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音乐的教化作用

2016-02-03唐皓月刘亚男

北方音乐 2016年4期
关键词:道德情感音乐

唐皓月 刘亚男

(西华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四川 南充 637000)



论音乐的教化作用

唐皓月 刘亚男

(西华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四川 南充 637000)

【摘要】在人类社会音乐实践活动中,音乐始终以其特有的教化作用促进着人类社会意识行为规范的形成与发展。本文立足音乐的教化功能,从音乐于道德情感、心理行为以及音乐在现代学校教育中的重要性等方面对音乐的教化作用进行了较为深入的阐述。

【关键词】音乐;教化作用;道德情感;心理行为;现代学校教育

古圣人孔子曾说:“移风易俗,莫善于乐”,即想要改变社会风气与民风习俗,没有比音乐更好的方式。可见音乐对人类社会良好风气的形成具有莫大的影响与作用,这种作用即音乐的教化作用。所谓“教化”,主要为我国古时儒家所提倡的政教风化与教育感化。然而,我们不得不承认,音乐确是以其本身独特的魅力,培养着人们的道德情感,规范着人们的行为意识。音乐在历史的长河中生生不息,在我国现代学校教育中,音乐以发挥其教育感化的作用,促进着我国学校教育的全面发展。

一、音乐的教化作用

(一)道德情感的培养

荀子认为“声乐之入人也深,其化人也速”(《荀子·乐论》),并且认为音乐可以“广教化,美风俗”(《荀子·王制》)。我国近代著名教育家蔡元培先生在《北大音乐研究会演讲词》中说:“所望在会诸君,之音乐为一种助文化之利器,共同研究至高尚之乐理。”不难看出,蔡元培将音乐视作可以促进人们高尚道德形成的一种“利器”。德国宗教改革家马丁.路德金曾说过:“音乐是道德胚胎的源泉,不为音乐所动的人,我必定把他比作木石。那简直没有为人师的资格。”从以上这些古今中外名人的言论之中,我们深刻的感知到音乐在人道德情感的培育滋养上发挥着重要作用,人们可以在音乐的美妙世界里不断地获得身心的修养与人格的完善发展,人受教于乐,而乐则通过人更加完美的表现出来。我想,人与乐之一体,大概就在于此。

音乐是一门生活艺术,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对人们道德情感的意义也无时无刻的表现出来。当人们生活工作的时候,优美动听的音乐,使人内心感到舒适,积极的情感体验也得以增进。当男女之间想要表达爱慕的情感之时,也会由内心而发的对唱情歌。在游行示威、列队行进等诸如此类的集会活动进行之时,人们一般都唱着节奏鲜明、音调明朗且铿锵有力的歌曲,正如《义勇军进行曲》、《黄河大合唱》等等的创作于我国抗日战争时期的音乐,即使在社会环境如此动荡恶劣的抗战年代里,音乐也伴随着整个中华民族一路走来,人们之所以会一直传唱这些歌曲,是为了求得慷慨激越音乐情绪的宣泄以及对爱国主义、民族道德情感的表达。这样的音乐,对整个国家民族道德情感意识的培养发展产生源远流长的意义。

(二)行为心理的规范

孔子在其乐教实践中,将“行”作为学习的延续,看重知行的一致。知行合一的乐教思想,既不是以知来吞并行,也不是以行来吞并知,而是不仅要于心理上“知”,还要进一步于行为上“行”,只有把“知”和“行“统一起来,才能称得上“善”。我们都知道意识与行为的关系原理,即意识决定行为,行为表现并反作用于意识,而意识是一种被人感知到的心理现象。从“知行合一“的乐教思想中,我们不难看出心理意识对行为的指导能动作用,以及行为对心理意识所给予的表现,因此,知行合一也可谓是一种心理与行为上的同一。在古代的琴乐教学中,除琴艺的传教外,琴学思想的传教也是极为重要的,文士阶层中的琴人们很看重琴乐对人修身养性的作用,明琴家杨表正就曾这样描述过琴:“将以治身,育其性情,和矣!”。琴人们无论在心理上还是在行为上,都包含着我国传统的道德伦理观念和人文思想,因此,他们在社会生活中,对自己的人格品质和行为实践有着很高的要求。最为明显的是,当社会发生重大变化的时候,琴人们所具有的这般高尚的人文思想精神会变成一种意志性很强的社会行为。在明亡之时,有许多琴家誓死抗清,宁愿不吃食物,也要守住都城,有部分琴家则宁愿退隐江湖,也不仕清廷。从琴人身上我们可以看到琴乐这种音乐存在形式对人心理行为上所存在着的教化意义,我们不难得出”琴乐—人格—实践”这样的琴乐功能链条,由此我们也可概括出“音乐—心理—行为”这样一种音乐功能模式。同样,我们还可以这样理解:音乐心理对音乐行为的推动,在琴人的人格实践上不失为一种充分的表现。在琴乐的传教上,明琴家黄龙山也提出了其琴乐的教育目的,即“艺成于德”,他肯定对操琴技艺把握的重要性,并且认为琴艺技法的传教是容易的,而在学琴的过程中怎样将琴艺与道德情感的培养结合起来才是最难的。从黄龙山“艺成于德”的琴乐教育目的来看,琴学是要从技艺的传授与学习上升到道德情操的培养与形成上来,即在琴艺技能的传教学习中去领悟、感受道德的美,以促进美好道德心理品质的形成发展,我们则可以将其理解为是一种音乐行为对音乐心理品质反作用的表现。

二、音乐的教化在现代学校教育中的发展

孔子兴办私学,在他的教学内容中要求学生必须掌握包括“礼、乐、射、御、书、数”在内的六艺,其中“乐”是排在第二位的。在这里,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所说的“乐”,不只包括了对学生音乐知识、乐理知识的传教,更重要的是使学生通过音乐去感受并内化为伦理道德与思想情感,进而对个人的举止行为进行规范与约束。

我国的教育曾经历并形成了从小学到大学都是应试教育的教育模式。无疑这样的教育模式难免会产生部分学生高分低能的情况。面对这样的现象,素质教育的精神理念与实践便理所当然的引起了人们的普遍关注与认同,而音乐教育作为学校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对学校素质教育构成了全面的发展。我国所提倡的素质教育,其目的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综合型人才,而音乐在素质教育中以发挥其教育感化的作用推动着学校教育对学生全面培养目标的实现。

参考文献

[1]修海林.中国古代音乐教育[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7.

[2]伍雍谊.中国近现代学校音乐教育(1840-1940)[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9.

[3]商瑞彬.音乐与道德的互动及其现实意义[D].山西:山西大学,2007.

[4]李爱国.音乐教育在普通高校素质教育中的作用及研究对策[D].福建:福建师范大学,2007.

作者简介:唐皓月(1993—),女,音乐学院,课程与教学论。

猜你喜欢

道德情感音乐
奇妙的“自然音乐”
音乐从哪里来?
沙夫茨伯里之德性观探微
语文教学中的思想道德教育探讨
关于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教学中道德情感的培养分析
组织中代际管理系统的构建
组织中代际管理系统的构建
康德道德情感思想对当代高校生态德育的启示
音乐
思想品德课中的导行教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