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歌曲《毕业歌》*

2016-02-03

黄河之声 2016年17期
关键词:聂耳进行曲首歌曲

陈 伟

(东北师范大学人文学院,吉林 长春 130024)

浅谈歌曲《毕业歌》*

陈 伟

(东北师范大学人文学院,吉林 长春 130024)

歌曲《毕业歌》是聂耳在1934年为上海电通影业公司拍摄的故事片《桃李劫》所创作的主题歌。描写这群青年在毕业典礼上集体高歌的场面,歌曲的音乐突出的表现这群青年的朝气蓬勃、奋发向上满腔热情,这样的歌声表现当时中国青年的爱国热诚。

《毕业歌》;音乐特点;语言特点

里约奥运会刚刚结束,每当中国奥运健儿们登上冠军的领奖台上,都会奏起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那么你可能不会想象到这样一首庄严、雄壮听着让人振奋人心的歌曲作者竟然会是一位年轻人,他创作这首歌曲时还不到24岁,如果放到现在也就是一名刚刚毕业的大学生而已。

一、歌曲《毕业歌》的创作背景

聂耳(1912~1935)原名聂守信,字子义(亦作紫艺),汉族,云南玉溪人。是一位自学成才、早熟的、多才多艺、充满青春活力的人民音乐家,也是早期电影音乐的奠基人之一。生命短暂的聂耳创作生涯也极其短暂,但就在这短暂的生涯里却创作出了另所有劳苦大众振奋的音乐作品,如《毕业歌》、《义勇军进行曲》、等多首经典的音乐作品。充分的呈现了民众的心声、炎黄子孙的愤怒,创作出了那个灰暗时代最振奋人心旋律,成为经久不衰的传唱作品。

田汉(1898~1968)字寿昌,湖南长沙人。社会活动家、文艺工作者、剧作家、诗人、戏剧活动家、电影剧本作家、歌词作家,20世纪30年代中国左翼剧联领导者之一,中国现代戏剧的奠基人,歌曲《万里长城》的词作者就是田汉,这首歌曲里的第一段歌词就是现在我们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的歌词。文化大革命中被迫害致死。

《毕业歌》是聂耳在1934年为上海电通影业公司拍摄的故事片《桃李劫》所创作的主题歌。作词者是当时著名的诗人、剧作家,左翼剧联社领导人之一署名陈瑜,实名田汉。影片主要讲述的是陶建平和黎丽琳他们是一对青年夫妇,在毕业离开母校时怀揣着满腔热情,决心为社会为国家的兴亡担起重任。但是,他们步入社会之后屡屡碰壁,面临失业、受尽了当时黑暗现实的迫害。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陶建平为了救治丽琳还失手伤人犯下重罪,被判处极刑。整个故事深刻的揭露了这个黑暗冷酷的社会,才是造成无数青年走向犯罪的根源。《毕业歌》这首主题歌描写这群青年在毕业典礼上集体高歌的场面,歌曲的音乐突出的表现这群青年的朝气蓬勃、奋发向上的满腔热情,这样的歌声也表现当时中国青年的爱国热诚。

二、《毕业歌》的语言特点

《毕业歌》属于进行曲风格的歌曲,充分展现了歌曲的革命性和勇往直前无所阻挡的气势,所以歌曲语言上的特点极其重要。

(一)白话文与文言文结合

新文化运动以后,当时白话文得到了广泛发展,大部分知识分子大力推广白话文,文章里极少出现文言文,使作品更容易被普通民众读懂和接受。在这首歌曲的唱词当中,却运用了“嗟伤”、“弦歌”,这样的文言文,这些词语的出现,对于演唱者有着较高文学修养的要求。这首歌曲的演唱人群很明确,便是莘莘学子,青年学子们正是国家的希望文化程度较高对词语理解能力强,恰当地运用这样的词语更能体现出学生们博古通今,激扬文字的才气。这种古今词语的结合更能体现出这首歌曲的语言特点。

(二)高亢激昂喊口号与唱腔

演唱一首歌曲时很多人都会先朗诵歌词,在这首歌里,每一句歌词都可以作为一句铿锵有力的战斗口号,在这种富有激情昂意的歌词上又谱写上有血有肉的音符,就形成了一首节奏鲜明唱腔高亢的进行曲风格的歌曲。形成了喊口号与唱腔结合的手法,歌声响起便会使听众们形成了强烈的振奋精神、有一种迫切参与到救国救民,投身革命的急切心情。这样的口号唱腔意在唤醒广大的青年们,再浑浑噩噩下去已经不行了。影片主要讲述的内容也是这样,刚刚毕业离校步入社会的学生们,走上社会之后却屡受挫折,最后落得家破人亡的悲惨结局。芬芳的桃李,却在劫难逃,歌曲极其巧妙地融入了影片,向人们启示,旧社会已经黑暗透顶罪恶横行,受压迫的老百姓只有勇敢地起来,消灭它,才可能求得快乐生活的权利。社会的改变迫在眉睫革命的号角即将吹响,已经容不得再考虑了,青年学生作为新生的力量,必须尽快投入到这场伟大的革命当中去。

三、歌曲的音乐特点

这首歌曲的音乐除了作曲家恰当地选择了进行曲的体裁、喊口号式的语调来表达这些莘莘学子的朝气蓬勃、奋发图强积极向上的性格,聂耳还在歌曲的形式框架上改变了一般进行曲的传统结构,即:主歌副歌相联、上下乐句对齐方整性框架原则,创作上采用了相似于器乐创作的,以短小动机为基础,以动力性展开的结构原则来处理,把整首歌曲的音乐动机进行的非常紧凑有力、富于激情。《毕业歌》运用了民族宫调式与大调式的相结合这是一种新的调式方法,就是在我国传统五声调式的基础上借鉴西洋大小调的作曲手法来谱写旋律。歌曲《毕业歌》之所以渲染出凝聚力量振奋人心的效果与歌曲独特的节奏是息息相关的,总结起来节奏的特点就是气息短促和巧妙的运用休止。附点音符和三连音的运用在演唱时就会感觉到气息的短促运用。那么比如在:“听吧、看吧”的后面用了一拍的休止,使演唱者表达歌曲的情绪层层递进,更能表达出学生们对当时社会的愤怒与无奈,更加迫切的要参与到拯救国家危难的革命斗争中去。这种节奏上的运用,是聂耳对当时中国民众在水深火热生活中的语调概括,《毕业歌》表达了青年学子的爱国情怀,这样的歌声可以凝聚力量、振奋人心感染推动当时热血青年们参加救国革命的信心,在我国抗日战争中,起到了巨大的正能量。希望这首歌曲能够代代传唱,使青年学子们不忘历史奋发图强,积极投身到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当中共筑中国梦。■

[1] 冯康.中国艺术歌曲选.人民音乐出版社,2003,9.

[2] 汪毓和.聂耳音乐作品.湖南文艺出版社,2003,1.

[3] 汪毓和.中国近现代音乐家评传.文化艺术出版社,1992.

吉林省教育厅“十二五”社会科学研究项目研究成果之一(吉教科文合字2015第580号)

陈伟(1982-),男,吉林省桦甸市人,东北师范大学人文学院讲师,硕士,主要研究方向:声乐教学与研究。

猜你喜欢

聂耳进行曲首歌曲
化险为夷靠淡定
聂耳,你是中华民族的英灵
张傲全新单曲《爱我所爱》暖心来袭
化险为夷靠淡定
陈曦全新单曲《不转弯》震撼发行
春之进行曲:看现场春意盎然
MAKE COOL 夏日清凉进行曲
永远的进行曲——田汉和聂耳
“包饺子”进行曲等