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美丽乡村建设背景下大学生村官就业行为研究*
——以浙江省为例

2016-02-03吴莎琪徐添城

法制博览 2016年15期
关键词:大学生村官美丽乡村浙江省

刘 杏 吴莎琪 徐添城

浙江传媒学院,浙江 杭州 310018



美丽乡村建设背景下大学生村官就业行为研究*
——以浙江省为例

刘杏吴莎琪徐添城

浙江传媒学院,浙江杭州310018

摘要:“大学生村官”是近年来频繁出现的一个全新词汇,随着美丽乡村建设的不断推进,农村对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加,“大学生村官”成为历史的必然选择。浙江省积极推进美丽乡村建设与发展,为大学生到农村就业提供了机会,也为高等教育如何面向新农村建设提出了新的命题。本文将从美丽乡村建设的大背景入手,立足浙江农村,通过文献资料和调研走访的形式探寻并验证大学生村官就业意愿、离职倾向影响因素,以分析和解决大学生村官“下不去”和“留不住”的问题,为浙江省大学生村官政策的进一步完善提供理论支持。

关键词:美丽乡村;大学生村官;就业行为;浙江省

一、美丽乡村建设背景下大学生村官产生的背景与作用

(一)美丽乡村建设背景

继我党于2005年首次提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这一宏伟历史目标之后,浙江省积极响应党中央号召,认真开展并完善美丽乡村建设机制。近几年来,浙江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走出了一条绿色发展之路。在发展道路的推动下,农村对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加,迫切需要知识化、年轻化、创新化的大学生加入建设潮流。这为大学生村官的形成奠定了基础,也为高校大学毕业生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

(二)大学生村官政策背景

为积极响应党的号召,推动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为浙江省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有力的人才保证,近年来浙江省不断加大了对大学生村官就业的政策支持。从2006年开始,浙江省委办公厅和省政府办公厅相继印发了《关于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农村和社区工作的实施意见》,出台了《关于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工作的意见(试行)》及相关实施细则、《中共浙江省委办公厅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大学生村官工作的实施意见》等文件,为浙江省高校毕业生应聘大学生村官打下了政策基础,提供了相应的保障。

2013年,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健全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工作的服务保障机制,提高公务员定向招录和事业单位优先招聘比例。”这进一步为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工作提供了有力的组织保障。至此,大学生村官这一岗位得到了系统的政策支持,也起到了促进作用。

(三)大学生村官在建设美丽乡村中的作用

让更多优秀的大学生进入农村基层单位,可以让现在农村干部文化素质得到优化。现在,我国农村基层干部的年龄普遍较大、文化水平较低、思想观念不够先进等问题,挑选优秀高校毕业生进入农村基层锻炼,可以很好的弥补目前基层干部层次不齐问题,给基层干部队伍中注入新鲜血液,使其焕发新的活力,从而使农村基层干部结构得到调整,提升其在工作中的创造力和战斗力。

二、浙江大学生村官的工作现状与困境

截止目前,浙江省已累计选聘30222名大学生村官,13504人在岗,2588人担任村两委干部,其中担任村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的98人,进入乡科级领导班子的114人,列入乡科级后备干部的254人,自主创业的1221人。

(一)工资福利低,地区差异大,贫困地区“村官”扎根农村困难

大学生村官对自身生活状况的满意程度可以通过其薪资水平来衡量。从浙江省多个农村情况来分析,只有一些经济较繁荣地区的大学生村官的薪资待遇相对较高,如义乌、富阳以及萧山等省内东部区域的大学生村官月工资大约平均是2500元左右;而像衢州、丽水等省内中西部欠发达地区的薪资待遇就非常低,只有1000元-2000元。关于这个薪资,村民和大学生村官都普遍认为待遇过低。通过走访调查发现,有46.21%的大学生村官对其目前的薪资水平表示并不满意。

(二)缺乏农村工作的专业技能,难以发挥自身优势

当前大学生在高校学习的过程中,所掌握的专业知识,难以在农村工作中得到有效的应用,和农村工作的实际需求之间有着较大的差距,约有49.78%大学生村官认为在学校里所学的专业知识在实际工作中的作用甚微。

关于大学生村官专业调查的数据也显示,发现仅有4%的大学生村官的本科专业是农学,而经管类专业的村官也仅仅只占到了21%的比例。人才供给类型和农村人才需求类型之间存在有一定程度的偏差。

(三)身份尴尬,缺乏归属感和安全感

较多大学生村官遭遇经济窘迫、身份尴尬的难题。如果说工资水平说明了待遇状况的话,那么身份问题则道出了待遇问题的实质。许多大学生村官在不同时间接受调查时,说出了几乎同样内容的诉求:他们需要一个明确的身份。身份尴尬的问题将产生两方面不良影响:第一,妨碍大学生村官在农村有效开展工作;第二,尴尬的身份在较大程度上导致大学生村官的定位模糊。

(四)期望值高,功利性强,前途发展困惑

大学生村官往往有着远大的志向和发展愿景,然后在晋升与激励机制并不健全的情况下,在农村的未来发展方向前很不确定,有些大学生也会因此不得考虑放弃继续留守,另谋其他出路。调查发现,27.08%的村官明确表示会选择离开,而对此表示不确定的大学生村官比例也同样高达34.69%,选择留任的村官所占比例仅为21.23%。上述情况的客观存在,对于农村地区的人才梯队建设显然是非常不利的。

三、探寻新农村建设和大学生村官合理充分就业的双赢途径

(一)强化政策与制度创新,解决“村官”身份困境

“大学生村官计划”被认为是一项新农村建设在制度方面的创新活动,由于这个制度的“新”,很多机制还没有完善,比如说形成机制、退出机制以及激励机制,这些就需要在法律和政策上给与突破,为其在制度方面创造有利因素。政策要想获得有效性、稳定性以及持续性,就必须保证其具有创新性和规范性,这也也是政策权威性的重要体现。第一步,要鼓励大学生担任村官,并且要为其建立制度上的和法性,还要健全村民自治法,赋予大学生村官以合理合法的一个管理者身份。第二步,将大学生村官政策明确化,在合理的范围内增加其政治待遇和经济待遇。

(二)健全大学生村官培训体系,提高村官综合素质

村官政策的实施同大学生村官本身的素质有着密切的关系,良好的个人素质往往能带来良好的实施效果。提高大学生村官的综合素质不但需要校方的努力,更需要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需要其建立健全大学生村官的培训机制。从实际出发,学校应该主要从这几个方面加强对大学生村官的培养:第一,加强大学生的素质教育,深化高等教育制度改革。第二,注重对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锻炼,特别应该多组织开展一些大学生到农村的实践活动,加深大学生同农村之间的了解。地方政府则应该主要从这些方面做工作:第一,多举办参观学习、知识讲座、经验交流等形式,提升其业务素质。第二,多对大学生村官进行引导。

(三)完善大学生村官待遇标准,提高工资待遇

大学生村官群体是一群刚走入社会不久的高校人才,他们一方面怀揣着实现自身价值的决心,一方面又承受着生活压力。跟不上大部分大学生的工资水平,对这些优秀的大学生村官来说,是不公平不合适的。在调查中,很多大学生村官表示,正在或曾经因为待遇问题考虑过另谋出路,显然工资水平已经成为影响大学生村官未来就业的一大原因。基于此,为了更好地留住人才,各级政府需要完善大学生村官的待遇标准,适当提高大学生村官的经济待遇和政治待遇。借助市场经济等手段,通过待遇吸引和留住人才,同时为大学生村官创造体现自身价值和实现理想的发展空间。

[参考文献]

[1]张维贵.论大学生村官与新农村建设[J].经济体制改革,2010(1).

[2]吕书良.新农村视角下大学生村官及其政策考量[J].中国农村考察,2008(3).

[3]李小彤.推进基层服务项目统筹协调发展[J].劳动保障世界,2014(14).

[4]吕洪良,吕书良.大学生村官政策需完善[J].农村工作通讯,2010(20):21-24.

[5]王娜.关于大学生担当村官的几点思考[J].商场现代化,2010(5):151.

[6]莫荣.健全促进就业创业的体制机制[J].中国老劳动,2013(12).

中图分类号:F249.21;F3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4379-(2016)15-0040-02

作者简介:刘杏(1985-),女,硕士,浙江传媒学院讲师,研究方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业教育、职业生涯规划、就业指导、学生管理等。

*浙江传媒学院辅导员专项课题(2014FDY015)。

猜你喜欢

大学生村官美丽乡村浙江省
《初心》
浙江省第一测绘院
2018年浙江省高中数学竞赛
2017年浙江省高中数学竞赛
大学生村官队伍建设问题研究
美丽乡村要靠富民产业支撑
美丽乡村建设中“三农”媒体的使命与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