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建设网络良好生态的行动指南——学习习总书记在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

2016-02-03殷陆君

传媒 2016年17期
关键词:舆论服务

文/殷陆君 朱 琳

建设网络良好生态的行动指南——学习习总书记在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

文/殷陆君朱 琳

习近平总书记在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谈会上对当前的网络新闻舆论工作提出了重要要求,“让亿万人民在共享互联网发展成果上有更多获得感”“网络空间是亿万民众共同的精神家园”“建设网络良好生态,发挥网络引导舆论、反映民意的作用”“网上网下要形成同心圆”等新观点、新思想对开展新的舆论环境、媒体格局、传播方式、网络生态下的新闻舆论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新闻宣传管理部门和新闻单位要高度重视、深入学习、努力创新、做好工作,在思想上高度重视网络舆论引导工作,在工作上精准有力,建设风清气正、生态良好的精神家园,团结社会各界共筑“同心圆”,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推动舆论引导能力和舆论引导体系现代化。

高度重视,发挥网络舆论引导工作的重要作用

互联网是推动信息革命的重要动力,它大大地改变了我们的经济发展、政治生态、社会生活、文化观念、生态空间,也大大地改变了舆论生成方式、传播广度和深度、人们思维观念。

网络舆论是治国安邦理政的重要工具。网络推动互联网经济快速发展,网络舆论引导社会多元发展。舆论导向正确是党和人民之福,舆论导向错误是党和人民之祸,必须高度重视运用网络引导舆论,传播真理、组织人民、推动工作、优化生活、科学发展、凝聚共识。

网络舆论是连接党委政府和人民的重要桥梁。互联网正在改变着党委政府和人民群众联系的方式、渠道,必须高度重视人民群众通过网络传递的民生诉求、工作要求、服务追求,必须对接人民群众反映民意的新方式、新方法、新载体、新途径。网络舆论是民意的晴雨表、民心的风向标,必须善于发现、敏于研判、乐于沟通、勤于服务,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快更多更好的政务和民生等服务。

网络舆论是推动改革发展稳定的重要动力。好的舆论可以成为改革的发动机、发展的推进器、社会的黏合剂;不好的舆论可能成为改革的障碍物、发展的阻拉索、社会的分离器。必须高度重视网络舆论动员功能、保障功能、促进功能、团结功能等功能作用的充分发挥,凝聚全国人民的共识心声,共同擘画,为实现“两个一百年”伟大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的同心圆。

网络舆论是建设人民精神家园的重要平台。13亿人民有7亿人上网,网络正在成为人们了解信息、获取知识、传递价值、思考世界的重要工具。网络空间天朗气清,生态良好,是人们健康和谐的精神家园;网络空间乌烟瘴气,生态恶化,是影响人们身心健康的污染源,甚至是民众的迷魂汤、杀人的软刀子、动乱的催化剂。要高度重视网络空间治理,加强内容建设,培育积极健康文化,涵养核心价值,建设主阵地、形成主旋律、激发正能量,建设健康向上、崇德向善、积极向前、包容向好的精神家园。

更新观念,做好新时期的新闻舆论引导工作

我们要充分利用网络媒体和信息化手段,构建领导思想意识形态、文化产品生产服务、新闻舆论引导工作新的体制机制,提高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事务的水平,加快建设法治政府法治社会法治国家的进程,培育铸造共同价值、树立共同理想、追求共同目标的氛围,完成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的重要任务。推动全球网络新秩序、新环境、新生态建设;要提升中国话语权、聚合世界能量,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文化,唱响中国声音,让中国观点深度影响世界,为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坚强的舆论保障和良好的全球舆论环境。

牢固树立主阵地意识。网络媒体已经成为人民群众接受新闻信息的主要来源,是舆论引导的主阵地,必须建设好、发展好。一是要有方向意识,群众在哪里,我们的工作就在哪里;受众在哪里,我们的新闻服务、产品就要送达哪里。二是要有建设意识,既要巩固传统媒体的优势,又要大力发展新媒体,更要加快推动媒体融合,为人民群众提供快速方便、有效有用的服务。三是要加快构建现代化的立体传播体系,丰富传播形态和传播样式,拓展传播渠道和平台终端,使我们的媒体传播更加快捷、覆盖更加广泛,为受众提供一切尽可能的服务。四是要有平台意识,为各级党政机关和领导干部要通过网络走群众路线提供平台,促其经常上网看看、了解群众所思所愿、收集好想法好建议,积极回应网民关切、解疑释惑、传播党和政府方针政策,使党和政府主办的融媒体成为联接人民群众的连心桥、实纽带,成为服务人民群众的便民窗、新平台。

牢固树立主力军意识。媒体是新闻信息传播的重要载体,传播速度快、覆盖面广、公信力强,党和政府主办的媒体及其新闻舆论工作者理所当然是舆论引导工作的主力军。舆论引导工作的任务在哪里,我们的着力点就在哪里。作为主力,就要尽职尽责,不能缺位失职。一是要当战士,不能当“绅士”,甚至逃兵。二是要转换观念理念,加快融媒体建设,做有影响力的媒体。三是要提升能力素质,培育全媒型、专家型记者,做有影响的媒体人。四是要突出重点,抓住重点人群,影响有影响的人;突出重点工作,有效传播、推动全局;抓住重点问题,解疑释惑、引导主流。五是要分层传播,提高分众传播能力,做好精准引导;提高移动传播能力,做好精准引导。六是要重视创新,提高产品创新能力,提高忠诚度和紧密性;提高服务创新能力,提高黏合度和稳定性。

牢固树立主方向意识。新闻工作在当今时代显得更重要的原因之一就是专业性。虽然时下“人人都有麦克风”,但是并不是所有的传播工具都具有媒体动员功能,也不是所有媒体都有新闻资质,更不可能“人人都是自媒体,个个都能当记者”。在我们当今的社会,有媒体功能的传播工具是少数,有新闻资质、有记者证的新闻工作者是少数。新闻舆论工作者需要更加专业的思维、专业的观念、专业的方法、专业的技术、专业的能力,也必将发挥一般人难以达到的深入细致观察社会、全面客观准确传递信息、有力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传递时代主流价值等专业作用。在声音多元、众声喧哗的网络语境,人们需要权威、主流、正声;在鱼龙混杂、泥沙俱下的网络空间,人们需要客观、准确、全面;在传播加速、产品创新的网络市场,人们呼唤专业、公信、有效。这就需要新闻舆论工作者在舆论引导中引领主方向,体现职业素养、职业道德、职业精神,彰显专业思维专业水平专业能力。作为新闻媒体人士,我们要发挥专业作用,做定向的指南针,当定调的定音鼓,当认真的校准器,为社会提供全面、真实、准确的新闻服务和聚合公信、权威、主流的产品服务。要尊重新闻规律,以专业作为,提供安全可信的优良信息服务;尊重媒体规律,以敬业作为,提供快速有效的新资讯和信息服务;尊重社会规律,以乐业作为,提供多元多向的新闻信息和多元产品服务。

抓住关键,做好新时期的新闻舆论引导工作

做好新时期的新闻舆论引导工作,必须把握规律、前瞻方向,面对现实、面向未来,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找准着力点、选好切入点,精准用力、统筹发展、有效施策、长远发展。

重在建设。目前,我国的网络技术和媒体融合水平在世界上是第二方阵,与世界一流水平还有一定的差距,只要我们加倍努力、扎实奋斗,是很有希望进入甚至赶超第一方阵的。而且,互联网技术和理念是更新速度最快的行业,媒体融合产品和服务是更新速度最快的行业之一,只要我们潜心钻研、努力创新,是完全可能在不长的时间超越前行者的。一是要发挥传统媒体在内容生产方面的优势,嫁接新兴媒体,通过融合发展,把传统媒体的内容原创、权威报道、深度解读、言论评论等优势向新兴媒体延伸,用专业权威的报道、理性客观的解读、深入独到的分析,做大做强主流舆论。二是要遵循新兴媒体微传播、快传播的特点和规律,用好新兴传播平台,努力抢得先机,覆盖多终端,在海量信息中及时发出响亮声音。三是要敢于创新,敢于使用新技术,创新观念,用最好的技术达到最高的水准,取得融合发展最佳效果。

要在管理。要统一管理度量衡,统一导向要求、内容标准和纪律约束,对网上网下、不同业态媒体进行科学、有效管理。坚持党管媒体原则不动摇,立好规矩、亮明底色、筑牢底线,坚持导向要求不含糊,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同样要遵守政治纪律、法律规范、道德底线和价值取向。坚持依法依规管理,建立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共通共融的管理制度法律法规。坚持时度效的要求,鼓励各种媒体各展所长、相映成辉,鼓励融媒体全方位全覆盖全流通,鼓励媒体走出去、服务全球、为国际舆论新格局作贡献。

好在导向。要建设主阵地,形成主力强大、主流响亮、众星拱月、丰富多样的媒体格局。做大主力,做强主流,提高融媒体水平和能力,使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通过科学的融合后继续成为主流媒体,使党和政府主办的新媒体成为受众欢迎的主流媒体。要抓延伸发展。把传统媒体的影响为向网络空间延伸,有效改变网上舆论生态,巩固壮大主流舆论。构建全方位、多层次、多声部的主流舆论矩阵,形成各具特色、分众传播、各展所长、引导有效的媒体生态。要把握导向,做亮正向、纠正偏向、突出主流、包容多元。做亮正面宣传,提升网上正面宣传水平,扩大正面宣传在网络空间的吸引力和影响力。做活经济宣传,服务经济新常态,推动改革发展,提高中国的国际影响力。做好热点宣传,对于社会热点工作重点改革难点,要做好快速反应、深度分析,全面把握、客观准确,主动引导、释疑解惑,理顺情绪、化解矛盾,为受众提供有效服务、满足即时需求,达到有效有力、科学合理地引导的目标。

基在队伍。队伍是事业之基,人才是发展之基,新闻舆论引导能否有效,关键要有一支好队伍。根要正,培育一支政治坚定、业务精湛、作风优良、党和人民放心的新闻舆论工作队伍。魂要清,深入开展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引导新闻舆论工作者做党的政府主张的传播者、时代风云的记录者、社会进步的推动者、公平正义的守望者。手要能,要全面提升融媒体下的业务本领,善用“十八般兵器”,培养“全媒记者”“全媒编辑”,生产更多“全媒产品”提供“全面服务”。制要活,要优化机制体制,促进人才流动,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用好人才。气要顺。要营造新闻舆论工作者的清风正气,对党有信心、对人民有感情、对国家有忠诚、对社会有责任、对事业有热爱、对理想有追求,锤炼脚力、眼力、脑力、笔力,培养有能力、体力、活力的全媒型人才,多出有思想、有品质、有温度的好作品。

作者殷陆君系中国记协国内部主任

朱琳系经济日报社国际部记者

猜你喜欢

舆论服务
服务在身边 健康每一天
服务在身边 健康每一天
阿桑奇突然被捕引爆舆论
服务在身边 健康每一天
服务在身边 健康每一天
服务在身边 健康每一天
招行30年:从“满意服务”到“感动服务”
国际“舆论战”对地方舆论工作的启示
西方舆论观的历史沿革
突发事件的舆论引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