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炳彩六经辨治慢性肾小球肾炎经验撷英
2016-02-03宋高峰
宋高峰
(广州中医药大学深圳临床医学院,广东 深圳 518000)
【针灸研究】
伍炳彩六经辨治慢性肾小球肾炎经验撷英
宋高峰
(广州中医药大学深圳临床医学院,广东 深圳 518000)
伍炳彩教授认为慢性肾小球肾炎病情演变符合《伤寒论》六经传变规律。起病初期以太阳表证为主,治以祛邪解表,表证不解,内传少阳,当以和解少阳枢机为要;阳明病阶段以燥热偏盛为特点,治以泻热逐水;太阴病阶段以脾虚水停为特点,治以益气健脾利水;少阴病阶段以阳虚气化不利为特点,治以温阳利水;病至厥阴虚实互见、寒热错杂,当谨守病机,灵活施治。
慢性肾小球肾炎;六经辨证;伍炳彩
伍炳彩为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全国第三、四批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2000年荣获“江西省名中医”称号。伍炳彩教授从事临床工作近50年,学验俱丰,善用经方治疗内科疑难杂病并屡起沉疴,尤其在以《伤寒论》六经理论为指导辨治慢性肾小球肾炎(简称慢性肾炎)方面,积累了宝贵的经验,现介绍如下。
六经辨证施治规律由张仲景开创,它不仅适用于伤寒也适用于杂病。正如柯韵伯在《伤寒来苏集》中曰:“仲景之六经,为百病立法,不专为伤寒一科,伤寒杂病,治无二理。”认为慢性肾炎的病情演变符合六经传变规律,完全可以应用六经辨证的规律来治疗。慢性肾炎急性发作期多因外邪侵袭、正邪相争于肌表,病位在太阳之表。太阳病初期如能祛邪外出,则可阻断病情传变,若表邪不解可病及少阳,出现少阳枢机不利、三焦决渎失司的病理变化。太阳、少阳病邪不解常入里化热,出现邪热炽盛、耗伤阴津、水热互结等病理变化。邪在三阳不解可内传三阴,亦可起病直中三阴。病至三阴常常虚实夹杂、寒热互见,多为肺、脾、肾三脏受累。
1 太阳病阶段
伍炳彩认为,慢性肾炎在太阳病阶段多系急性发作,辨证要点是颜面部先肿,肿在腰部以上,头面部特别突出,并兼有恶寒发热、一身酸痛、脉浮等外感表证,治疗以祛邪解表、利水消肿为主。因所受外邪及病者体质的差异,往往表现出不同的证候类型。如证属风寒束表常拟《金匮要略》麻黄加术汤加减治疗;外寒里饮证常拟《伤寒论》小青龙汤加减;汗出恶风、身重、脉浮缓的表虚证常用《伤寒论》桂枝汤合《金匮要略》防己黄芪汤加减;表寒里热证常用《伤寒论》越婢汤加减;风热表证方用《温病条辨》银翘散加减。总之,太阳病阶段力求祛邪务尽,防止内传入里。
案1:王某,女,22岁,2007年12月20日初诊:主诉颜面浮肿1月余,加重伴恶风1周。症见颜面先肿,眼睑肿甚,难以张目,咽喉痛,一身肌肉酸痛,伴恶寒无汗、鼻塞流清涕、口渴欲冷饮、小便黄浊、舌质红、苔薄黄、脉浮。尿常规检查示白蛋白(+++),潜血(++),血压150/90 mmHg,诊断慢性肾炎急性发作。拟越婢汤加味:生麻黄、荆芥、防风各10 g,生石膏、茯苓皮、葫芦壳各15 g,防己9 g,炙甘草6 g,生姜3片,大枣5枚,3剂水煎服,嘱药后避风寒。12月24日二诊:浮肿明显消退,肌肉酸痛、咽喉痛明显好转,舌红苔白,脉寸浮尺沉,守方7剂。2008年1月2日三诊:浮肿基本消退,小便黄好转,舌质淡红,苔薄白,脉寸浮。尿常规复查示尿蛋白(-),潜血(-),血压135/80 mmHg。
按:伍炳彩认为本病例起病急,以颜面浮肿为主且脉浮,故辨为太阳表证。患者既有恶寒无汗、鼻塞流清涕、一身肌肉酸痛的风寒表证,又有咽喉痛、口渴、舌质红的里热证,因此辨证属外寒内热证,方用《伤寒论》越婢汤外散风寒、内清里热,加用荆芥、防风加强解表,茯苓皮、葫芦壳利水,取得了良好的临床疗效。
2 少阳病阶段
太阳表邪不解常内传少阳。伍炳彩认为慢性肾炎少阳病期以枢机不利、三焦决渎失职为主要病机。辨证要点为水肿而兼有胸胁满闷、心烦恶心、口苦、脉弦等表现。治疗以和解少阳枢机、利水消肿为主,方用《伤寒论》小柴胡汤合五苓散加减。
案2:汤某,男,28岁,2007年10月20日初诊:患慢性肾炎6年余,2004年确诊为 IgA肾病,经缬沙坦等治疗病情尚稳定。1周前因雨淋而出现发热恶寒、眼睑水肿。症见稍恶寒不发热,眼睑浮肿,食欲差,恶心心烦,口干口苦,大便偏稀色黄,每日二行,小便稍黄,舌质淡红,苔白腻,脉弦稍滑。尿常规示白蛋白(+++),潜血(++),肾功能正常。故拟小柴胡汤合五苓散加减:柴胡、茯苓、薏苡仁各15 g,姜半夏、黄芩、党参、猪苓、泽泻、白术各10 g,桂枝、炙甘草各6 g,生姜3片,大枣3枚,5剂水煎服,西药缬沙坦治疗不变。10月25日二诊:患者眼睑浮肿消失,食欲好转。
按:该患者IgA肾病多年,今感冒后病情复发。伍炳彩认为患者有心烦、食欲差、口苦等表现,病位在少阳,属少阳枢机不利、三焦决渎失职证,故给予小柴胡汤和解少阳枢机,患者有眼睑浮肿、大便稀,合用五苓散利水消肿,并有利小便以实大便之意,再加薏苡仁健脾渗湿。
3 阳明病阶段
阳明病阶段的病理特点是燥热偏盛,辨证要点除常见的水肿等症状外,兼有心烦、咽喉肿痛、口渴或脘腹胀满、二便不利、舌红苔黄、脉数或滑、或沉实等表现。治疗以泄热逐水为主,方用《伤寒论》牡蛎泽泻散或《世医得效方》疏凿饮子加减。如兼有脘腹胀满、大便闭结表现的方用《金匮要略》己椒苈黄丸加减。
案3:贺某,女,32岁,已婚,2006年4月13日初诊:5年前被诊断为“慢性肾炎”,病情控制不佳。2周前感冒后出现发热恶寒、咽喉疼痛、食欲不振、呕吐恶心、腹胀、头昏、双下肢浮肿、口干、大便干结每日一行,小便黄赤较平时明显减少,舌质红,苔黄腻,脉沉弦滑。血压 155/95 mmHg,尿常规示白蛋白(++++),潜血(++),肌酐153 μmol/L,尿素氮8.3 mmol/L。故拟己椒苈黄丸加味:防己、车前子、大腹皮各15 g,葶苈子、生大黄各10 g,白茅根20 g,川椒目、生甘草各6 g,连用14付。4月28日三诊:腹胀消失,下肢轻度浮肿、乏力、便偏稀。上方大黄减为6 g、加党参15 g,继服7剂,下肢浮肿消失,白蛋白(-),潜血(-),肌酐105μmol/L,尿素氮5.3 mmol/L,血压135/80 mmHg。
按:本例患者慢性肾炎多年,此次因外感诱发,表邪不解,化热内传阳明,出现腹胀、口干、大便干结、舌质红、苔黄腻等阳明胃肠热结表现,故辨证属阳明热炽、水湿内停证。脾胃同居中焦,二者脏腑相连,燥湿相济,升降相因。阳明燥热内结必然影响太阴脾的运化和升清功能,故患者兼有食欲不振、头昏等表现。治疗之初以攻邪为要,故初诊拟己椒苈黄丸加大腹皮、白茅根、车前子泻热逐水。三诊患者出现乏力、便稀症状,考虑邪去正伤,故减少大黄用量,加党参益气健脾。前后治疗1月余,患者临床症状基本消失,检验指标正常。
4 太阴病阶段
太阴病阶段的病理特点以脾肺气虚为主,辨证要点是水肿以下半身为主,病情反复发作,兼有疲劳乏力、食欲差、短气、大便稀溏等表现。治疗以健脾利水渗湿,方用《丹溪心法》胃苓汤或《医宗金鉴》茯苓导水汤加减,如兼有怕冷等阳虚表现的常用《济生方》实脾饮加减。
案4:饶某,女,45岁,2008年11月10日初诊:患者半年前因双下肢轻度浮肿,诊断为“慢性肾小球肾炎”,经治好转。近半月因劳累再次出现浮肿,下肢尤甚,按之如泥,乏力明显,腰酸不适,大便溏稀,每日三行,小便短少,舌质淡胖大边有齿痕,脉沉弱。尿常规示白蛋白(++++),潜血(-),血压150/90 mmHg。伍炳彩拟茯苓导水汤加减:茯苓、白术、泽泻、陈皮、大腹皮、杜仲各15 g,木香、苏梗、猪苓、桑白皮、木瓜各10 g,槟榔6 g,薏苡仁30 g,7剂水煎服。11月17日二诊:患者浮肿明显减轻,大便溏稀好转,仍感疲劳乏力,上方加益母草、泽兰各15 g,7剂水煎服,共服14剂。12月3日四诊:患者无明显不适,复查尿常规示白蛋白(-),潜血(-),血压130/78 mmHg。
按:患者起病半年,此次因劳累后发作,初诊见身面皆肿,伴有疲劳乏力、大便稀溏等太阴脾虚的证候,结合舌脉认为病位在太阴,辨证属太阴脾虚水停证,治拟茯苓导水汤加薏苡仁益气健脾利水,患者有腰酸不适症状,故加杜仲补肾强筋骨。《金匮要略·水气病脉证并治》曰:“经为血,血不利则为水”,故二诊加益母草、泽兰活血利水。该患者经茯苓导水汤加味治疗1月余,症状消失,尿常规恢复正常,疗效满意。
5 少阴病阶段
少阴病期病情较为严重,以少阴阳虚气化不利为主要病理特点,辨证要点以下半身肿为主,水肿难消,畏寒肢冷明显,脉沉细无力。治以温阳利水为主,方用《伤寒论》真武汤加减。如以咽干口渴、心烦失眠、舌红少津、脉细数的少阴热化证为主的,常用《伤寒论》猪苓汤合《兰室秘藏》滋肾通关丸加减;如既有手足不温、脉沉细无力又有咽干口燥、心烦失眠的阴阳两虚见症,常用《济生方》济生肾气丸加减。
案5:刘某,女,26岁,2010年9月12日初诊。患者1年前曾出现水肿、蛋白尿,诊断为“慢性肾炎”,经中西治疗效果不理想。症见眼睑浮肿,精神稍差,腰酸痛,心烦口干,手足心热,失眠多梦,小便稍黄,有灼热感,舌红少苔,脉细数。尿常规示白蛋白(++++),潜血(++),血压130/80 mmHg。故拟猪苓汤合滋肾丸加减:茯苓、泽泻、金樱子、芡实、白茅根各15 g,猪苓、滑石(包煎)、阿胶(烊化)、知母、益母草、黄柏各10 g,肉桂3 g(后下),蝉蜕6g,前后加减服用28剂,失眠、手足心热好转,查尿常规正常。
按:患者初诊症见心烦、口干、手足心热、失眠多梦、舌红少苔、脉细数等。伍炳彩认为病位在少阴,为少阴热化,辨证属少阴阴虚、水热互结证,治拟猪苓汤合滋肾丸加白茅根滋阴利水清热,患者眼睑浮肿故加蝉蜕祛风以消肿,尿蛋白明显加金樱子、芡实收敛固涩,另加益母草活血利水。二诊患者腰酸痛未见好转,故加杜仲补肾强腰。三诊患者浮肿消退仍失眠,故去蝉蜕、加夜交藤养心安神。
6 厥阴病阶段
厥阴病阶段多为慢性肾炎后期,其病情往往虚实互见,寒热错杂,病机复杂多变,非一方一法可贯穿始终,当在详辨阴阳虚实的基础上灵活施治。如以神疲恶寒、手足逆冷、气短懒言、烦躁不安、恶心呕吐、纳差脘痞、小便不利、大便闭结、舌质紫暗、脉沉涩为主要表现的,证属阳衰浊瘀互结,方以《伤寒论》真武汤合桃核承气汤加减;如以精神疲惫、畏寒肢冷、全身浮肿、少尿、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口中尿味、舌质淡胖、舌苔白腻或黄腻、脉沉为主要表现的,证属阳衰浊毒内蕴,方以《金匮要略》大黄附子汤合《三因极一病证方论》温胆汤加减;如以面色少华、头晕目眩、神疲乏力、动则气短、食欲不振、皮肤瘙痒或恶心呕吐、全身或下肢浮肿、大便不畅、小便不利、舌淡、脉沉细为主要表现的,证属气血双亏、浊毒内蕴,方以《正体类要》八珍汤合《金匮要略》大黄附子汤加减。
案6:王某,男,50岁,2011年3月15日初诊: IgA肾病病史15年,经中西药治疗效果均不理想,3年前出现肾功能异常。症见神疲乏力明显,怕冷,食欲稍差,偶有恶心,纳后脘胀,心烦,眠差,夜尿晚3~4行,大便偏干每日一行,舌质暗红,苔白厚腻,脉沉涩。肌酐238 μmol/L,尿素氮7.3 mmol/L,尿酸468 μmol/L。尿常规示白蛋白(+++),潜血(+ +)。故拟真武汤合桃核承气汤加减:茯苓、白术、肉苁蓉、丹参、金樱子、益智仁各15 g,白芍、制附片、桃仁、桂枝、生大黄各10 g,黄芪30 g,生姜6片,炙甘草6 g,7剂水煎服。按上方加减治疗2月余,肾功能恢复正常,尿蛋白转阴,继续以健脾益肾方巩固。
按:患者 IgA肾病多年,3年前出现肾功能异常,此类患者往往本虚标实,初诊症见精神差、疲劳乏力明显、怕冷、夜尿多,属气耗阳伤的本虚表现,上腹胀,大便干结,心烦,舌质暗红,苔白厚腻,为气虚不化、浊瘀毒内蕴所致,与厥阴病寒热错杂、虚实并见的病机相符,故伍炳彩认为病位在厥阴,辨证属阳衰浊瘀互结证,治拟真武汤合桃核承气汤益气温阳、化瘀泻浊通便,加黄芪益气补虚,肉苁蓉温肾阳通便;尿蛋白明显加金樱子、益智仁收敛固涩。经真武汤合桃核承气汤加减治疗2月余,症状基本消失,肾功能恢复正常。
综上所述,慢性肾炎的病机传变甚为复杂多变,但始终不越六经范畴,可运用六经辨证的规律施治于临床。在其演变过程中常出现一经未罢又出现另一经证候的合病,以及二经或二经以上同时为病的并病情况,临证不可不辨。
R692.3+1
:A
:1006-3250(2016)08-0994-03
2016-02-15
宋高峰(1980-),男,河南汝州人,主治医师,医学博士,从事中医药防治肾脏疾病的基础与临床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