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欧洲工业革命对西洋管乐艺术的影响
2016-02-03朱玉龙
朱玉龙
(宁夏司法警官职业学院,宁夏 银川 750021)
浅析欧洲工业革命对西洋管乐艺术的影响
朱玉龙
(宁夏司法警官职业学院,宁夏 银川 750021)
兴起于18世纪中叶的欧洲工业革命,对整个欧洲的政治、经济、文化产生了变革性的影响。工业革命引领的机器发明与生产推动了制造技艺的提升,也直接导致了欧洲管乐器的改良。通过对工业革命时期管乐艺术的新发展进行分析,可以看出工业革命对于整个西洋管乐艺术等方面都产生了深远影响。
西洋管乐;工业革命;艺术
18世纪工业革命席卷整个欧洲大陆,在一系列新技术的发明带动之下,实现了手工劳动向机器化生产的转变,生产方式的进步赋予了生产力巨大的动力,使得生产力迅速提高,并最终导致整个社会面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工业革命所开创的这一崭新时代,不可避免的影响了西洋管乐的发展。一方面,由技术发明所引领的生产工艺的发展,尤其是金属加工和机械制造工艺的发展,为管乐器的改良提供了技术支撑,丰富了交响乐的表现方法和演奏技巧,促进了为交响乐队的标准化;另一方面,管乐制造商由手工作坊转变为工厂,工厂化的管乐制造提供了质优价廉的乐器,使人们对于艺术等文化生活的需求加大,在很大程度上促使了西洋管乐艺术的推广。工业革命作为一次全方位的变革,对管乐艺术发展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一下几方面。
一、制造工艺升级,推动管乐器改良
西洋管乐器是管弦乐队和交响乐队的重要组成部分。西洋管乐一般按照材质、发音进行分类,可分为铜管乐器和木管乐器。铜管乐器,主要包括:小号、圆号、长号、大号等。木管乐器主要包括:单簧管、长笛、双簧管、萨克斯、巴松管等。随着工业革命的不断推进,以金属加工和机械制造工艺为主的先进的工业技术也被应用于管乐器的制造上。在此背景之下,管乐器的功能在19世纪得到极大的改进和完善。
(一)铜管乐器——活塞装置的发明与应用
铜管乐器的号管基本呈圆锥形,靠吹口的一端呈圆柱形,愈接近喇叭口的圆锥形越明显,在制作材料、构造和发音原理基本一致,起初并没有活塞,铜管乐器的普及可以追溯到巴洛克时期,早期的铜管乐在不用活塞时只能奏出泛音列中的音,通过气流来控制音的高低,气流越急音就越高。早期的铜管乐器存在很大缺陷,如不利于转调、音准较差、音量小等问题,在18世纪中叶逐渐衰落。
1815年,铜管乐器取得了空前的发展,德国莱比锡的《大众音乐报》上刊登了一则消息,海因里赫·斯托尔泽制造了一个可以吹出近3个八度音阶的圆号,改进方法是在乐器上加装两个密闭的阀键,通过弹簧作用返回原位。这种阀键被称为活塞式阀键,简称活塞。当活塞靠弹簧的力升起在原位时,不改变主体管的原长,即阀键不起作用;当按下钮键使活塞降下时,即使主体管和阀键管附管接通而使前者加长,音随之降低一定的音程。活塞的制作是非常精密的,既要保证不漏气,又要保证灵活,过松过紧都不行,一般来说活塞与活塞筒的间隙只有6道左右,也就是1毫米的百分之六。活塞的发明,使铜管乐器成为完善的能吹奏半音音阶的乐器。
如果没有蒸汽机上的活塞,就不会有铜管乐器上的活塞,也就不会有现代的小号、圆号、长号等铜管乐器,19世纪初活塞装置的增加给铜管乐带来了新的生命,这并非巧合,乐器与工业机器之间确实存在联系,前后两者存在必然的有机的联系与逻辑。
(二)木管乐器——贝姆体系按键的发明及应用
木管乐器的得名是由于它们起初都是木制的,但是现在许多木管乐器也用金属制造,其发音原理相同,所以仍属木管类乐器。早期的木管乐器没有贝姆按键装置,在管身上开有音孔,通过堵住和放开特定的音孔改变管身的有效长度来产生不同的音高,存在不利于转调、半音演奏复杂、音色不够饱满等缺陷,当管弦乐团在18世纪准化之际,许多乐器面临淘汰。
木管乐器的制作技术在19世纪有长足的进步,在的按键系统方面,发明了长轴连杆,让运指更快更有效。奥巴德·贝姆在1832年左右研制出贝姆按键系统,并获得专利,试图运用各种金属制作零件来增加管乐的表现力,他所创立的环键系统理论被普遍运用到其他木管乐器上,从而引起木管乐器的重大变革,给了木管乐器新的生命。
贝姆按键系统发明后,出现了对木管按键体系的改进热潮。1842年,阿道夫.萨克斯根据贝姆式长笛发音原理了发明了第一支萨克斯,1843年由克洛斯把贝姆按键体系的构造原理用于单簧管,1844年特里贝尔根据贝姆体系构造原理完成双簧管的机械装置改革。1850年左右大管采用贝姆体系的机械原理,使大管的构造与机械装置定型下来,沿用至今。贝姆发明的按键体系先后在1851年伦敦博览会、1854年慕尼黑工业展览会和1855年巴黎博览会上三次获得金质奖章,并得到巴黎科学院的认可,贝姆的改革被世界所公认,现在使用的木管类乐器,均在19世纪上半叶改良后定型完成。欧洲英法德等国一系列全新管乐器的出现,跟蒸汽机一样可以作为人类历史发展划时代的里程碑。
二、管乐改良促进交响乐团的标准化
交响乐最早产生于17世纪初,最初的交响乐跟欧洲歌剧密不可分,当时歌剧所用的乐队性质仅仅是歌剧的伴奏而已。18世纪初期,随着欧洲工业革命的进程,音乐艺术在欧洲得到了迅猛的发展,音乐艺术也开始逐步地走向平民化和社会化。在这个时期中,交响乐作为一种独立的艺术形式,原有的乐队编制已经不能适应需要,根据音乐内容和戏剧性发展的需要增加了铜管乐器的使用,是铜管乐器在音量上取得平衡,大大的发挥了铜管乐的作用。在木管乐方面,把单簧管、双簧管、长笛、巴松管这四种合成一个独立的完整木管组,使期与弦乐组对照,无论在音量平衡、配器风格,各组音色的结合与对比上都有了长足的进步。
活塞机械的发明、贝姆体系的机械按键的使用,都直接影响和帮助乐队在表现方法和演奏技术上的提高和发展。铜管乐器由于活塞装置能够吹奏半音,使铜管乐在的演奏技巧大大方面有了质的改变;木管乐器由于贝姆体系机械按键装置变得更为灵活,力度变化幅度增大,能演奏各种华丽的经过句和技术繁难的乐句,增强了音乐的表现力。
三、欧洲工业革命促进管乐艺术的推广和普及
工业革命是以机器取代人力,以大规模工厂化生产取代个体工场手工生产的一场生产与科技革命。工业革命使得生产活动都集中到一个场所,社会分工也越来越细,管乐制造领域也出现了类似棉纺织场合炼钢厂的生产工厂。法国音乐天才贝森1858年开始在伦敦建立工厂,批量生产管乐器。在欧洲工业革命中后期,工厂规模扩大,生产效率提高,贝森凭借一流的设计和制作,乐器品种增多,产量增加,贝森创造了世界真正的铜管之声;法国布菲·克朗朋管乐制造公司1833年创建于巴黎,年生产木管类乐器2万多支。大批量工业化生产使得管乐器能够进入中产阶级的百姓家中,为管乐艺术的普及奠定了基础。
在19世纪中叶的欧洲,管乐不仅仅是仅供演奏家使用,已经成为较为人熟知的乐器,在广大中产阶级家中,管乐器即使一件漂亮的陈列品,也是一个家庭文化素养的标志,同时又是辛勤劳作和经济成功的象征。从另一个角度看,管乐器是一种典型的19世纪机械装置,在一件小小的乐器上具有几十甚至上百个机动部件,这些部件绝大部分是用铜制作,并具有做工精细、灵巧的活塞、杠杆、弹簧等装置控制。
四、管乐艺术作品创作大量涌现
在工业革命前,艺术创作还不能算一种独立的社会活动,艺术家没有明确的社会定位,多依赖贵族的资助才能够进行艺术创作,这时期艺术内容也多是为了迎合贵族的审美需求。早期的管乐演奏家都是直接受雇于贵族或者教堂。
工业革命的开始和不断深入使得管乐艺术逐渐从宗教、贵族垄断的状态中解放,出现了商业化的发展趋势,但是到了十九世纪渐渐受到正统音乐家的重视,大量的管乐独奏或重奏作品涌现,如德国作曲家贝多芬为圆号创作的《F大调圆号奏鸣曲Op.17》、为木管乐器创作的《降E大调木管五重奏Op.71》;法国作曲家保尔·杰宁的长笛曲《威尼斯狂欢节变奏曲》在音乐创作上不只追求演奏的速度和灵活性,更注重表达乐曲的情感和思想,是一首久奏不衰、享誉世界的长笛名曲;作曲家朱勒斯·得梅尔斯曼运用那不勒斯民谣为主题为长笛创作的《音乐会独奏曲Op82 No.6》和为萨克斯创作的《原创幻想曲》成为木管乐领域经典作品;大量作品的涌现,争强了管乐艺术的魅力,促进了管乐艺术的推广和传播。
五、结语
在工业革命后影响下,欧洲社会生活发生转型,音乐艺术从宫廷、教堂到公众的歌剧院,这些变革构成了近代管乐发展历史的重要转折,是管乐艺术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章。通过欧洲工业革命前后管乐艺术的发展进行比较,揭示出工业革命对管乐艺术产生的深远影响。■
[1] 莱昂·普兰廷卡,吕常乐.音乐与欧洲工业革命[J].中央音乐学院学报,2009,04
[2] 王卓凯.工业革命与欧洲近代钢琴艺术的发展[J].艺术教育,2014,11.
[3] 陈建华.铜管乐器机械装置的肇始与嬗变[J].演艺设备与科技, 2009,06.
[4] 陈建华.西洋木管乐器的演化轨迹[J].乐器,2010,04.
朱玉龙(1988-),男,山东济宁人,宁夏司法警官职业学院助理讲师,硕士,主要研究方向:西洋管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