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针对美声唱法与民族唱法之比较研究

2016-02-03高北红

北方音乐 2016年3期
关键词:民族唱法美声唱法比较

高北红

(陕西省歌舞剧院有限公司,陕西 西安 710000)



针对美声唱法与民族唱法之比较研究

高北红

(陕西省歌舞剧院有限公司,陕西 西安 710000)

【摘要】在我国,关于美声唱法与民族唱法的探讨已经很久,我国的民族声乐与美声声乐在唱法中具有一些相同之处,也具有不同之处。演唱技巧中具有诸多可参考及融合之处,只有在理论中找寻民族唱法的根源所在,找出美声唱法与民族唱法的差异,将两者相结合,相互补充,才可以令民族艺术文化更加富有生命力,为打造民族声乐体系的坚实基础做好铺垫。

【关键词】美声唱法;民族唱法;比较

歌唱艺术可以激发普罗大众的强烈的兴趣,由此可见,人生艺术确实存在特有的魅力。所有歌唱者都希望自身的演唱能力达到一定的境界,并将其贡献给大家,为人们在精神上带来美的感受。人们的文化素养、欣赏能力日趋提升,为声乐工作者提出更高的标准,成为了所有热爱声乐艺术人们的同一个目标,真正继承中华民族优秀的声乐演唱传统,大量吸引外来的所有优秀声乐文化。中西方声乐艺术的确存在较大差距,可是,一个人在演唱技能方面如果具备充分的张力容纳,那么在主观方面则必须具备开放的歌唱理念与活跃的思维方法。

一、概述

(一)美声唱法的概述

美声唱法源自意大利,原文是“Bel Canto”,译为中文为“美妙的歌唱”。美声唱法是通过意大利语为基础的语言歌唱艺术,通过几百年的变更,美声唱法当前已经变成全球普遍运用的演唱方式。其具有音色优美、发声自如的特点。因为美声唱法的科学性,大多数国家的演唱家在演唱本国歌曲时,都会将美声唱法的发声方式融入其中,且构成自身特有的风格,成为独立的声乐学派,比如:俄罗斯学派、法国学派、德国学派等[1]。

从上世纪开始,美声唱法关键人物出现了意大利的男高音歌唱家卡鲁索,美籍希腊女高音歌唱家卡拉斯,世界著名三大男高音歌唱家帕瓦罗蒂、卡雷拉斯、多明戈,其演唱均展现出美声唱法的特点与优势,将美声唱法学派的歌唱精髓呈献给大家,为声乐艺术的发展给予了应有的贡献。

(二)民族唱法的概述

中国的民族唱法通过我国文化语言为根基,体现出中华民族的气质,与我国广大人民的歌唱艺术审美标准相符,通过我国各民族的民歌唱法、曲艺唱法乃至戏曲唱法为根基进行统一,具有音色真实、响亮、声情并茂及民族性。

随着改革开放以来,民族声乐步入了鼎盛阶段,在全球声乐歌唱流派中标新立异,吸引了全球的瞩目。民族声乐的歌唱家声音较为洪亮、干净、音色优美、吐字清晰、表演自然、演唱极富感染力,因此备受人们的关注。

二、美声唱法与民族唱法的相同之处

(一)气息

美声唱法与民族唱法归属于声乐演唱,两者存在相同的发声规律。对于运用气息而言,美声唱法崇尚运用胸腹式结合的呼吸法,需要通过横膈膜及腹部进行演唱。这样呼吸方式的优势在于容量较大、气息较深、控制力较强、速度较快、声音弹性较好。民族唱法则通过腹式呼吸法为主的胸腹式联合呼吸法,注重通过下腹部丹田气进行演唱。美声唱法需要将气息下放,令声音降下来,与民族唱法注重的深,具有相同的含义,均注重气息的必要性与重要性。美声唱法在掌控气息方面主要体现在可以随意渐强、渐弱、硬起音、软起音等层面,这与民族唱法所需的抑、扬、顿、挫相同。美声唱法和民族唱法在运用呼吸方面的规律大相径庭,均需要深呼吸,气息畅通,均注重横膈膜、腰肌与腹肌的力量,均注重并确定了呼吸在歌唱中的分量[2]。

(二)共鸣

呼吸如果是歌唱发生的源泉,共鸣则为歌唱发生需依照的轨道及路线。人体共鸣器官包含了胸腔共鸣、头腔共鸣、口咽腔共鸣三部分。胸腔共鸣指的是声带发声通过喉头以下的气管、支气管至整个肺部胸腔后引发的共鸣;口咽腔共鸣指的是声带出来的声音传到喉腔、咽腔、口腔后引发的共鸣;头腔共鸣指的是声带的声音传到鼻腔、上额窦、额窦之后引发的共鸣。而胸腔共鸣与头腔共鸣则属于无法调节的共鸣腔体,需要通过人的意念进行控制。

美声唱法把头腔共鸣与口咽腔共鸣称之为上共鸣,把胸腔共鸣称之为下共鸣,胸腔共鸣令声音尤为充沛,具有一定的厚度,头腔共鸣则令声音更加富有人性,具有穿透力。美声唱法在歌唱发声时需要将上下共鸣腔体完全激发出来,构成混合共鸣,以便获取高品质声效。民族唱法通过参考美声唱法中运用的共鸣腔,为了凸显声音的响亮,发声技巧方面运用了局部共鸣腔体,也就是多使用口咽腔共鸣及头腔共鸣,较少运用胸腔共鸣。在美声唱法与民族唱法的共鸣腔体运用当中,虽然有所差异,可是从整体而言,两者对共鸣在歌唱当中的意义与作用大致相同。

(三)高位置

依照人声的特征,美声唱法与民族唱法都把声音分成低音、中音、高音,也就是通常谈及的胸声区、混声区与头声区。在歌唱当中,两者都需要把三个声区的声音位置相结合,令声音可以上下结合,所有音域犹如在一个声区当中。在学习声乐时,经常会遇到头声、高位置、面罩等词汇,这些则为高位置唱法,其产生于咽壁顶端,小舌后端的鼻咽腔位置,歌唱时可以感知到前额、鼻梁处稍有震动感,也就是头腔共鸣。美声唱法与民族唱法均需高位置发声,面罩共鸣对声音十分关键,成为了声音的共鸣核心。随着声音位置的提升,头腔成分越多,声音则更加具备表现力与穿透力,音质则越好。

三、美声唱法与民族唱法的不同之处

(一)共鸣要求不同

在演唱中的共鸣,指的是共鸣腔体形成的震动而出现的声音,如此发生则会尤为动听,并且具有较强的穿透力。民族唱法的共鸣包含了口腔共鸣、鼻腔共鸣以及头腔共鸣,较少运用到胸腔共鸣。

在美声唱法当中,需要将口、鼻、头、胸腔的一切共鸣同时使用,结合真假声,依照音高来分配共鸣的多少,咽腔与鼻咽腔在曲末使用较多,注重头腔共鸣与高音位的唱法,令头腔、口腔、胸腔达到共鸣。进行切换声时,美声唱法会运用混合共鸣法,为了令声音更加富有穿透力,还可以在高音“a”处融入“o”的元素。

两类唱法在共鸣理论与具体运用当中具有显著的不同,这些不同令两种唱法的歌唱艺术独树一帜、各展芬芳。

(二)语言及吐字的差异

在民族唱法当中运用的是汉语,繁琐程度远远超过西欧的其他语言。在民族唱法当中,需要做到字正腔圆,需咬紧字头,夸张、存在“横”感。字腹需圆润、洪亮,字尾需清晰、明确。因为汉字存在四个声调,作曲家进行创作时,为了展现出语言与声调的韵味,必须不断推敲旋律的走势,有时还需融入一些滑音及装饰音,以便将汉字进行分解归韵

在美声唱法当中,发音较为简单,比如意大利语,主要包含了a、e、i、o、u结合而成的音节,无需犹如汉语归韵的方法。在相应的音区使用不同的元音侧重方式,在低音区仅使用母音,在中、高声区过渡中,需逐渐将母音转暗,如此才可确保出现的音色与共鸣及其优美,最终达成美声唱法中连贯、严谨的曲风。美声唱法承载了将声音共鸣形象与艺术规格置于首位的审美理念,令咬字归属于发声及胸腔[3]。

(三)歌唱口腔的差异

在民族唱法当中,声音需要靠前,嘴巴朝两侧打开,呈现出扁平的样子,在口型保持微笑的状态下完成歌唱。在高音区时,气息是通过靠前端的硬口盖中直接透过鼻腔进到头腔,从而通过面罩引发的共鸣声音。

美声唱法需要将声音靠后,嘴巴呈现出竖着的椭圆口型进行歌唱。在高音部分,气息通过口腔后端的软口盖处,透过鼻腔进驻头腔,再以弧线的方式进行演唱。

(四)音色效果的不同

民族唱法被中国传统民族语言与审美标准所影响,在音色的抉择方面尤为不同。民族唱法与美声唱法对比,共鸣管道短且窄,有较多高频泛音,出现的声音较为集中、厚实、洪亮,并且因为真假声的结合运用,令音色圆润、清脆、甜美、嘹亮。

美声唱法被意大利语发音规律特征所影响,咬字靠后、竖、窄。因为美声唱法较为注重泛音与共鸣,因此音色较为纯净,具有金属感,声音较为丰满,在高音阶段十分通透,在低音阶段十分厚实。

结束语:

综上所述,声乐艺术作为人类音乐文化中尤为关键的构成部分,不论对于中国而言,还是对于外来声乐文化而言,均具备相应的特点与长处。自从美声唱法进入我国之后,民族唱法则不断与美声唱法进行碰撞与融合,尤其在改革开放以来,中西文化沟通彻底实施,音乐文化沟通最为明显,民族唱法和美声唱法产生了借鉴融合的形势,这令民族唱法的发展开拓了道路。所以,对于声乐训练而言,不仅要秉承民族唱法的精华,还需参考并获取美声唱法中优秀的理论与技能,真正为我所用,在参考和继承中进行创新,令我国的声乐艺术真正富有多元感、民族感。美声唱法与民族唱法中相互融合了求发展的必然性与必要性,也唯有如此,才可以确保民族文化艺术能够一直延续下去。

参考文献

[1]陆小兵,陆丹青.高职声乐教学中多种唱法的共融与科学运用[J].南方职业教育学刊.2012.(03):1-7.

[2]姬文革.给予内涵逻辑探讨我国传统音乐的美声特征[J].大舞台.2015.(11):124-125.

[3]张庆果.中国民族声乐中的美学意识[J].北方文学(下半月).2011.(06):39-40.

作者简介:高北红(1968—),女,籍贯:北京,学历:高中,职称:三级声乐演员(民族唱法)。

引言:

猜你喜欢

民族唱法美声唱法比较
研究美声唱法发展史对美声学习的启示
民族声乐教学受美声唱法的影响分析
当代美声唱法教学多元化模式的思考
论美声唱法对我国民族声乐教学的影响探讨
“民族唱法”的表现形态美
同曲异调共流芳
张爱玲的《金锁记》与居斯塔夫?福楼拜的《包法利夫人》比较研究
托福听力指南:如何搞定“比较”和“递进”结构的讲座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