丰富的表现和阐释,可谓包罗众相,内蕴丰富。同时,关剧极富启发性,这在于关剧在吸收与接受儒家文化时,又处处表现出怀疑与反思:天命虽不可违,但其惩恶扬善的功能并非时时凑效,虽一心求取功名,而得以安家立命的功业非但不能封妻荫子,更不是最终归宿;世所向往的君子往往不及一介女辈等。关汉卿对儒家文化的反思,使关剧更显厚重而丰富。

关于关汉卿元杂剧综合研究的文章,龙灿宇发表的《论关汉卿杂剧的冲突设计——兼与马、白、郑比较》(《作家作品》),文章主要阐述关汉卿杂剧的冲突设计以观众的兴趣和观演心理为中心,让人们有“戏”可看;与四大家中的马致远、白朴、郑光祖相比,关重“戏”味,马、白、郑更重“情”味。文中作者阐述了关剧中冲突双方始终处于紧张对立之中,他们相互的抵触!斗争尖锐有力,能够激发观众热情,让人们觉得有戏可看。并且作者举例说明。李彩云发表的《中国古典戏曲课堂教学创新——意关汉卿戏曲教学为例》(《牡丹江大学学报》第4期),这篇文章主要以关汉卿戏曲教学为例,以《窦娥冤》一剧的实践性总结学习达到以点带面的学习关汉卿其他的杂剧创作。还有其他两篇是关于关汉卿元杂剧语言的研究,分别是王振宪发表的《关汉卿杂剧同位短语研究》(《山东师范大学学报》),文章阐述了关汉卿杂剧文本相对保持完整,可以形成一个较为充足、相对封闭的语料系统,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再加上关剧中的文本语言和戏剧人物语言比较近当时的口语,具有较高的语料研究价值。尤其是关剧中的同位短语,数量庞大,类型多样,既留存了一定的上古汉语语法的影子,也出现了大量和现代汉语同位短语比较接近的结构形式和意义类型。具有十分重要的对比研究价值。还有在《文学研究》第4期上胡平、李朝运、李世前发表的《关汉卿元刊杂剧称呼语探微》。

通过对关汉卿元杂剧的论文收集发现,有关这个研究发表在核心期刊上的论文很少。虽然论文数量比以往多一点,但是比较好的文章并不多。大多都人云亦云。个别质量不太好的文章中还出现错别字的现象。比如:“元代”写成“元带”,这样低级的错误不止一篇文章出现。关汉卿被称为“元杂剧四大家”之首,是中国戏曲的奠基人。是推动元杂剧脱离杂剧的“母体”走向成熟的杠杆,是标志着戏曲艺术创作走上高峰的旗杆。所以,笔者认为,对于关汉卿元杂剧的研究方向不应该只仅仅局限于以上这些方面。而且有关元杂剧美学研究的文章少之又少。早在王国维的《宋元戏曲史》中王国维先生总结出“自然”说、悲剧说、意境说三大范畴,用文学美学理论丰富和发展了戏曲理论。除此之外,如:元杂剧文体研究,审美研究,等这些方面也应该多做研究。笔者希望在以后能够看到更多关于关汉卿元杂剧研究的文章。

[1]《中国大百科全书·中国文学》上卷,1986.

[2]王琳.王国维戏曲理论中的元杂剧研究述评[J].艺术天地.2013,(236).

[3]王永红.《试论关汉卿笔下被侮辱被损害女性形象的典型意义[J].重庆职业技术学院,2004,(3).

[4]巴尔扎克.人间喜剧(14 卷)[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7..

[5]鲁迅.鲁迅文集(杂文卷)[M].北京:当代世界出版社,1982.

代文(1990—),女,江苏徐州人,江苏师范大学,2014级音乐学院研究生,研究方向:音乐表演。

猜你喜欢

关汉卿元杂剧杂剧
关汉卿
赵琦美钞校本古今杂剧的戏剧学阐释
对“京都学派”元杂剧曲词评点的诠释
“唯以杂剧为正色”年代考
戏词救命
元杂剧勃兴之演剧根源探论
英语世界元杂剧家地位的定量分析
朱有燉杂剧版本新探
话剧《关汉卿》:半个世纪的历史回响
新见晚清民国传奇杂剧七种考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