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东西方审美差异对音乐艺术的影响及研究

2016-02-03王鸣娜

北方音乐 2016年11期
关键词:艺术歌曲差异音乐

王鸣娜

(四川外国语大学重庆南方翻译学院,重庆 404100)

东西方审美差异对音乐艺术的影响及研究

王鸣娜

(四川外国语大学重庆南方翻译学院,重庆 404100)

音乐是一种人类的情感的艺术表达,它源自人们的内心,通过乐器,歌声传达内心的感悟。音乐具有独特的魅力,它不像文字表达的那么直接,它也不像图画表现的过于简单。音乐的表达,是值得推敲和回味的。人类因为分布的区域不同,创立的文字不同,导致语言也不同,但是在音乐方面,人类却又有惊人的相似性。我国的民族音乐起源于劳动人民,是最直接表达内心感受的一种音乐方式,跟美国的乡村音乐有很多契合之处。在音乐方面,我国跟西方不但有相同,也有差异,毕竟受到的文化教育,世界观,审美方式不同,也就造成了中西方在音乐艺术的的审美差别。本文就从东西方的审美差异的视角,对两国人对音乐的审美方式做一个深入的探讨,对两国文化来一个全方位的梳理分析,从中找到中西方的共同点和差别,帮助我国的音乐人提高自身的音乐能力以及欣赏西方音乐的思维方式。

东西方审美差异;音乐艺术的不同;东西方审美的思维方式

音乐能抒发创作人的感情,听的人往往能引起触动,或许应该叫做共鸣,这就是音乐的属性。对于音乐,我们可以解释为将一些音符按照一定的规律组合而形成具有一定旋律的曲子。我们也可以说是按照艺术的方式将一些声音整齐排列起来,不过音乐的定义已经高出这个范畴了。当然,东方西方的音乐都有自己的独特之处,我们要从差异中看到通性。

一、东西方的音乐艺术的不同处以及发展现状

(一) 我国自古以来就讲究琴棋书画,琴属于音乐中的器乐,从几千年开始,我国的音乐就发展到世界的先进水平,像是举世闻名的广陵散曲谱,据说是器乐方面的绝唱。音乐是受到本国文化的影响的,像是我国从古就接受儒家文化,对于孝道,善行比较重视。孔子就曾提出过,礼乐以治天下,说的就是利用礼仪和音乐来提高人们的品德,这是最早将音乐艺术跟道德教育结合到一起的设想。所以在我国古代的音乐中,赞扬孝道的音乐就非常的多,还有忠君爱国的,赞美感情的,像是春秋战国时代屈原的《离骚》,《诗经》,汉代的《相和歌》,宋代《雨铃霖》《醉花阴》《水调歌头》,元代的《牡丹亭》《西厢记》,明代的《戏曲》,清朝的京剧等等,音乐随着我国历史的发展而进步,音乐体系逐步得到完备,演奏乐器也越来越多元化。

(二)西方的音乐在古典音乐的基础上,进行了改良和发展,虽然在内容上有了天壤的差别,但是音乐的艺术形式,歌曲的表达方式没什么变化。现在的西方音乐主要以表达情感为主,已经完全破除了古典音乐在完整结构方面的限制,这就使得音乐表达有更好的延伸性自由性。我们熟悉的西方音乐,大多数都是单乐器演奏,像是夜曲,幻想曲,前奏曲和各种舞曲,在各种乐器独奏中,钢琴的使用最为频繁。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声,伴奏乐逐渐兴起,在一首曲子中,七和弦和九和弦,半音法,转调等经常出现,增加了音乐的表达技巧,同时和声的比重越来越重,音乐有了更多的表达方式。

二、东西方音乐艺术方面的审美产生差异的主要原因

经过科学家的研究,音乐有助于婴幼儿智力的发育,现在听的胎教歌曲,就是基于这个原因。我国的器乐,有很多独特之处,像是笛子,长箫都是西方器乐中原来没有的。西方的音乐是近代流入中国的,当时引起一阵骚动,因为中国人受到传统文化的影响,对西方的音乐并没有什么好感,将西方的古典音乐丢弃一旁,不曾询问,是后来人们意识逐渐明晰后,才对西方音乐产生了学习的兴趣。西方音乐虽然跟我国的传统音乐有很大的区别,从各区的格式来说,也千差万别,但是音乐自身的生命力和通感,能让人们理解西方曲子中所诉说的情感。我国作为一个有深厚文化底蕴的国度,能够融合西方音乐的特色,把西方音乐的格式加以学习自用,提高自己艺术审美的宽度和厚度。西方的音乐与我国音乐,差异大体以下两个方面:

(一)因为东西方的文化不同,导致两国艺术方面的差异很大,结构文体差异也很大,而且东西方在饮食,生活习惯,世界观,价值观都不尽相同,这些因素直接影响音乐的创作者。音乐作为一种心灵的诉说,将各种不同体现的淋漓尽致,不仅仅是结构上的,还有内容上的,包括音乐演奏方面用到的乐器,声乐的发声方式,器乐的合奏方式,差别都很大。

(二) 由于东西方的音乐产生迥异,在音乐的基础元素,音乐中调也是有差别的,同一个调,东西方的通过不同的方式进行调整,我们常常说到的调性,调式就是音乐中的横向音和普通音的关系。调的不同,就是曲子中音的高低变化,在一首歌曲中,调的转折升降,在加上和音,构成了一个完整的音列。不管是中国音乐,还是西方音乐,我们首先要研究的都是音乐的结构,只有了解熟悉音乐的组成结构,才能更深入的分析音乐差异。东方的音乐讲究的韵律,对整体结构没有太大的要求,对音序的排列也没有很严格的规定,我国的音乐从古代来看,就是一个个群音的集合。在古代,我们的调基本就分成宫商角徵羽,现在的发音是12356,基本上我国所有的古曲都是从这几个群音上组合过来的,偶尔会有点缀作用的其他调音。西方的音乐,就比较重视音乐的结构,创作音乐时,讲究音律的前后排列顺序,西方的音阶是1234567,基本音是全的,在基本音的在前提下,进行整体结构较为完整的创造。这么看西方的音乐在创作方面限制性更大,不如我国的灵活。除了音乐的结构,音乐中还有一大重要因素就是音乐的和声,音乐中的和声,起到弥补原始音乐的空档或者不足的作用,这在西方人看来,和声是一种重要的音乐伴奏方式,虽然只是几个声音同时发出,但是它将使音乐更加完美。在东方人看来,和声存在的价值就比较弱,属于可有可无的行列,只是大致起到锦上添花的作用。

三、关于完善中国音乐艺术的建议

我们中国人对音乐和美术的审美有自己的传统习惯和思想。中国的古典美是广受赞扬的。但是时代是不停进步的,除了古典审美,我们也应该吸取现代艺术。西方艺术歌曲被引入中国,也有了很长的历史,但是艺术歌曲的传播和审美受到了一些传统审美观念的影响,处于放着不用,漠然置之的状态,也就无法真正体会艺术音乐的真谛。顺应时代进步,艺术的发展,人们应该认识和了解音乐艺术,懂得欣赏音乐的艺术美,改变自己传统的审美观点,树立正确的审美标准,改变陈旧的思想和审美行为,普及和欣赏中国艺术歌曲,音乐艺术。人们对音乐的传统认识是片面的,传统的审美往往用优和劣,褒和贬来评价音乐,用什么样的演唱方法来评定音乐是否值得去喜欢等。这些都局限了音乐的艺术涵养。

(一)人们应该从以下几点来重新认识西方艺术歌曲

1.艺术歌曲是美的体现,可以引起人精神思想的共鸣,在艺术的氛围里,可以缓解人的不良情绪,放松心情,美化心灵,艺术音乐不存在褒和贬,没有好和坏之分。不能说这首歌是坏的,那首歌是好的。更不能以地域或者个人喜好划分音乐好坏。

2.有的人喜欢说,这首歌好听,这段音乐好听,这种唱法好听,低沉的或者高昂的,等等。其实艺术歌曲不存在演唱方法的区分。没有哪种唱法的艺术歌曲很好听,哪种唱法的艺术歌曲很难听。艺术歌曲体现的是艺术,是美和氛围。不是演唱方法。

3.我们的传统乐器有很多,都很优秀,很动听很有深度。但是不是说用什么伴奏的音乐就特别美,应该说,只要能体现艺术美的,体现音乐真谛,动人有思想的音乐就是好的艺术音乐。艺术音乐对伴奏的乐器没有硬性要求,是有机的,活性的。

(二)改变审美观念可以让我们更好的认识艺术歌曲,融入到艺术歌曲的氛围中。歌曲的欣赏是无标注的,但是评判就需要对歌曲的各个因素有所了解。

1.歌曲的审读有自己的标注,歌词也是歌曲的一部分,我们在听曲子的同时,还要注意歌词的描写是否思想健康而且有深度。

2 歌曲的创作是一个艰辛的过程,是一个对内心精神的一次挖掘,我们不但要有创作的热情,熟练的创作技术也是必须的。深厚的创作技术是创造出美的艺术歌曲的技术保障。

3.艺术歌曲的演唱没有功底是唱不出味道的。演唱艺术歌曲也有演唱要求的技术。不是随便唱唱就可以,也不是唱出来就可以。

4.艺术歌曲没有对伴奏乐器的要求。但是艺术歌曲的伴奏绝对不是空洞浅显的,而一定是有意境的。对艺术歌曲伴奏的要求就是一定要有意境,能和歌曲一起营造氛围。

5.艺术歌曲不论在曲还是词都要有丰富的内涵,歌曲不光是内心的独白,还要是帮助社会群体的一种声音,歌曲要有社会责任感,要有积极的社会意义。

(三)创作艺术服务于精神文明建设,从教育出发,改变艺术审美

大众的精神需求,应该作为艺术歌曲创作的源泉,创作艺术歌曲需要演唱技术,伴奏技术,创作技术,但是成功的能被人们接受,能引起人们共鸣,表达人们当下思想的歌曲应该有高社会意义和追求,可以满足于大众的需要,这样才能通过艺术音乐的美和意境引领人们追求真实,善良和美。另外可以让人们在学校的时候就接受艺术歌曲的熏陶,普及和传播艺术歌曲可以更好的使人们学会认识和体会艺术歌曲,更有利于人们良好心理素质的养成。现在的学生大都喜欢流行音乐,应该普及艺术歌曲的教育和鉴赏,使学生提升鉴赏艺术歌曲的兴趣和能力,改变学生只钟情于流行歌曲的审美观念。

四、总结

东西方音乐方面的审美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我们不能因为不同的审美角度就否定对方。在多元化的今天,西方的音乐已经被我们所接受,我们在学习西方音乐的同时,还要发扬我国传统音乐。最好将西方音乐元素跟我国特色融入一起,形成自己特色的音乐模式。同时我们要大力推广我国的民族音乐,掌握西方音乐审美的特点,是我国音乐走出国门,走向世界的关键。我们要把自己千年文化底蕴结合多元化的艺术歌曲,将自己的文化曲风曲面推向世界。所以我们在进行音乐欣赏时,要转变原来固步自封的思想,要加大加深交流,加大对西方音乐的推广力度,相信艺术歌曲在我国一定能发展起来,并且能够大放异彩。

[1]廖辅叔.从艺术歌曲的定名谈东西方音乐的差别[J].中国人民音乐,2002(4).

[2]段毅丹,徐鑫.论西方的音乐审美角度与我国艺术审美之间的差距[J].文化艺术研究,2009(6).

[3]陈平,武思平.浅谈东西方审美的不同之处[A].中国艺术文化报,2005(13).

[4]李志忠,徐心平.西方音乐的鉴赏过程[J].西方音乐艺术总刊,2011(9).

[5]丛其田,赵志荣.古代音乐研究赏析[A].关于古代艺术研究,2010(6).

王鸣娜(1982—),汉族,女,四川自贡人,四川外国语大学重庆南方翻译学院音乐学院讲师,学士,研究方向:音乐教育,钢琴演奏与教学。

猜你喜欢

艺术歌曲差异音乐
艺术歌曲《望终南山》的演唱分析
相似与差异
“拨乱反正”时期的艺术歌曲创作
找句子差异
生物为什么会有差异?
圣诞音乐路
音乐
谈艺术歌曲《忆秦娥·娄山关》的钢琴伴奏
浅谈黄自艺术歌曲的民族性
M1型、M2型巨噬细胞及肿瘤相关巨噬细胞中miR-146a表达的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