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神圣与凡俗:莆仙戏展演的民族音乐学思考

2016-02-03朱晨曦

北方音乐 2016年3期
关键词:民族音乐学宗教仪式

朱晨曦

(厦门大学艺术学院,福建 厦门 361005)



神圣与凡俗:莆仙戏展演的民族音乐学思考

朱晨曦

(厦门大学艺术学院,福建 厦门 361005)

【摘要】本文通过对莆仙戏曲的生态文化考辨和仪式景观的解读,从民族音乐学的视域来探究仪式中戏曲、宗教、符号之间的互动关系。并在这一个案的实地考察和分析研究基础上进一步提出:对民间戏曲的研究不仅要关注本体的音乐元素,也要将视野投向音乐背后的文化,才能更好的审视这一地区的文化现象。

【关键词】莆仙戏;民族音乐学;仪式;宗教

莆仙戏与梨园戏、闽剧、高甲戏、芗剧并称为福建五大剧种,是一种用莆仙地区方言演唱的地方性民间戏曲音乐,主要流行于福建莆田、仙游地区、以及闽中、闽南等少数兴化方言地区。因其在传统剧目、音乐曲牌、行当角色、乐器等方面都与南戏有着密切关系,故有宋元南戏“活化石”、“南戏遗响”的美称,作品之多也被刘念兹誉为“迄今收藏世界戏剧艺术作品最丰富的一个图书馆和博物馆。”①

一、戏曲展演的生态文化环境

莆仙戏作为兴化文化的一个象征符号,其孕育、形成和发展都与莆仙地区独特的地域文化息息相关。莆田市澄渚村,是莆仙地区常见的一村一庙一社的里社结构。古有澄渚书堂,为八闽第一私学。现属莆田市荔城区西天尾镇的一个行政村,位于荔涵大道南面,紧邻南少林寺。社内成员主要为朱、韩、谢三大姓氏,村民以从事农业劳作为主,部分年轻人外出打工。村内的新兴社历史悠久,是澄渚村形成时就已建立的社庙,用于供奉村庄保护神——尊主明王和灵顺圣妃,以及田公元帅、张公圣君、广泽尊王等②。

二、仪式景观与音声环境

适逢新兴社庙宇刚刚修建落成,宫庙管委会请来本市名气较大的鲤声剧团展演三天。今晚戏台上演出的剧目是《春草闯堂》。戏曲开始前,庙里的人燃放鞭炮,戏台锣鼓鸣响,作为迎神、乐神的直接工具,吸引积聚各方的民众。热烈而刺耳的声响,带来听觉上感官的刺激,使信众热血沸腾,而达到急切、激动和狂喜的状态。与此同时,腾起的一缕缕袅袅青烟营造神明到来、与神相触的迷幻氛围和飘然心境。这一时刻,信众脱离平日的状态,忘却世俗的种种压力,带着最美好的希冀与神明沟通,每一个独立的个体沉浸于神所带来的平和与慰藉。

在戏曲上演最后一场时,庙宇里有道士开始设坛做醮。这次仪式与演出戏曲一起结束。仪式由道士主持,参与人员为澄渚村水流利三大姓氏朱、韩、谢村老(社内三大姓氏最年长的男性,均已80多岁)以及二位福首。道士是连接神界的中介,通过演唱祝词邀请庙里及附件的神明过来观看戏曲、享用祭品。他从事这一职业已有几十年,为家族传承,这一技艺传男不传女,传内不传外。道士规范严格,所唱祭文及仪式规程已承传上千年不可更改。供桌上摆放了烛台、香炉、法玲和四小碟红色小盘两张记有神明名字的红纸和盖有道士印章的祝寿通词。仪式主要以“请—迎—贺—送”的程序展开。请神祝寿后,把各路神仙请来安顿到庙宇,唱《祝寿赞》,道士引导村老和福首进行叩拜、上香,人神共庆神明诞辰。与此同时村人陆续前来烧香祈愿。一段时间后,唱《送神经》,送各方神明。而庙外的戏曲表演也接近尾声,响起大结局的音乐。道士引导福首及其家人到庙外燃放鞭炮宣告仪式的结束。

三、仪式与戏曲的时空探析

特纳认为仪式使人从一种身份转换到另一种身份中去,重新修正、塑造并确认该秩序。他使用“阀限”一词用于表明“模棱两可”、“非此非彼”的中间阶段,在这一阶段,人从日常身份中被抽离出来,处于隔离的空间。③仪式是一种族群的、社区的、具有地方价值的功能性表演,用以成为当地人指导和实践其世界观、宇宙观的认知框架。在莆仙戏曲的展演多伴有仪式,存在于许多固定的场合,如节日庆典、神仙生日、时令更替、婚丧嫁娶等。这次莆田市澄渚村水流利新兴社的宫庙请戏,一为神明诞辰,二为宫庙翻修落成,戏曲的展演既是娱神又是娱人,使人们摒弃日常生活习惯,而进入异于寻常的意识结构,与神明聚集在同一时空,以完成人与自然、人与人、个人与群体、群体与群体之间的关系得到及时的调整和整合,以进入一个新的开端。并通过仪式的举行,提供一种普遍认可的理念框架,使人们的活动才可以获得意义。在中国与西方,属于民俗的文化事象都与敬神、祭神的的仪式紧密结合在一起。不管历史如何演变时间如何更迭,人们演戏酬神娱鬼这种文化行为将一直存在于生活中反复出现,并成为一种习俗而稳固下来。

仪式由一系列的神圣象征符号组合、表述而成,而符号所承载的关于当地人的认识、情感、道德在内的一般性思考,这是文化的核心所在。此次仪式的象征意义表现在一系列符号上,其中最突出地表现在供品上。新兴社所供神明前方为十米长的大供桌,因为齐天大圣之圣诞,贡品多为各式各样的水果、果盒而非平日常用的猪牛羊肉等荤品,除此之外还有茶、酒、面、六斋、鞭炮等,供品均为村民自愿进谒并经过精心的挑选与摆设,以求平安健康。据当地老人介绍:寿桃有长寿之意,象征延年益寿;菠萝象征生意兴隆;酒代表长长久久等;殿内悬挂的各式宫灯通明,寓意“添丁添财、富贵平安”。这些贡品在仪式中作为的特殊符号,它架通了神圣与凡俗世界的桥梁,作为人们所奉献的物质层面上的供品,而戏曲属于精神层面上的供品。戏曲表演借助宗教的神圣力量,包括神明、祖先等超凡的力量,在与凡俗之间的交流建构一种较为理想的人神、人鬼、人人之间和谐的秩序。而戏曲的音乐蕴含的历史记忆与文化体验使信众入心动情,从而影响人们的精神世界,构建社会集体意识。将仪式与戏曲展演相结合。不仅是莆仙地区民众世俗生活千百年来传承与融合的沉淀,更是对于宗教信仰、民俗文化等的内在认同。

莆仙戏曲音乐的研究,常常专注于音乐本体的研究,比如对其乐器、唱腔、锣鼓经进行音乐方面的分析。而早在上世纪60年代民族音乐学家梅里亚姆在《音乐人类学》中提到:“音乐是由构成其文化的人们的价值观、态度和信念形成的人类行为过程的结果。”④所以,我们应该将视野投向音乐背后的文化,将戏曲与宗教信仰、仪式等结合在一起,在时间纵向和横向的立体维度中的透过音乐,才能更好的审视这一地区的文化现象。

①刘念兹《南戏新证》,北京:中华书局,1986年,第89页.

②材料来源于2013年4月4日,在福建省莆田市澄渚村水流利新兴社所做访谈.

③[英]维克多•特纳《仪式过程——结构与反结构》,黄剑波、柳博赟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95页.

④[美]梅里亚姆《音乐人类学》,穆谦译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10年版,第6页.

作者简介:朱晨曦(1993—)女,汉族,福建莆田人,厦门大学艺术学院音乐与舞蹈学硕士,单位:厦门大学艺术学院,研究方向:民族音乐学。

猜你喜欢

民族音乐学宗教仪式
十岁成长仪式
仪式感重要吗?
民族音乐学视角下仪式音乐的探索
简论区域民族音乐田野调查研究方法
浅谈羌族舞蹈“莎朗”的风格特征
人间佛教的社会功能
东北大鼓与地方民俗文化
Talking strategies
开营仪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