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四链”协同助推技术创新——中原石油工程公司实施创新驱动战略

2016-02-03

中国石化 2016年1期
关键词:水平井钻井液页岩

□ 高 智 崔 波



“四链”协同助推技术创新——中原石油工程公司实施创新驱动战略

□ 高 智 崔 波

“四链”协同发力,成为推进技术创新的“助推剂”。

直面“极寒期”,挑战“不可能”。今年以来,中原石油工程公司坚持一手抓传统主体产业升级,一手抓新兴高端产业培育,以技术创新破解转型难题。该公司在实施创新驱动中“四链”协同发力,成为推进技术创新的“助推剂”。

以产业链部署技术链

“业务发展急需什么,就超前储备研究什么;市场拓展紧缺什么,就积极创新攻关什么。”该公司技术发展处副处长陈付立说,公司把科技创新落实到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上,让创新工作变成实实在在的产业活动、市场行为。

该公司紧跟国内外页岩气勘探开发技术前沿,攻关形成了长水平段水平井钻井提速、油基乳化/无土相油基钻井液、油基钻井液封堵防漏、油基废弃物处理、“井工厂拉链式”压裂技术、泵送桥塞/射孔联作等技术,打造了系统化、集成化优势。

参与施工的焦页1HF井,发现了我国首个大型页岩气田—涪陵页岩气田;承钻的丁页2井、延页1井,相继获得页岩油、陆相页岩气的重要发现。焦石坝钻机从3部增加到16部,共创工区高指标和新纪录10项,成为工区勘探开发的骨干力量。

以焦石坝为主体,发挥示范、辐射和带动作用,形成覆盖普光、元坝、长宁、昭通等区域的西南战略市场,进入延长油矿、江西赣投、湖南神华、贵州页岩气公司等社会市场,累计施工页岩气井100多口,赢得客户的青睐,成为公司最大的市场亮点和效益增长点。

整合优势资源,加大攻关力度,在深井超深井钻完井、钻井液助剂及体系研发、特色产品制造等领域,创新发展了一批具有中原特色的主导技术系列,加快了科技成果产业化进程。累计施工探井84口、气井87口,占完成井总数33.8%,其中“1”字号探井16口;施工深井、超深井及水平井224口,占完成井总数44.3%。完成水平井和钻井液技术服务104井次,实现收入2.23亿元、利润3110万元。首次中标苏丹2+1年钻井液项目,通过阿美气井资质评审、固井书面资审,成为唯一通过气井资审的中资企业。为甲方量身定制,钻杆系列产品销往厄瓜多尔、科威特和印尼市场,首次进入成都西油联合公司等社会市场和西南地区超深井市场,钻杆外销600多吨,收入1200多万元。

以施工链贯通技术链

“技术要接‘地气’,井怎么打,技术就要怎么搞,打什么井,就要配套什么技术,现场施工有什么难题,技术攻关就要定什么课题,抓紧解决。” 这是该公司2015 年10月技术工作例会纪要上的一段话,可以从一个侧面证明他们对技术的适应性、实用性高度重视。

提速提质提效是钻井施工追求的永恒主题。该公司牢固树立“提速无止境、提质无终点、提效无禁区”的理念,组织技术人员分区域、分井别总结“三提”的主要问题和成功经验,以“三无”促“三提”,进一步完善区域提速提效技术模板。积极推广“井工厂”模式,加快研制钻机整体移动装置,应用11个平台24口井,减少工期85天。推广应用高效牙轮钻头、水力振荡器、液力推进器、高性能水基钻井液等新工艺新技术,形成超深井钻完井工程配套、深层套管开窗侧钻等8项特色技术和品牌产品。水平井和侧钻水平井平均机械钻速分别提高0.27米/小时和1.29米/小时;焦石坝工区机械钻速提高7.9%,蜀南及华东页岩气市场提高9.94%;打破集团公司纪录5项,创区域高指标81项。

一组数据表明,2015年以来该公司故障损失时间减少268.97天,直接经济损失下降2824万元;井漏损失时间减少142.29天,直接经济损失下降1067万元。“两减两降”很大程度上源于该公司针对施工现场的实际问题,强化了故障复杂管理和井漏防控。制定《井漏管理细则》,成立区域堵漏专家组,加强对焦石坝和川南上部堵漏的技术支撑。严格执行钻开油气层重点井周汇报制度,督促各单位制定井控风险消减措施,加强应急演练,做到及时发现溢流,正确关井。

以管理链拧紧技术链

12个科研项目在开题论证时就被否决,避免为“获奖而立项”和为“经费而立项”现象,确保科研经费好钢用到刀刃上。19个基层单位和39名责任人因井下事故、井漏复杂被追责,罚款5.5万元。

突出“四个导向”。该公司的科技工作,从课题立项、技术攻关、成果转化到项目评价的全过程,都始终突出问题、市场、竞争力和效益“四个导向”,创新科研管理模式、运行机制,实施科研项目全过程监督,做到指标、进度、效果和责任人“四落实”,管理与科技相得益彰,双轮驱动,互为促进,提高了科研创新的效率和效益。

整合“两大力量”。在公司层面组建以集团公司高级专家和公司技术专家引领,以科研和技术骨干为主的科研攻关与成果转化推广团队。在运行过程中,两个团队打破以往单位和专业的界限,实现资源最大化,有效解决研发与生产服务之间的脱节问题,成功解决复杂地层钻速低、井漏严重、水平井定向托压等多个技术难题。

强化“三项检查”。建立公司科技项目运行报表,依托季度监督检查、中期验收检查和公司提升基层管理检查水平等对项目实施全过程监管。今年以来共开展监督检查项目464个(次),对80个在研项目进行中期检查验收,对运行滞后的项目及时进行督导,对项目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及时协调解决,确保项目的良好运行。

坚持“四不放过”。对造成井下事故、井漏复杂的团队,严格按照“四不放过”的原则追责问责,根据事故损失大小和性质划分为一般、较大、重大和特大4个等级,实行分级考核处理,每季度进行通报。对承担项目考核较差的团队,追究项目负责人、管理人员相关责任,严重失责的项目负责人3年不得承担其他科研项目。先后通报批评19个基层单位和39名责任人,罚款5.5万元,极大增强了科研队伍的责任意识,提升了创新能力。截至目前,该公司申请发明专利88件(含国际专利4件),申请发明专利数量以每年20%速度增长。

以人才链保障技术链

年轻的博士后蒋金宝谈起对公司科技创新工作的感受时说,最深的就是公司领导抓住了人才这个关键,让人才有干头、有甜头、有奔头,有一股使不完的劲儿。

打造灵活高效的交流平台。构建系统化设计、模块化培训、实战化提高的培训模式,千方百计为技术人员成长创造条件。建立以院士、专家和博士后为主的专家技术论坛,全年邀请国内外知名公司的专家、学者开展专业交流10次,开展专家讲坛12次、博士后技术讲座8次。建立以公司专家团队、现场技术骨干为主的区域技术交流论坛,先后举办专业及区域现场交流会50余次。通过不同层面的技术交流促进创新思想碰撞,点破许多瓶颈问题的“窗户纸”。

打造畅通无阻的成长平台。创新完善技术专家、优秀人才等选拔聘用管理机制,对在技术比武、技术革新和技术攻关方面有突出贡献的员工,大胆选拔重用,给予优厚待遇,畅通各类人才发展渠道。两人被聘为集团公司高级专家,38人被公司聘为技术专家,218人被评为优秀技术人才,19名35岁以下科研人员担任科研项目长和技术首席。

打造系统配套的激励平台。强化物质激励、精神激励、成长激励,和人文关怀相结合,让优秀人才成为员工队伍中备受尊重的群体、担当重任的群体、收入丰厚的群体。对技术创新程度高、现场应用效果突出的成果,奖励由4万元增加至10万元,授权发明专利奖励由0.5万元提高至3万元。近年来,累计奖励科研人员315万元,进一步激发了科研人员的工作热情和创新活力。

(作者单位:中原石油工程公司)

猜你喜欢

水平井钻井液页岩
纳米材料在水基钻井液中的应用
未来30 年美国页岩气产量发展趋势预测
煤层气新型“L”型水平井精确连通技术研究
原矿土钻井液室内评价与应用
树枝状聚合物在钻井液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一种页岩封堵性评价测试方法
一种钻井液用高效抗磨润滑剂
浅论水平井压裂酸化技术的改造
水平井段超临界CO2携岩数值模拟
热采水平井加热半径计算新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