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萨克斯爵士乐部分扩展演奏技术

2016-02-03

黄河之声 2016年3期
关键词:萨克斯爵士

陈 晞

(安徽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安徽 芜湖 241000)



浅析萨克斯爵士乐部分扩展演奏技术

陈 晞

(安徽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安徽 芜湖 241000)

摘 要:萨克斯出现于1840年,是一种将木管和铜管有效结合发明出来的新乐器家族。由于出现年代相对其他乐器较晚,因此入门难度相对较低,并相对容易产生新的扩展演奏技术。相对古典传统演奏技法,爵士萨克斯拓展技术显得相对极端且与古典音乐背道而驰,因此如何分析和看待爵士乐拓展技术的存在意义成为本文焦点。本文着重界定爵士乐中部分拓展技术的演奏方式,以最有代表性的bebop和hard-bop风格作为背景通过实例分析“du-da”吐音和非常规音程的存在价值。查理帕克在bebop体裁中大量使用‘du-da’吐音使爵士乐摇摆风格得以体现,同时约翰柯川在hard-bop体裁中对非常规音程的运用使其脱离传统音高、音程的限制,并成为用相对音高表现精神世界的一种手段。由此可以看出萨克斯拓展技术为爵士乐演奏家们提供了新的创作平台,不仅进一步丰富了爵士乐本身的风格体系,同时也为创造新的爵士乐体裁和风格添砖加瓦。

关键词:萨克斯;爵士;拓展技术;非常规音程;约翰柯川

萨克斯是一种为大众普遍了解的木管乐器,自1840年萨克斯诞生以来,这个乐器门类经历了170多年的发展历程。虽然与同在欧洲诞生的其他西方管乐器相比,萨克斯还是非常年轻的乐器家族,但萨克斯演奏的发展成熟度并不落后于任何西方古典乐器。相对而言,萨克斯本身就是对现有西方乐器的结合和重铸,不仅融合了当时波姆式长笛的发声原理,更是将铜管乐器特有的金属音质融入了更稳定更便于控制的木管演奏机构。就这个乐器本身来说,它有着独特的音色,金属质感极强,但同时也改进了铜管乐器无法单纯靠手指控制来快速改变音高的不便。因此可以说萨克斯本身在为演奏者快速学习演奏技法上大开方便之门,这也么萨克斯会给大家留下容易上手,适合初学者短期出成绩的印象。

另一方面来说,按照乐器结构和演奏方式来划分,萨克斯应属于木管乐器,与黑管,长笛等典型木管乐器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因此萨克斯的通用性非常好,特别对于有木管基础的演奏者可以极大缩短其掌握新乐器演奏技法的时间,很多时候甚至可以直接借用其他木管乐器现有的演奏技术。这就使得萨克斯这门乐器在乐器演奏技术这个方面有了一个很高的起点,特别是在接受其他木管乐器现有演奏技术之后,更容易衍生出新的演奏技术。随时间推进至20世纪,现代音乐的发展和乐器制造工艺的改善快速提高了萨克斯家族在各种音乐风格中出现的几率,而出现几率的增加恰恰促使萨克斯衍生出了更多扩展技术,甚至于曾经被认为是错误的发音方式都逐渐随着现代音乐配器和音色效果制作的发展而转变为扩展技术。同时这些技术又随着现代音乐即兴演奏的发展,而被广泛的应用于发展旋律和音乐动机。由此,萨克斯的扩展技术与现代音乐即兴演奏的有效结合促进了萨克斯扩展演奏技术的实用化。换句话来说,萨克斯演奏者为了更进一步使自己的演奏能力有所提高并有效应用已知的扩展技术,必然需要知道:1.首先区分出哪些是萨克斯的扩展技术,以及其基本的演奏方法。2.如何通过学习现有的案例来了解萨克斯扩展技术与即兴演奏的有效结合。

在上文中,我们提到了萨克斯扩展技术主要出现于20世纪。首先我们需要确定的是;这些扩展技术并非传统意义上的除正常乐器音程演奏之外的技术。这一时期西方音乐中大量使用萨克斯的音乐风格就是美国的爵士乐,而萨克斯被更多了解和知道是以爵士乐在20世纪大跨度的发展为背景,由此可以看出萨克斯很多的扩展技术是游离于古典音乐风格之外。那么古典音乐中木管乐器经常使用的演奏技术如吐音,滑音,超高音,等传统常用技法无法代表上文中提到的扩展技术。换一种方式来理解,就是在早于20世纪初的萨克斯古典音乐作品中出现的常用演奏技术都可以在本文中界定为常规技术,而在此时间之后的爵士乐作品中出现,并被大量使用的非常规演奏技术基本都可以归类为上文意义中的扩展技术。

爵士乐作品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拓展技术就是“du-da”吐音和非常规音程,这两种技术不仅区别于古典音乐中的传统演奏方法同时也被20世纪的爵士乐演奏家大量使用于爵士乐萨克斯演奏,成为具有代表性的演奏方式。

“du-da”吐音:在大多数爵士乐萨克斯即兴演奏中,演奏家会刻意改变吐音的性质,为了凸显出爵士乐本身的音乐风格,一种称为“du-da”吐音的扩展吐音技术被大量应用于此类音乐当中。“du-da”吐音本身是建立于萨克斯吐音基础之上,演奏者通常可以通过两种方式来完成此类吐音。第一种方式需要借助舌头轻轻压住哨片的任意部分,在阻止哨片完全震动的同时保持正常气息,使乐器发出类似“Du”的不完全震动声。而后,快速将舌头移开,使哨片突然处于可以完全震动的状态,并使乐器产生“da”的突强吐音。之后将二者结合起来交替使用产生“du-da”吐音。另一种方式是借助喉部压住气息使乐器产生“wu”的不完全发音,而后再使用“da”的突强吐音来产生“wu-da”的吐音效果。此种吐音在实际演奏时会结合反拍重音,使音乐律动产生摇摆的感觉,随着在爵士萨克斯演奏中被大量运用并逐渐占据主导地位,并在20世纪初爵士乐历史中的swing时期和bebop时期成为了爵士乐萨克斯演奏的最基础要素。在这一时期摇摆弱拍切分法被广泛采用,在萨克斯演奏上集中表现于“Du-Da”吐音中,而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莫过于bebop音乐的创始人之一查理帕克(Charlie Parker)。帕克的演奏旋律主要由大量集中的八分音符或者十六分音符组成,演奏速度快的同时,音符的颗粒性也非常强。在查理帕克所有的作品中《Confirmation》一曲是具有其4/4拍摇摆演奏风格代表性的,在此首乐曲演奏过程中查理帕克充分利用了特殊吐音来营造出摇摆切分的韵律感觉。特别是在其即兴演奏的第二乐段当中,当乐句是由稳定的八分音符所组成时,查理帕克会在每小节重拍和弱拍上使用“du-da”吐音。而正如上文分析所述,“du-da”吐音使用时“du”会产生弱拍的感觉,相反“da”则产生强拍的感觉。所以每当帕克在(强拍-弱拍-强拍-弱拍)的八分音符节奏模式中“du”用在强拍“da”用在弱拍时,便顺利营造出强弱拍模式的反转感觉,使原本的(强-弱-强-弱)变为了(弱-强-弱-强)。在听觉感受上这样的反转打破了传统音乐中节奏模式,并与听众以往的听觉习惯反道而行并使听众产生音乐摇摆的错觉。由此可见,“du-da”吐音作为爵士乐萨克斯演奏中的拓展技术,其实际使用的价值在于运用古典演奏的记谱法结合拓展技术将强弱拍反转从而创造出新的摇摆节奏模式,并使其广泛运用于bebop之后的多种爵士乐流派和爵士乐曲体裁。

非常规音程:在爵士萨克斯演奏中,非常规音程常作为制造有趣旋律的元素,在听觉感受上结合标准音高,通过在标准音程之间插入非标准音程来刻意制造出游离于调性之外的音律。由于这一拓展技术可以为即兴演奏旋律本身带来意想不到的变化,而被爵士乐演奏家广泛用于创造特立独行的即兴演奏旋律,而通常这些旋律段落都能显示出无比的魔力,从而进一步满足听众的需求、引起听众的共鸣。这一技术也是通过拓展对萨克斯哨片的控制来实现;演奏者的口型松紧结合对哨片的压力可以改变萨克斯的音准。在传统音乐体系中,音准作为音乐的基本要素之一,被视为音乐演奏的基本技巧。而演奏者学习萨克斯的过程中也会被指导如何使用这一技术取得标准音高,并维持十二平均律在萨克斯上的表现。而爵士乐演奏中,作为拓展技术的非常规音程就需要反其道而行之,明确来说就是在掌握了十二平均律的标准音高的基础上,通过运用改变口型和哨片的压力点可以改变音高的技术,在特定的乐曲中使音高游离于两个标准音之间。这一扩展技术的使用主要是随着爵士乐hardbop体裁的兴起而逐渐显露出来,而其中hard-bop最具有代表性的演奏家之一便是约翰柯川(John Coltrane)。柯川的音乐主要是以翻页乐句(sheet of sound)和印度音乐元素为特点,在他的作品中,听众可以明显分辨出其中的乐句一直处于变化当中,频繁的四度转调以特殊的三度间距和旋作为基础。而在听觉感受上就如同翻书页一般,每一句有着稳定的和声模式,但同时每一句的对比又非常清晰,频繁,迅速。在约翰柯川的晚期作品中,翻页乐句和印度微分音阶的结合创造出柯川特立独行的音乐风格,不同于以往的任何爵士乐音乐体裁。特别是在他的专辑《Om》当中,我们可以发现微分音阶等非常规音程用于萨克斯的演奏当中。柯川本人将《Om》视为“神圣的印度教音节”,并描述自己的音乐是“诞生音节,重要词句,和全能的语言”。虽然《Om》是反常规的音乐作品,以古典音乐的标准来衡量,它过于极端,但柯川以非常规音程作为表现手段,将自己对宗教的理解反映于音乐当中。在此,非常规音程的应用成为了一种技术手段,柯川通过这一手段将音高相对化;听众可以听出音节的变化却无法用十二平均律体系来界定绝对音高。换句话来说,柯川通过运用非常规音程,将音节变为自己精神世界的现实反映。相对于古典音乐来说,非常规音程确实扩展了音乐在精神世界的探索,使音乐演奏者更多了一种探索音乐精神的手段。在柯川之后陆续有更多爵士乐演奏家如奥奈特科曼(Ornette Coleman),克里斯波特(Chris Potter)等人在他们的音乐中不断的将非常规音程作为乐句组合的元素,虽然每个人的运用方式大相径庭,但不可否认的是:非常规音程已经在爵士乐领域被广泛应用,成为创作萨克斯演奏者们创作爵士乐即兴独奏的扩展技术。

综上所述,萨克斯的演奏技随着20世纪爵士乐的发展而被逐渐拓展,原本在早期古典音乐中从出现过或从未被应用过的拓展技术层出不穷,作为两大爵士乐风格代表的bebop和hard-bop都是广泛使用了各种拓展技术,即使有时在听觉感受上与传统的古典音乐审美背道而驰,但不可否认其作为推动音乐风格发展的基本手段被萨克斯演奏家们频繁使用的现实存在价值。而与此同时“du-da”吐音和非常规音程确实引导了两个爵士乐体裁的潮流,一个为爵士乐摇摆感在萨克斯上的体现奠定了基础,另一个则为爵士乐即兴演奏在纯表现力的扩展上提供了有力手段。它们都以其非凡的首创意义为爵士乐演奏家们提供了新的创作平台,不仅进一步丰富了爵士乐本身的音乐风格,同时也为创造新的爵士乐体裁和风格添砖加瓦。■

[参考文献]

[1] “Charlie Parker”.The New Grove Dictionary of Jazz.Retrieved 23 April 2012.

[2] “John Coltrane Biography”.The John Coltrane Foundation.May 11,2007.Retrieved June 29,2009.

[3] Porter,Lewis(1999).John Coltrane:His Life and Music.University of Michigan Press.

猜你喜欢

萨克斯爵士
爵士啦啦操“跳跃类难度”动作运用分析——以2019年啦啦操世锦赛前六名为例
多元文化视域下萨克斯艺术特质的理解与认知
听音乐也能如此简单 Rogers乐爵士|LA502网络音箱
全面预算管理在七星关爵士空间装饰部的应用初探
丢了两元钱的车
谈爵士萨克斯基础练习中的若干问题
公园那边有人在吹萨克斯
萨克斯的多元艺术属性与艺术价值表现研究
谈音乐中萨克斯音色的独特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