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今中国民族声乐教学中教师的重要性及对教师的要求
2016-02-03梁利
梁 利
(兰州大学,甘肃 兰州 730000)
当今中国民族声乐教学中教师的重要性及对教师的要求
梁 利
(兰州大学,甘肃 兰州 730000)
时代在飞速发展,社会在不断前进,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世界经济、政治、文化都呈现多元化的发展趋势,中国民族声乐教学也在潜移默化中发生着变化。在培养民族声乐人才过程中,作为教学中间环节的教师对其所提出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本文通过显示在当今中国民族声乐教学中对教师的要求,将教师的重要性进一步提升,以加强民族声乐教师全方位素质的不断提升,拓宽民族声乐人才的培养模式,促进民族声乐事业的发展。
民族声乐;声乐教学;声乐教师;重要性
一、当今中国民族声乐教学中教师的重要性
法国教育家卢梭说:“在所有一切有益人类的事业中,首要一件,即教育人的事业。”足以说明教师的重要性,民族声乐教师亦然如此。如今,有越来越多的民族声乐爱好者投身于民族声乐的学习当中,在纷繁复杂的学习环境下,如何选择声音的方向?如何更有利地学习民族声乐等等一系列的问题,使得民族声乐教师的重要性尤为突出。教师是领航人,掌舵者,是经验的传送者,更是教学理论得以实现的最基本保障,是教学观与学生之间的直接纽带。
(一)教师是领航人
我们中国有句老话:“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个人“修行”的前提是师傅先“领进门”。对于“初来乍到”的学生来说,一个好的“领航人”极其重要,教师作为领航人,不仅要在学习方向为学生把关,还要在具体的声音选择、歌曲选择、风格选择以及学习方法上起到引导的作用,带领学生走上正确而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
(二)教师是掌舵者
在学习民族声乐的过程中,我们会接触到很多不同的音乐形式,领略到各种不同的音乐风格,见识到纷繁复杂的艺术环境,触摸最真实的艺术本质,这样就很容易陷入误区或被世俗迷惑,找不清前进的方向,很容易脱离航道。对当前的教学状况分析后发现,很多学生或者说声乐学习者并没有掌握正确、科学的学习力法,从而在训练学习过程中没有办法快速入门。大多数学生在实际学习时都会遇到很多的问题,因此教师一定要把握学生前进的方向,防止其偏离航道。
(三)教师是经验传送者
因为教师闻道在先,术有专攻。通过多年的日积月累,在音乐知识面、曲目数量、歌曲技巧、以及生活阅历等等方面积攒了一定的宝贵财富。教师作为经验传送者,不仅要将自己已有的经验传送给学生,还要以“过来人”的身份结合现代教学环境传送给学生可靠、实用的学习方法,帮助学生更有效的找到切合自身的学习方法。这也体现了传承的意义,将我们优秀的民族声乐瑰宝代代相传。民族声乐文化得以延续和发展,音乐院校和专门从事音乐工作的教师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四)教师是教学理论得以实现的最基本保障,是教学观与学生之间的纽带
科学的教学理论是指导教学实践的有力依据。再科学的理论也必须由人去实施,去执行。教学是教师和学生共同组成的一种集体活动,在此过程中,教师起到非常重要的主导作用。要想通过教学理论全面实现教学的整体功能,就必须精心设计、周密组织和科学管理。因此,教师是教学理论得以实现的最基本保障,是教学理论与学生之间的沟通纽带。
二、当今中国民族声乐教学对教师的要求
(一)树立多元开放的教学观
上个世纪五十年代,声乐界的“土洋”唱法之争,对于我国民族声乐事业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历史影响和难以估量的积极意义。争论之后最终确立了“土洋并存,融合发展”的方针,但在实际情况中我们看到,学院派的教学中仍然有不少教师还是为唱法本身所局限。在民族声乐演唱中,如果对美声唱法进行了借鉴,其歌唱就不再是纯粹的民族歌唱,这无疑是对“融合发展”这一理念的误读。其实融合就是在保留原有特色和优秀素质基础上,有原则、有目的的融合。因此,教师应当跳出自身思维局限,不以唱法来要求学生,并鼓励学生学习和借鉴人类文明的一切优秀成果,在此基础上为我所用。在文化多元化的今天,我们更应该与时代接轨,与群众接轨。不能再以传统观念束缚思维,不能局限于唱法之间。每首作品从创作者的手中孕育而出,创作者必定使其承载了所要表达的深刻含义,当作品交到歌者手中,歌者通过二度创作赋予了作品新的生命,此时,我们应当考虑如何把作品所要表达的情感意境表达出来,而不是研究具体要用什么唱法。其实老百姓不懂什么唱法,能唱到老百姓心里就是“好”唱法。我们应以人民的需求为需求,践行党的十八大所提出的:“坚持文艺为人民服务”的精神,“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教师应时刻思考,如何培养出人民热爱的民族声乐歌者。
(二)培养创新意识,完善教学方法方式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以创新意识武装自己,利用一切有利的教学资源,积极开发和鼓励学生,使学生耳濡目染的培养起善于思考和创新的有益意识,从而促进学习的进步。
在具体的声乐训练中,教师可以借鉴西方声乐的训练方法,让学生发出的声音更有共鸣,以适应各种声场的需求。但我们还应当发扬传统戏曲的独特唱法,使得咬字吐字更加清晰,让学生做到“字正腔圆,以字行腔”,声音如珍珠般颗粒分明,又连贯、圆润。但有些教师过分注重发声技巧的联系,扩大演唱技巧的重要性,而失去了对作品情感的诠释,使得学生只能称之为歌唱的发声机器,而非一个有灵魂的歌者。
(三)具有丰富的艺术实践经验
民族声乐教师作为教育的先行者,必定要有丰富的艺术实践经验。没有良好声音基础的教师,如何教授学生拥有好的声音基础呢?在舞台上,教师没有一个正确的歌唱习惯,东倒西歪,重心不稳,又如何教授学生拥有一个正确、大气的歌唱状态呢?等等一系列的问题,使得教师必须具备丰富的艺术实践经验,才能指导学生获得更多的专业知识。
(四)不断提高综合素养
一名优秀的教师一定具备良好的综合素养。养无止境,只有教师不断地提高自身的综合素养,努力追求:自立立人,自达达人,自强强人。作为一名民族声乐教师,综合素养的提高首先包括专业素质的发展,是专业教学的保证;其次,深厚的文化底蕴是成功的必要基础。
1.专业素质的发展是专业教学的保证
随着社会的发展,民族声乐界出现各式各样的现象,例如跨界、混搭等等,一系列现象的出现预示了民族声乐发展的可能性。教师应及时掌握不同领域的特性,把握不同风格的歌曲,使得专业素质过硬,这样才能够适应学生的学习需求。正所谓:当教师想给学生一瓢水,你便必须有汪洋大海。
2.文化底蕴的不断提高是艺术发展的需求
知识可以在短时间突击提高,而文化底蕴却是需要一个漫长过程的积累和沉淀。一个有着一定文化素养的教师,从气质、风度、仪表,到行为方式和感染力都会对学生产生非常重要的影响。因此,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民族声乐教师更要注重自己的文化修养,多读书,多“充电”,除了精通自己本专业的知识以外,还要涉猎众多领域的文化知识,关注众多领域的发展动态,并且善于将知识与知识之间进行重组和内化,使知识得到迁移和升华,从而做到“厚积薄发”。
(五)注重因材施教和因人而异
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叶子,也没有两个完全相同的人。对于民族声乐人才的培养更是要做到个性化与普遍化结合,培养学生的共性与个性,注重学生综合素养的培育。教师更应该做到深入观察每个学生的特质,了解他们的性格特点,为每个学生制定一套量身定做的培养方案。就像我们所熟知的那些音乐家,如郭兰英、李谷一、宋祖英、张也、雷佳等等,他们每个人都有各自不同的特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能要用不同的方式方法去挖掘、激励学生,这就要求教师做到熟练判断、灵活应用。
三、结语
长久以来,在民族声乐教学发展的过程中,已经从最初的摸索阶段,逐渐进入到总结、刨新的新征程,而就当前的情势来说声乐工作者依然还有很多工作要做,对民族声乐师资队伍的要求更是越来越高。高校作为民族声乐教学人才培养的主阵地,应及时调整教学理念和思路。教师切实践行师者风范:传道、授业、解惑。以培养更加适应社会和时代发展需要的民族声乐人才,从而在民族声乐艺术开放发展的大潮收获喜悦。
[1]郝玫馨,郝纹卓.歌坛跨界现象给民族声乐教学的启示[J].艺术教育,2013(12).
[2]陈香莹.民族声乐教学改革与创新[J].艺术教育,2012(06).
[3]石惟止.声乐教学法[M].百花文艺出版社,1996.
[4]工世飞.中国民族声乐多元化的发展及其精神在高师声乐教学中的运用探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3.
梁利(1989—)女,汉族,河北,在读研究生,兰州大学,研究方向:声乐表演与声乐理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