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声乐教学中情境的创设与应用
2016-02-03施涛
施 涛
(四川音乐学院,四川 成都 610500)
浅议声乐教学中情境的创设与应用
施 涛
(四川音乐学院,四川 成都 610500)
与传统的教学模式而言,声乐情境教学模式下学生拥有更宽广的学习空间,轻松的学习氛围能够激发学生主动探究,从而有效提升声乐教学效果。在本文中,笔者简要概述了声乐情境及其功能,指出了声乐教学中情境创设的注意事项,并结合实践经验介绍了声乐教学如何进行情境教学。
声乐教学;情境; 创设
声乐是一门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艺术。在教育现代化快速发展的今天,情境认知理论越来越受到声乐教育学界的重视。情境认知具有理论系统性、模式多样性和教学有效性三个特征,它是在对传统教学理论进行反思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教学是教与学的双边活动,声乐情境教学与现代教学理念所强调的学生主体观是相符合的,能够较好的提升教学效果。
一、声乐情境及其功能
所谓情境,顾名思义,“情”是指情感,“境”就是指环境。我国现存最早的教育文献《学记》中就曾这样写道:“君子之教喻也”,就是强调的教师要通过创设情境对学生循循善诱。声乐情境涵盖的内涵很丰富,它是指声乐教师在教学实践中,通过合理的运用语言、音乐、表演、影视以及师生互动等创造出来的教学环境和氛围,这种教学环境包含了教师所要达到的教学目标,但与传统的教学模式而言,声乐情境下学生有更宽广的学习空间,轻松的学习氛围能够激发学生主动探究,从而有效提升声乐教学效果。
著名的声乐教育家邹文海在其所著的《声乐艺术心理学》中曾这样写道:“歌唱的生理受心理统治,歌唱者的一切行为和动作,都是歌唱者意识的外化。”声乐情境是从学生心理特征出发,按照教学目标的需求而创设的教学环境和教学氛围。它刺激了学生的内心情感体验,让学生消除为难情绪,在轻松的氛围中去感受、体验及表达音乐的美,对学生产生由内而外的熏陶感染教育。声乐情境教学不是单纯的歌唱技术训练,学生通过声乐训练不仅能够掌握娴熟的歌唱技术,而且最重要的是通过声乐学习实现了知识结构的拓展和自我素质的全面提升。
二、声乐教学中情境创设应该注意的事项
情境创设是否恰当直接关系着声乐教学效果的好坏,总体而言,声乐教学情境创设应该注意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
(一)要充分激发学生的情感
传统的声乐教学模式下,由于过度强调歌唱技术训练,因而课堂显得枯燥乏味。声乐情境教学模式,就是打破这种呆板的教学模式,以激发学生情感反映为目标进行情境创设,使声乐教学课堂富有活力和生气,教学环境轻松和谐。在这样的氛围下,一方面可以使学生身心健康,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态度,另一方面能够较好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积极主动的去学习声乐。
(二)要充分激发学生的联想力
让学生通过想象和联想翱翔在音乐的海洋中,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去领悟和体验歌唱艺术。声乐情境的创设,就是要通过提供相关的材料,来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联想能力,让学生通过联想去感悟声乐教学过程中所包含的教学任务。学生想象和联想的过程,其实也是思索和探究声乐知识的过程,它以学生的感悟为核心,教学目标和任务是自然而然的渗透给学生的。
(三)要注重完善学生的歌唱思维
每一个学生都是一个具有独立思想和情感的个体,因此,在声乐教学过程中,要求教师运用恰当的方式在恰当的时机,将声乐知识提供给学生,以帮助学生构建起自己的知识理论和歌唱思维。在这个过程中,师生之间平等的关系非常重要,教师要给学生充分的发表意见和做出评价的自由空间,让课堂充满轻松和积极的氛围。需要指出的是,给学生自由空间并不是完全放任不管,相反,整个过程是在教师的正确引导下进行的。对于学生而言,歌唱思维的完善是一个由他律到自律的过程。
三、声乐教学中情境的创设与应用
从声乐情境创设的过程来看,大多从分析歌曲的构成入手,分别围绕歌词大意、作者的创作意图、调性等方面逐步分析歌曲的倾向性。这种模式打破了传统抽象的纯技术教学,能够让学生在美的享受中完成教学任务。在教学实践中,声乐情境的创设分为三个层次。
(一)语言层次
语言是师生沟通交流的主要渠道,是声乐教学情境最基本的构成要素。自然现实的语言能够给学生带来美的体验,并直接影响教学效果。以美声唱法教学为例,美声唱法中要求声音达到“通、实、圆、亮、活、纯、柔”等要求。那么,教师应该怎样表达才能让学生明白什么样的声音才是“通、实、圆、亮、活、纯、柔”的呢?这就要求教师要学会用一些形象生动的语言,通过激发学生的想象和联想,把抽象复杂的声乐知识转化为具体的“发声图像”,从而指导学生调整自己的发声活动,进而形成自己的声乐理论知识。
(二)文化层次
声乐是人类运用声音表达自我情感的艺术,是人类灵性的体现。声乐教学的目标不仅是进行歌唱技术训练,更重要的是通过歌唱让学生领悟音乐的文化内涵,也就是说教师在进行声乐教学的过程中也要注意渗透文学教育。例如,在教授一首歌词为古代诗词的歌曲时,教师可以有意识的先引导学生分析诗词的文化内涵,让学生做到心中有数。然后教师再根据歌曲的旋律变化再引导学生去深入分析诗词的内涵。最后,再把旋律和诗词结合起来,引导学生去理解和领悟这首歌曲所包含的深层次的东西。
(三)道德层次
道德作为评判和约束人的标准,可以帮助学生在学习声乐的过程中锻造完成的人格,是较高层次的声乐情境。在声乐教学中,教师既要注重教授学生如何呼吸、共鸣等声乐技术知识训练,更要强化道德教育。例如,教师可以采用播放或者讲述诸如咏叹调《主人,听我说》之类的歌剧情节,以真实或者仿真的情境,让学生真切的感受到爱、正义等的伟大,激发出学生对柳儿这样的普通人的敬仰之情,从而对学生产生道德教化作用。
[1]李秀伟,韩吟.情景教学[M].青岛出版社,2006.
[2]王真.声乐教学要重视学生的思维训练[J].西安音乐学院学报,2008.
[3]徐龙.声乐教学中歌唱思维的培养[J].吉林艺术学院学报,2009.
施涛(1981—),男,山东莱州,教师,流行演唱在读硕士研究生,四川音乐学院流行音乐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