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福贵
2016-02-03潍坊市档案局
潍坊市档案局(馆)长
侯福贵
潍坊市档案局(馆)长
档案资源是档案事业的基础,事关档案事业的可持续发展。档案资源建设的多样化,是档案事业科学发展的必然要求,是解决馆藏档案门类少、载体形式单一、结构不尽合理的根本途径,也是传承人类历史文明、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和人民群众的重要依托。那么,如何加强档案资源建设多样化,笔者认为实际工作中应从以下方面着手。
第一,清醒认识当前档案资源建设多样化存在的短板和瓶颈。当前,各级国家综合档案馆资源建设中应对新情况新问题挑战准备不足、办法不多、措施不力,造成了一系列问题。比如,在思想认识上还存有偏差,我国国家综合档案馆大都重视征集和管理国家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国有企业档案资源,而对于私营企业、集体所有、个人所有和档案征集不够重视,很多体现地方特色、民族特色、文化特色的档案资源产生、收藏均在民间,导致国家综合档案馆馆藏档案门类少、载体形式单一、结构不尽合理。在档案征集的种类、门类上还不够齐全,以往仅仅对文书档案的接收征集比较重视,而对于科技、经济、文化、艺术、教学、医疗、环境保护、土地管理、普查、广播电视宣传、新闻出版、公证、诉讼、统计等各种专门档案的征接上不够重视,再加上对音像、图片、实物等档案资料的征集方法不多、渠道不宽,造成馆藏档案门类不全、结构失衡,无法满足人民群众对档案利用的多元化发展趋势。
第二,深入探析档案资源建设多样化的方法和途径。笔者认为在档案资源建设多样化上,要积极应对新形势下党和国家、人民群众对档案利用的新需求,从转变观念、拓展领域、探索方式等层面着手探析档案资源建设途径。一是积极转变档案资源征集传统观念。转变长期以来重文书档案接收征集以及重物轻人、重典型轻普通人物的传统观念,做到“三个改变”,改变过去重物轻人、重事轻人的档案价值观念,树立人的档案最重要的观念;改变档案馆单纯接收党政机关文书档案的传统做法,突出民生档案在档案资源建设中的地位;改变只为党政机关服务的惯性思维,搭建更加开放、更加贴近群众的档案服务平台。真正建立起覆盖民生、覆盖人民的档案资源体系,做到民生所想就是档案工作之所向,民生所需就是档案工作之所趋。二是着力拓展档案资源领域。要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变化带来的新机遇、新挑战,及时创新、拓展征集思路和范围,不断丰富档案资源,改善馆藏结构,在开辟新领域上求突破。坚持“三个延伸”,向基层延伸,把触角逐步由县区伸向乡镇街道、延及社区村庄,真实记载全市市场化、工业化、城镇化的全过程,客观反映基层改革发展的新变化、新趋势;向新的行业延伸,尤其注意把“两新”组织纳入建档指导服务范围,做到经济社会发展到哪里,档案资源就征集到哪里,档案工作就覆盖到哪里;向新的社会群体延伸,探索建立新的社会阶层档案管理体系,推动档案工作逐步由封闭性向开放性转变、由体制内向体制外转变。三是深入探索档案资源征集方式。以“三个活动”为载体,全方位、多角度挖掘档案资源征集方式。以举办大型档案展览为契机,积极向相关单位部门收集征集相关音视频、照片、图书、实物、简介等档案资料,进一步充实馆藏内容,弥补馆藏短板。开展口述档案活动,围绕当地著名历史事件、历史人物、重大改革事业、重要会议活动等,组织开展口述档案活动,以口述者的亲身经历和真情实感,多元视角钩沉往事还原历史,全面反映具有时代特征的历史原貌和重大变化,填补重大历史事件档案资料的空白。创办特色档案库,对企业和民间收藏的地方历史文化资料,本着“不为所有、但为所用”的原则,在协商的基础上,挂牌“档案馆特色档案库”,在档案馆设立“特色档案库”收藏目录,丰富馆藏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