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阅读在提高学生音乐素养中的重要作用

2016-02-03

北方音乐 2016年15期
关键词:师范类器乐乐曲

周 超

(贵州师范学院艺术学院,贵州 贵阳 550000)

阅读在提高学生音乐素养中的重要作用

周 超

(贵州师范学院艺术学院,贵州 贵阳 550000)

在师范类学生的器乐教学中,如何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音乐素养,一直以来都是教师和学生不断共同探索的问题。对于只掌握了基础演奏技巧的同学,如何让学生能够更深层次的理解乐曲,演奏乐曲,也是多年来一直存在的一个问题。阅读,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这个问题。

音乐素养;阅读;音乐色彩;学习兴趣

从事多年的师范类高校器乐教学工作,在教学的整个过程中让我感触最深的就是学生对音乐的感知能力,以及对乐曲整体的艺术风格的把握,总是在某个阶段就停滞不前。无论老师如何反复的做示范,无论教师对作品进行多少的描述和启发,对于提升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以及综合音乐素养,始终无法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很多老师和学生将这个问题归结为学生的专业技术掌握不好,不可否认,这是一个无法回避的问题,但是在我们课堂上除了一味的追求演奏(或演唱)技巧,就能全面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了吗?显然这是作为师范类器乐教师所必需面对的一个教学问题,也是师范类音乐专业的同学必须面临的一个问题。

一、直面问题

在过去的几十年中,我们的很多器乐老师都遵循一种较为传统的教学模式。每一堂课都认真的备课、讲解、示范。学生也很努力学习每个演奏技巧,课后努力练习。但是总会在教学进行到某一阶段后,出现停滞不前,进度缓慢,甚至举步维艰的状况。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教学方法不正确?学生不够努力?特别是在进度缓慢之后,很多学生还会出现越学越没兴趣的状况。这种状况的频频出现,给教师和学生同时都提出了一个不容回避的问题——如何在器乐学习的过程中让学习兴趣保鲜。

作为师范类器乐专业的教师,我们不得不直面两个现实问题:

第一、因为课程的设置规范,很多学生在选修器乐课时,完全是零基础;第二、有部分学生之所以选择师范类音乐专业,完全基于这个专业的高考录取分数相对低一些。所以很多学生都是在高考前的一到两年突击训练声乐,以声乐专业考入。对于器乐的了解,也几乎是零基础。鉴于这种现实情况,作为教师就面临了以下几个问题:首要问题就是如何让学生了解自己所学乐器的结构、历史、演变过程。这一阶段的教学,作为教育对象是大学生来说,完全可以采取课后阅读的方式来解决。其次,如何让学生在两年的选修课程或者四年的专业学习中,掌握基本的演奏技巧及较为特殊的演奏技巧;第三、辅以音响资料或教师演奏示范,让学生对所学的乐器有一个初步的认识;第四、引导学生去阅读各类文学作品。阅读是一个长期的积累过程,只有通过一个积累、沉淀、感悟的过程,学生在整体的音乐素养方面才能得到一个全面的提升。传统教学模式中,器乐教师的整个教学过程中几乎没有把阅读提到一个较为重要的位置,所以很容易导致很多学生学到一定的程度后停滞不前,甚至放弃音乐。原因很简单,由于学生多年来只是注重技巧的练习,而忽略了对音乐色彩的感悟,对音乐的美的感知。所以导致了自己所演奏的音乐平铺直叙,乏味而缺乏韵律。在一个纯粹只有技术学习,而没有被音乐的美感动的学习过程,无异于是一个极度枯燥而乏味的过程。

曾经就这个问题,做了一个调查,在同一个年级18名选修我所教授乐器的学生中,具有阅读习惯的人只有1人。而且这一个同学的阅读量还非常小,面也非常窄。学生每天练琴的目的只有一个,把音符练熟,不错指法,不错音,大概能连贯即可。没有任何的阅读,每天机械的练习音符,这样的状况学生是完全无法感悟音乐的美,也无法去感受音乐的色彩与层次。更如何去感知音乐的魅力?不去感悟音乐,就不会爱音乐,不爱音乐又哪有兴趣学习音乐?教学进度停滞不前,学生越学越没兴趣将是必然结果。

如何提高课堂魅力,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如何全面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阅读已成为现代器乐教学中不可忽略的一个重要教学手段。

二、阅读的力量

阅读,作为在教育中的一种有效教学模式已不容忽视。在国外的教育模式中,阅读从婴幼儿时期已完全渗透在整个教育过程中,在哈佛大学,对于主修专业的学生,教师的要求是每周的阅读量不低于四本书。如今在北京、上海等大中城市的高校课堂中,阅读以及阅读后的讨论已被具体量化,规定在教师的教学中不得低于20%。作为现在的师范类器乐专业的教师,已经不能墨守成规的仅仅只是按部就班的把基本演奏技巧教给学生,而是应该作为一个学术专业或领域的引导者,引导学生去发现,去探索,去求解。在广阔的学术领域里,老师不是全能的教育者,而应该是一个引导者,阅读才是我们最终可以发现、探索、求解、提高、完善的最佳途径。灵活运用阅读这一教学手段,可使课堂氛围灵活多样,氛围良好,在师生共同的探讨中,学生会得到意想不到的专业素养的提高以及专业技能的提升。

在《学习的快乐——走向对话》(佐藤学著)一书中曾提到,12世纪20年代圣·维克多学派的休(Hugh,1096?-1141)所著《学习论》是世界上第一本学习论,其副标题是阅读论,休把“学习”界定为基于阅读的“冥想之旅”。由此可见,其实阅读这一教学及学习手段,在很早就被提出和运用了。现在的器乐教学中,由于过于注重演奏技巧的训练和练习,从而忽视了阅读的重要性。音乐是流动的艺术,音乐是无形的,也是有形的。如果没有了文学底蕴作为铺垫,学生无论拥有再强的演奏技巧,终不能体会音乐的美,以及音乐的无形与有形,终不能通过手中的乐器将自己的内心多彩世界展示出来。只有演奏技巧,无形无韵的音乐,终究只能是一种有形而无生命力的演奏。

斯蒂芬·克拉生(美)在《The power of reading》一书中提出了自主自由阅读方式(Free Voluntary Reading),不论阅读的内容是通俗小说、青少年浪漫文学、报纸,还是经典文学著作,阅读这个行为本身都会在提高语言能力中起到关键作用。延伸这个理论,那么学习器乐的学生如果增大阅读的量和面,势必会增强自身的音乐表现能力。一个经常阅读的学生,在上课时更能紧随老师的思路,注意力更为集中,同时对于技术难点的理解和掌握会更容易进入状态。同时由于经常阅读,对于乐曲整体音乐性的把握能够更准确,更细腻。学过乐器的人都知道,从最初接触一件乐器,到后来可以自由的掌控这个乐器,是需要一个很长的磨合期。但是要用乐器把整首乐曲的意境和美都完整的表达出来,就需要演奏者的内在修养和文学底蕴了。有阅读习惯的学生,在老师讲解一首乐曲的时候,能够很快的把握乐曲的曲风以及所要表达的意境。如何提升学生的内在修养和文学底蕴呢?阅读是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方式,所以培养学生一个良好的阅读习惯,是器乐教学中不可或缺的教学手段。世界上没有一个老师是全能,也无法解答所有的问题,但是如果掌握了阅读这么技巧,那么就拥有了一位无所不能的老师。

三、感受文字、感悟音乐

随着时代的发展,信息时代的来临,各种新的音乐形式及演奏形式层出不穷,与此同时新型的师生关系也发生着质的变化。从前有老话说“要教给学生一桶水,师傅必须有一缸水”,可是在现在这个信息高速发展的时代,师傅的一缸水也舀不了几桶水。此时作为老师我们应该意识到,老师不仅是教授知识的人,更应该充当一个知识的引路人。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给学生自己已知的知识的同时,还得教会学生去学习知识,探索知识的方法。

在师范类器乐教学中,除了教授学生基本的演奏技巧,最重要的还得引导学生去感受乐曲的意境,感悟音乐的神韵与唯美。在教学过程中经常会出现这样的情景,老师为了启发出学生的音乐感觉,又是示范,又是听音响资料,同时在学生演奏的过程中,老师跟着哼唱、讲解。可是无论老师如何的启发,学生依旧只是不明就里的跟着老师机械的强和弱,完全找不到音乐的神韵,甚至连乐句间的换气口也生硬无比。很多老师感叹,这都是因为学生的乐感不好,对音乐不敏感,其实归根究底是这个学生的文化底蕴不够,缺乏表达内心的能力,缺乏感悟美的能力。如果老师除了示范,听音响资料。并针对乐曲的风格推荐一些相关的文学作品给学生阅读,效果就不一样了。我曾经在教学中做过这样一个教学实验,一个学生进校时是零基础,可是练琴很刻苦,很快就掌握了最基本的演奏方法,可是在处理乐曲的时候发觉她的音乐感觉总是不对,当给她讲解音乐的色彩和层次时,她只是把音乐色彩和层次简单的理解为强和弱。后来推荐她看了两本不同类型的文学作品,再上课时,让她先用色彩描述她看的这两部文学作品。通过文字的沉淀,这个学生第一次用“色彩”这个词准确的表达出了她感受到的作品中的情感、喜怒哀乐。然后让她再进行演奏,突然间她的演奏开始出现色彩的变化,层次的推进,音乐开始富有了生命力,就连学生自己感受到了不同的音乐律动。她终于明白音乐带给自己的感动,带给自己的活力,她告诉我:“老师,我发觉我的音乐活了。”这个例子充分的说明,阅读对于器乐演奏和教学不可忽视的力量。

在多年的教学中,当第一次告诉学生阅读这个学习方式是,有很多学生不以为然,也有的茫然不知所措,不知从何下手。因为很多学生从来没有阅读的习惯,特别是现在智能手机,IPAD等等现代电子设备的风行,让很多人放弃了书本,放弃了阅读的习惯。现代人更习惯快捷获取信息的方式,视频,看手机,看电脑……此时作为老师应该从较为浅显的文学作品开始引导学生进行阅读,在学生能够理解和感兴趣的范围内开始学会阅读。尽量去选择一些文字优美,笔触细腻的作品,引导学生去感受文字的魅力,感受美,感受文字中的喜怒哀乐,然后从文字的表达转换到音符的表达,从而让学生学会感受美的能力,进一步感悟音乐的形、神、韵。当学生能够知道去区别乐曲中的色彩,能够感知乐曲层次的推进时,这个学生的整体音乐素养就得到了大幅提升。

四、在阅读中学会表达

很多学生在学习器乐演奏的时候,总是觉得只要会演奏那些音符就可以了。其实这是一个学习演奏的误区,学习演奏的终极目标并不是会演奏几个音符,而是赋予这些音符以生命力。如何让每一个独立的音符,每一个独立的乐句具有生命力呢?那就需要一种表达能力,而能够培养良好表达能力的最佳手段就是阅读。

作为师范类的学生,在毕业后大多数人都会选择从事教师这个职业,但是在这个职业中最重要的就是表达能力。如何将我们的学生培养成为合格的教师,除了在专业演奏技巧上传授知识,同时也要全方面的提升学生的整体综合音乐素养。我们培养的学生大部分将成为中小学教师,一个合格教师的标准,不是只能演奏,也不是只能讲解,而是既能演奏,又能恰如其分的讲解乐曲,让学生充分的理解音乐,感受音乐,感受美,感悟生活的色彩。基于这个教学目的,作为师范类大学的器乐老师,在培养学生时,就必须更注重学生综合音乐素养的提升。所谓“乐如其人”,一个演奏者的综合音乐素养通过其演奏的作品就能充分的体现,而能够演奏动人乐音的演奏者,必是一个文化底蕴深厚的人。

其实演奏音乐,也是一种表达方式,有人用文字表达自己的内心,有人用画笔表达自己的情绪,作为一个器乐演奏者,要学会用音符表达自己的所思所想。作为一个器乐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这种独特的表达方式。如同婴儿呀呀学语一般,从最浅显易懂的文学作品中引导学生去感受文字表达中所传递出来的温暖、喜怒哀乐、浓墨重彩、清新飘逸……当这些五彩缤纷一点点融入到学生的内心之后,再引导学生把这些五彩斑斓融入到自己演奏的音符中。让学生学会用音乐表达自己,用音符描述一个多彩的世界。当学生掌控了这种表达的能力之后,在学习器乐的过程中必定事半功倍。很多学生不是不用功,而是由于他没有阅读的习惯,从而用了很多功夫,却抓不住重点,在器乐教学中主要体现在,无论怎么刻苦练琴,演奏出来的东西始终毫无感染力,甚至连自己都不愿多听,从而导致了学习兴趣尽失。而通过一段时间循序渐进的阅读,会发现学生上课时对于老师讲解更能理解透彻,同时还能在演奏中贯穿自己独特的表达。

综合音乐素养的提升不是一朝一夕,通过让学生增大阅读量,从而开拓视野,增强文学底蕴。在此基础之上再给学生讲解音乐的内涵及如何用专业技巧诠释作品,学生的理解能力和演奏掌控能力都会有大幅提升,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同时让整个器乐教学的课堂活起来,让学生在兴趣-探索-求知-运用中形成一个良性循环的学习模式。

[1]佐藤学[日].学习的快乐[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11).

[2]斯蒂芬·克拉生[美].The power of reading[M].新疆青少年出版社,2012(1).

周超,女,贵州贵阳人,本科,讲师,研究方向:器乐演奏与教学(手风琴)。

猜你喜欢

师范类器乐乐曲
中国器乐表演艺术研究的理论建构
父与子
师范类专业将实行三级监测认证
谈器乐在初中音乐第二课堂教学中的有效途径
器乐演奏中心理因素的重要性分析
排球选项课师资水平及场地利用现状研究——以甘肃省师范类院校为例
悲伤的乐曲
中小学师范类与非师范类教师的教学能力差异状况及成因分析
略谈器乐在歌唱教学中的应用——以《金孔雀轻轻跳》为例
浅析师范类高校化学实践教学的改革和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